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

时间:2024-08-28 17:59:0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调研食品安全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

  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我们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组长:

  xx

  成员:

  xxx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况的认识。

  方法:

  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10个班,共53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研究对象中用于食品的月支出100元以下的占0.5%,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占36.7%,500—1000元的占5.9%,1000元以上的占0.6%。在是否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中有60.9%有过买过,但很少。有32.3%的同学经常购买,仅仅只有6.9%从来没有购买过,在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病或致伤的经历?有32.8%的有过这样的经验,67.2%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同学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同学们最担心的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和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这两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5.9%的人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食品,有30.7%的人喜欢到学校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有27.1%的人喜欢到食堂购买食品,有9.4%的.人喜欢到流动商摊购买食品,还有6.9%的人选择了其他。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式,有24.7%的人认为有问题存在,但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有6.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有45.9%的人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还有23.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大部分人认为严格检验检疫、普及科普消费知识以及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大处罚、行业自律以及曝光典型事件也很重要。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有9.4%的人认为到位,有25.8%的人选择了一般,有64.8%的人认为做的不到位。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要由生产加工厂家负责的人数占61.2%,认为由中间商负责的人数占3.3%,认为由物流及配送企业负责的占2.7%,认为由批发及零售市场负责的占8.7%,认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的占34.1%。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是管理体制的占38.3%,认为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占40.6%,认为是处罚力度的占20.1%。最后,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同学们普遍认为生厂商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赚黑心钱,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论: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

  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

  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

  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

  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建议:

  1 、不要吃街头小吃,注意卫生。

  2、少吃学校附近小店里卖的零食。

  3、少吃没有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产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类食品,比如:薯片,薯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麦当劳”等。

  5、不吃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型店铺里销售的“垃圾食品”。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2

  一、XX市工商局抓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主要做法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我局十分注重《食品安全法》的教育宣传,以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广大市民的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出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我局先后采取日常巡查时上门指导、组织食品经营户培训学习、设立街头宣传点接受咨询、发放张贴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送法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xx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5场次,开展现场咨询1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累计约1700人接受培训和咨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五、六月份,在AAA中心小学、BBB小学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给学生上形象生动,形式活泼的食品安全课。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达到了宣传法律的效果,又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严把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

  我局严格执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安徽省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实施意见》的规定,对内严格程序,对外严格标准,把好食品市场的准入关口。在此基础上,以网格化监管为依托,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的违法行为。同时强力推行“票证通”系统,进一步完善进销货台帐、食品查验和备案制度。为规范票证通的使用,我们印制了票证通封面,无偿地发放给经营户;为规范散装食品的销售,我们依据《食品安全法》的五项要求,印制了统一规范的《散装食品标签》,发放到各商场、超市和食品经营户。今年以来我局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566份;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9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下达限期办照通知书15份;收缴种类问题食品55.1公斤;查处食品安全案件51起。有效地规范了食品市场的经营秩序。

  3、强化食品质量监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我局加大了食品抽检频率和范围。做到每月有抽检计划、有送检内容、有检测结果;每周各所有快速检测方案、有总结、有汇报。抽检的范围也从一般食品扩大到米、面、油、糖、干果、酒类、乳制品、水产品、调味品、果、保健品、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节日性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为提高抽检效率,我局先后与XX市技术监督局、AA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BB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CC生物药业研究开发中心、DD市省农业标准化技术中心、EE市质检所、FF测试等七家监督检验机构建立起“信息直通道”,对重大紧急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上半年我局共完成十大类八十二个批次的食品抽检和利用快速检测设备进行了六十九组食品的快速检测,投入各类检测资金近二十万元。

  4、利用专项整治,推进日常监管

  上半年来,除正常的日常巡查和监管以外,我局还开展了“地沟油”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节日市场整治等五次专项执法行动,以“地毯式清查、轮番式轰炸”等形式,对辖区食品经营行为进行一遍一遍的梳理,力争将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化解在未然之时、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专项整治时人力、物力、财力相对集中之机,较好地解决了监管人员少、监管片区大等问题,有效地消除了日常监管的死角。象农村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二、XX市流动摊贩现状及整治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监管,根据上级要求,我局牵头组织召开了由卫生部门、食药监部门、质检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并逐项落实各项任务,一是将法规、政策宣传向经营户解释到位。我局将印制的《致广大食品流动摊点业主一封信》发放到每一位食品流动摊贩,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和市政府开展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让食品流动摊贩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促使经营户服从管理、自觉整改;二是做到摸底调查到位。借宣传之机,一一走访了全市的经营预包装、散装食品、小吃、早点和卤菜等食品流动摊贩,对照《XX市流动摊点整治登记表》的要求,逐项登记填写到位,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还重点登记了摊点业主及雇工的健康证明情况,督促其完善食品经营户自律制度,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要求他们不得占道经营,要对照“基本要求”逐步加以规范。

  截止目前,共摸底登记食品流动摊点204户;其中早市流动摊点155户,夜市流动摊点经营户29户,长市20户。从业人员273人;其中下岗人员13人,无业人员260人。从业人员执有健康证18份。期间我局共发放《致广大食品流动摊点业主一封信》880余份。

  通过本阶段的摸底调查,我们感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现场食品加工时产生的污水和废弃物存在随意倾倒的现象,无有效的排污设施,对环境污染较重。

  2、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的不到从业人员的7%;基本没有按规定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

  3、防尘、防蝇、防虫设施简陋,大多数经营者未按规定将生熟食品分开,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难以达到无毒、无味、清洁的标准。

  4、占道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5、基本没有建立进货台账,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没有落实,原料来源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6、从业人员成份主要是无业人员和下岗工人,经营食品流动摊点是其主要生活来源。严格按标准规范,难以达到;全部取缔,易引发社会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我局建议:

  1、政府规划流动摊点经营区域,并完善该经营区域内的给、排水系统,做到清水使用和污水排放。

  2、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牵头对流动摊点的设备、物品摆放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牵头指导、帮扶经营户达到《食品流动饮食摊贩基本要求》;对符合《食品流动饮食摊贩基本要求》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核发《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经营户凭健康证明和《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3、对不符合《食品流动饮食摊贩基本要求》且仍占道经营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三、XX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思考

  我局在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基础上,对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梳理,感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摊贩的监管上,缺乏积极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一边是食品安全的责任问题,一边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如何去把握,怎样合理合法地解决,地方政府应明确立场,牵头负责。不能仅仅是发个文件,指定由哪个部门负责,然后是追究责任,就算是解决问题了。这既不是科学的方法,也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2、食品抽检经费严重不足。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检,没有标准经费的依据,地方政府给多少是多少。而上级业务部门却要求加大抽检频率,拓宽抽检品种。二者之间矛盾突出(20xx年、20xx年市财政拨款均为五万元)。

  3、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编制不够。各县工商局食品科的人员只有1至2人,应付各类报表和信息数据已是力不从心,更别说具体监管和指导了。

