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时间:2022-07-30 10:04: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精选1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飞向太空港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精选17篇)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

  坚持不懈,能成大事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2

  李鸣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 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他所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希望的太阳。从那儿以后,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等纷纷将卫星送入浩瀚星空。虽然有失败,但航天人却从不气馁。致使在当时出现了像美国,苏联这样的航空大国。

  而中国是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近30年,才将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那个辉煌的夜晚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铭记的。中国又在1984年后将第六颗卫星发射。或许是中国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又或许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惊为天人。美国将屡试屡败的“亚洲一号”卫星卖给中国。让这个刚展露锋芒的先前一直落后的国家来发射这个卫星。

  这其中的辛酸未曾经历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屡屡遭人冷眼和羞辱,好不容易谈成一家公司,老板却破产了。虽然最后是成功的,但这是用航天人的艰辛努力换来的。

  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成功发射“亚洲一号”,有大把大把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的自己的亲人孩子,甚至常年不见。有位从北京来的年轻姑娘,因发射场上一次事故便英年早逝。一位叫于福良的火箭专家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都抽空给患有怪病的女儿翻身。指挥员胡世祥的母亲、岳父接连病故,但他却未能回去料理后事。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看母亲照片。

  中国航天业的成功是以航天人的汗和泪,甚至生命换来的。但他们付出的这一切都是无怨无悔。

  所以我们要向航天人致敬。

  向中国航天事业致敬。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3

  《飞向太空港》是我读的第二本纪实性文学作品,同样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一段辉煌历史。这一段历史中,我既读到了一代中国航天人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热忱,又深深地被中美两国科研专家深厚的友谊所打动,从葱茏的大凉山腹地到西昌卫星发射场,从洛杉矶的谈判桌再到西昌宾馆楼里的会议室,从溶溶月色下的中国箭、美国星最后到浩瀚无垠宇宙中的星辰大海。“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预示着中国航天光明璀璨的未来!

  “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与中国航天的未来紧密相连,虽然这是一颗由美国制造的卫星,但它们同样命途多舛。自1986年起中国对外开放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便有意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任务,适逢美、法卫星事业上的连续惨败,本以为这是一个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大好机会,但始终天不遂人愿,以乌可力为首的中国商业卫星国际服务代表团在美国吃了多家卫星公司的“闭门羹”和遭到一连番质疑、打击之后,开始为这项没有半点儿眉目的合作犯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遭受磨难的民族,在多次奔走世界各地,经过长期协调谈判之后,终于与美国休斯公司签订了合同,达成了合作共识,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这本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见证。通过这本书,我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面对挫败永不言弃的精神。当我看到西昌人民为护送升降平台而放弃了过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赶集并自愿为运送队伍修路,送干粮的时候我竟然激动地热泪盈眶,从洛杉矶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成都,最后从成都再到目的地西昌,各个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国人民紧密合作,大家的愿望十分一致,就是为了能让我们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顿悟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那就是把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要做新时代青年,扎根这片热土,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回报国家。

  在卫星发射成功的背后,是每一个航天人的日日夜夜。他们或是埋头苦干的指挥员,或是辛苦工作的翻译小姐,他们的名字或许被刻在人类的史册上,或许不被人们所熟知,无论如何他,她都是英雄。他们在发射场上挥洒青春,在穷山沟里研究最尖端的航天科技,他们是真正的“开天辟地”者,开启了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

  致敬,中国航天人!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4

  月华如水,星光灿烂。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颗颗壮怀激烈的心随着“长征三号”在宇宙飞行。

  ——题记

  本文主要叙述了原本科技衰败的中国建造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几颗卫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经不断沟通交流,万里请缨,准备用中方“长征三号”火箭将美方“亚洲卫星”发射,几经研究,最终成功发射。

