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10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作爱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四)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建阿庐艺术团。
目前的县级艺术团队还是要以政府扶持为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民族文艺团队,广泛网罗各类突出的文艺人才,并解决其后顾之忧,以艺术团为基地,收集整理我县各类音乐、舞蹈、器乐、戏剧等传统民族文化形式并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宣传展示和重点打造,宣传泸西,宣传阿庐古洞,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寻求民族文化市场化运作和树立泸西民族文化品牌之路。
篇二: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进入了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全面繁荣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市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是古**王朝属地、现代民间画之乡、**山下黄金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文化基础。近年来,**市不断加大投入、拓展阵地、丰富活动,挖掘整理各种文化资源,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方面,全市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8个乡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8个图书分馆(包括乡镇、企业、警营、医院、光荣院、看守所等),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现有场所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村级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与农村党员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结合”,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年送戏下乡70场以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每月每村一场。基本满足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等活动开展的需要。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全市现有演艺娱乐、文化艺术培训、音像制品、广告传媒等文化经营单位287家,初步形成了文艺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印刷发行业、艺术培训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全市共发现并确认不可移动文物410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处、省级12处、地级7处、县级22处。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38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搜集和挖掘出了《**》《**》《***》等11个项目。其中,《**》为省级项目,其它为地级项目。
在创建特色文化方面,我市突出打造了农民画、“**”等品牌。农民画(剪纸)在我市作为弘扬民俗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渠道不断进行着传承和发展。特别是近一个时期,通过抓阵地建设、队伍培养、精品创作、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画品牌建设,涌现出3名国家级农民画优秀画家,10多名省市级优秀画家,近百名农民画骨干创作者,农民画产业也取得较好收益。**市被文化部授予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称号。作为**另一大文化特色的“**”,通过开拓演出市场、优化内部管理、强化业务培训等措施,连续13年进入央视春晚,尤其在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后,知名度大幅提升。2012年,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组建了**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下设艺术培训、演艺娱乐、影视展播三个子公司,继续走商演、院线、娱乐、培训等多元化发展之路。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处于初始发展、自由发展阶段,从种类看多为网吧、游戏厅、歌厅、书店及婚庆服务等,结构比较单一,没有支柱产业;从形式看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缺乏整合,没能形成主导产业;从成效看规模小、效益差、档次低、产值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
二是文化发展投入相对不足。目前,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有限,文化产业投入相对较少。文化基础设施建成后的跟近管理维护费用不足,加之设备设施更新换代比较快,导致先建的面临淘汰,后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投入使用率不高。全市的农民画(剪纸)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投入不足,与域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创作规模不大、市场化程度不高。“**”也受演出市场萎缩、电影市场低迷、人才流失严重等因素影响,经营状况不是很好。
三是文化队伍人才相对匮乏。面对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提供优质文化产品的瓶颈。现有的队伍人员老化,专业素质不高,工作方式阵旧,缺少优秀的文艺策划、编导创意、网络技术等高端人才,以及会管理、懂文化、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和有热情、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年轻基层文化工作者。
三、加快发展的对策
一是对照标准,结合实际,规划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文化设施要加强保护和挖潜改造,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使用效率。加强社会文化网络建设,鼓励发展基层文体活动室、图书馆、文化大院,倡导和推进城市社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真正形成以市馆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枢纽,以村屯(社区)活动室为基础,以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补充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建设和管理把基层文化场所真正办成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娱乐健身、提高素质的终身学校。
二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文化、少儿文化、校园文化和老年文化等各项文化事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助,市场运作,群众自觉”的社会文化活动工作机制。组织一些多形式、多格调、多内容、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发挥优势,巩固特色,持续打造文化知名品牌。以提高品位为中心,突出重点,确立优势,创出品牌,实现发展。一要加大农民画创作者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绘画质量,同时进行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民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农民画乡的知名品牌。二要充分发挥“**”的艺术表演优势,加大精品创作和生产,进一步拓宽演出渠道,争创艺术表演团体的知名品牌,同时借助转企改制、资源整合优势,发展壮大培训、娱乐、影视三个基地,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广泛纳贤,多方引才,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素质。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千方百计汇聚各类优秀文化人才,加快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能够担当文化建设重任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文学创作、影视剧创作、歌舞创作、书画创作等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群众认可和欢迎的文化名家,造就一批懂艺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坚持域内培养与域外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相结合,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人。壮大文化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3篇08-11
合作社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7-31
公路养护行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01-19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8-14
职工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07-29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08-12
医疗工作调研报告09-29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08-27
法制工作调研报告03-04
团委工作调研报告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