  4、食品安全工作存在文山会海现象。各类阶段性、临时性、突发性的数据、报表、汇报、总结等资料的上报严重制约了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造成基层思路紊乱,疲于应付。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3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6月17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xx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通知》(x食安办发〔20xx〕x号)要求,结合我县政府食品安全办的工作要求,我乡自行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

  (一)为深入开展此次调研,全面了解我乡食品安全情况,我乡组建食品安全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乡兽医站检疫人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组成。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针对农村集市和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管。乡兽医站检疫人员对市场上销售的肉类产品进行了检验检疫,切实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乡农推站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健康”。

  (二)抓整治,重宣传,促进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六月来我乡野生菌陆续上市,百姓自采自食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我乡及时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有关事项的通告,充分利用张贴宣传画册、公告、发放宣传册子等形式告知群众加工食用野生菌过程中要认真挑选、清洗,不要凉拌生吃,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每次只加工和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产生有毒物质。提醒辖区内的餐饮经营单位餐饮经营单位(户)严把野生菌的采购关,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严格执行用沸水先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检查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工地食堂、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性聚餐的地方,严格告知负责人严禁加工烹饪食用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看来,当前我乡食品安全监管处于有序状态,食品安全真题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有待提高,经营着法制意识淡薄,追求利益而忽视管理,部门餐饮商户卫生状况差。我乡豆制品制作商户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合标准,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

  (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由于消费群体层次的不同,导致群众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层次不齐,有的群众因价格便宜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买到不合格商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三)食品经营点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过期食品不及时销毁,散装食品进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不完善。一些销售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由于超市人员流动性强,一些销售人员上岗前大都没经过正规培训,也没有进行正规体检。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堪忧,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达标,容易病从口入的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培训,加强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增强商家对保障社会食品安全是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入口关。

  (二)加大宣传力度,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和群众自身防范意识。

  (三)加大具有执法资格人员对食品生产销售点的检查力度。

  xx乡人民政府

  6月24日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4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苏丹红”、“多宝鱼”等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

  一、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一)我区食品产业现状。我区现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68个,其中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99个,纳入质监部门日常监管的106个,其余的都是证照不齐的家庭作坊。现有食品经营企业1339个(已取得许可证)。纳入监管的饭店、食堂553个。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3个,畜产品10个,水产品6个,林牧产品1个,绿色产品6个,通过省以上认定的粮油、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42.95万亩。现有生猪顶点屠宰厂点30个。

  (二)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目前,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体制上与全国一样,即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区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环节和农贸批发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区林牧渔业局负责养殖业监管,从动物疫病防治、饲料、兽药投入品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监督企业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区工商局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区卫生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主要从食品卫生角度保证饭店、食堂食品安全;区服务业发展局负责生猪屠宰监管,严禁私屠乱宰和销售病死肉。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对全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各监管环节、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自20xx年起,我区就全面落实了食品安全责任制,每年区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都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逐级传递压力,落实工作责任。我区还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标准,20xx年开始,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乡镇“三个文明”建设目标中一同考核,有力保障了食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20xx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食安委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建设。明确各乡镇和行政村的食品安全责任人,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聘请了22名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247名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并定期对“两员”进行培训,年底考核奖励。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农家店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至08年底,全区已建成乡镇标准化农家店22个,村级标准化农家店367个,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有效提升。

  近两年来,区各监管部门在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要节日和重点时段开展了乳制品、校园食品、夏季食品等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

  1.认识有差距,工作难到位。在抓发展、抓招商、抓项目、抓稳定的大环境下,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部分领导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不强,认为食品安全工作是职能部门的事,有一种与己无关的思想,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部分乡镇、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对食品安全形势认识不足,协作配合开展工作意识不强,缺乏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不出事就行,部门利益至上,扯皮推诿,致使监管资源分散,监管力度不够,影响了全区食品安全工作。

  2.监管体制不健全,形不成合力。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和职责,但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备,给监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带来许多困惑,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受部门利益驱动,监管部门见利益就上、就争,见困难就让、甚至躲的现象。如遍布城乡的食品小作坊监管,按环节,属于质监部门,但质监部门认为,他们只监管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这个问题,不仅我区的工商、质监在推,全国都在推。还有小熟食店的监管,工商认为是餐饮环节,应该卫生管;而卫生又认为是流通环节,应由工商管。农贸市场,工商认为应由农业管,而农业部门则认为应该谁主办谁监管。

  3.市场准入低,法制意识差。区内相当部分食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条件差,设施设备落后、陈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法制意识淡薄,生产销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禁而不绝。有的受利益驱动,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20xx年10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我区丁集镇农贸市场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快速检测,5批卤猪、牛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每公斤93.33毫克,最低34.23毫克,全部超过国家限量的30毫克。7批豆腐、百叶、豆干、面筋都含有国家禁止食用的吊白块。今年3月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中,我们从营北农贸市场现场抽取部分食品委托市疾控中心检测,豆制品、面条等9个批次产品100%含吊白块,75%卤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农产品安全生产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食品源头难以控制。目前,供应我区各个市场的农产品相当大部分来自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真正来源于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基地,特别是无公害基地的不多。这些小规模种植和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过量使用农药或违法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情况长期存在。由于源头一般在农村,且非常分散,在监控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5

  20xx年9月2日,镇人大主席和政法书记组织辖区内的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员调研食品安全,本次活动先后调研了生活超市两家,小摊点一家,食品企业一家,学校食堂一家,饭店两家,并到市场集市调研了生熟食,最后到医院调研病人,由院长介绍全年因食用不洁食物造成疾病及中毒情况。代表们探讨食品安全控制办法。本次活动由镇工商局的同志全程配合,向代表讲解合格食品的辨别办法。

  代表们调研后认为:我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同其他地方一样按环节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诸如对前店后厂的`熟食店,流动的小食品加工商贩,既有加工环节,同时又属于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应归哪个职能部门不好确定,保健食品销售按环节应归工商部门,但管理法规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一、我镇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

  2、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

  3、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食品的现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没有验收记录及索票证明。

  5、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6、农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倾销地,低价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二、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镇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作用,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原有企业限期达到标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厂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四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分期分批逐步实施haccp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制约机制。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建立镇、村两级监管网络。创新投诉举报工作,推行有奖举报;

  5、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6

  1. 中、小学校的基本情况

  铁东区教育局下属共有中小学校36所,其中小学23所,中学13所,共有学校食堂36所,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区教育局对学校食堂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多次开展的食品安全整顿和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工作,使得铁东区的绝大多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持续好转,无论是从硬件设施方面,还是从软件管理方面均比几年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以及其它多种因素,使得学校食堂不能全部得到改善,还有部分学校食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食堂面积不足,布局及工艺流程不合理;还有个别食堂,由于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人员素质较差等等,致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进一步改进。

  2.目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食堂基础设施不完善,食品安全状况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经过调研发现,铁东区的中小学校食堂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卫生设施硬件不“硬”,基础设施不全,除部分学校食堂配有学生餐厅外,绝大多数学生食堂均没有餐厅,学生需要在教室用餐,这样又增加了饭菜在运送过程中保温、存贮不当而受到污染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很多学校食堂,虽然各功能间比较齐全,但由于食堂的总面积不足(人均约0.8平),致使各功能间的面积均较小,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加工操作的需要,这样就不得不违规操作,经常有各功能间之间混用的现象,这样又增加了食品受到污染的安全隐患;还有的学校食堂,由于建设比较早,多来年一直没有再投入使得食堂的布局及工艺流程不合理,卫生设施设备陈旧或数量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