  一个腾飞的国家,必有一些开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在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谢总谢光选当守财奴,当改则改,察纳良言的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坚忍不拔,学识渊博的胡世祥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中国航天事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李鸣生先生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甘苦皆尝,却义无反顾;他们间虽有内部争执,却将干戈化为玉帛,他们为了让中国打进国际市场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当听到那一声巨响,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望见火箭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成功发射。每每回忆这个画面,心中有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也有一个小小航天梦,向往那天空中衬托出的清晰白线,像矫健的鹰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蓝的天空里。家里的各个角落除了书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飞机模型,还有不径相同的手控航模。为了能驾驭各式各样不同机型的航模,我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换取航模。每当我得到一架新机型时,我都爱不释手,小心仔细地研究一番后再动手操作。看着飞机在我的`遥控下任意地变换着姿势、以不同的速度起飞降落,聆听着那骄傲的咆哮声,更加坚定了我想与你近距离接触的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无论是多么广阔的天空,也有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无论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平,也有一盏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它就是梦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朝着心中的目标奋进,用自己的力量与行动,发射心中的“卫星”,让梦想照进现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5

  不忘初心,飞向未来

  起初看《飞向太空港》的目的仅是因为它是必读书目中的一项,并且始于对它的兴趣罢了。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遍,既枯燥又乏味,甚至还有许多关于航天的专业术语频繁出现。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没有文化功底,全文都是简洁明了的叙述或是对话的作品会选到必读课外读物里呢?这样的书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吗?

  但直到我细品了这书中的内容与文字底蕴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本跟航天有关的书籍,更是记录了中国航天由落后到崛起的一步步艰辛历程,耐人细看!比如,文章开篇序言中说:“因为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幽默十足,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时不时仰望天空。”这样简洁有趣的文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怎能不吸引人继续探寻人类航天历史呢?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中国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中国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中国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本书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震撼读者内心的民族魂,让中华民族儿女为之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6

  作者李鸣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一事,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

  读完之后,我被中国航天人们的精神品质所震撼。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我们所面对的困难说是‘天灾人祸’也不为过。在‘人祸’方面:别的国家在卫星制作方面对我们实行封锁制度,但我们并不服输,在航空领域的‘泥坑’中摸爬滚打。就这样摸索出了我们的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长征’系列的火箭,实现了我国在航空领域零的突破,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不仅如此,因为当时我们的科技落后,资金短缺,所以一些科技大国对我们不屑一顾,导致我们四处碰壁。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好不容易得到一些国家的肯定,却因为一些国家在背后使坏使我们错失了打入国际市场的良机。

  在‘天灾’方面,因为在最初修建发射场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极多,在我国专家们的多次讨论后,将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西昌作为了修建发射场的地点,但因为西昌四周群山环绕,所以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在一次百年难遇的泥石流中,发射场的一些部分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基地的官兵们齐心协力,将半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这种工作效率令我钦佩!中国航天人正是通过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亚星’才得以成功发射;在运送升降平台的路途上不少官兵为此牺牲。因为大山封路所以卡车无法安全通过,得知此事的各地群众齐心协力聚集起了大量的`炸药,炸开了大山,护送着卡车安全的通过了葫芦崖。看来‘亚星’的成功发射同时也离不开全国群众的努力!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的去克服。21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中国的航天力量再上一个阶梯,步入世界前列。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要传承中国航天人的珍贵品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7

  《飞向太空港》主要讲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发射卫星的全部过程,也是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辉煌成就,让我们中国人为之自豪。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与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用生命换来的。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场上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倒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们死伤无数,但中国的技术人员面对大自然的灾难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他们齐心协力战胜大自然。正是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他们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虽然不是战场,但同样有着牺性和死亡,技人员和科学家们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攻克难关。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中国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8

  第十五、十六章主要讲述了随着波音747飞机的到来,卸货工作开始了。根据规定,中方人员须在美方人员的监督下才能进行卸货。由于当时天气非常恶劣,风特别大,大家内心也很紧张,卸货进度非常缓慢。10个小时过去了,大家的干粮早吃完了,水也喝光了。许健国将唯一听健力宝递给了美方人员。卸货又持续了5个小时,随着波音747飞机缓缓飞走,卸货也告一段落。车队将“亚星”送到了中国专门赶建的测试厂房。厂房设计总负责人安毅民表示厂房的设计难度很大。厂房设计完之后,前来参观的外国人纷纷表示震惊,不久前美好对厂房进行了测试,结果大大优于标准。“亚星”送达后,厂房钥匙便交给了美方。

