村级调研报告15篇(推荐)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村级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村级调研报告1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依靠力量。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渐趋艰难,捉襟见肘的村级财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纷繁复杂的农村各类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组织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
一是村级收支平衡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有限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据如东县调查,全县297个村中,有31.7的村管理资金透支,有64.5的村基本无村级统一经营收入。村级管理资金中除了支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正常的办公经费外,还有沉重的村干退职补助和养老保险(统筹)补助。开展其他工作如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禽流感等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征兵、选举等等基本没有相应的经费作支撑,村级组织管理事务越多,经费就越紧张,迫于无奈,村级组织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的各项事务,只得千方百计负债,有的甚至不惜代价去违纪违规挪用专项资金。村社集体经济早已处于空壳状态,而且这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趋严重。二是村级债务化解难。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农村问题中的一大焦点、难点。20__年末,如东县村级账面债务为1.17亿元,20__年底,仍有债务1.14亿元。全县债务超过70万元的村28个,50—70万元的村37个,30—50万元的村60个,10—30万元的村111个,5—10万元的村34个,债务5万元以下接近“零债务”的村56个。有的村是旧债未了,新债又增。农村村税费改革前,村级负债可以通过农民上缴的村提留、清收的陈欠和单项集资、摊派来偿还,税费改革后,原有的筹资渠道被切断,能够化解的政策措施已全部用足,绝大多数已是化债无门,今后的化解难度更大。
三是公益事业发展难。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生产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村内事一议筹资筹劳。但真正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不足50,有的村所筹资金还不够偿还债务,村级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经费严重不足。同时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具体操作中,“会难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矛盾较为普遍。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公益事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干群关系。
四村干部工作开展难。农业税全面取消后,村干部工作任务仍然繁杂,除要完成带头创业、发展经济、调解矛盾等工作任务外,还要用大量的时间、花费较大的精力去努力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如代理收取有关款项、招商引资、改水、全民创业、发展有线电视、征兵等等。每一项任务都参与考核,都与报酬挂钩,压得村干部喘不过气来,村干部往往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百计千方也难以完成,空耗了时间和精力,甚至最后还不得不通过贷款、借钱去垫付。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难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去为群众服务。
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村级组织运转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问题,有改革配套政策不到位问题,也有目前村级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因此,针对农业税全面取消后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各级要理智分析,认真思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予以解决,从而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1、加大上级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目前村级资金矛盾十分突出,而培植财源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村级经济尚不发达且无新的增长点情况下,村级组织既要确保正常运转,化解各类债务,又要进行农村基础建设,自我调节能力十分脆弱,难度很大。建议上级在政策、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足额到位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划出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村内农业基础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今后应逐步向村级组织倾斜,向水利、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倾斜,拿出具体的政策措施,真正做到财力下倾,缺口上移。
2、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资金投入机制发生变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上级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提供刚性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尽快出台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条例法规,实行依法筹集、民主议决、规范使用。
3、进一步理顺村级管理体制。基层党委、政府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对村级组织实施正确的领导和指导,其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支持村级组织发展经济、搞好服务上。要取消向村级组织下达的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如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协税护税等等,更不能把应当由基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完成的任务,交给村级组织去完成,凭空增加村级组织不应有的负担,甚至掏空村级组织的家底。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换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为村级组织工作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要合理划分镇村财权、事权,属于村级资金一分钱不截留,不属于村级支出范围的一分线不摊派,需要村级组织服务的要明确责任,不能由村统包统揽,不能把矛盾和难题都甩向基层。否则将会继续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农村税费改革将会前功尽弃。
4、扶持村级经济发展。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归根到底是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是确保村级组织良性运转的根本出路和最佳良策。要研究出台扶持发展村级经济具体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增加村营收入,如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项目增加信贷投入,提供税收优惠。对涉农项目开发资金应直接补助到村等。
5、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要严格区分自愿捐资与加重农民负担之间的政策界限,对农民直接受益的村组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在农民自愿、民主协商、规范运作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办好、管好自己受益的公益事业。
村级调研报告2
为全面深入了解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等乡镇实地调研,对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发展模式
1.资源开发模式。开发利用村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塘库等资源,通过自营、对外承包或入股等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资产营运模式。利用集体现有办公用房、闲置村小、集体果园、经济林园等可利用资产,采取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合作投资模式。主要通过把财政资金、帮扶资金等,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村集体从中获得入股分红、固定收益。利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等,采取自营、联营、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土地经营模式。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村集体新增收益按农户、村集体、业主x:x:x分成,对整村整片流转土地的村集体,航测新增土地面积流转收益按村集体、农户x:x分成,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费服务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动人。一是干部职责模糊。部分村干部对自身肩负的职能职责认识不全,村干部分工中谁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无明确安排,导致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牵头人和负责人。二是干部能力不强。目前,留居农村担任村干部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等问题,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三是干部动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存在消极懈怠心理和畏难情绪,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但自己要承担风险,在收益分配上也没有优势。
2.缺乏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大多数行政村尚未规范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由村“两委”代为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存在产权结构、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不明等问题。三是缺乏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大多数行政村缺少懂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回引各类乡村精英人士较困难。
3.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全区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资源性资产承包收入、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收入、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收入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的经济实体极少。二是可利用的资源资产有限。目前村域界限可供村集体直接支配利用的资源资产仅为少量的“四荒”地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等。同时受交通、区域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差,无业主承接,集体资产、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三是长效政策扶持不足。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长效发展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缺少专项政策,不能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4.缺乏协同运转的制度机制。一是缺乏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项目大多为农业项目,尚未建立起农业险种齐全、风险分担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二是缺乏激励保障机制。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之间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干事热情难以调动。三是缺乏收益分配机制。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导致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股权占比不明晰、收益分配简单、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人。一是明确基层干部职能职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规范建立前,由村“两委”代为履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职能职责,并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推动村“两委”干部积极盘活利用有限的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快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统筹区、乡、村三级人才资源,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三是有效发挥乡村能人带动作用。运用“物质+精神”双重手段,促进新乡贤、优秀农民工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回归家乡,构建乡村能人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
