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31 11:01:3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梯田的旅游开发一定要把握适度,不然它的原本生态将遭到破坏。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梯田正式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知名度迅速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梯田文化旅游事业将承载着元阳人民的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个新的大好形势下,XX县乘势而上,立足资源优势,抢抓良好机遇。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多措并举,围绕梯田核心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斑澜的民族服饰、古老神秘的民族祭祀活动、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致力于丰富梯田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灵魂作用。

  一、基本状况

  元阳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总人口43.5万人,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3%。千百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各个民族在元阳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共生共荣,开垦了举世闻名的19万亩哈尼梯田,创造了闻名遐迩的以梯田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涵盖着哈尼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祭祀、宗教、土司、贝玛、建筑、服饰、科技、艺术等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是发展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资源,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通过大量的普查和调研,成功建立了《XX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共涉及312项,涵盖全县14个乡镇、7种民族的民间文学、习俗节庆、民间传统舞蹈、民间传统音乐、美术、工艺、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之乡等8大类等。在此基础上,2012年至2013年间,对梯田核心区内82个自然村的民族文化资源再一次进行了全面复查。对哈尼摩批、咪谷,彝族毕摩等民族文化传承人,以及磨秋场、寨神林、水碾、水磨等传统习俗文化设施进行了登记造册,全面摸清了核心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家底。累计登记哈尼摩批、咪谷,彝族毕摩等民族文化传承人186人;哈尼族寨神林402亩;水碾、水磨、磨秋场分别有11处、4处和56处;保存较好的寨门13处。

  (二)赴抢救濒危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站

  民族文化传承基站建设是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通过传承基站建设,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民族和地方双重特色的“一村一品”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牌格局,丰富梯田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发挥文化对旅游的辐射作用建立牢固的支撑点。

  2009年底,出台了《XX县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每年投入169万元。按照“立足本土、挖掘内涵、打造品牌,促进和谐”的发展思路,强势推动元阳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事业新发展。明确提出了以“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抢救濒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行动目标,加快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站。并于2010年至2011年,陆续建设了30个民族文化传承基站,签订了50余份《传承人承诺书》,扶持50个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分别在全福庄、上主鲁、阿者科、牛倮普、垭口5个重点村建设了“昂玛突节、矻扎扎节和哈尼哈巴”等民族文化传承基站15个,发展代表性传承人8人。至此,在哈尼梯田核心区,初步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三)扩大农村文艺队伍,展示民族文化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县农村文化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文艺队伍255支,其中,梯田核心区有73支。农村文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维护和谐家园、宣传方针政策、传承民族文化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激发了群众热爱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又为哈尼梯田旅游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以民族节庆为载体,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XX县民族节庆文化多姿多彩,有哈尼族的开秧门节、六月年(即矻扎扎节)、新米节、十月年、昂玛突节(长街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哈尼族的“昂玛突节(长街宴)”、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元阳七种民族月月有节庆活动,且形式多样堪称一绝。由此形成了XX县独具魅力的节庆文化,随之产生的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族饮食和厚重的民族歌舞也远近闻名,成为哈尼梯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县政府以哈尼族的“昂玛突节(长街宴)”、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三大民族节庆活动为重点,着力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对重点打造的三大民族节庆每年分别补助10万元活动经费,有力地推动了节庆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规划滞后,衔接不紧。哈尼梯田已跃升为世界品牌,但目前,XX县在民族文化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上都没有鲜明的发展定位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这与迅速攀升的哈尼梯田旅游业明显不相衔接。

  (二)投入不足,发挥优势难,带来的是文化设施跟不上,文化人才缺乏,文化资源优势不能与市场优势接轨和交融。

  (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有待加强。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宁愿到外地打工挣钱,没有几个愿沉下心来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技艺,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境地,这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极为不利。

  三、几点建议

  (一)立项建设梯田文化博物馆。哈尼梯田成功入围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哈尼梯田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也好、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机构也罢、亦或是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也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博物馆建设,着力解决民族文化传承、文艺展演、文物管理、非物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物陈列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功能设置问题,弥补XX县多而散、且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不能集中展示的不足。

  (二)外引内联,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招商引资与强强联手相结合,立足这些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具有各民族特色和典型的中、高端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浓缩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于商品之中,赋予商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生产集散基地。努力使文化资源优势向市场经济优势转化,同时,以强大的市场经济优势反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形成资源保护与市场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规划先行,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高起点、高规格定位元阳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新规划;二是完善景区交通网络;三是建设哈尼文化研究基地、天然摄影和影视拍摄创作基地等,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四是建设一批旅游商城、高档次星级酒店和休闲度假别墅群;五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景区执法服务队伍,更好地为四方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标本价值的哈尼梯田,接受不起过度开发的折腾。哈尼梯田的旅游开发一定要把握适度,不然它的原本生态将遭到破坏。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到开发、保护和宣传中来,用心却呵护身边的金子招牌,这种民族品牌才会越擦越亮,不断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03-05

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01-27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3-21

关于全区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3-31

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2-01

城郊农家乐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03-21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调研报告12-27

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03-22

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3-18

关于全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