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19 19:33:4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2015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计划(草案)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按照调研要求,深入农林、财政、农工部等涉农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2015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xx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连兴平,西临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地处东经108°61′——108°19′之间。东西长22公里,总土地面积397.8平方公里(586817.25亩),海拔高度411——603米。全县共12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其中农用地452809.35亩,全县总人口4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1万人,可以说xx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县。

  二、农业农村经济现状

  1、今年粮食产量形势较去年相比,略有减产。去冬今春降雨量是历年同期的三至四成,2013夏播植面积32.1万亩,小麦产量达到122044.2吨,夏粮产量比去年呈减产趋势,下半年由于气候适宜,农作物长势较好,今年秋播面积达33.5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到442.9公斤,秋粮产量预计达到148371.5吨,秋粮预计较往年增产6%。2013年全年粮食产量预计270415.7吨,总体较去年粮食总产量28万吨略减产9000多吨。

  2、畜牧养殖业总形势较好,畜牧业经济效益有望较大提升。今年我县畜牧业面对生猪市场价格低迷,H7N7禽流感及黄浦江漂浮病死猪事件,对我县畜牧业产生较大冲击,生猪价格曾一度最低达到3.4元/公斤。后经我县采取积极宏观指导,政策信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保护包场等措施,动员养殖户填槽补栏,截止8月份,我县生猪存栏达到57.1万头,奶牛存栏4.56万头,家禽存栏173.6万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2亿元,畜牧业纯收入1.42亿元。下半年,畜产品价格有望较大提高,预计畜牧业今年总体形势较好。

  3、农业产业化强势推进。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9家。全县共流转产业化发展用地3.82万亩,形成以大庄、南仁为中心设施蔬菜基地,以苏坊、xx镇、普集镇、南仁的大路菜基地,以小村、普集街的大蒜基地和延渭河带清水莲菜基地的四大蔬菜及产业基地。一批以苏绘公司、馨秀专业合作社、南可手织布为龙头的手工布艺产业,以康穗食品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长宁镇田大、金城、候家为基地的制刷业。建成了南仁“畜、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园、xx镇万亩优质良种繁育基地、苏坊特色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大庄核桃苗木繁育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我县先后建设农技(机)服务站、土肥站、植保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以及12个基层畜牧站,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农技基层服务站建设,建立自上而下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做好服务工作。

  4、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新亮点。我县现有农业人口3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亩,加之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截止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04902人,外出务工主要流向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柱、以及省内一些地区,根据最新数据,外出务工人均月纯收入为1300元至1500元,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方向。

  5、农民收入呈现多样式增收。我县农民增收来源结构主要由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方面组成,2013年我县农业生产总值将预计达到19.4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现金)收入将预计达到9473元,比上一年增长1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263元,占年人均收入45%,家庭经营性收入3884元,占年人均收入41%,转移性收入为947元,占年人均收入10%,财产性收入为379元。占人均年收入的4%。

  三、支农政策落实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政策落实情况

  ⑴粮食补贴政策情况。2012年省级下达我县玉米良种补贴面积均为33.7万亩,补贴资金337万元,下达我县小麦良种补贴面积32.76万亩,补贴资金327.6万元。以“一折通”形式每亩10元补助资金补贴将全部发放。

  ⑵农机补贴政策情况。2013年农机补贴工作自5月7日开始,截止7月3日第一批补贴资金380万元指标确认书已发放完毕,共发放《指标确认通知书》467份,补贴机具932台,受益农户415户,补贴资金380万元。经乡镇验货核实、公示,县补贴办抽查核实已报财政结算资金129.845万元。