2.全覆盖建立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规范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建制调整契机,同步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并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原则,规范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债权债务。二是平稳过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序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核实和财务合并工作,坚持集体资产权属不变,经济利益关系不变,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充分尊重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巩固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成果,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产权关系,完善集体资产“三会”制度,实现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3.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一是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度挖掘生态、水文、历史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通过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二是加快探索社会化共营合作模式。将集体的资源占有优势、组织协调优势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适应优势相衔接,鼓励村集体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等,通过租赁转包、作价入股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通过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等复合收益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快探索协同化抱团发展模式。鼓励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联合社,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飙升。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协同运转体系。一是完善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集“农业保险、风险分担、监督有效”于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协调保险机构开发覆盖各类农业经营项目的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风险。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将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相挂钩,通过“保底底薪+绩效奖励”的薪酬结构、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基层干部、乡村能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三是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兼顾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特殊群体的收益分配机制,用好各类财政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形式入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明确股份占比和收益分配模式,保障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村级调研报告3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XX村干部组建金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X名,投入资金XX万元,建成三七连片示范基地70亩,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50亩,带动农户种植XX亩。XX县普渡村整合项目资金XX万元,建成街厂X个,摊位XX个,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镇七屯村清理集体资产,利用特色资源大叶种茶园,规划论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五是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明确比例要求,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大幅扣分。有的乡镇对挂钩领导(XX元)、村干部(XX元)实行风险抵押,绩效考核,促使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发展好。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村级调研报告4
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问题,是农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事关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开展了以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和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从中发现和暴露出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试提出了一些对策。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㈠集体资金“乡管村用”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农村税费改革后,推行了村帐乡代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实行“乡管村用”,要求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对村级集体资金,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上级用于村级建设事业的专项拨款,用于村级正常工作运转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借贷往来等属于集体所有的各项收入纳入到代理财务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的范围。但是一些乡镇在具体执行中,没有按要求将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借贷往来等纳入到应代管的集体资金中来,对村集体这一部分资金仍然由村财务进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村两本帐的局面,一本帐在乡镇,一本帐仍在村里,两本帐各管各的,互不相干。这种“一村两帐”的做法导致未纳入乡镇代管的那部分村级财务,仍然出现了现金管理混乱无序,会计帐目不清,各项开支缺乏约束和监督的问题.在旧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为部分村和部分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主要表现为:利用两头报帐或者制作假帐,有的干脆做糊涂帐或者不入帐、不设帐,贪污、私分、挪用村集体财产。
㈡监督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基础性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在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上都与相关规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为有的村连续几年都不公开,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出现个别村搞假公开。在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表现为有的村村民民主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理财小组根本就没有成立,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极少发挥作用。
其次,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不够到位。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审查和对村级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审查,以及对村级资金使用中是否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都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帐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且长期得不到查处。
二、对策
㈠继续推进、巩固和加强以“乡管村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后,用于村级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其它集体资金,实行“乡管村用、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由乡镇农经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十分明确的政策,必须全面贯彻执行。所有应纳入乡代管范围的村集体资金,都必须由乡镇农经管理机构代理并实行审计监督。
㈡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设立专门的农经部门,村级财务管理职能实际上由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分担,具体由乡镇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在这种体制下,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就应围绕明确职责分工来进行,一是明确由财政所负责村级财务的日常管理,负责帐务管理、资金管理和报帐事宜的程序上、形式上的审查。二是明确由乡镇纪检部门领导农业服务中心经管人员负责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负责对村级财务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三是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责任人各负其责。
㈢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以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在制度上完善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之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没有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就会使相关制度的执行脱离群众基础,实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实、全面、详细的财务公开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有效监督检查,将使村级财务置于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一方面村民可以直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为政府监管提供线索和依据。
㈣加强镇村财务人员管理和镇村干部的财会知识教育
镇村财务人员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直接的作用。加强镇村干部的财会知识教育,使镇村干部明确村级财务管理的范围和程序等相关规定,增强镇村干部照章理财的自觉性。
村级调研报告5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各级政府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加大了涉农惠农资金的投入,村级经济组织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村级经济组织如何确保涉农资金的专款专用及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涉农项目实施主体村级集体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就目前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纠正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怎样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进行一些探讨。
一、村级财务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报支手续不规范
从基层各村组看,大多数村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村根本就未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加之财务公开不到位、不透明,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对一些不便或没公开的支出都在“其它支出”科目中列支,且数额较大,群众根本就不知详情。从报支手续上看是五花八门,有白条直接支付,有自制的现金付款条直接列支,连工程结算也不开税票。有的仅施工合同就列支工程款。
2、工程发包和惠农补偿资金不透明,监督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发包透明度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有的工程项目无预算、超预算现象。目前农村兴修水利、建桥造路、村庄整治、河塘清理等村级基础建设工程不断增加,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工程和专项资金工程的实施有时不经过村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和村民表决。工程不进行公开招标,不签订施工合同。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专门人员进行跟踪监督,工程结束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就结清工程款。有的村支部书记开据领取专项资金一次就是十多万元,有会计他不用,逃避会计监督。有的村对应发放到群众手中的专项资金不及时,克扣、占用引发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有的村对补偿中的公用面积部分不及时公布于众,且没有作为村级收入游离于帐外,或相关费用直接在里面列支形成“坐收坐支”现象。