  通计这些事,我感受到当时卸货的艰难。为了完成任务中国工人一丝不苟,在干粮和水极度短暂缺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做完。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用舍我其谁的努力和奋斗使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9

  距离起飞还有一分钟,专家们全都站了起来,任总的手指幼崽下巴上抓来抓去,谢总的双手也在胸前搓揉起来,胡世祥推了推眼镜,一颗仿佛在燃烧的心还是禁不住微微颤抖了起来。倒计时计算器变幻着绿色的字码:二十五秒……二十三秒……二十一秒……“开拍”所有跟踪设备全部启动,“点火——”,“起飞——”,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

  这是《飞向太空港》第六章中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载着“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过程。虽然文字不长,但谁都能体会到发射前的紧张氛围。而火箭成功发射也是令全国人民振奋、惊喜的。不,不应该说是惊喜,这样的成果是所有人员千辛万苦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应得的!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仅仅在有火箭发射时才会注意到,一直以为中国航天工业是一帆风顺的。翻开这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中国人手脚爬行,好像四脚动物,每迈一步,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困难。为了争取卫星的国际商业市场,乌克力带领代表团寻访美国,但屡遭拒绝、嘲讽,但他们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亚星”的发射权。为了满足美国人的休息要求,加设了许多娱乐场所。当美国专家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的中国专家正忙里忙外的干着活……但好在,最终在双方的配合下,卫星成功升天,全国轰动,中国成功打入了国际商业市场,为现在的火箭发射打下了基础。

  如今中国已经能自行制造火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我们要学习曾经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争取在未来为祖国航天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0

  自从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心里有很大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在原来我还没有读这本

  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该是很好的,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航天员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们的.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发射场虽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1

  新春时节,万物复苏,为了庆贺新春,在这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里,我读了一本书,《飞向太空》。沁人心脾的书香久久缭绕,大快朵颐一口气读完书中内容,再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样一句话:意志力是通向伟大的途径。

  封面上,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叔叔,身穿乳白色宇航服,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威严而庄重的军礼,更显英雄气概。飒爽英姿,勃勃英气,令我肃然起敬。两位英雄的身后,是高高的发射架稳稳拥抱的58.3米高的船箭塔组合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正静静地等待这两位英勇的乘客。

  随着神舟五号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2005年10月12日,又一个让全国人民骄傲、欢呼的日子,神六飞天成功。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我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感到自豪。

  费俊龙叔叔小时候喜欢画画,他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画师,却把自己的作品从纸上“绘”到了蓝天上,继而又在2005年金色的秋季“绘”到了更加浩渺的太空。二十多年艰苦的训练与学习,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体质练,从专业技术学习到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从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到心理训练和救生与生存训练,凭着农家子弟的追求与毅力,凭着过人的勇气、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头脑,凭着江南人的`灵性和细腻,费俊龙叔叔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聂海胜叔叔有着农村人固有的坚韧与持重,当他还在当放牛娃的时候,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上蓝天。梦想,总是隐藏在磨难的背后。勤奋与毅力,是这个农家孩子从来都不缺少的。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然而,凭着努力耐心与毅力,海胜叔叔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冲出了天地间,圆梦于九天外!

  有多炫耀的光环,就有多大的付出,多重的承受。大画家凡高说过,伟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临的,而是通过意志力达成的。读《飞向太空》一书,我品出了航天叔叔们伟大的航天精神: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努力和付出才能铸就辉煌,意志力是通向伟大的途径。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和承受力,想要在某个领域里有独到,甚至卓越的成绩是万万不可能的。航天英雄的光环,我们看得见,而隐藏在这炫目的光环背后的,却是丰满坚硬的意志力和承受力。

  久久品味《飞向太空》,思绪万千,爱不释手。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么可爱。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步一步缩短我与心中的理想之间的距离,学习航天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将来才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2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首次用火箭发射成功一颗外国卫星的过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长征三号成功将亚洲一号送上太空一路所攻克重重磨难的曲折经历……

  我读完这本书后,内心不禁感慨万千!从最开始通过重重难关的改革与艰难谈判,紧接着克服各种困难建设发射基地,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发射卫星。