  2.2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隐患大

  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按照管理制度去很好地执行。具体表现为购销台账不完善,不能及时、全面对购进及销售的食品进行登记;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不齐全,虽然目前铁东区中小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全部是由区教育局统一招标配送,但由于供货商不愿积极配合,有些管理人员也不太重视索证索票工作,使得食堂的索证索票工作一直做得不好;食品留样工作也欠规范,有的数量不足,有的时留时不留;学生使用的餐具也不能完全达到消毒的效果;日常的加工操作不规范,不能完全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去做,这些情况均表明学校食堂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2.3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不高,专业知识匮乏

  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卫生意识较差,专业知识匮乏,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操作规范去做,怎么方便怎么干,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有一些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知知甚少,这主要是由于食堂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经常是来了一批新人,没干几个月,还没等养成良好习惯,就又换了一批新人,致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还有极个别的人员,岗前没有参加健康体检,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现象。也有的从业人员虽然参加过培训,但对他们自身来说,都是流于形式,培训结束一切照旧,因此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2.4监管力量不足,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难

  多年来,由于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少,只有2-3人,要承担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学校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各种大型会议、活动、重要接待等,同时还要代管高新区的相关工作,工作量很大,加之近几年全国食品安全问题较多,专项整治工作难度大,从不同层面和层次上说,卫生监督力量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整改意见和建议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为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铁东区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逐步完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食堂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系统工作,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学校食堂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机制,依法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学校负责人不仅要讲教学,还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3.2健全机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

  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特别是在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洁、留样等环节必须按工艺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原料)的交叉污染、变质,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在聘用人员时,学校应尽量保持从业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食品安全常识和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完善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严把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环节的各个关口。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大力推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监督其落实索证索票、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督促学校食堂定期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食堂卫生监管落到实处

  学校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履行好各自职责,充实卫生监督队伍力量,政府加大工作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食品监测设备,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

  3.4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社会关注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和开展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学生及家长中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学习食品安全基本常识,使学生养成卫生、科学、健康、安全的膳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为全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进餐环境。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7

  调查地点:

  家乡当地居民及学生

  前言: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曝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也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了解多少?对身边的食品安全了解多少?平时吃的食品都安全吗?对中国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知道多少?以及当自己买到了有安全问题的食品时自己的做法,都是我们将要去探讨的。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形势

  1.我国食品安全调查背景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食,有两个汉字组成,上部分,是个人,下部分是个良,给人一个简明的构想,做食品的人要有良心,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频发生,20xx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xx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xx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xx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xx年,含xxxx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经历了“瘦肉精”、“毒大米”、“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安全添加剂。带着这一舆论焦点的探究和深思,我在我的家乡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通过调

  差结果的分析结合典型事例探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探究完善及改革办法。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事实上,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的共同话题。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让老百姓不得不时时关注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去国人一直强调色香味俱全,如今安全却成为了消费者选择食品时不得不首先面对的问题。那么,发生在居民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有多少呢?

  为了充分了解居民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决定在寒假期间,在我的家乡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随机选取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获得48份有效调查问卷。

  二.消费者反响最大的问卷题目

  1.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该由谁负主要责任?

  A.生产加工厂家 B.中间商 C.物流及配送企业 D.批发及零售市场 E.政府相关部门

  2.你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需做的是?

  A.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检查B.对销售不安全的市场进行查处 C.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生产加工企业严加惩罚 D.曝光典型案件 E.普及科学消费知识,提高购买者的感官鉴别能力

  3.最担心哪类食品出现质量问题?

  A.蔬菜水果B.奶制品 C.食油调味品 D.肉制品水产品 E.酒精、无酒精饮料 F.米面糕点

  4.你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

  A.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B.假冒伪劣产品 C.过期了还在销售 D.宣传虚假

  5.你认为应对不断恶化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①大部分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该由生产加工厂商负责,因而,在生产加工方面要严格把关。

  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需做的是对销售不安全的市场进行查处,这方面就要靠政府加大力度来检查。

  ③群众大多担心奶制品、食油调味料及肉制品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这些食品确实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也不免在担忧之中。

  ④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频率最多的便是过期了还在销售及假冒伪劣产品,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极易遇见的问题,因而零售商的违心销售也是一大问题。

  ⑤当我们问及对食品安全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时,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例如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⑥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等等一系列想法。

  三.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生产经营者道德滑坡,利益熏心

  近些年来,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越高的企业越是好企业;个人间“笑贫不笑娼”,能挣钱的就是精英,没有钱的就是笨蛋,“无利不起早”,“雷锋助长了社会的懒惰”,“无偿服务不合常理”等等,已成社会主流“共识”。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这种既定的价值观的引导和示范下,经营者的一切行为都以“有没有利润”、“值不值”为导向,因而“唯利是图”,没有“利(润)”的事不干,个人、企业,甚至机关都要“创收”。这就造成了生产经营者们为了金钱,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心利益而盲目或者说是可以用廉价的甚至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来蒙骗消费者,比如瘦肉精,更严重的是,生产者有时候为了使产品好看或者销量好,或者偷工减料来减少成本而用了许多不该用在食品上的东西,比如xxxx泡过的食品,硫磺豆芽,染色馒头。

  2.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法律不完善

  说到“道德滑坡”,卖毒食品的人当然是无道德,目无法纪,但从根源上讲,在成本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挣不到钱就会被嘲笑无能,要做正当生意就养不起孩子老婆甚至父母,这谁来管?不养家的人也是无道德的人,哈,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冲突”。自古有“忠孝不能两全”,现在

  只要有了钱,就既是忠,也是孝了?因此,尽管社会保障机制存在,但物价和攀比的内外交困,使人们总感觉钱不足。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思想涌入中国,其中也不乏一些消极恶劣的思想。而市场经济更是激起了人们财富的欲望,财富越多,拥有的就越多。法制不健全。立法滞后、执法软弱、守法淡漠;没有法律的保障一切都是空话,那些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者没有收到严重的惩罚,他们还是会再犯错的。我们国家缺少严格的监管体系,手段显软弱。无证经营食品,只没收工具、违法所得,罚款若干;违法添加化学物质,仅追究行政责任,等等。假如: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拘留;违法添加化学物质,判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业主,考试,有不良记录,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的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培训合格;举报违法经营行为的给予重奖等等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3.政府贪污,监管力度不够

  还有就是,钱是有,但政府用钱的地方太多,“还没有让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没用到这个地方来,用到哪里了?人们一直喊着要透明,因为觉得自己是纳税人,有权知道每一笔钱的具体去向,这也就有个监管问题。“监管不严”的问题,也不能全怪执法人员无德无能。“瘦肉精”事件揭露出,基层执法人员,每人每个月的执法收入只有几百元,怎么养家?你就不顾道德吗?顾道德谁顾我呢?人人都陷进这种矛盾怪圈,出门就焦虑,回家有压力,“养生的骗子”生意火爆。另外,国企的存在和垄断,说明中国市场“双轨制”一直存在,要在这种制度下,财富以权力为界线,形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聚集效应”,这就是传说中的腐败。