3、帐务处理和档案归档不及时,村级资产处置不力
有的村几个月甚至半年才集中报帐,由于收支凭证结报不及时,处理帐务拖拉,导致跨年度核算,加之村帐目设置不规范,科目单一,收支往来明细帐不平,漏记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无法年终转帐,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会计档案管理滞后,没有制订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专人管理档案,造成会计档案不全,遗失,有的村会计把会计资料放在家里,任期结束自然帐就结束,要查帐目死无对证,为个别村干部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目前各村都先后建起了农村服务中心,迁入新中心后对原来村部房屋和资产处置时不公开又不透明,不进行评估作价和公开招标,更谈不上公示、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置手续不完备,有的资产转让费不入帐被长期占用。
4、会计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
当前村级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部分人员因年龄偏大或因接受能力差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有的会计连电脑都不会开,更不要说简单的电子表格了。年轻的不把培养,老的又培养不了,村委会换届就是一任支书一任会计,导致会计队伍不稳定。
二、解决当前现状的举措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更是农村基层组织政治思想建设发展的需要。全面出台农村级财务管理措施,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建全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已刻不容缓。
1、健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财经法规,应制订一套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制度细则,如: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来进行细化、强化,使财务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2、健立健全村级财务定期监督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镇财政、农经、纪检及审计部门应组织思想过硬、业务精练、政策精通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通报审计结果,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村“财务公开栏”这一载体,每月定期向村民公开当月各项财务收支、项目工程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监督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公示内容要全面同时要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惑,接受村民监督。
3、加强档案管理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明确专人、专室管理村级各项财务档案、干部骋任及劳动报酬档案、工程项目立项、招标、实施、验收档案等,确保各类档案资料的完整。对离任村干部要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做到工作调动必审、任届期满必审,这样才能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对村干部任职期内各项工作进行公证的评价,增加村干部任期内的工作透明度,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对违纪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做到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举,严查虚报冒领、挤占倾吞集体资产等违法乱纪行为。对因工作失职、把关不严。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出现严重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村级调研报告6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情况。乡地处华蓥山中段,位于区东部,距离城区16公里。川陕公路、襄渝铁路纵贯全乡。本乡东接达州市大竹县,南与区龙滩乡相邻;西与区观阁镇、广兴镇接壤,北靠渠县。全乡面积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xx年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仅村、村两个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个,占总村数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个,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个,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资源承包、从企业收取公路维修费取得集体经济收入。
村:出租10亩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0xx元。
村:出租闲置空地900亩,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矿村村级公路损坏维护费用10000元。
(三)村级集体资产现状。截止20xx年,全乡各村集体资产总额约为5万元,主要为村级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因维修办公室、办公经费开支、垫支保险费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级集体债务状况。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有2个村负债,总计负债36000元。村因垫付社长工资负债21000元;村集体资金20xx元因日常办公经费开支目前已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0000元因维修公路目前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3500元因业主搞开发占用农民土地,已全部拨付群众,此外,因维修村级公路滑坡负债15000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分析
(一)集体收入开支入不敷出。全乡13个行政村除极个别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外,绝大部分村都没有集体收入,全靠上级拨款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办公经费维持日常运转,无力兴办公益事业,也无力增加村民福利,更无力发展创收实体,全乡收不抵支的村占绝大多数。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为村集体的主要收入。20xx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为15500元,占全乡集体经济收入的60.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
(三)收入来源途径单一。村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村办企业破产,集体资源开发力度小是目前全乡各村存在的普遍状况。仅有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资源的方式取得,收入来源单一且集体收入低。
三、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地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资金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除利用土地资源为集体增收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如、五星、内槽、等村地处华蓥山区,林地资源异常丰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资源优势引领群众致富。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财务管理不严。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个别村集体账目混乱,常年未向群众公开账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体资金支付党报党刊的情况。
五是产业带动无助集体经济发展。部分村除传统的种养殖业外,大力发展了特色产业,如五星村万亩油牡丹种植、村千亩茶叶基地、内槽村百头山羊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为业主和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集体经济从中受益甚微,甚至没有受益。有的村虽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没有规范化运作,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村集体也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任何受益。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增收路径
1.盘活现有集体资源。摸清村集体现有耕地、林地、荒地、矿山、山坪塘和闲置校舍等存量资产资源,明晰产权、完善产权有偿使用形式,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统一开发利用。
2.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村级集体建立土地托管平台,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多年荒芜的耕地、林地、果园等,实行托管经营;同时,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3.开发乡村特色观光旅游。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托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积极开发特色"农家乐"、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如村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可引进业主开发休闲度假山庄、打猎场、滑草场等旅游项目,增加集体收入。
4.增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村集体用好用活现行政策,以集体土地入股包装项目进行招商,引进业主兴办实体经济,与业主共同享受经济利益,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申请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生产、经营性用房或设施,出租给业主,获取比较高的收益。如车坝村高粱种植面积已形成规模,可引进业主发展酿酒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二)优化配置扶持政策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乡两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设立不少于20万元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担保贴息或其他补助。区乡两级现代农业产业扶持资金要保持每年5%的递增速度,用于奖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
2.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充分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资源,用好用活相关土地政策。通过土地调型整理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量和非农用地指标收益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返还村级组织,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加大部门扶持力度。区乡两级有关部门要在人财物方面加强对各村的帮扶力度,既要在资金、技术、物资方面给予村集体帮助,又要在产业发展、村办企业等方面加强指导,实现"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提升村集体自主
3 致富增收的能力。
4.加大金融支撑力度。乡镇金融机构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要优先提供金融服务,要加强涉农信贷和保险协作配合,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形式,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把扶持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切实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扶持力度。
(三)严格落实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技站、经发办、财政所等站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工作落实。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2.强化财务管理。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管机制,继续采取"村帐乡管"的办法。成立以群众代表为主的民主理财小组,对集体经济组织日常运营、财务收支等工作进行监督。规范村级集体收入的开支范围,严格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实现财务公开,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内容。
3.严格考核奖惩。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对各村年度考核的内容,与村干部任用、奖惩等直接挂钩。按年度细化目标考核任务,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村给予适当处罚。
村级调研报告7
