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略谈人生观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略谈人生观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该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胡适是这么说的。这使我想起孔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理名言。那么照胡适的角度这就可以解了。先“齐家”,也就是为自己,把自己的步子扎实了,而后“平天下”,“平天下”可为,并且不可不为。这样把“为自己”和“齐家”等同起来,“为自己”的内涵就变得深刻了。它不再是简单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还要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对他人有用的人。对他人有益处不就也是增加自身的利益吗?所以这里的“为自己”是以变成有益于自己与他人为目标而奋斗的。在达到“为自己有余”的这段期间,也就是为他人创造益处的准备时间。之后,就自发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造福,这哪里是什么有点逼迫的“不可不”啊?这是心灵至善的自认而然。所以,我可以对一种人说:“尽量使自己快乐吧,因为你的快乐可以使别人快乐,尽量为自己吧,因为为自己就是为他人”。“这种人”心里面有一杆秤,一端载着自己,一端载着他人。每逢选择的时候,他的感觉便会无意识地倾向于他人。这种跟着感觉走的自我主宰感觉,使他本人快乐,又为他人奉献,当真是为自己、为他人。
所以,在当今自私自利横行的物欲世界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光彩,但是从上面提到的新角度看这句话,我们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为他人,所以要为自己;为自己,所以要把自己提高到一定的精神水平上,使自己自觉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认为最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时下,最流行的莫过于提醒快乐。一堆堆着有怎样快乐的书本,一样样透着放纵快乐的极致诱惑,我们置身于其中,早已被迷得忘记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也有某某学者呼吁:“读书使人快乐”。一样的话语,胡适先生的建议却突破当年世俗的藩篱,经过时间的洗练和沉淀使人更加信服。
那时候,胡适是为了告诉大家所还未认识到的真理,而今,则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大刺刺地把真理“潇洒”一抛,快速令自己遗忘。每个人都记得这句话,都会说会解释,但真要做的时候为什么就止步了呢?又或者,在读书的时候,你真能感到快乐吗?有一种现象;你感受不到,但你在与别人交谈或写报告的时候势必要把“知识”、“快乐”、“力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当诡异。说实在的,我已经感受不到那份快乐,又或者它已经渺小到我无法察觉。但我很确定的是:书永远永远不会背叛你,它会永远永远陪着你。真的,也许你做什么事都会有阻碍,但看书一直都是畅通无阻。举个例子:最近我一直在注册各大网站帐号,不停地填写相同的信息,填完了网页系统还不一定能登进去,费了大量时间,那时候想:还不如拿那时间看书呢。可也只是想想。是的,只是想想而已。也许伟人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发现读书的乐趣。有一天你发现了,你也就伟大了。
“社会即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制裁者”。这句话出现即合理。在我们看来,我们为什么要信奉宗教,无非相信它有惩恶扬善,有保佑自己的神秘力量。这和社会有点相似。一个人必定生活在社会里,会与社会里的种种元素相交往,这时他自己特有的个性就必然与社会相互接触并产生摩擦,社会根据其是否适应来施以他作用和影响。一般情况下,就是坏、恶受社会惩罚,善、好受社会表彰。它是我们的制裁者。可为什么没有人会把社会当作制裁者?我想有一下几个原因:1等不及。社会的作用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以肉眼的变坏在进行的发展,他们等不及,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想象里主观臆想,并把这些归结于宗教的神秘,把自己的恶撇得清白,是神做的,与我无关,典型符合一看客心理;2差太远。太多的因素综合,社会的作用和我们原本想象的不一样。大部分都是“这罪受得太轻了”。这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又只好在自己的想象里主观臆想加重其罪,求心里舒坦,可这是犯罪,所以又归结于宗教惩恶扬善的神秘力量;3有例外。社会里并不总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这种例外使人们觉得社会不那么公平,更甚者,一点也不公平。所以,又要寄托于神了,神怎么会不公平呢?他们都是这么觉得的。也对,神怎么会不公平,从没出现过,审判过什么,何谓公平。这般看来,人们信仰宗教而非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拿这道理反观胡适先生的观点,会发现他的观点并不尽然全对。但在那个迷信的年代,确实有敲山震虎之效。
【略谈人生观读后感】相关文章:
略谈计算机审计10-01
略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10-06
略谈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论文10-09
略谈《简·爱》中的伟大母爱10-09
略谈经济矛盾和经济政策09-30
略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破解论文10-12
略谈交际法在商务英语中的意义论文10-09
略谈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论文10-09
略谈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趋向毕业论文10-07
人生观作文(精选30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