  四.面对这样的安全问题,我们、政府、企业该怎么办?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从温饱、口感转移到注重安全和改善健康的更高要求上,因此国家政府也正在加紧制定改善食品安全的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类健康。故而,我们也应该加强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要的何止只是单纯的抱怨企业的道德缺失,不负责任。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需要提高对制品添加剂的认识,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色香味,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我们要将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遇到不合理的,非法的使用添加剂或者其他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时,要使用合理的手段来取得属于自己的利益。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8

  一、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政策,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一)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20xx年,按照“统筹领导、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监督有力”的原则,我市调整了原有的组织构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卫生、农牧、质检、工商、商务、食品药品、民委等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下发了《在xx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专项工作委员会改革试点的意见》。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在7个主要成员单位设立了专门工作办公室,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负责本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和监管。同时,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的监管格局,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年多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督查暗访140家次,下发查办通知书50多份,发现各类违法行为120多例,均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保障得到加强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同时,相继出台了《xx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条例》、《xx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xx市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建设质量技术安全规范》、《xx市学生早餐进校园卫生管理规范》、《xx市学生早餐进校园经营场所卫生标准》、《xx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等10多部政府规章,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重心下移

  各级政府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日常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将餐饮业的日常监督和部分执法权委托乡镇行政执法部门行使,优化整合了监管力量,强化了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职能,使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关口前移,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把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建筑工地等纳入了日常监管的重点区域。通过日常监督,加大对各类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境。xx年,xx市被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四)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各级政府针对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地开展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备案管理;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火锅底料备案管理制度;将“瘦肉精”纳入年度食品监测计划,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按屠宰量的5%开展了“瘦肉精”自检工作。对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其中停业整顿135户,罚没款194.66万元,吊销许可证5户,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615户。全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考评组的肯定。

  (五)食品安全监管力争横向无缝隙对接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分段管容易出现的监管空白和职责交叉等问题,市食品安全办承担全市食品安全兜底责任,牵头对职责模糊、情况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确保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有人管,力争食品安全管理无缝隙对接。针对长期以来豆芽菜生产加工监管职责不清,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在全区率先制定了《xx市豆芽菜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并对全市豆芽菜加工进行了整顿规范,指导帮扶有一定信誉度、上规模的企业开展豆芽菜标准化生产,保障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豆芽菜。督促餐饮企业与特许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单位签订收运、处置协议,餐厨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非法拉运现象明显减少。

  (六)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氛围逐渐浓厚

  调动社会力量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开通了“@银川食品安全”新浪微博,为网友投诉食品安全问题、反映食品安全线索提供了快速通道。开通半年多来,网友共发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微博1700多条,被转发、评论1万余条,回复2100多条。并依据网友提供的线索,组织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00多家,查处染色馒头、勾兑醋、未消毒餐具、染色西瓜子等食品安全问题38类、61种。向社会公布了各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对提供食品安全重要线索的举报人进行一次性物质奖励。xx年已奖励13人,发放奖金6800元,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个别上下级职能部门,在监管职责上划分不够明确,存在重复执法和执法缺失现象,监管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食品行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基础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工艺设备落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和市区内的一些小餐馆、小摊点,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

  (三)食品安全检测还存在设备不全、落后、老化等现象,尤其是县(市)区更为突出,难以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要。

  (四)食品安全监管面广、量大,食品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有的企业屡查屡犯,监管工作对违法行为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五)贺兰、xx县和xx市的餐厨垃圾仍未按照《xx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置,多数餐厨垃圾流入了养殖户,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还缺乏一定的深度,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道德缺失,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尤其是小型生产加工经营户的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的规范性、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稳定性较差。有不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不安全食品有了可乘之机和一定的`市场。

  三、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工作事无巨细,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一)强化组织协调,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效能。要充分发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推进县(市)区实行专委会工作机制改革,不断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情况的督查暗访、考核评估,尤其要加强县(市)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强化基层政府的责任。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现有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管理办公室牵头,7个专项工作办公室跟进,其他成员单位辅助的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推进机制。

  (二)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保障体系。即: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加工、生产加工、出场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抽查制度和危险性评估、预警、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建立社会监督举报制度,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三)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活动。各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尤其是奶制品的监管,扩大对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工作。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查处。要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对餐饮消费经营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基本信息加强监管,对食品原料进货和消毒情况严格检查。对餐厨垃圾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置,对擅自处置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清真食品加强准入监管,杜绝转让、倒卖、伪造《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行为。加强食品的日常检验工作,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扩大食品抽检的覆盖率,增加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站点,强化食品源头的监管。对儿童食品、可疑食品、投诉食品,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监管重心,集中整治。各级政府要继续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小企业及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不失时机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

  (四)进一步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和管理。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采取建集中加工区,低租金、甚至不收租金等扶持措施,引导小作坊、小食品业主进入集中加工区,统一监管。

  (五)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借助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监督网络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划片分区,形成纵横脉络清晰、条块覆盖全面的监管网格,实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化管理。对正在搞试点和已运行的食品流通环节电子系统、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各部门网站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开发利用科学有效的软件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网络化实时监管。

  (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食品消费的维权意识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参与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及营销人员的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诚信经营。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9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自6月以来,调研组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期间,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个层面座谈会;听取了县食安办关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走访了县内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和县市场监管局下属分局、中心所等地,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安吉县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62家,其中麦吉士、圣世生物等规模以上企业 17家,各类食品流通企业3927家,其中大中型商场超市6家,餐饮服务单位3373家,其中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76家、小餐饮单位2173家(含农家乐家)。近年来,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将食品安全这一重要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市场监管局等24家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发文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近日,政府办专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施方案》,提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以及四个方面共16项重点任务,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每年,县镇村三级自上而下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考核倒逼、定标定责等方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监管网络。县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监管网络建设提升。同时,根据监管对象、人口和区域实际,依托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等载体,全县共设置乡镇(街道)大网格15个、村(社区)中网格208个、自然村(居民小组)小网格454个,聘请乡镇(街道)食品安全专管员15名、协管员208名、信息员454名,建成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网络。 2.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不断深化。一是强化过程监管。县乡两级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牢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等重点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加大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使涉及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认证制度、检查检验检测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制度在日常监管中得到有效落实。二是紧盯重点领域。近年来,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城郊结合部、学校周边、农家乐等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粮油、肉及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蔬菜、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持续不断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行业整治与违法行为打击,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有效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合法权益。三是突出专项整治。先后深入开展排雷”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餐桌安全三年整治行动和“三小一摊”专项整治等10余项专项治理,做到排查整治有重点有力度有效果。如,开展豆制品小作坊整规提升,先后关停不符合生产要求豆制品作坊、建成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中心,实现豆制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查处火锅店回收口水油案件,对14人采取刑事措施,该案成为今年湖州市首个具有影响力食品犯罪案件。上半年,共查办案件53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2次,刑事立案5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四是提升保障水平。全面开展省食品安全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双安双创”活动,深入推进农家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治理提升创新试点工作,其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完成验收,县内主要食用农产品近三年省市例行监测合格率98.5%以上,全县近十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同时,结合创建工作,在制度和措施上积极探索创新,如,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启动城区厨余垃圾处理工程,推进农家乐、农村集体聚餐以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险等。