  所有一切在开始时看似遥不可及,似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目标。可这任务又包含着中华民族对祖国强大那份希望!这希望是如此的沉重,困难也是层出不穷……但这一切都击败不了我们航天建设者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在卫星无法出境时,祖国强大的后盾给予绝对支持;眼睁睁看着马上建成的发射场地却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摧毁时,我们勇敢的航天人用最原始简陋的工具建设出新的基地;在卫星发射当天,天公不作美,大雨磅砣,雷雨交加,我们的'航天英雄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迎接着"亚星"发射关键时刻最严峻的考验!当卫星发射成功的火光映入英雄们的眼睛时,映出了那一份希望……

  遇到困难,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不断学习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从我们的勇敢执着的航天英雄们身上学习到的!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3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

  暑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它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文学天地————航天文学的令人感佩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家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以开拓空间文明、探寻未来新家园的布道者的热忱。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久久品味《飞向太空港》,我思绪万千,爱不释手。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识,一步一步缩短我与 心中的理想之间的距离,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学习航天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将来才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4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科学家毕生的心血。科学家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资源并不好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航天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现代文明!而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5

  当时,国际上的卫星发射跌入了低谷。美国发射的火箭接连发生爆炸,欧洲的火箭也悉数坠落。此时,美国还有一颗名为“亚洲一号”的卫星急于发射。与此同时,中国成功研制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正急于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箭、美国星,它们在一起是必然,也是偶然。

  长征三号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长征三号用的是氢氧发动机,既在升空途中一旦出现熄火,可以进行二次点火的发动机。但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全世界只有中美法三国掌握,而被称为“总总师”的任新民带队研究,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把氢氧发动机从“另一种方案”变成了“第一种方案”,为火箭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有火箭也不行,必须有人走出国门,说服对方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卫星。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上官世盘与乌可力二人身上。他们经历了太多失败与失落,如同孔子周游列国一般,在各个国家之间宣传,最终于美国休斯顿公司达成协议协议,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4月7日是个阴雨连绵的日子,穆山抓住第二次发射窗口与第三次发射窗口之间的短暂无雨期,果断发射火箭,把“亚洲一号”完美送入太空。

  这就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6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许多感受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飞向太空港》时,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的兴趣,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

  当“长征三号”运载着“亚星”成功发射时,我和书中那些观看的人一起,感受到了血脉偾张。心中早就感动不已。

  本书刻画的就是两个字“困难”。改革困难,谈判困难,拥有发射订单困难,建造发射场困难,送卫星困难,发射卫星困难,而且,当时的中国被许多国家并不看好,再加上还有多年的屈辱没有洗刷,民心低沉。

  书中的专家们,都怀揣着一个中国飞天梦。而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每个人都为此无私地奉献了许多。当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实现了飞天梦后,每个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这并非只是一个让国家有质的`飞跃的存在,而是在那一刻开始,国家就已经洗刷了曾经的耻辱。

  当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如何躲避,如何退缩,而是应当直面它,而书中的人恰恰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篇17

  《飞向太冷港》是李鸣生写的一本书,作品以亚州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作局处理得自然顺顺畅,从客舒展,疏密相间,张弛有致。

  在这本书里,不管是辛勤能干的中国专家,还是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和中国专家一起发射卫星的外国专家,都是平等的,虽然中国不同于外国的一些习惯,但外国来的专家们都想忍受了下来,从来没有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对待工作非常严谨,和中国人民相处得十分融洽,就比如可达先生。

  六十岁的可达先生是匈牙利人,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头,他和胡世祥一样,喜欢开玩笑,于是在数十名与会者中,他和胡世祥最爱开玩笑,有时还会打赌,这时上官世盘就会来当裁判一类的角色,只可惜,几乎一次都是卡达先生输。

  探案宇宙、开拓空间的伟大事业,绝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也不是一天,一年或一世纪的问题,而需要世世代代的共同合作与奋斗!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相关文章:

飞向蓝天作文04-10

《飞向月球》教案02-2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02-19

飞向太空作文03-17

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 经典语录太经典了幽默01-16

飞向太空作文(精选33篇)08-20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5篇03-22

飞向太空读后感范文04-26

灰太狼的经典语录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