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发展前景探索调研报告

时间:2020-09-02 09:47:3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发展前景探索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发展前景探索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发展前景探索调研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所在。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我省技工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前学校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正确看待当前我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截止2010年底,我省在职教职工数6875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教师4425人,技师、高级技师1471人,文化技术理论教师3926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1539人,一体化教师1728人,兼职教师738人。我省技工院校从创办以来,特别是经近3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形成具鲜明办学特色、具一定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教育体系,也培养了一批批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基本满足了当前技工教育的需要。在全社会逐步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对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政策推动更加有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和省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等。都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2.职能部门措施更加得力。从人力社保部到省人力社保厅以及到市县的人力社保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养,如综合类和教学类技能大赛、送骨干教师出国培训、教材开发及教法培训、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职称序列等。我省“十一五”期间已完成的“六项行动计划”,我省当前正在开展的“金蓝领”工程以及“一千名一体化师资培训”工程,省教研所开展的各类教师竞赛、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教改推动、省级督导员及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讲师团组建等等,使得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和方法精彩纷呈,效果明显,使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另外,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招聘录用管理制度。

  3.技工院校实施更加努力。学校都非常清楚师资队伍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因此,全省技工院校能够在克服繁重的学校发展建设以及教学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参加各类培训、竞赛和活动;不断加强国内外交流,送教师培训;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开展校内的技能训练;积极与企业合作,派教师下企业实习锻炼和产学研合作。已形成了一支有一定梯度、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师资团队。已为我省输送了50余万的技校毕业生,为社会培训了200多万以二产类为主的从业人员。

  二、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数量偏少、结构不够合理。由于技工院校归属人力社保部门管理,教育费附加等教育资金没有覆盖所有的技工学校,而且技工院校办学形式多样,有人力社保部门、教育部门、行业部门或企业办学的,也有民办的,不同的办学形式政府资金投入情况截然不同,因此学校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在师资配备上采取了缩减数量的策略。长期以来造成学校教师数量偏少,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我省文化技术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共有5465人,全省在校生为10.88万人,师生比近1:20。加上技工院校学历问题的困扰,学校除开展正常的技工教育教学和社会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教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当繁重。从技工院校教师的结构来看,层次和结构也不尽合理。文化技术理论教师比重大,实习指导教师偏少,高级职称数偏少。虽然统计口径上显示的一体化教师有一定数量,但这里的一体化教师实际意义上只是“双证”或理实一体的教师,并非当前提出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师资,能冠以工学结合一体化师资称号的教师数量目前不会超过两位数。还有当前我省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大多集中在机电专业方面,虽能较好地为我制造大省服务,但在更好地为我省特色区域经济服务和转型升级服务方面,在专业建设及师资建设方面显得比较苍白。

  2.青年教师多。近年来技工院校发展较快,学校录用了大批青年教师。虽然青年教师思想前卫、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学历层次高、基础好、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能够很快接受新生事物、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但是他们心理复杂,思想比较容易受外界干扰,看待问题往往不太客观,考虑问题不太全面,教学经验不足,工作易受情绪影响。况且我们的教师面对的是一批自我约束相比其他学校要差一些的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要倾注更多的心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许多自身发展的困扰和困难,在工作上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受到职称低、工作压力大、收入水平较低的困扰;在生活上,面临住房、组建家庭、照顾老小等实际困难。在我们的青年教师中存在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治学态度上产生不严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教学上敷衍了事的现象。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要工作之一。

  3.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严重缺乏。只有掌握工学结合一体化理论体系,熟悉其操作技术,运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教学的师资才称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其包含以下主体内容: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以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学习领域”为课程模式,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遵循职业活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因此,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与当前广泛使用的“双师型”教师和理实一体教师是有区别的。按照这些条件来衡量,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是极为短缺的。好在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体系已基本确立,工学结合一体化师资培训也将成为今后师资培训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努力,工学结合一体化师资严重缺乏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

  4.师资队伍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不够。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师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的“双证”,具备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的“双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师还承担了“育人”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对教师看得见的、表层的知识、技能有所要求,而且还对教师深层的、隐藏的`、看不见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较高要求,如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从业动机和自身特质等,这些都将决定一名教师是否真正能成为合格或优秀的技工教师。当前技工院校都忙于学校发展建设和产教研工作,或者是提倡“以学生为本”,忽略或减少了师资团队的关注以及开展教师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建立和开展有效的实施。这对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在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这是加强师资队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应该常抓不懈。同时还应加强其他团队和群体的研究,如青年群体、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实习教师团队、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团队、管理团队等等,从技工院校教师核心价值体系要素和团队核心价值要素出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技工院校的科学发展。