  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不断拓展。一是强化经营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定期集中学习培训、签订责任承诺书、执行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约谈制度等方式,提升业主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建立食品安全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完善食品金融征信体系、构建食品安全联合奖惩机制等措施,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二是发挥社会公共监督作用。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四个你我”等各类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监督员、志愿者作用,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群众投诉举报互动等机制,推进全社会群防群治。三是借力舆论媒体监督作用。市场监管局联合新闻宣传中心打造《民情实验室》这一首档食品安全民生类栏目,通过科学实验,解读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及时通过官方微信、微博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先后阻击“肉松棉花”、“注胶杨梅”等网络谣言,有效遏制民众恐慌情绪。

  二、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势向好,但对比法律法规要求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破解,主要是:

  1.政府监管责任还需更好落实。一是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在“三合一”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由原来分段管理模式转为市场监管、卫计、农业三个部门共同监管。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各部门如何更好地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等机制问题需进一步理顺,有时在监管上仍有环节多和管不全面等现象、在执法中还存在职能交叉和信息不畅等矛盾。二是监管力量还存在不足。目前,全县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在岗干部143人,其中下属分局、站所83人(正式编制),要监管全县近4000家食品流通企业和3300多家餐饮服务单位,任务相当繁重,而在体制调整后,部分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知识更新不及时,许多工作人员还身兼数职,这就造成监管力量与繁重监管任务、专业操作和监管要求之间不相匹配,影响食品安全专业化监管。三是社会媒体宣传仍不够。目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主要以分发资料、张贴标语、制作展板、电视广播报道等为主,缺乏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解读,案例曝光仍有顾虑,宣传内容不够丰富,宣传效果还需提升。

  2.食品安全监管还有薄弱环节。一是隐患依然存在。虽然近几年食品安全形势良好,但傍名牌原浆酒、火锅店回收口水油等案件仍给我们敲响警钟。当前,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屡禁不止,城郊结合部监管难度大,微商制售私房菜、水产品添加孔雀石绿、牛肉注水、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依旧存在,部分中小餐饮企业废弃油脂、餐厨垃圾未有效处理而成“地沟油”制售隐患等,这些隐患点和薄弱点仍需进一步大力整治、有效改进。二是机制尚需完善。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如何通过制度约束来实现长效管理,仍需要思考和探索推进。现阶段,农产品交易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不紧密、村级农贸市场农产品准入制执行不严格,食品安全追溯网络不畅通、使用率不高,举报和信息公开渠道不宽等问题,还需要更加重视和全力推进,加快建立长效化监管体系。三是检测能力还要加强。随着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下辖监测中心逐一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改造投入使用,中心现有编制22人,实际工作人员19人(含编外6人)。从运行情况看,存在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设施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现实监管需要。

  3.生产经营和消费安全意识不强。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有所欠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尤其是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店和流动摊,法律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措施投入不足,环境卫生脏乱差,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二是消费者防范意识还需提升。广大消费者在监督食品安全和自我保护防范方面,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一些消费者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往往缺乏主动和依法维权意识。三是食品安全谣言屡辟屡传。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对专业知识缺少了解和信息不通、不对称,食品安全谣言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快速传播,给百姓饮食带来负面影响,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情绪。

  三、对策建议

  食品安全,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千斤。如何更好地让全县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下阶段工作,调研组建议:

  1.凝聚合力,有效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一要健全监管体系。政府要更加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指导,健全食安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推动各职能部门信息互通、职能互补、管理互促,真正形成监管合力;要进一步明确部门权限与职责,加大考核倒逼力度,更有力督促监管责任落实。二要提升监管能力。要无缝衔接行业监管与属地监管,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按照部门分工和目标责任,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完成;要加强对乡镇(街道)食安办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各乡镇(街道)要依托“四个平台”建设,整合基层监管力量与资源,规范做好辖区食安办建设提升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协管职责,进一步增强基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确保及时有效打击行业犯罪;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发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等制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水平;要落实违法失信管理、联合奖惩等机制,切实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2.突出重点,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质效。一要加强源头与全程监管。要从养殖、屠宰、种植等源头抓好治理,落实产品准出、品质检验等制度,加快定点屠宰场整合提升,强化投入品管控,努力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要紧盯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研究各环节规律与特点,完善监管链,细化监管措施,确保做到监管对象无疏漏、监管环节无缝隙、监管区域无死角。二要抓好重点与难点整治。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周边、农贸市场、茶厂食堂、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的整治力度,做好对“三小一摊”难点环节和高风险节点的`日常巡查和治理提升,科学防范区域性安全风险;要加强对乳制品、粮油、食品添加剂、畜禽制品等重点食品监管,做好产品抽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要切实加大严格执法力度。要做好各部门的监管执法合作,加强各类信息共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和现象。对非法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打击,加大惩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进一步规范食品行业市场秩序,保障群众消费安全。四要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加快推动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标准和能力提升。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和诚信信息数据库,持续推进智慧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

  3.深入宣传,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共治氛围。一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行业协会、保险机构、金融征信等社会组织的协同管理,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二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咨询,认真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为载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鼓励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和保障食品安全。要对执法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有针对的开展教育培训,增强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共治格局。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0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更好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当好政府的抓手和参谋,促进**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今年我局对全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 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产业状况:

  我们先后组织到农委、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

  卫生局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我市食品产业基本状况,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对我市食品产业状况和发展态势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目前,我市粮食年产量22.9 万吨,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截止20xx年8月,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4个,面积4.5 万亩,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 个,获“绿色食品”使用权的3 种。畜牧养殖业主要以奶牛、生猪、蛋鸡、林蛙、大鹅为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43 家,其中小麦粉生产企业2家,大米生产企业52家,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13家,速冻米面类2家;酱油生产企业2家;食用醋生产企业1家;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2家;加工盐生产企业1家;白酒生产企业5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6家;其他食品生产企业57家。

  从生产人数和生产规模来看,我市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为家庭作坊式,占到90%以上,且无证照者接近三分之一(全市豆腐加工企业56家,均无生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集体、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不足5%。

  --人数多在1-5人,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98%的企业不具备检验设备,检验项目仅仅靠有关部门的检验把关,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大中专生几乎没有,产品只停留在传统式的制作上,缺少创新意识,不能够适应市场的要求,而且质量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季节性生产企业占30%。