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基层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就村级文化设施器材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xx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2个镇、318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把村级文化设施器材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器材的管理和使用,使其真正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配送情况。自20xx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重视、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机遇,加大申报和争取力度,几年来,省文化厅共为我县191个村(社区)、2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小区)配送了锣鼓、乐器、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从20xx年以来,为全县1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0个社区基层服务点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建设318个农家书屋、10个数字化农家书屋、22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已完全对外开放,为城乡群众参加和分享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我县广大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情况。为确保公共文化器材不损坏,不流失,有人维护,有人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我们要求各镇、各村(社区)责任到人,加强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村级文化器材管理情况良好。首先,配发给各村(社区)的文化器材,镇文化站都逐村逐件的清点、登记,村(社区)也能按件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确保了文化器材按计划配送到位,不漏件,不重复。其次,文化站、村委会、自乐班等都能安排专门的器材存放点,保持器材摆放有序、卫生、安全,并安排专人对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开展活动时能正常使用。再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坚持“谁接收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取、使用器材实行登记制,谁提取谁签字,并严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给他人使用和租用。镇文化站安排专人每季度对各村、自乐班、文化大院的文化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得知,我县绝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器材能得到合理使用,如配备给自乐班、文化大院的器材都能常期使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配送给社区、移民安置点(小区)的器材也能够常期使用,尤其是音响、灯光、乐器类,大部分用于广场舞、民间乐队等各类大众文化活动中;也有部分行政村对文化活动器材不能合理使用,一年中只有在大型节庆活动中使用几次,使用率低,没有使文化活动器材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县文化活动器材的配送使用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发现,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部分乡镇在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器材等管理人员没有工资报酬,加之开展活动没有专项经费,严重制约了文化活动开展,导致文化设施器材使用率不高。
(二)器材管理不力,导致设备闲置。有部分村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没有办公用房,造成器材设备无固定存放地点。另有部分村(社区)对文化设备、器材的管理不够细致,有的设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有的存在设备闲置,有的村节庆纪念日没有正常开展活动,导致部分设备没有发挥作用。
(三)配送不够合理,作用发挥有限。虽然省市已分批次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及设备,但仍无法满足我县所有文化站及文化活动室的需求,而且配送的部分农村文化活动器材不适合农村实际,适用性不强,比如大鼓不好使用,扬琴不会使用等,致使文化器材闲置,不同程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专业人才匮乏,制约活动开展。近年来,虽然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并不健全,特别是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导致很多器材不会使用,甚至有的拿着器材不知道干啥用。还有部分文化站长和文化专干对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外行,许多文化专干知识老化,专业素质不适应岗位需要,阻碍和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村级文化活动器材不能起到丰富活跃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同时加大文化经费投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日常化,自乐班、文化大院等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文化活动,使村级文化设施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二)制定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设施器材管理使用制度,文化站、村委会、自乐班、文化大院要安排好专门的文化器材存放点,落实专人管理,确定热爱公益事业、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热心为公益文化事业服务的人员具体担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和使用,对设施器材造册登记,履行正常的借用、归还手续,严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给他人使用和租用。同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定期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凡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以此保证各项器材设备在开展活动时得到正常使用。
(三)合理配备器材,保证发挥作用。建议省市以后在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上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可能选配一些农村经济实用的文化器材,基于现在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建议给各村配备便携式音箱、电子琴、架子鼓以及适宜农村的锣鼓响器等,以便各村组织开展活动时派上用场、发挥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制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配备好基层文化阵地的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稳定工作队伍。同时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奇缺匮乏等问题。对文化干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大培训力度,保证文化干部具备基本的
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
村级调研报告8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农村基层纪检组织网络,推进村(居)纪检工作落实,按照市、区纪委工作统一部署,我镇近期对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的纪检组织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全镇村(居)纪检委员队伍建设、作用发挥、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村“两委” 换届后,村(居)纪检委员设立情况。
XX镇共有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村“两委”换届工作于20xx年底全面完成,各村(居)按照要求全部选准配齐了专兼职纪检委员,其中男18人,女5人。文化程度:大学文化2人,大专文化4人,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15人,初中文化1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1人,30至40岁2人,40至50岁14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6岁。
二、村(居)纪检委员的具体职责及作用发挥情况。
村(居)纪检委员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工作职责又有哪些,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目前我镇各村(居)纪检委员主要职责有:协助党(总)支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村里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和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村级事务,对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廉政文化进村(居)活动,营造本村(居)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排查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向村党组织或镇纪委反馈;协助镇纪委组织开展相关信访调查工作;完成上级纪委安排的其他纪检工作任务。
三、纪检委员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参与民主管理,推进了农村民主化进程。村(居)纪检委员既是村民利益的代言人,又是村级事务决策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承上启下,将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变成“两委”班子成员民主决策的依据,并负责一系列监督程序的启动。此外,村纪检委员监督民主议事规则的执行,确保了村级事务特别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强教育监督工作,促进了村干部廉洁自律。村(居)纪检委员对村干部的行为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监督活动,对村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早规劝、早制止,既使国家法律和党政纪条规深入人心,又增强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观念。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廉政文化进村(居)活动,营造本村(居)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宣传党纪国法,监督惠农政策落实。
四是配合上级纪委开展开展信访调查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村(居)纪检委员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村(居)纪检委员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彻底,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认识欠缺,主观意识占上风。部分村“两委”干部对农村基层纪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深刻的.思想认识,往往更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有时认为抓纪检工作会束缚他们的手脚,对村纪检委员重视不够,关注不多,支持不力。
二是宣教放松,廉政教育欠深入。平时由于各项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许多廉政教育开展不够,导致农村党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难度大,一些村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形式单一,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是文化不高,干部素质差距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低,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干部廉洁从政意
村级调研报告9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人特对浦江县飞轮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xx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飞轮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飞轮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飞轮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某某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飞轮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飞轮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水源问题亟待解决
