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红楼梦后感

时间:2022-10-05 17:50: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红楼梦后感

  读红楼梦后感【1】

  “冷香丸”是薛宝钗形象塑造中的点睛之笔。

  它将其冷艳无情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疑,宝钗是美的。

  首先是表现在外貌上,她容貌丰美“眼如水杏,脸如银盆,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又“肌骨莹润,肌肤丰泽”却是天生丽质,而且正当锦瑟年华显出青春的鲜艳。

  但她更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她懂得淡极始知花更艳,又去追求素净淡雅的美。

  她不施粉黛,不熏香,没有胭脂气,但却富贵而举止娴雅。

  它的居处也是这样“及至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供着数只菊花,两部书,茶茶具而已。

  她的这番床上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这一番描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这番审美趣味是高雅的,而她的外形也成为淡雅而艳丽的了。

  她的寓所蘅芜苑给人的第一印象便可用淡雅二字概括,一如蘅芜君本人。

  宝钗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形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她尤其深得中国传统文化清空淡雅之趣。

  其言,其行,其貌,其行无不显示出这一审美情趣……但是,蘅芜苑里的满院的蘼芜同样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在蘅芜苑里只见异藤香草,绝无凡花俗粉。

  这些香草来形容宝钗十分契合。

  但是这些香草除了磬香奇异之外还有一种特性:皆是爬藤植物。

  这些攀援植物皆有柔曲盘卷,随缘自适,攀附她物横亘而上的特性。

  以藏存身,以蓄媚俗。

  压抑个性以适应社会法则,这是宝钗性格的另一面。

  宝钗希望读书明理,做个眼前道路有经纬的人。

  所以她受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不得从政,且待选入宫的路绝了之后,便把希望寄托在夫贵妻荣上,劝导宝玉走读书上进求取功名的路。

  这就与她一贯的冷相违背了,这是因为那颗热衷功名的心。

  因此说宝钗是形“冷”心“热”。

  此外,宝钗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她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

  她常使用小惠的手段来拉拢人心。

  她送药给宝玉时用“托”一字,说明她的动机十分复杂,首先是求有德的美名,其次才是同情之心这也是证明宝钗并非冷美人的有力证据。

  她审时度势,体察人心,常常能把恩的心思揣摩透。

  这并非坏事,究其本身来说倒是优势,但是她若是只将这些用于奉承上未免有点庸俗。

  我个人觉得,再宝钗身上凝聚着许多智慧与传统美德。

  试想我们在那人口众多明争暗斗的大观园中得以生存发展,她的处事方法是必要的,结果也证明她的一套是卓有成效的。

  既然如此,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我们何不欣赏?何不借鉴?

  读红楼梦后感【2】

  看完红楼梦,心里是无尽的伤感和苦泻,我不明白,为什么曹雪芹写的书的结局那么悲惨。

  说真的,许多诗歌我都看不懂,还是找词诗解看才读得懂的,理解完,就开始佩服曹雪芹的文笔了。

  比如说,金陵十二钗的又副本的一首诗,词诗解上经过翻译,竟然和晴雯有关,是彻彻底底写晴雯的,(什么月难逢,彩云易散)仅仅两句,就以出现了晴雯的名字,下几句,就深奥的写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

  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上,又出现了两个性格命运都不相同的两位女子:薛宝钗和林黛玉。

  一句玉带林中挂,就写出了这个女子的命运与名字。

  请各位想想看,玉带本是戴在腰上的,而此时却挂在林中,就预测了黛玉命运一定不妙,玉带林倒过来不就成林黛玉了吗?宝钗的命运,此刻就不多说了。

  红楼梦的结局也很悲惨,我最喜爱的晴雯和黛玉都病死了,其它人物不是走了就是死了,还有像凤姐和探春这样的女强人也无法挽救自己。

  在封建社会,不论你有多强,也只能依靠你的父亲,兄弟,儿子。

  一旦他们离去,你就只能灭亡。

  还是庆幸我们不在那个时代吧,不然或许还会有个类似红楼梦的故事。

  读《红楼梦》有感【3】

  读《红楼梦》时,我发现曹雪芹的文采真的很好。

  《红楼梦》涉及了很多当时的社会情况,简直是一部历史书。

  它揭示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实,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第一次读这部书时,由于我比较喜欢林黛玉,因此我最关心的是贾宝玉是否能和林黛玉在一起。

  看完后,我有一段时间都不是很开心,因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都挺悲惨的,而且里面的四大家族都衰落了,太悲剧了。

  我不喜欢太悲惨的结局,所以我会想如果是曹雪芹写完整本书,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我那时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要以这么悲的结局来为这部书画上句号。

  第二次看《红楼梦》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版本,我想看看这两个版本会有什么不同。

  当我拿起这部书时,我不像第一次看时那样觉得它无聊,因为我发现开始部分已经涉及到它的高潮,甚至能从中看出结局是悲伤的。

  我发现这部书真的不一般,因为它环环相扣,甚至可以说从每一个部分推测另一个部分的情节发展,真的很有研究价值。

  我发现了一部好书是不能只读一遍的,因为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认识。

  如果我只读一次《红楼梦》,那我可以确定我会后悔的,因为我忽略了很多东西。

  而且带着个人色彩和片面想法去看一部书,我们会错过很多东西的,尤其会对很多问题缺乏思考,这对我们的阅读是很有害的,因此我总是反复的去看一部书,去看一部我认为值得看的书。

  对于《红楼梦》,我思考了一些问题,也和别人一起讨论过。

  从《红楼梦》中,我看到了很多有关当时的社会问题,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和下层人民的无奈与凄苦。

  我觉得作者能体会当时百姓的心情,同情他们的遭遇,或者说,在某个程度上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自己的遭遇的无奈。

  读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

  对一部好书就如何一个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读红楼梦后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后感想10-26

读《西游记》后感02-20

推荐读《西游记》后感04-08

初一读《我与地坛》后感03-23

红楼梦心得读后感 读红楼梦的心得04-23

“红楼梦”读后感 读懂红楼梦读后感11-15

读红楼梦读后感05-31

读红楼梦的读后感05-31

红楼梦读心得08-31

读《红楼梦》的心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