  5.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建立不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建立优秀的校企共建教学团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这一团队的建设还存在许多现实困境:一是教学团队的组建具有拼凑和标签化的趋势。团队组建运作是临时的、拼凑的,甚至为了申报项目而假想构思成的。这样的团队,缺乏科学的搭配依据,组织有机程度较低,缺乏价值取向的融合度,成员们各自为政,缺乏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成员较少,结构不合理,团队实践性差。二是运行机制存在障碍。在学校层面、团队内部层面以及与企业联系的外部层面上,如果在资金、人事、制度保障、机制健全方面存在不足,都会使运行受到阻碍,甚至半途而废。三是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当前评价体系中存在重个人,轻集体;重领导、轻成员;重产出,轻运行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紧密度和创新的积极性。

  6.人事制度不尽完善。主要反映在:一是招聘录用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学校真正想录用的人员进不来,普教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评模式不完全适用职业教育。一些市县对招录工作作了改革,在不违反事业单位人员考录制度的情况下,采取单独考录的方式。一些地方对获得全国技能大奖的合同制教师破格录用为编制内教师。这些方法都值得推广。二是正高级职称还未确立。中小学都已确立了正高级职称评审机制,而作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却还未确立,这是应该值得重视的。三是全省没有一所培养技工院校师资的学校。应该依托技师学院建立1所技工院校师资培养或进修的学校,或是建立若干培训基地。使师资培训进入一个规范科学的轨道。

  三、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评审体系,改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的评审内容和方法,吸引更多企业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来校任教,畅通校企人才流通机制。

  二是建立企业运营发展与企业责任义务相关联的长效机制。如企业专业人员结构层次和技能人才结构层次、内部员工培训成长机制、对外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任务、校企合作等与企业等级评定、责任制、税收等相关联。改变校企合作当前学校一头热的局面,真正使企业体会到校企合作是“双赢”的。促进企业加快员工的培养,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体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技能革新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国家或省核心技能革新信息库。如技能操作法、加工工艺改进、操作集成与操作简化、职业资格标准修改、新技术技能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建设成果等。修订职称评审相关规定,从而改变职称评审重理论、重科研,多以科研论文质量、发表论文刊物级别等作为评价依据,而轻职业技能水平、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局面。

  四是制定实施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体系建设与技工院校全面发展相关联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倾斜,使学校向工学结合一体化方面发展,教师从双证、双师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转变教师学科式教学的惯性和惰性。

  五是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考试内容和方向。加大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在其中的比重,引导大多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师更多关注职业培训、校企合作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

  2.强化实施力度,切实将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以我省技工院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制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与教学改革推动相结合,建立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如师资的培训、继续教育、下企业锻炼、青年教师、班主任、校企共建教学团队、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师德师风、录用考核聘任等内容。每一方面应包括实现目标、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等,既有指导作用,又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按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加快师资培养力度。不仅可通过政府推动培养、企业合作培养以及学校自身培养等渠道进行,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的成长,还可以通过名师带徒任教形式,即享受政策津贴、获国家或省技能大奖、技术能手以及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这些人员获得了荣誉,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即名师带若干名教师以及聘名师在学校任教方式,促进师资的培养。开展技工院校师资进修,高端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长期、循环、系统的培训和培养。

  三是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评价与资格体系。要像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一样,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起来,将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起来,将继续教育和复评制度建立起来,使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资格证书成为技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力的通行证。

  四是以一体化师资组合完成过渡任务。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的数量极少,培养锻炼又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师资成长是有规律的,是急不来的,在这期间,我们可以采取“先专后全”、“一体化师组合”的“双师模式”,教师通过培养从“双证”向“双能”、“双素质”方向发展,通过企业技能操作型教师和学校素养教学型教师的建立培养,实现教师的“专”,但兼顾“全”,将其组合起来开展教学,以人员的组合实现教学的一体。并在此期间加强培训,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全面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

  五是扶持并依托行业、协会以及省内大的特色经济区块产能区建立产业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特色产业从业技能人员的各层次培训。

  3.推行“双环协作”,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推动师资的培养。

  “双环协作”模式主体思路是:“一环协作”主要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享受政策津贴、获国家或省大奖、技术能手以及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组成的企业团队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与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团队进行协作,形成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核心团队、专业带头团队;“二环协作”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与学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团队进行协作,形成课程建设的骨干团队。“一环协作”中的企业团队对学校开展技术和技能的指导和传授,学校团队协助企业开展项目研发、科技攻关,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实现师资队伍的“精英化”;“二环协作”中企业团队参与实践教学和课程改革,学校团队按照一定时间要求到企业从事生产实践,并纳入考核机制,按照教学规律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实现师资队伍的“全员化”。在协作中建立技术知识产权共赢合作机制。另外,政府在政策积极推动的情况下,应在资金上给予投入,对企业兼职教授团队给予政府津贴补助,对企业实践教学团队给予课时补贴。形成“政企校”三联动的合作模式。这种“双环协作”,实现了企业人才与学校教师的人才互聘、合作研发、身份互认、绩效激励、成果共享,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岗位交流、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工学一体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形成校企优秀人才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发展前景探索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研报告08-24

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团建工作的调研报告03-03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1-02

手机调研报告01-20

物理调研报告01-18

留学调研报告12-17

需求调研报告10-25

汽车调研报告10-23

仓储调研报告08-31

品牌调研报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