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四)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五)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六)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七)农村医疗事业建设优待于加强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群众还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甚至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八)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等内容作为对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努力使农民从思想上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将农村中的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另一部分是农村中那些思想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人发动起来,作为农村思想教育推广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村委会要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策划一系列参与度大、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提高思想素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印在日历上,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户村民手中,贴到农户墙上。向全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力争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户户知晓,深入民心。
(六)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搞红文化广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大力推行农村政治生活的公开化与民主化,使信息畅通。在农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全面完成社区医疗卫生站建设工作,引导、扶持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在定点上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远近,人口多少而科学确定乡村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保证合理用药和价格合理性,增加可报销支出。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患者档案,方便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加强基层乡村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健全合作医疗各项监督机制,增加财政透明度,确保取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切实为农民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八)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九)扎实抓好三个工程
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飞轮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飞轮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飞轮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前,其他农村一样,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村里出现了几个经商办厂的先富一族,但农村绝大部分农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朝黄土背着天的典型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后,随着交通环境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吸收了一批经商办厂能人回村投资兴办产业。村两委借助政府平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目前,该村共有工厂3家,不仅解决了村里所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农村的就业困难。现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已超过本村人口的2倍,20xx年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飞轮村的经验证明,发展农村经济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加快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扰,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珍惜山水自然环境,力求保持地方原有特色。
飞轮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村庄地势、民居的布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村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环境得到和谐共存。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差异也颇大,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遗产,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的、艺术的和历史的信息,是祖先留下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不可再生的资源。新农村建设姓农,不姓城。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实施整拆整建,不仅耗资巨大,也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加了巨大的包袱,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农村中形成了新的水泥森林。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乡村建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只有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在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基础上建设新农村,才能称得上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建中发展。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如浦江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补助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
飞轮村虽然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该村两委干部能充分抓住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市第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得到省、市、镇各级奖励补助近十几万元。村级财政支出还不足5万元,就把农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市经济发达、社会资本充裕、民营企业多的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建设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村集体经济负担。
八、飞轮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村级调研报告10
【经验提要】
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该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摘帽的短板。近年来,岚县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层的战略之举,坚持县委统筹、整体推进,层层落实责任,鼓励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多元发展,“输血”“造血”并举,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基本情况】
岚县位于吕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全县辖4镇8乡,136个行政村(合并前167个)、336个自然村,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万。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95元。20xx年全县16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破零”,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78.4%,其中5―10万元89个村,10―50万元38个村,50―100万元3个村,100万元以上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主要做法】
(一)落实责任,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领导挂帅重引导,带动“破零”。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县“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空壳村“破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了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包联责任,县直机关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领导责任,村“两委”主干的直接责任,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党建引领谋发展,合力“破零”。县、乡党委着眼于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在极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强化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统筹省、市、县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力量,选派167名“第一书记”、128支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村找准切合各村实际的途径,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破零”的有效模式,精准发力。部门联动齐发力,助推“破零”。在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将责任层层压实,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帮扶推动作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改、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财政、扶贫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将项目、财力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集中。截止20xx年共投入各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3000余万元。
(二)创新模式,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1、以盘活集体资产实现“破零”。以“三资”清理为突破口,通过整合集体土地、财产等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戍子村通过集中流转集体土地500余亩入股村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牛湾子村整合村集体土地5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9座,通过租赁给本村种植大户,每年实现集体收益14000元、户均收入33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种粮大户增收“双赢”的'局面。
2、以开发集体资源实现“破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紧抓岚县被确定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乘势而为,以蛤蟆神村和府台村为试点,依托5000亩退耕还林地,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构建林业资产收益脱贫新模式,造林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退耕土地20年的经营权,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中药材等林业产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林业生产,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获得每年每亩10元的公益金。目前,蛤蟆神村流转退耕地2254亩,村集体每年收入22540元,府台村流转退耕地1040亩,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4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3、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破零”。利用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上明乡官桥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按照“村委主导、合作社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思路,借助整村脱贫的有利时机,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品牌,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史家庄村与山西新大象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享受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由新大象集团进行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年底分红至少可达到15%,按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计算,每户至少增收7500元,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按入股金额20万元计算,年收益将达到3万元。