  --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管理体制健全,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企业仅占5%,主要有盛中乳品、集佳牧业、九合泉米业等,其中较为突出的应该是翠花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5646.5万元、种植面积2万亩、年生产加工能力5000余万吨、8大系列100余个品种、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92.3万元、利税22.4万元、产品远销7省30多个市地闻名全国的酸菜、山野菜、油豆角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目前已成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市食品经营企业有633家,其中食品批发零售企业有35家(市内有规模副食超市9家);饮食服务业544家(星级酒店1家);食品摊点121家;学生食堂2家。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食品产业比重小、产值小、效益低。总体而言,我市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大中型企业少,品种单一,生产加工能力差,绝大多数食品由外省市输入;食品流通方面经营企业多集中于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并且存在规模小、素质低、管理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提高;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全市现有食品从业人员5645人。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联合执法检查和市场暗访调查了解,我市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流通环节企业管理不规范,80%的企业没有建立起购销台帐,不索证索票,来源去向不清,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3、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20xx年7月,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孟庆彬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分析、部署。这个机构体系成立以来,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市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印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会议制度》、《**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部门责任制》《**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联合检查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信息报送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督察督办制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投诉举报处理制度》等多项制度,随后协助市政府制定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市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都要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尤其是今年6月开展的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7月份的旅游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同其他市县一样按环节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

  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诸如对前店后厂的熟食店,流动的小食品加工商贩,既有加工环节,同时又属于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应归哪个职能部门不好确定,保健食品销售按环节应归工商部门,但管理法规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

  2、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

  3、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食品的现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没有验收记录及索票证明。

  5、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6、养殖场的条件较差,特别是肉食鸡养殖,业主为了防止疾病流行和增加产量,违规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造成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畜、肉产品中,直接危害人民的饮食安全。

  7、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倾销地,低价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三、 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 。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基地农畜产品实行标注产地编码和标签制度。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原有企业限期达到标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厂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四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分期分批逐步实施haccp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制约机制。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创新投诉举报工作,建立网上举报中心,推行有奖举报;

  5、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1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繁,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在新闻报道里,使民众感到不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

  第一,城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城区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健康营养价值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而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和“实惠”。

  第二,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有所提高,关注点不断增加。虽然目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总体上还不是特别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正逐渐为广大群众所重视。其中,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在提高,关注度亦然。

  第三,城乡食品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等产生新的变化,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和市场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在农村,现在出现了一大批小型自由集贸市场,那些小摊位的货主定时定期到村里摆摊,为农村食品交易环境注入了新的元素。一些初具规模的代销点货架上的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在给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和市场管理带来了困难。

  第四,食品安全管理存在众多问题,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人民健康,维持市场稳定的重要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管理监督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大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担心,使消费者对政府、企业、经营者产生信誉危机,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食品加工者道德沦丧不顾消费者权益甚至性命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从生产第一线到高级官员那根深蒂固的腐败。不从根本上铲除腐败,食品威胁的根也难断。

  第五,食品企业状况不是很乐观,民营企业生产状况参差不齐,个别企业光景不佳。造成民营企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规模小,专业职工数量少,生产设备落后,企业环境卫生质量不高,不能打出自己的优势品牌,加之管理不善,使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不高,缺乏后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而一些新兴的小型企业,凭借其先进的生产设备,优良的生产环境,科学严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系统特色的企业文化却走在了食品行业的前列。

  第六,由实践而得出的几点建议。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要让胆敢以身试法者有所“畏惧”。无论是大小品牌还是大小企业,一经查处,严惩不贷。全力避免一切腐败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逐步消除政府、企业、经营者及检测者的信誉危机。尤其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打造城乡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形式多样化。调查显示,以前接受过有关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与调查的人少之又少只占6%,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声称通过我们的宣讲和宣传资料的发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还要求我们平时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只有5%的人认为不必要,8%的人认为无所谓。因此,除了对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介入监督和曝光外,新闻媒体还应多做些增强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消费,不盲目贪便宜。告诉消费者怎样来区别食品是否安全,一旦遇到假冒伪劣产品,该怎样进行举报,怎样为自己维权。

  加大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尽快完善食品生产与质量检测体系。食品生产与质量检测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协调各部门职能和统一食品安全标准。为提高食品的生产质量、增强食品监测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应当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扩大其覆盖面。特别是地方民营企业和监测部门,更应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联系多引进技术人才,为此我们在调查问卷的背面同时印有我们学院和食品工程系的简介,以供社会人士参考。

  多听取相关代表和广大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民以食为天,各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置于高度重视的位置,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多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馈,让老百姓买到放心食品。

  第七,大学生暑期社会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来。

  我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国家、学校和社会提供的难得机会,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小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贫困农民脸上的愁容和他们对知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对大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还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都是我们难以从校园和书本上获得的。走出象牙之塔,容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能体会到今天我们舒适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长才干。实践中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走访与学习,加深了对本学科专业的理解;在与公司负责人直接对话了解公司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与当地居民的多次热情交谈中,提高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已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诚的希望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支光荣而庞大的实践队伍中来。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2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毒黄瓜”“塑化剂”等事件,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事件却频频出现。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XX年7月日————XX年7月9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赴赞皇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 6%,女59.84%。

  (二)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8岁以下的占3.5%,8—30岁占3 .50%,3 —40岁的占23.62%,4 —50岁的占2 .26%,5 —60岁的占2.60%,6岁以上的占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xx年龄处于3 —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二)当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三)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四)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 %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五)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6、整合资源,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整合监测资源。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食品监测中心、县食品检测办公室、乡镇投诉站点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同时保证及时处理问题。二要检测资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检计划,由安委会牵头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结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抽样检测。三要完善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彻查大案要案,遏制违法犯罪。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3

  为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钢带领财经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就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多层次、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逐步理顺部门监管职责。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切入点,开展文明餐桌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日常监管不断加强,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县政府把食品安全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都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会,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确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食安办组织协调的工作体制。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五河县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工作制度》、《五河县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监管体系有序运作;每年都与乡镇和农业、卫生、教育等主要监管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四员队伍,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二)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

  县政府以农产品质量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畜禽屠宰环节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针对群众关注、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我县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宣传教育,贯彻法律法规,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县政府注重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班,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宣传,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辨别能力,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宣传不够广泛全面。

  目前宣传形式仍以分发资料、张贴标语、电视广播报道信息为主,宣传内容仍以法律条文、食品安全知识为主,缺少一些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农村地区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和方法还比较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盲然,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仍然较为缺乏。

  (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

  我县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主体规模小,流动性大,条件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客观上造成食品监管战线长,管理难度大。机构改革后,由于受到编制职数、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人少事多这一矛盾在农村基层监管部门尤为突出。这一突出问题直接导致对使用食品非法添加剂、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及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管理等薄弱环节无法实现全程有效监管。

  (三)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县的食品安全仍然面临着检测手段落后,专业人员缺乏,工作经费不足的状况。肉食品市场也还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通过专业部门认证的肉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校园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差,与学校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及食堂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堂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校园周边尤其是农村校园周边商店所售食品还不同程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的情况。学校营养餐仍然存在隐患,全县学生营养餐缺乏统一的供餐要求和风险评估,个别学校对营养餐的安全管控还不到位。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教育列入六五普法规划,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教育力度,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及监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管重罚,且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予以顶格处理。