  ⑶政策性农业保险。①政策性能繁母猪、奶牛保险。2012年处理养殖业保险赔案354笔,赔款总计47.12万元。②政策性设施大棚(银保富)保险。从2011年开展以来,累计承保1739.4亩,省级财政补贴保费金额48.7万元。其中:2011年承保53.3亩,2012年承保1000.1亩,2013年承保686亩,累计赔付资金10万元。③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2012年小麦承保面积30万亩,保费450万元,受灾损失目前正在统计中,估计高于去年,预计赔付资金在150万左右;2012年玉米承保7.56万亩,保费148万元,赔付玉米种植保险47笔,赔款金额22.88万元。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年内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7个。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口、大型养殖场沼气池2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0个,完成养殖小区沼气项目建设10个。其次做好乡村道路维护、村间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新化,新修乡村道路10公里,硬化村间街道8.7公里。新打修复机井38眼,铺设输水暗管65千米,新修田间砂石路15千米,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面启动2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三是狠抓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高效节水灌面积6500亩、末级渠系改造7500亩,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 ”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土地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有限。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我县许多农民还没有从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一是少数农民仍然安于“小麦+玉米”的传统农业生产,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不愿参与结构调整。二是农村仍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形式,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个细小单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土地流转和集中相当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得不到实现。

  3、农业成本增加,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除政策扶持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农产品价格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以今年为例,2月份生猪价格16.4—17元/公斤,鸡蛋7.6元/公斤,牛奶收购价3.4元/公斤;4月份生猪价格为3.4元/公斤;6月份生猪价格为13——13.8元/公斤,鸡蛋为9.0元/公斤;8月份生猪价格为14.6——16元/公斤,鸡蛋为9.8元/公斤,牛奶4元/公斤;9月份生猪价为15.4——16.2元,鸡蛋为9.8元,牛奶价格为4.6元/公斤。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县今年农畜产品价格基本成上升趋势,但中间价格波动很大(生猪价格上下波动达到12.8元),由此可以看出农畜产品价格受市场调节影响较大,因此农民想要持续依靠价格上涨来增收不现实。其次,农业成本增加,使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能力下降。如从2012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为8%,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涨幅达10.3%,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目前大部分农民生产的粮食刚好自给自足,对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造成影响。

  4、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2012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26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41676万元的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由于受管理权限、效益比较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

  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6、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纯收入在1200—1300元占20%,1300--1500元的占70%,纯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7、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程度不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受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实施。二是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农民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农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转化实用新型成果少。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民不富则县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低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猪三大宗畜产品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力争畜牧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把畜牧养殖园区建成全省乃全国有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3、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专家认为,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进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靠实现城镇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完成。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地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4、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负责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组织培训和输出、开展职工介绍等工作;二是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机构,坚决取缔“黑中介”,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五是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5、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率。一是要增加科教兴农投入,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转移支出,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研究推广,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自主创新。二是要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体系。三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农技站建设,配备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对农户、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其次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六、明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及措施建议。

  (一)、2014年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2014年,全县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按照“扩果、强畜、增菜、优粮、装大手工布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争取把xx建设成为全国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全省重要设施农业基地、全省优质良种基地。

  (二)、全县农村农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农业总产值达到20.37亿,比去年增长5%。

  ——农村人均纯收入10610元,比去年增长12%。

  ——粮食总产量达到2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5.9万亩。油料产量达到1200吨,油料播种面积6000亩。苹果产量达到3.83万吨,苹果播种面积达到2.4万亩。

  ——肉类总产量达到6万吨,蛋类达到1.5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1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03吨。

  ——造林合格面积达到6382亩。

  ——建设基本农田3000亩。

  ——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9万人。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

  (三)、农村经济发展措施建议

  1、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布局。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猕猴桃示范园、旭日循环农业示范园、xx镇万亩良种示范园、苏坊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和大庄有机果蔬精品示范园等建设,努力创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启动手工布艺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县”。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漆水河流域集镇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00户、大型养殖场沼气池2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5个,完成养殖小区沼气项目建设20个;继续做好乡村道路维护、村间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出等途径扩大就业,积极扶持和培育我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年力争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4、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划完成22个村社区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和提升改造,新建新农村示范村32个,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拔村上楼、整村推进”项目,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力争年内农民进城落户1.3万人,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5、继续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以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做好落实好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管,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07-14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1-26

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03-29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最佳范文09-05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3-19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3-25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000字01-04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9-18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