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名著爱玛读后感

时间:2023-06-16 14:03: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著爱玛读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著爱玛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爱玛读后感范文

  比起我看过的《高傲与偏见》故事梗概,《爱玛》的故事显得要完善得多。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的爱情,每个人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苦恼都来自于爱与不爱和生活的一些琐碎细节,几乎每一对情侣最终的生活都安逸且富足,没有像《高傲与偏见》中班奈特夫妻的貌合神离,没有像《高傲与偏见》中最终仅由于物质而嫁人的少女。这样完善的爱情故事在现实生活里特别难得。

  简·奥斯汀在这部作品中的环境和人物都描写得温顺细腻。不知是这位女性作家的创作思路天生如此,还是由于那个时期,那个环境中的人们总是如此为对方考虑,作品中几乎每个人,或者说每个主要角色,都有着温顺细腻的心思。在相互交往当中,既礼数周到,又为对方考虑。这种风格,是这部作品中最打动我的部分。

  其中最鲜亮的表现在,大家对伍德豪斯先生那多虑温柔的共性的服从,以及在整理旧屋预备举办舞会时,威斯顿一家对整个环境会对人们造成的影响的关怀。

  不管是奈特利先生、威斯顿太太,以及最该顾虑到此的爱玛,出于对伍德豪斯先生的了解(当然除了他们,好像整个海伯利地区的人们对伍德豪斯先生的秉性都特别了解),在有一些涉及到健康、婚姻、邀请等的大事时,都特别顾虑伍德豪斯先生的反应。他们会急躁地向伍德豪斯先生解释大事的始末,并找出顺应伍德豪斯先生性格的言辞来劝服他,让他兴奋;在实在无法办到时,也肯定会顺应伍德豪斯先生的意思,做好周到的支配与预备。只要爱玛晚上需要离家,她都会支配一个人,或者恳求一个人去陪伴自己的父亲。这种爱护周到在现在的生活中其实着实已经特别罕见。而有时,在爱玛或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主动要求之前,许多人也会提前想到——那可怜的伍德豪斯先生该怎么办呢? 在弗兰克发起、威斯顿一家预备举办舞会时,他们请了不少人来观看旧屋的环境,对每一个细节都支配到位。他们邀请的人如此之多,在观看环境时又如此之细。他们探究每一个墙角,除了舞会本身还考虑到其后的吃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丈量走廊,计算人数,并由于担忧人们受凉而把走廊布置得密不透风。这种温顺细腻的心思让人感动。除此之外,他们还考虑到了来宾的问题——贝茨小姐家没有马车,而简小姐身体又不好,需要派一个马车去接呢。根据文里的说法,这群人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公平的,而对于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照看都是如此周到,使整个地区的人际环境都显得暖和融洽。

  “温顺细腻”是其中大部分人行事风格的统一刻画,但在这少有悬念的平淡故事中,每个人的形象又特别鲜亮,自有其性格。同时又由于环境的推动,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又显现出不同的简单反应。

  爱玛是开朗聪慧的,她地位较高,无论是长相还是才智都在海伯利地区属上流水平,故而她虽然温柔有礼,但是行事和思索的风格中又带有一股剧烈的自信和微妙的优越感。这种特性也造成了她在初期对简的不喜爱,由于简比她优秀,却又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她热络。

  相对于爱玛,简·菲尔费克斯的性格则形成了剧烈的对比。她温文尔雅却不热忱,她柔弱却又极其坚决倔强。或许是家庭环境使然,使她从小寄人篱下,即便对方对她很好,她也会特别留意自己的言行,显得谨小慎微。她天生带有一种愁闷的性子,倒让我想起了林黛玉。她们有着相像的经受,在性格上也有肯定的共通之处。

  除开这种剧烈的对比,性格相像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贝茨小姐和埃尔顿太太都属于热忱且话痨的人,但是贝茨小姐总是热忱且对于周遭的一切有着极高的赞誉;埃尔顿太太的话痨则显得自大吹嘘和目中无人。贝茨小姐爱讲话是性格使然,本身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不好的品质;而埃尔顿太太则是过于自恋,且对他人的不礼貌。

  令我惊异的是伍德豪斯先生的想法竟然比较超前,他反对婚姻,觉得结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可怜”的事情(让我奇怪 他当时为什么会结婚,莫非他对自己的婚姻不够满足?)。当然人物的想法也是作者思维的反映。在伍德豪斯先生和爱玛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简·奥斯汀的爱情观——不结婚当然是一种选择,但假如能和喜爱的人厮守,却更是幸福。

  性格不同的人,自然有其不同的适合的对象,聪慧的爱玛最终和明辨绅士的奈特利在一起,寡言的简·菲尔费克斯自由弗兰克·邱吉尔去爱怜,自大的埃尔顿太太在埃尔顿先生眼中却是最美妙的伴侣。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那一半,拥有如此完善的结局,一方面是由于戏剧的情节,另外一方却也是一种现实。剧中人在实际面临问题时,总是离不开对现实的考量。

  从爱玛第一次为哈丽埃特选择对象开头,书中就描写了爱玛思索到的种种要素:长相,性格,头脑,和家庭背景。这几乎就是人在选择伴侣时应当考虑到的因素。虽然说爱情的产生有着很多跟命运相关的因素,超越社会地位的一见钟情并非不行能,但最终来说,大部分的感情都要建立在双方拥有近似背景的基础之上。

  虽然当今社会对所谓“拜金主义爱情观”“颜控”进行各种喧嚣尘上的批判,但不管是来自于中方还是西方的、自古以来各种忠告式的爱情观,都会告知人们,这些都是进行选择所不行少的要素。长相好和有钱都是美德,假如辅以良好的性格和聪慧的头脑,那自然更是出类拔萃。而现在的人们要获得这些东西,比以前的人们要轻松许多——但看你有多努力。《爱玛》中的马丁是个地位不高的农夫,但是有着良好的头脑和举止,并且身为一个年轻人,他知道要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努力制造财宝,这使他得到了奈特利先生的观赏,让他身上的品质与一般的农夫相异。简·菲尔费克斯的出身也并不好,但是靠着良好的相貌与教养,她也能与比自己地位略高的弗兰克终成眷属。

  书在快结局时提到,“真心爱这女子的男人,会盼望让女子以后的生活和社会地位比她诞生时要好。”(大意),而这个男人,是否真的具有这个力量,而这个女子,又是否值得男人去这么做?真正的爱情,必定也会是现实的爱情。

  《爱玛》的确是一部不错的小说,情节合理,文笔流畅,并且对于现实中的人们也有肯定的启发作用。但总体来说,这部爱情故事在我看来,犹如《简·爱》一样,就是一部写得很好的言情小说。有个伴侣告知我,“任何世界名著,都曾是流行小说。”的确如此。

【名著爱玛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玛读后感04-28

经典名著《爱的教育》有感05-04

《爱玛》读后感(通用11篇)08-19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11-26

玛咖宣传推广语12-29

玛卡广告语02-15

《爱的教育》世界名著读后感12-08

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02-16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