4、以实施光伏产业实现“破零”。借助资源、地理等优势,内引外联、企地联合,加快发展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县扶贫开发总公司为主体,按照“成本控制、效益优先”的原则,与山西华润和山西晋能合作的方式,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梁家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30MW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4MW,全县112个贫困村每村收益2—3万元、深度贫困户每年收入不少于3000元、持续20年的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贫困户收入共赢。
5、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破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或整合扶贫资金,发展项目获得集体收益。顺会乡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实施肉羊育肥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合作模式,整合使用扶贫资金129.96万元入股合作社,在10%的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实行二次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获得收益。土峪乡东土峪村筹集资金20余万购置农机具,通过租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村级调研报告11
我国兽医防疫机构和队伍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已初具规模,相对完整,在控制动物疫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来看,仍旧每年都有规模较大的动物疫病爆发和流行,特别是近些年来,猪高热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给广大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概括起来,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现行的防疫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乡镇兽医站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三权归县,二是双层管理、以县为主,三是三权归乡、业务受县指导。根据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属于前两种方式占大多数,三权归乡的乡镇站占少部分,村级防疫管理趋于零。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了乡镇站的主动性,而且还产生了断头,急需要管理和指导的村级防疫却无人过问。使基层的动物防疫处于“悬空”状态,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关专家在对我国95个乡镇兽医站的调查中发现,约37-44%兽医站连房屋等硬件设施都没有,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8.7%,防疫和检疫收入占48%,诊疗、兽药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占37.8%,其它经营性活动仅占5.5%。大部分乡镇站基本上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并承担着防疫等政府职能,工作人员无法安心从事疫病防治管理,队伍不稳定,其瘫痪率在80%以上。
与此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农户散养比重大,畜禽流通量大,疫情复杂,基层防疫、检疫工作任务最为繁重,需要一支庞大的兽医执法防疫队伍。
二、基层防疫意识较差。
老百姓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猪或鸡没有发病,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去注射疫苗,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性,这样一旦发病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更坑害了国家的利益。本来几元或十几元钱的疫苗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节省这点小钱却造成了成千上万元的损失。例如,在20__年的猪高热病爆发期内,由于乡村的个体小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较差,许多猪根本就没有进行最基本的免疫,导致许多小饲养户猪死亡率在50%以上,在有的地方猪的死亡率甚至在90%以上。而这些乡村小养殖户饲养的猪的数量(50头/户以下)约占调查样本村总的饲养量的6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化猪场由于防疫意识较强,损失要小很多,这充分证明了加强防疫和免疫的重要性。据统计,规模化饲养场由于有自己的兽医队伍,防疫密度大都能达到95%以上,而一般散养农户仅为60%,钉子户和拒注户较多,但又缺乏对这些钉子户的强制管理措施。通过对240家1000头以下的猪场调查发现,免疫程序不到位的占30%、消毒不规范的占22%、养殖场环境差的占27%、防疫药物质量不好的占22%,这些都是疫病发生的隐患,因而必须要提高基层饲养户的.防疫意识。散养农户的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既是当前防疫工作的弱点,也是下一步继续开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趋小利而不顾大局。
每当动物疫病爆发时,由于政府的补贴不到位,老百姓的普遍做法是,尽快地把患病的动物卖掉而不是做掩埋和焚烧等无公害处理。而购买者可能来自屠宰厂,也可能是来自周边或几千公里之外的养猪场,无论是哪一种购买者,都会导致疫病的大面积传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现行母猪补贴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20__年猪高热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按每头母猪补助100元。这其实是一项好的政策,但许多人为了多拿钱,采用了以下不正当的手段:一是采用虚报母猪数量,把自己的母猪数量按2倍或几倍地向上虚报,据调查几乎90%的猪场有这种违规现象;二是把肥育猪当成母猪向上虚报。
既然达不到母猪补贴的预期目的,不如取消母猪补贴,把这笔钱用于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基层防疫体系、搞好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的防范意识,从“根”上解决问题。另外,养猪生产遵从的也是市场价值规律,猪肉价格高就会刺激更多的人向该领域投入,使养猪数量增加,这样一来猪肉价格会逐步回落,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象撒胡椒面那样到处乱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乡村级防疫体制。防疫体系出现的漏洞,说到底是“机构”和“经费”的问题。由于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基层防疫人员没有工资、得不到培训、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最需要得到关注的基层防疫工作难以落实。因此,国家应制定政策,将乡村级防疫列入财政拨款范畴,用于乡村级防疫员的工资(依地区而定工资标准)、培训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立和购置。这笔费用看起来不小,但与造成的损失相比,可算是九牛一毛。基层防疫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回报性工程,各政府部门要权衡利弊,尽早行动起来。
县畜牧局有义务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村兽医)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将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以获证人员为基础组建乡村级动物防疫和应急扑疫预备队伍,为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当前畜禽养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饲养量大、饲养品种多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难等问题,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弥补乡镇的畜牧兽医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必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每村的防疫员至少1名,同时要对乡村级防疫员进行监控,根据当年的疫病发生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当地养殖户的走访来判断其是否合格,对不称职的防疫员应立即撤换。只有这样才可彻底地解决乡村级防疫体制中出现的“真空”问题。
(二)、加强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无地域性限制,因而动物的疫病防治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如果99%的地方疫病防治工作到位,而只有1%的地方没到位,那么这就象一片野火,将可能烧遍全国甚至全球(如禽流感)。因而,政府要大力加强对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高动物疫情扑杀补助标准。提高对重大疫病发生期间所屠宰的疑似动物的赔偿力度,使饲养者得到的补偿高于以病死的方式卖给不法收购者的价格。确保扑杀及各类防控措施到位,确保疫情不扩散。若发现故意把病畜禽卖给其他饲养者,购买者有权向售出者索赔,同时售出者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售出的动物皆要通过检疫部门的检疫(特别是在疫病的爆发和流行期内),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的传播。
(四)、完善防疫工作体制。动物防疫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起一支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应建立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和职能,健全强化乡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
要实现执法与服务的分离,将执法职能单独分离出来,纳入行政系列:执法人员转为国家官方兽医,服务职能纳入技术推广和服务系列;兽医人员转为从业兽医,逐步走向市场。对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素进行全程监控,使兽医管理工作覆盖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和流通全过程。同时要加大检疫监督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疫病,减少疫病损失。进一步健全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类机构,理顺职能,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五、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有效解决产地、运输检疫、家禽检疫等薄弱问题,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活畜交易、屠宰、运输监管,特别是对外调动物及动物产品真正执行报批报检制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做好边境、边界动物及其产品的免疫、检疫和设卡消毒工作,有效防止外疫传入。
村级调研报告12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取驻村蹲点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农村开展药品专项管理工作。以此对全县涉药单位进行调研监管,并从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药单位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足,与药品监管工作的欠缺和不到之处。在蹲点工作中,我重点对xx县村级卫生所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卫生所情况。
在去到的金村、高都、北义城三个乡镇中,我组共深入行政村xx个,涉药单位xx个,村级卫生所xx个,其中xx个卫生所没有正常营业。
(一)村卫生所是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在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目前的大多数卫生所由于种种原因,实质上已经变成了药店,在所调查的年药品流水在xx元以上的xx个卫生所中,药品的收益占到xx%以上,剩下的xx%大多数是接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仅有xx%,以药养医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还有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个别村卫生所确实是集体性质外,绝大多数卫生所实质上已是个体,村大队对卫生所不闻不问,将其和杂货部一样看待,这也是三级医疗保健网底破了的集中体现。
(二)村卫生所作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为此,村卫生所成为农村从事医疗行为的“抢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松动,在北义城调研时,北义城村有卫生所xx家,卫生院1家,西张村有卫生所xx家,南义城村有卫生所xx家,西黄石村有卫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卫生所2xx家,这些卫生所都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合法证照;而在金村镇枣园村,有村卫生所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xx个,在司药人员开的卫生所中,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手中无证,也在家开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是此人,又不能说他无证,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医疗办颁发的定点医疗机构证件,这样形成了三家都有证,三家都无证的尴尬,造成药品监管的被动。
二、村卫生所药品购进情况。
(一)合法渠道。
1、从有批发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在调查过的卫生所中,100%的卫生所都有在此种合法企业进药。也只有这种购进方式才是合法的;
