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区2018扶贫到户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安排,近期我区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全区扶贫到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是1999年六安撤地设市设立的新区,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山、岗、湾畈各占三分之一,辖19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80个行政村,总人口100。4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淠河、汲河贯穿全境,著名的淠史航水利枢纽工程座落我区,上有佛子岭、响洪甸等五大水库,地势南高北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人口大区、革命老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有8个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易旱易涝,自然灾害频繁。全区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6。75万户,22。83万人。
二、扶贫到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设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方针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以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为着力点,以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切入点,以互助资金试点、“雨露计划”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对扶贫到户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1、整村推进。实施第二轮扶贫开发以来,我区编制了《xx区2011—2015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规划》,启动了第二轮10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其中省重点村80个,国家级重点村20个),按照国家级重点贫困村整合资金不少于500万元、省级重点贫困村整合资金不少于300万元的标准,2012年从首批到区148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整村推进项目49个,计1213万元,按照因村而宜的工作思路,在项目安排上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相对偏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主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主要突出产业化扶贫,以龙头产业为依托,让其给贫因户提供技术、资金和信息,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茶叶开发、油茶开发与我区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在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项目时都附加规定有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产业扶贫。坚持在册贫困户“首扶制度”,进一步强化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的扶贫力度,全面放开承贷机构,方便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贷款发展生产,增收脱贫。自2007年以来,累计投放小额到户贴息贷款0。3亿元,贴息150万元。目前我区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37家,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品牌20个,无公害产品11个,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242个。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贴息贷款1。5亿元,贴息450万元。
3、互助资金。2007年以来,我区深入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通过民政注册成立村级扶贫互助社85个,投放试点资金1000万元,入社农户8462户,其中贫困户4007户,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问题。2012年投入互助资金100万元;在10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贴息贷款85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个60万元。建立健全扶贫帮扶责任制和扶贫档案。
4、“雨露计划”。 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退伍军人培训以及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扶贫助学,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有了较大提高。2010以来,区直多部门合作共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扶贫专项培训3。5万人(次),设立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4处,开展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专项扶贫培训260人次,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475人,资助金额240万元,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资金资助贫困高中生350人,资助金额达225万元。2012年,我区进一步拓宽了“雨露计划”培训领域,投入资金156万元。一是狠抓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全年的培训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向各乡镇和培训机构下发了培训意见,调整了培训工种,提高了补助标准。全年完成培训1300人,占全年培训任务的100%。二是按每人每年4000元至3000元标准,给全区2012年211户在册贫困家庭考入大专以上的大一、大二大学生发放了教育资助金,资金总额达90万元。三是扎实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油茶、茶叶、板栗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3次,培训人员达1。5万人次。
5、社会扶贫。一是注重加强与中直、省、市直机关的联系,争取他们对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大力支持,如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区的教育、道路、卫生、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的帮助,截至2011年末,累计向我区贷款余额达10480万元,支持建成了xx区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城南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苏石大桥建设等一批项目;捐款574万元建设建成一批供水、公路、桥梁、教育、防洪等公共项目,解决了项目地群众饮水难和行路难等问题;累计捐赠318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累计捐赠两节送温暖资金38万元。如淮南矿业集团帮扶狮子岗乡南岳庙村做好美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477。85万元。央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对口帮扶xx区狮子岗乡康家埠村,目前已落实帮扶资金80万元;二是抓好区直单位的扶贫帮扶工作,每年确定550多名副科职以上的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000年以来,区直单位和个人累计向贫困户扶贫捐款330万元,捐赠物资折款450万元,投资200万元用于贫困村改善道路、村部改貌、生产发展。三是抓好扶贫宣传工作,动员一批企业和我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参与我区的扶贫开发事业,他们在我区修建“村村通”水泥路、村部改貌、学校改貌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累计捐资达600多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扶贫到户认识有偏差。从目前扶贫到户的实践来看,工作中存在着扶贫措施不过硬,部门配合不紧密,干部工作不合拍的现象。溯本求源,这是思想认识不统一的具体表现。一是重视不够。组织领导是做好扶贫到户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少数地方对扶贫到户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一切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因而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项目、大投入等对地方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工作上,对扶贫到户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缺乏实质上的重视和关心。二是部门认识弱化。扶贫到户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但是在具体运行操作中,乡镇以及相关部门对扶贫到户工作兴趣不浓,片面地认为扶贫到户是群众自己的事,到户工作实施起来难度大,群众工作也不好做,以至于部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出现了“回避”和“踢皮球”现象。三是群众认识有偏差。大部分群众对扶贫到户的真正含义不理解,认为扶贫到户无非又是扶几个农村能人和产业大户,与自己关系不大,有“贫困是命”的落后宿命思想。还有部分群众认为扶贫到户就是把钱直接分配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认识不到位,部门认识弱化、群众认识有偏差,导致扶贫到户工作“效果不佳”。