  (二)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

  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协调领导机构作用,切实抓好涉及食品安全的统筹协调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各责任单位既要落实分工负责制,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法律规定的监督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政府应本着有利于监管的原则,明确执法主体,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空白区域的监管,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

  (三)进一步落实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管。

  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基础设施投入,充实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保障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经费,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要场所、重要时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普及食品安全科学常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大力倡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信用水平,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4

  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结合市人大关于市、区人大上下联动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区食品安全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把它列为年常委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调研过程的主要做法

  为了深入开展本次调研,全面了解我区食品安全情况,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多次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汇分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工作沟通,确定检查切入口,制定调研方案,整个调研过程历时一个半月。本次调研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组建小组,导学法规。常委会组建了由专业代表、部分街道代表工作室专职干部参加的专项调研小组。并针对本次检查重点——超市、集市中猪肉制品、熟食卤味及散装食品的卫生情况,精选法律法规条款,有的放矢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第二阶段:上下联动,明查暗访。为了提高调研质量和监督实效,常委会采用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调研方式。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分别组织、、三个街道代表工作室,以代表组的形式开展了检查。常委会还向参加调研的代表提供“三对照”(法规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表,引导代表自行组合、分散就近,进行持证暗访和随访,搭建了老百姓与人大代表共议食品安全的对话平台,充分倾听了民意。此次检查共收回反馈表80多份。第三阶段:集中视察,同步执法。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集中视察,代表们兵分三路对世纪联华超市体育场店、漕溪新村菜市场、漕溪菜场的猪肉制品、熟食卤味、散装食品等食品的安全状况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代表们在听取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汇分局的有关情况汇报后进行座谈。本次集中视察还安排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执法人员进行同步执法。第四阶段:事后专访,梳理总结。视察结束后,常委会还专访了我区食品卫生方面的专业人士,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调研过程中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向主任会议汇报。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代表们对区政府为保障我区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监管职能从卫生局平移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工作不乱不散,有延续性,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处于动态可控的状况。同时针对在明查和暗访过程中发现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或健康证过期;熟食改刀未标明时间;当日未销售完熟食处理记录不规范;散装食品标识不完整;菜市场部分摊位猪肉的供货渠道及检疫证明存在不少疑点等一些卫生安全隐患,指出了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毕喙胤律法规亟待完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食品安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我市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后,现实的执法主体和法定的执法主体存在冲撞。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使问题食品难以根除。此外,违法成本较低,致使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笔称钒踩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自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后,由于调整时间短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汇分局与重新调整后的食品药品监督所之间的磨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力量尚显不足。

  3奔贸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由于集贸市场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相对薄弱,难以把好食品准入关口,不安全食品屡见不鲜。

  4币恍售人员素质较低。由于超市工作人员流动性强,一些销售人员在上岗前大都未接受过正规培训,也没有进行定期的体检。

  三、意见和建议

  1苯∪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顺利开展。建议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反映,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杜绝问题食品屡禁不止的现象。

  2奔哟笮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量大,是一项复杂、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和市民防范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日常监督,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3弊试垂蚕恚形成合力,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并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万全之策,要疏堵结合,满足不同层次人民大众的需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通过行政监管、行业监管、科技监管,形成长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并尽快落实社区的监管网络,做到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全覆盖。同时,要进一步充实监管力量,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

  4奔忧颗嘌担提高企业自律管理水平。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从事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对保障社会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督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的培训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准入关。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15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在办理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过程中,自办群体性宴席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诱发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越来越大,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薄弱环节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高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安全防范能力。最近,____县深入到相关镇(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广大农村自古就有遇婚丧嫁娶、升学乔迁等红白喜事,邀请亲朋好友聚餐的习俗。特别是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体性宴请的规模和频率逐步增大,“民间厨师”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仅登记在册的就有1014人,大多数为男性,且基本来自农村,除具有认可的厨艺外,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特别受加工条件的限制,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却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据调查,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㈠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通过调查了解,当问及群体性聚餐举办者、参与制作者和赴宴者:宴席上的饮食是否安全?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回答基本上是“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长这么大了还没听说过会出事”、“弄点东西来吃会出啥子事?”。而回答说存在危险的人少之又少。同时,由于参与群体性聚餐制作的主厨人员和帮厨人员随意性大、流动性大,同一场宴席可能轮换几拨人来做,食品加工操作极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而且在举办过程中,不是吃一顿饭就结束了,少者持续一两天,多者持续四五天,几乎没人想到吃了之后可能会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可见,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举办群体性聚餐造成食物中毒的思想根源。

  ㈡厨师素质参差不齐。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而当前料理农村红白喜事宴席的厨师和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有时办宴者的亲朋好友也帮忙刷锅、洗碗和端菜,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但大部分人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特别是大多数厨师自学成材,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也没有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或取得食品安全知识合格证,甚至有的身体状况明显不符合从事厨师工作的条件。

  ㈢原料采购把关不严。农村群体性聚餐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采购一般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办宴事主亲自去采购;第二是由办宴事主提供菜单,由“民间厨师”去采购;第三是由“民间厨师”自定菜单然后采购。基本上第三种途径采购原料居多。大多数办宴事主为了求简单,把办宴席的钱打包给“民间厨师”,有些厨师受利益所趋,可能会低价采购一些来历不明、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和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甚者会将一些已经变质腐烂的食品采购回来,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㈣加工场所比较简陋。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原料的存放、加工、制作、就餐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棚户或露天,周围不远就是牲畜圈舍或旱厕,没有任何防蝇、防尘、防鼠的设施,卫生条件很差。餐具洗涤消毒由于水源所限达不到“一冲、二洗、三消毒、四涮”的要求,蔬菜、生鲜及其他食品原料洗涤也因条件所限达不到卫生要求,有的甚至使用河水、井水洗食物,餐具乱堆乱放且混用,存在着严重的食源性感染隐患。

  自20xx年6月开展食药监体制改革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虽然在农村厨师职业素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组建、人员配备及监管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仍然比较薄弱,有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㈠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农村群体性聚餐根本没有一个准入标准,无论是再差的场所,再脏的加工制作条件,由于天高皇帝远,过事人说办就办,无人禁止。当知道消息时,已席终人散,虽然食药监管部门对农村“民间厨师”加大了培训力度和督促健康体检的力度,但是,由于我县地域太广,面积太大,“民间厨师”流动性较大,仍有许多无证和身体不适合的厨师参与了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制作。

  ㈡监管对象难以定位。我县农村人口较多,村民居住分散,客观上加大了政府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难度;同时,因农村群体性聚餐的举办时间、地点、参与对象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更给农村食品广覆盖、全天候、无缝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在平时的监管执法中,就是一个固定的餐饮店或食品企业,随时都可能发现问题,若多次监管,更会发现存在的不同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可见,要想所有的村民都有安全意识,积极支持配合食品安全监管,事实上非常困难。尤其是之前提到的,有的办宴事主经常邀请自家的亲朋好友来当主厨和帮厨,这些流动性强的人员是否符合食品卫生的健康标准更加难以监管。