2、从相关渠道领取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二)非法渠道。
1、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
此种行为虽然大部分卫生所负责人也知道不合法,但在卫生所的营业中,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又方便又实惠;
第二、部分村卫生所药品流量较小,而部分药品的使用更少,药品批发企业不会给他们拆开大包装,以小单位销售;
第三、药品配送企业以固定时间送药,不能满足卫生所的日常药品使用;
2、从乡镇卫生院购进药品。
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村级卫生所承担着所在村村民的门诊费,而门诊费必须由卫生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而卫生院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把兑换的门诊费给卫生所直接换成了药品,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卫生院的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所的违法购进药品事实,这种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存在。
3、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个体非法药贩基本分三种:
一是以非法购销药品为职业的。这些人通常都打有一个药品经营企业的名义进行销售药品,如在山河镇的药贩王某打着河南药品经销部这个不存在的企业的旗号兜售其药品。这种药贩经销的绝大多数都是假药,严重扰乱着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危害极大,是我们重点打击的对象;
二是合法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员,在销售本企业产品同时,自己还带有非本单位药品,一般情况下,他们带的药品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等卫生所使用完药品后才索要药款,以躲避卫生所向其索要发票,进而在药监部门查处时逃避责任;
三是个人到外地顺便捎带些药品以获利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最常见而群众又不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的药品未使用完,放在卫生所能卖一点算一点,这种药品卫生所无利可图,但卫生所人员碍于情面会放在所里代卖。
(三)验收记录情况。
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二年不间断的督促,药品购进验收的记录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卫生所在记录药品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特别是在最后的验收情况栏中,卫生所的填写基本上都是空白,可见,验收记录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药监部门,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三、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情况。
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比较松散,在调查过的78个卫生所中,对药品定期进行清理的仅仅9个,在检查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不及时销毁,如在黄六坡村卫生所的药架上,摆放着20多年以前的针剂近10种,看情形卫生所也不会再使用这些药品了,但反映出了卫生所对药品管理的不善。
(一)药品随意摆放。
村卫生所药品的摆放随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提倡药品分类摆放,这是药品分类管理最起码的要求,通过检查村卫生所,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外观整洁度与药房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有相当部分卫生所药房设在家中,药品、蔬菜、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堆放在一起,使人在感观上对药品的疗效产生怀疑。
(二)药品的效期管理不足。
药品的效期管理对一个卫生所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卫生所在购进药品时,离药品效期越近,其风险就越大,而且在我县的村卫生所,仅北义城、高都、金村三个乡镇,就有92%的村卫生所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也是自收自支,这样在药品效期快到之前,卫生所医生必然会加大该种药品的使用频次,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就得不到保障,或者即使药品过期了,还是照样使用。还有绝大多数的村卫生所,因为脱离集体,药品不报损,过期药品依然摆在货架上。口服药品,尤其是中成药,相当多的卫生所医生认为只要没有严重污染,依然可以使用。在实际中,他们也是如此操作。
四、卫生所涉药人员管理。
在检查过程中,常发现卫生所开着门也有人,但一问,看门的会说医生不在。给人看病的医生不在,那还开什么门?不错,在家户式卫生所中,司药人员往往就是家里的闲人,他们既不培训,也不体检,对药品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仅凭道听途说的一星半点就开方卖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端最可怕的隐患。
五、卫生所药品管理知识欠缺。
村级卫生所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所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所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所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擅自自配制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8个村卫生所中,20xx年度没有一家上报一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此外在本医疗机构内用食品冒充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六、卫生所的.监管思考。
(一)认真调研,依法行政。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研,了解村卫生所的难处,打击违法涉药行为,是维护卫生所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北义城镇、高都镇、金村镇三乡镇有无证经营药品户24家,这些无证户大多都是家户式经营,这种模式在监管中难取证、难处理、难取缔,反复性强,只有采取保持持续监管的高压势态,让他们自动放弃,停止经营。
(二)规范卫生所的购药渠道。
加强药品批发企业在我县销售行为的监管,在只要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药品主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渠道建立监管、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使主渠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三)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所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所造成药品管理上的不规范,主。要和涉药人员的素质有关,在调研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所医生是通过省卫生厅集中进行的一次培训,取得中专毕业证的,也就是说这xx%的人员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在取得中专毕业证后,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业务水平也令人担忧。
在与村卫生所负责人座谈时,他们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他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旧的医药资源统一配置的年代,卫生所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应该让全村的人都到村卫生所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作异物,认为它们的存在出现,阻碍了卫生所的发展,从政策精神上看,应该是药店凭价格优势,村卫生所凭信用与医疗技术优势进行生存和发展竞争。上述卫生所人员观念,如不改变,常此以往,必然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的不稳定,假劣药品屡打不绝。
(四)加强监督管理与指导。
在调研中,xx家村卫生所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应付,都谈到了希望药监部门多来指导、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什么政策,及时通知大家。卫生所按要求整改,尽量少罚款。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药监执法的力度大,也反映出了药监人与相对人沟通少。药品监管与卫生所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入人性化管理,局与所沟通,药监人与涉药人员学习、交流,比如向老中医学习中药饮片的真假劣鉴别知识,相互间取长补短,让卫生所人员在主观上有合法经营药品、合理使用药品的想法,以此支配其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的强硬手段,只会使卫生所违法行为更隐蔽,危害更大,药品监管难度也更大。在规范指导的同时,监管也不能松,监管能督促卫生所整改和规范。以法制、人性的模式,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才能使药监人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管关系,才能形成村卫生所与药监部门“双赢”的局面。
通过对北义城、高都、金村三个乡镇的调研,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有的放失,针对农村卫生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村级调研报告13
一、基本情况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全省最大的库区移民县。全县辖30个乡镇场办,1147个村(并村后641个建制村、46个社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26万亩,林地面积313万亩;总人口147万,其中农业人口120多万。20xx年,该县农业总产值86.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3元。
村级集体经济现状。新化县村级集体现有资产总额573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501万元,流动资产8123万元,应收款4198万元,长期投资4956万元,短期投资639万元,其他资产17954万元。全县村级负债总额为27888万元;所有者权益为29483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20xx年,该县村级集体总收入1252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7951万元,土地补偿收入26万元,经营性收入2375万元(村均2.1万元,主要来源为股金、红利、管理费、赞助费及承包租赁费用等),其他收入2176万元。全县村级总支出6053万元,其中:经营性支出1167万元,管理费用4682万元,其他支出204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成效。为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新化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呈稳步发展态势。一是新的增长模式成效明显。积极引导集体组织和农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购置集体资产、入股、出租、土地流转等方式,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优势融为一体,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如该县曹家镇娘家村,通过引进多家企业,村集体入股并提供管理服务,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5万元。二是加快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集体自身的"造血"功能,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如该县曹家镇水竹村,管好用好集体收入,调动村民积极性,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为省政府授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新化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了一些先进典型,但总体来看,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发展意愿不强。部分村干部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花心思再回过头去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的担忧,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调研发现,有的村争取上级惠农专项资金很积极,但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体项目开发并取得集体经济收入的很少。如该县吉庆镇的油溪桥村,近年来,每年向上争取的资金量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空白。