2、扶贫到户政策不完善。现行扶贫到户工作机制的政策有: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小额贷款贴息、贫困村互助资金、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这些方面的政策设计是符合扶贫到户方向的。但是,有些政策规定定在扶贫到户的具体工作中难以落实,有的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从而导致大量的扶贫资金不能发挥扶贫到户的应有作用。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对现行产业化扶贫运行机制意见很大。“企业+基地+农户”的现行产业化扶贫模式,设计虽好,但缺少对扶贫企业和大户的有效监督和问效。从而导致大部分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的壮大和发展,与贫困户脱贫致富关联度不大,甚至使本来属于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变相转为扶富扶强,群众对此反响强烈,意见很大。
3、扶贫到户体制不够顺。扶贫到户工作的项目、资金渠道和参与部门都很多,如信贷扶贫资金由农行管理,以工代赈资金由发改委管理等,不少项目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扶贫系统只是间接参与。也就是说扶贫部门虽然是执行扶贫开发政策的单位,但在项目建设、资金调度等方面,只能做协调工作,无法从整体上调控。而且,专项扶贫资金安排,首先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大局需要,区扶贫办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这就造成了扶贫系统只有实现扶贫目标的责任,而没有调控扶贫资金的措施和手段。由于体制不顺,导到扶贫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扶贫到户机制的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系。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致富问题。就扶贫开发而言,解决当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求贫困地区在安排扶贫资金、选择扶贫项目时,要解决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在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不应将扶贫重点转向更大范围的低收入人口。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早日脱贫致富,是当前扶贫开发的崇高使命和奋斗目标。
2、建立扶贫到户的组织运行机制,强化社会对口帮扶。区委、区政府要统筹区直部门、乡镇、村的力量,形成一个“以区政府为主导、区扶贫开发部门总协调、乡镇配合、村委会为实施载体”的扶贫到户组织运行机制,强化社会对口帮扶。一是加大区直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对口帮扶贫困村力度。扶贫部门积极牵头组织社会成功人士开展“一对一”帮扶。二是明确帮扶重点。要重点解决贫困户稳定脱贫问题,核心是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致富项目,要结合贫困农户实际和国家现有的扶持政策,实现因户制宜,不提倡救济式的简单做法。三是强化帮扶责任。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定点帮扶贫困户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明确到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人实行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保证每一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把帮扶贫困户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落实。将帮扶情况登记造册,一定三年不变,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不离开,并将此项工作列入选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注重帮扶成效。对帮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每年都要联系一批,帮扶一批,消化一批,脱贫一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整合扶贫资源,转变扶持方式。首先要建立规范、合理、有效的扶贫管理体制,明确有关部门的扶贫开发工作职责,实现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制定扶贫规划,统筹安排扶贫资金。采取搭建“平台”、“拼盘”的办法,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各负其责、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其它支农资金,加大对贫困农户扶持力度。通过整合各方资金,放大扶贫资金扶持效应,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其次要转变扶持方式。主要是转变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扶持方式。在当前国家大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情况下,扶贫资金应该转变投入方向,要从过去主要扶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重点扶持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上来。大力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支柱产业、适用技术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根据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不同需要制定帮扶规划,确立投资发展方向,实施优先扶持发展战略,切实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力争做到50%以上的扶贫专项资金直接投向贫困户,重点扶持贫困农村产业发展。
4、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到户覆盖面。互助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是扶贫到户的有效政策,效果明显:一是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单位数量和资金规模,力争每个贫困村都建立生产发展互助资金;二是增加扶贫贴息资金总量,扩大小额贴息贷款到户规模。区级贴息资金安排应不少于150万,贴息利率应该不低于5%。在扶贫贴息工作中,牢记扶贫宗旨,面向农村,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5、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考评考核制度。首先要完善建档立卡制度,做好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开发对象的有效衔接,全面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基本情况,真实地反映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他们的脱贫愿望,乡镇政府要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建立扶贫到户项目库,报区扶贫办备案,以利提高扶贫到户的有效性。直接扶贫到户的项目可分为“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发展项目和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的培训项目”三大类。由贫困户“看单点菜”。
一是对扶贫到户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启动、分批扶持。
二是安排扶贫到户专项资金,建议省里从每年财政扶贫资金盘中,专门切出一块,与整村推进到户资金、“雨露计划”到户资金捆绑使用,并纳入考评。
三是对贫困户直接扶持的无偿资金额度以1000—5000元为宜,所有扶持的项目,必须来源于项目库,纳入扶贫专项资金年度计划范围。四是在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投入方式上,通过多年的摸索,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比较好,先办事后给钱。项目由乡镇、村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因户制宜安排,待验收后由乡镇财政所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其次要建立帮扶到户工作考评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一是以区为单位,成立扶贫到户工作领导小组,对扶贫到户工作进行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的扶贫到户资金挂钩。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村,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在扶贫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对扶贫工作领导不力,进展缓慢,年度考评为“不合格”的乡镇、村,取消下年度申报扶贫项目资金的资格,并在全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财政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乡镇、村要把扶贫到户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与干部职务晋升和奖励挂钩,通过严格的考评考核来促进扶贫到户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社区扶贫到户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扶贫到户工作调研报告03-20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2-09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20
扶贫调研报告02-01
2017年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03-22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4-07
市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3-09
2016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3-23
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2-03
驻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