  ㈢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在镇(区)设置食药监管所之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靠镇(区)政府(管委会)、村(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但大多是兼职,人员变动频繁,且没有经过正规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根本不知道也很难倾注大量精力去管理农村群体性聚餐。村(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实际上是有其名无实,导致农村群体性聚餐大多处于真空地带,无人、无力、更无法管。目前各镇(区)虽设立了食药监管所,但监管人员一般只有4—5人,部分山区镇甚至只有2—3人,面对食药监管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监管工作就更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农村的传统宴席往往延续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就餐次数多,要对长时间的宴席准备、制作、保存、食用过程进行监管,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监管难以实施到位,同时也容易加重农民负担。

  ㈣政策规定执行不易。由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涉及到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管理,省、市、县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因此缺乏有明确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在监管执法时没有强制性,即使村民不按规定办理,食药监执法部门也无权处罚,很容易使监管流于形式。同时,农村居民传统观念浓厚、安全意识淡薄,他们也不愿意在喜庆或悲伤时再为宴席去备案和被检查,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㈤应急机制不太完善。由于当前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没有明确镇(区)政府(管委会)的主体责任,也没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我县虽然制定了一套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但是由于各镇(区)、村(社区)通信、交通、医疗等条件各不相同,也没有制定一村一策的应急处置办法,许多农村群体性

  聚餐根本不愿申报备案,更没有签订安全协议,一旦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将造成难以预计的不良后果。

  ____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当前,农村群体性聚餐逐渐成为引起农村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加上农民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农村交通不便、缺少专业救治,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轻则耽误外出劳动,重则危及生命,而且涉及面较广,社会负面影响大。因此,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关键是要构筑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长效预防控制机制,才能防患于未然。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饮食安全。

  ㈠建立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一是逐步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市场准入。继续实行农村“民间厨师”登记备案和持证上岗制度,对凡从事农村宴席操办的流动厨师,由镇(区)负责统一登记造册进行动态化管理,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组织督促他们参加每年由政府出资的“三免一规范”(即免费体检、免费培训、免费发放工衣工帽,规范管理制度)活动。对合格人员统一发放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和工衣工帽,并在社会公开公示名单;对未取得“两证”的,严禁从事餐饮服务行业,从而引导农村群体性聚餐向集中定点方向发展。二是创新食品安全宣传方式。以镇(区)为单位,由政府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来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饮食安全意识,并增强农户群体聚餐报告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革除红白喜事宴请“奢侈风”,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分片成立“民间厨师”行业协会并组建专门举办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厨师队伍,准备统一的加工工具和餐具,对厨师采取适当补贴的方式,由其对宴席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负责,让厨师既是制作人员又是监督人员,切实发挥自律作用。

  ㈡健全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利用当前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完善县、镇(区)、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尽快打通监管体制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农村集体性聚餐的监管组织体系。设立镇(区)食品安全办公室,与本地食药监管所合署办公,配齐食品安全“一专四员”:即由镇(区)政府(管委会)明确一名中层干部担任食品安全监管专干,驻村干部担任所在村的食品安全联络员,村(社区)主任担任协管员,治调主任担任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并聘请以村卫生室医生为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县、镇(区)、村三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确保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上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二是严格落实农村群体性聚餐申报备案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严格落实群体性聚餐申报管理制度,对在辖区内举办的单餐50人以上的农村聚餐,均要求进行申报、登记并派人现场监管。申报时,办宴户须提供地点、时间、人数、厨师等从业人员名单和健康证明、就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等材料,在报经镇(区)政府(管委会)同意后方可举办。同时,由村安全信息员、村安全检查员与当事人签订三方安全承诺协议书,逐步推行群体性聚餐当事者的责任首负制和先行赔付制,提升当事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三是逐步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管规则和方法。重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镇(区)政府(管委会)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将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纳入对镇(区)的年度目标考核,落实食品安全“一岗双责”,严格奖惩,并结合我县实际出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健全监管执法的政策基础和依据,确保监管常态化、实效化。加强宴席动态管理,从菜单审核、原料采购与储存、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凉菜制作卫生、留样等给予全面的指导,通过早期介入、风险防控、全程跟踪等方式,把好关口,规范采购渠道及操作流程,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并推行农村“民间厨师”黑名单制度,从而让当事者和宴席厨师不敢、不能、不想违规操作,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隐患。四是加强对市场内熟食制品备案管理。为了图方便和摆阔气,农村群体性聚餐大多会使用从市场内买回的现成熟食制品,而这些食品多为附近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加工制作。由于这些小作坊布局不合理,食品安全设施设备缺乏,再加上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欠缺,在加工制作食品时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所售食品存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其进行备案管理,严格督促其建立进货、销售台账,规范操作,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

  ㈢合理配置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所必需的监管资源。一是整合食品检测检验资源。整合县食药监、农业、质检、卫计等部门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与基础数据,由县食安委牵头组织制定食品检测年度计划,制定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发布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构建信息、技术和人才共享平台,提升县级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并引导和联合民间院所、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组成网络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市场机制得以完善,确保对群体性聚餐的技术检测能力满足监管需要。二是合理配备执法监管设备。由于监管范围面广量大,在按计划搞好日常监管、积极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监管队伍的执法和应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如食品快检箱、相机等),以利于取证,为监督、监

  管执法提供必要的证据依据。三是适当给予镇村监管人员经费支持。为了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一专四员”工作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重点是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与专业厨师队伍)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包括健康体检、培训和通讯等费用),工作经费划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年终根据各镇(区)具体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予以经费支持,确保专款专用。

  ㈣严格聚餐食品卫生监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是加强农村聚餐行为的动态监管。对申报举办群体性聚餐的村民,以镇(区)政府(管委会)为主导,食药监、卫计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加强宴席动态监管的同时,选派专人负责督促事主搞好聚餐场所卫生和餐具清洁消毒工作,做到生熟分开,原料与成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对农村群体性聚餐举办频率高、人口集中、经济基础好的镇(区),可探索开展“移动厨房”定点建设试点。所谓“移动厨房”是指运用轻质材料建造成可拆装的食品加工房间,避免露天加工经营或在不卫生场所如柴棚等处加工经营,同时设置专用保洁消毒柜、整理箱对所有厨具进行分类存放使用,防止交叉污染,最大限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二是严格执行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督促镇(区)政府(管委会)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对于农村发现的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县政府、卫计、食药监等部门报告。镇(区)政府(管委会)、卫生院、村(社区)和事主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救治工作,主动提供菜肴留样,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确保应急和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三是严肃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对当事人举办监管规模内宴席拒不申报、厨师拒不进行健康检查或未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操办宴席的,由县食药监等部门依规严肃处理;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对所在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杜绝农村群体性聚餐中的关系监管、人情监管,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从严从重问责;对造成较大以上食物中毒事件的,或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隐报、瞒报导致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调研食品安全报告】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2-01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3-24

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2-07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热门)06-30

食品安全问题调研报告10-31

学校食品安全调研报告优秀02-18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5篇03-24

食品安全问题调研报告08-31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