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网建设改造现状的调研报告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调研报告范文,是针对农网建设改造现状进行调研的报告,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结硕果
x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年末全县7个乡镇110个村,乡村户数49644户,乡村人口155507人。通过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呈现出了“理顺了电管体制,改造了电力设施,增加了农村用电量、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局面。
(一)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供电体制在农网改造之前非常复杂,县内除宜昌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两个主营供电企业之外,有宜昌天发集团所属的天福庙二级水电站、宜昌富磷集团盐池变电站,还有乡镇管理的郭家沟电站、苟家垭电管站、洋坪银星公司等,供电体制可谓是多家供电、网络交错。经过“农网改造”,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目前县供电企业只有宜昌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两家。
(二)改造了电力设施。农网改造中加大了对农村供电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淘汰了陈旧高耗的配电变压器设备,更换了非标准杆线,合理配置了变压器台区,缩短了低压供电半径。农村电网发生了“线路由细变粗,变压器由小变大,台区由少变多”的变化。“农网改造”新建台区70个,改造台区362个;新建10KV线路111.77千米,改造10KV线路375.74千米;新建380V线路300.91千米,改造380V线路651.82千米;新建220V线路228.53千米,改造220V线路1609.25千米.
(三)增加了农村用电量。由于“农网改造”后全面实现了“三到户”、“四统一”(三到户即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统一即统一电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发票)的用电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费结算到台区,台区以下由各村电工负责到农户抄表收费,电价标准参差不齐,有的村照明电价高达1.80元—3.00元/千瓦时的现状,使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年—年全县农村用电总量分别为3775万千瓦小时、5616万千瓦小时、8748万千瓦小时、12555万千瓦小时。4年来的用电总量逐年增加,年与年的1671.54万千瓦小时相比,农村用电量4年平均增长了65.55%。
(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电网改造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电压,户表改造换来了优惠的农村电价,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活方面已由老三样电扇、黑白电视机、电饭煲变为新三样空调器、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生产方面烘干机、精制粉碎机已成为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年,百户农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88台,比年增长87.23%;百户农民电冰箱拥有量16台,是年的5.33倍;空调器从无到有,连年增加;全县农村电动机总动力35225千瓦,比年增长25.05%,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9509千瓦,比年增加1201千瓦。
二、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网改造”虽然硕果累累,但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当前的,也有历史的。
(一)电网改造存在改造不彻底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不足,旧线、旧杆续用普遍。二是由于过去供电管理体制问题,改造工程存在“死角”。如荷花镇区域过去有3家供电企业,但由于地域偏僻,架线成本过高,三家企业都不愿管,这些地方的“农网改造”都是单一的户表到户,形式上的“农网改造”。三是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农网改造”时电表该换的不换,该校的不校,导致电表老化。
(二)农网维护成本高,农村低压维护费出现亏损。
以县供电公司年—年的农村低压维护费的收支情况为例:
县供电公司年—年农村低压维护费收支情况
其亏损的原因:
1、山大人稀,管理区域大,农电工人数增加。以年为例,省核定我县农电工人数为211人,实际农电工人数为228人,相差17人。供电企业要支付17人的工资18.8万元、住房公积金1.8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1.84万元、职工福利3.43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1万元、工会经费1.44万元、基本养老保险3.6万元、失业保险1.3万元、工伤保险1.29万元、生育保险费1.18万元,合计支出36.26万元,人年平支出2.1万元。
2、山区海拔高,雨天、雪天相对频繁,导致线路损坏大,相应的线路维护次数增加,维护费用开支增加大。
3、县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山多树多树障多,线路巷道清理维护难度大,维护费用增加。
4、山区县的农电工管理工作量与其收益不成比,出现农电工劳务入不敷出的现象。如县荷花镇杨柳村共90个农户,每月的电费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但实际支付农电工工资700元左右,工资缺口200元。但从工作难度看,此农电工的工作量要相当于平原村2000户的工作管理难度。
5、山区线路长,电损过大,按规定比例18%提取的线变损费用远不能弥补实际线变损费用的需要,导致供电企业低压维护费严重不足。如在对县荷花镇高峰村农网改造时,竟为了一个农户通电,电杆用了40根,所需导线也是正常用户的8倍。不仅导致电线实物维护费高,而且维护过程中消耗费用也相应增高。
(三)再改造资金缺口大。由于“农网改造”后农村用电量猛加,过去的设计能力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际用电需要,改造后的再改造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过去“农网改造”过程中导线直径ф16线路较普遍,此导线只能满足过去用电量的照明用电,大部分农网线路需要“由细变粗”的改造,换线改造资金大。另一方面农村生产、生活电器的迅速增加,变压器必须实行“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的改造,否则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四)农村偷电现象严重,乱搭乱挂仍然存在。一方面山区县,山大人稀,农电工配备虽超过了省的标准,但究其工作量仍力不从心,不可能面面俱到,监管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电力部门不是执法主体,没有硬性措施来管理农村偷电现象。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分配农网维护费,费用标准有待调整。上述列举的各类问题,充分说明山区、丘陵和平原在农网维护管理过程中,工作难度、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都各不相同,农网维护费用的开支范围、开支额度也相差较大,应从实际出发,分平原、丘陵、山区三个不同地区确定不同标准,据调查测算山区标准应比平原标准高一倍。
(二)合理核定农电工人数。现在山区农电工人数普遍超过了省核定人数,建议在核定农电工人数时,分平原、丘陵、山区的三个不同的地区核定配备人数。据测算,平原按400户配一个农电工,丘陵按250户配一个农电工,山区按150户配一个农电工是合理的。
(三)对“农网改造”来一个“回头看”。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来一个“回头看”的督查力度,确保早部署、早动手。二是电力企业要组织专班,分门别类摸清来一个“回头看”的家底。三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农网改造”先天不足和“改造再改造”的资金问题。
(四)科学制定线损指标。全省的线损指标统一标准为18%。笔者认为此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建议按山区、丘陵、平原三类不同地区确定不同的线损指标,山区提取线损比例数应高于平原提取的线损比例数。
(五)采取得力措施,切实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一是电力企业要成立线变损管理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二是供电所也要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建立所长、职工、农电工三级线变损管理网,各负其责。三是供电企业主管科室要制定合理的线变损指标,下达到供电所、电工组进行考核。四是加强经营管理,实行同步抄表,杜绝农电工估抄、漏抄、错抄现象,抄表到位,不得随意更改抄表时间。五是重视线变损分析工作。供电所、电工组每月认真开展线变损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执法机构,加大电力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目前,由于电力部门本身不是执法主体,存在检查与执法脱节的问题,监管不力的问题,建议是否在电力部门内部成立电监会,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违法行为,从而缓解电力部门低压维护费的补偿压力。
(七)加大《电力法》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对农村电网巷道清障的协调配合工作;二是争取乡(镇)政府对农网保护工作的重视,齐抓共管,确保农网电力设施完好无损;三是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大局意识,杜绝或减少盗电现象,自觉使用电网露天保护器,切实保护高压网络。
(八)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农电工素质。整顿和降低农村电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因此,各级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定期对农电工培训,提高农电工业务素质,只有提高电管人员群体素质,才能把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电力管理制度得以赢利实施,确保农村供电质量和电价政策的正确执行。
【农网建设改造现状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10-24
城中村改造现状调研报告(通用5篇)05-19
基层现状调研报告11-11
基层现状调研报告11-12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07-02
三农的调研报告04-19
旧城改造调研报告03-05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11-27
关于乡镇农合组织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06-20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