二是发展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实行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但长期以来,在农村集体经济实践中,"分"的彻底,"统"的无力,注重了农民个体的发展,忽视了集体的积累。不仅如此,在解放后积累起来的大量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大多数村几无所存。调研发现,在包产到户前,该县的大队(行政村前身)有大队部,小队有小队部,另有农业机械设备、加工厂房,有的还有村办企业、经果场、茶场、渔场、林场等经济实体,包产到户后,一部分分到了户,一部分改制变卖,一部分因产权不明晰去向不明,现有的行政村基本丧失了能供其发展的资源和资产基础。据统计,该县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额57371万元,村均5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资产5595万元,占资产总额的9.7%,村均4.8万元;村集体机动耕地6325亩,村均5.5亩;村集体机动林地10.7万亩,村均93亩;村集体建设用地基本为空白。可见,大多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主要是办公场所等固定资产积累,只有小部分资产是经营性资产,其他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总量少,且分布相当集中,村与村之间很不平衡,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三是发展活力不足。由于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分"的成分,造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足,使很多村成为了"空壳村"。据统计,该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8个,占村数的’0.7%;10-20万元的村4个,占村数的0.35%;5-10万元的村14个,占村数的1.25%;5万元以下有收入的村143个,占村数的12.4%;零收入的.村986个,占村数的85.3%。由此可见,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十分匮乏,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村级集体往往又承担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及村级活动场所、环境卫生治理等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大多数村完全依靠财政部门拨付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运转。有的村因承担建设职能过多而负债累累,据统计,该县村级集体经济负债30687万元,村均负债26.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3.5%。此外,近年来银行信贷部门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在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自身资金不足、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三、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突出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定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优势明显的村为重点示范村,实行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6 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研发现,该县游家镇龙潭村的生态农庄和幸福大道规划、石冲口镇大桥村800亩樟树林氧吧生态园和"三百"观光农业基地、桑梓镇洪潮村的大山岭休闲旅游森林公园计划、曹家镇娘家村渔业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开发、经开区梽木山村水厂抗建和土地平整开发项目、吉庆镇新陇村土地流转倒包出租的20xx亩白茶基地、温塘镇焕新村乡村医院和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等规划,可以进行重点推进,依托其优势,给予资金、政策等的扶持,必将成为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村,也必定能起到示范标兵作用,带动其他村的跨越式发展,切实消除"空壳村",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加强扶持引导,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在资金扶持上,县财政可以设立村级集体增收基金,为重点村解决启动资金,部分作为"以奖代补"资金,与省、市奖励资金捆绑用于对达标村的奖励。在政策保障上,财政、经管、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税务等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把最优惠的政策、最实的举措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做好服务,特别是扶贫部门要合理分配扶贫资金,不撒胡椒面,优先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待遇激励上,根据村组人口数量和集体创收额度,对农村党员干部予以鼓励和奖励,强化村级领导班子的开拓进取意识,增强其发展集体经济和保障民生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合力。采取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直部门联包、工商企业联建、金融部门联支制度,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宣传。加大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扎实推进。
村级调研报告14
截止20xx年4月底,原州区11个乡镇151个村共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达到7464万元,最高的村投入200多万元,最少的20万元,发展资金实现了"全覆盖",如何发展成了"新命题"。因此,驼巷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成功实践,对我区很多仍在苦苦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的村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能人引领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前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许多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的村,往往并不完全是因为自身条件差基础薄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思路、有干劲、有公心的能人带动。而驼巷村正是由于有了村支书、第一书记及扶贫队员等一帮能人的`"火车头"带动,加之村两委班子的同心协力,群众的积极进取,发生了灿烂的化学反应,才使得驼巷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二)多元经营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精髓。驼巷村在深入分析村情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服务创收型"和"产业带动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既搞贷款、农机等服务,又搞小杂粮、养牛、养兔等种养殖,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使产业灵活多样,又能分散市场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避免了产业单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局面,让经营活
动更加持续长久,最终使村集体经济获得了长足利润。
(三)精细管理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
"细节决定成败"。驼巷村两委班子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败与否,关乎国家扶持资金安全,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决不能有丝毫马虎。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精细的管理机制,从聘请专业会计进行财务管理到为每一头牛建立档案跟踪监测,无不体现对资金的安全运行、对投入产出成本核算的精细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化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村级调研报告15
高官寨镇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高官寨镇辖52个行政村,万人,耕地面积12万亩。在5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村不足1,20余个经济薄弱村,15个经济空壳村。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镇确定了“政策引导,分类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政策引导,注入活力。我镇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为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决心,镇财政每年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工、农、商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制定优惠政策,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分类推进,增强活力。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我镇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官庄、罗家等农业特色村,继续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辛庄、马庄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黄、石杨等地理位置优越、闲散地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空闲土地增加集体收入。魏化林、柏家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销社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实现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的共赢。
三是以点带面,壮大实力。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和项目现场观摩,邀请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示范带动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渐浓厚。借助官庄甜瓜基地、北孟棉花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25#亩,棉花种植面积15#亩,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魏化林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展现的良好态势和前景,各村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渠道和本村特色农产品两个优势,积极建立服务三农经营体系,逐步迈出了服务创收的路子。
三、工作进展
一是与供销社合作的三农服务创收体系初见成效。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12万亩,农民对农资和农机服务的需求量大,而购买渠道分散。村两委自身担负着为农服务的职责,却无资源和能力服务。市供销社一方面具有质优价廉的农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具备国有单位的诚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镇借助市供销社的“公办”金字招牌和优质农业服务平台,以各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通过在耕、种、收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农民得实惠、村级得收益、基层组织提高凝聚力的多赢。3月7日,我镇与市供销社签订了共建农村生产流通体系战略合作协议,3月29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高官寨分会挂牌成立,确定了先期建设的五个合作试点村。作为其中之一的魏化林村,投资50万元建成的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内,农资年销售收入可达92万元,日用品年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通过利润分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8万元。下步,该村将把村内1500亩耕地交付合作社经营。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补偿外,还可到供销社打工赚钱。柏家村通过流转土地,将实现500亩有机韭菜的规模经营,村集体在与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将专门设立由集体管理的韭菜专营店,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促进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效果凸显。东安村通过流转
土地100亩引进金农夫示范园,每年村集体可收益11万元;徐寨村通过流转450亩土地,拟招商建农业生态园,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收入可达10余万元;新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可节约耕地190亩,土地复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效果显著。官庄村通过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瓜种植和甜瓜市场管理,今年仅甜瓜市场一项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25万元;罗家村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售奶,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每年村集体可创收约5万元。除此之外,我镇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纷纷成立合作社,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四、两点体会
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获与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村级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村级调研报告08-06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03-15
村级债务调研报告04-23
村级精准调研报告02-04
村级调研报告15篇(实用)08-06
村级纪检员工作调研报告06-06
村级建档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3-21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0-08
村级振兴乡村调研报告(通用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