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只有一次的人生要珍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1】
周国平先生的《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在我的书架上已有近十年了,是我经常翻阅的书之一。
每次读后总有如沐春风之感。
周先生是学哲学的,而且是研究尼采方面的专家,他分析“义”与“利”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
自小父母就和所有传统的国人一样,强调“君子重义,小人重利”,但苍海桑田,时代变迁,世风日下,“义”字已少有人提起,求利也非小人专利,而视之做人理所当然的追求,工人日日加班,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结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潮。
在哲学家的眼中,“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这二者,前者教人奉献,后者诱人占有,都脱不开计较。
但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在“义”和“利”之外,还有一种“情”,“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也就是说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是完成“责任”,而创造是实现“自我”。
“义”是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是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而“情”则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王尔德说:“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重情轻利者,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不为物役的淡泊情怀,所体会到的辛酸和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想象不到。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将人们在现代生活的急流中裹着向前,不复有闲适的享受和宁静的沉思,“德尔斐的神庙‘认识你自己’已被时髦箴言取代。”人们爱说“时间就是金钱”;从小就听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按照逻辑推理,那么人们现在正是在尽快的出卖生命,因为人们除了赚钱不知还有什么事可做,电视和麻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但这是真正赏心悦目的娱乐吗?
近五六年我要求自己每周爬山一次,并且一直在坚持。
我喜爱在大自然中的感觉,而且犹爱未经人工雕凿的天然美,大自然可触发人的各种想象力和诗意,也可提高人的悟性。
佛教中有云:“法性遍满虚空,法身充满宇宙”,如江门公坑寺的天成禅寺门联所书:“天开境界,成大慈悲”,也就是这个道理。
周先生说“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大自然正是如此无私的在帮助着人们。
在西方,有“寻找灵魂的现代人”,在我们的时代,我发现有很多为心灵寻找家园的人,因为,电视、牌桌、甚至旅游等都不能填补精神的空虚。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权贵贪欲的膨胀使腐`丛生,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的平庸,所以民间有言嘲笑其“穷得只剩下钱。”哲人和思想家在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寻找净化之道;“文明与野蛮的决斗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物质上的贫富是有目共睹的,但精神上不也有着两极分化吗?只要能守住心中的圣地,认识到清贫与寂寞是心灵高贵者的必然命运,就能坦然的面对社会、人生。
生活中,人的追求各不相同。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体会是没得到时渴望得到,得到后则感觉不过如此而失去追求的快乐只剩下空虚。
人生态度,除重“名”“利”“义”“情”之外,还有一块“净土”,它不受“名”“利”的污染,也不为求“义”和“情”所操纵,它能冷静、安详的用无限的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那就是一颗佛心,它帮助困惑的人们找到心灵的家园,那就是觉者的淡泊中的追求。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2】
阅读周国平先生的《只有一个人生》,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用了一周时间,从头到尾浏览了这本书,感觉一篇篇短文似乎毫无联系,又觉得好像存在着一些必然的关联,似乎懂得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懂。
我带着困惑静下心来开始细读,一行一行,一篇篇,一边阅读,一边勾划、圈点、批注、点评,10天工夫,这本书又让我品读完了,看着书上自己勾划圈点的句段,读着自己批注点评的话语,觉得懂得了很多东西,但是,想要提笔用文字表达时,又深深地感到迷惑不解。
无奈之下,我又开始精读,一边阅读勾划圈点出来的内容,一边思考品味细读时的批注、点评。
读着,品着,心里渐渐亮堂了,思维开始活跃了,智慧的闸门被彻底打开,瞬间,思想与情感的激流奔涌而出。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个题目,想表达我读完周国平先生《只有一个人生》后之真实的感悟与收获。
生命这样宝贵,人生这么美好,我们该怎样去对待呢?周国平先生说:“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
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回味周国平先生这本书中所蕴含的哲理,细细品读他的这句话,我由衷地想说:“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爱恋!”
我读完《只有一个人生》的感悟和收获有三点:
一是要活出真性情,做自己心灵的朋友。
周国平先生说,要想“活得真诚、独特、潇洒,首先要活得自在”。
希腊哲人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这些话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真实的自己。
要活出个性、活出自己,就要在名利面前,不爱慕虚荣,不失志变节;在权贵面前,不低三下四,不摧眉折腰;在得失面前,既不沾沾自喜,也不唉声叹气,不顿足捶胸;在成败面前,既不骄傲自满,也不自暴自弃,不垂头丧气……始终能保持一种大喜不过望、大悲不绝望的宠辱不惊的个性,始终拥有一种乐观豁达、阳光自信的心态,始终怀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宁静处世的胸襟。
周国平先生在书中十分推崇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中郎袁宏道自然飘逸、潇洒脱俗、不拘格套的个性。
袁中郎,他想学“凡间仙,世中佛,无律度的孔子”,因而,他说自己“出则为湖魔,入则为诗魔,遇佳友则为谈魔”。
周国平先生也许欣赏的就是袁中郎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个性和他“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又抱着宿命的态度坦然地死”的生死观吧。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东晋的陶潜陶渊明,他也应该算得上是个活出真性情的人。
他在《饮酒二十首(其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为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以看出他入世的个性心态,即使身处闹市也能做到超凡脱俗、心静气定、安然自在地过远离尘世、归于自然的生活。
而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又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又是他出世之后归隐田园,那种自食其力、不辞辛苦、闲适恬静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郎也好,陶潜也罢,他们之所以都能极有个性的释然决然地放下功名利禄,寄情山水田园,是因为他们能克制欲望,能静心面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公与冷遇,能坚守住自己的灵魂,乐观豁达地面对孤独与寂寞,他们能真正成为自己心灵最忠实的朋友,一人独居时,自己与自己对话,与朋友知己相逢时,用真情与他们交心,亲近自然山水时,能跟万事万物私语。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中郎、陶潜的个性就是他们的守护神,所以,他们始终能活出真性情,活出自由快乐,活出真实的自我,也正因为他们能坚守自己的灵魂,做自己心灵的朋友,时时陪伴自我、勉励自我、创造自我,最终,他们都成为了独特的自己。
二是要品味真幸福,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拥有家产上百亿;有人说,拥有高贵显赫权位;有人说,事业上获得成功;有人说,身边有贤妻孝子……这些说法似乎对,又好像不全对。
读完周国平先生的《只有一个人生》之后,你就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就是拥有健康——身体无疾病、心理状态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
一个人想品味生活的幸福,就要真正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首先,要坚持锻炼身体,永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热爱运动,充分合理的利用时间,每天锻炼一小时,让自己幸福工作5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
要亲近自然,经常投身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看山看水,看花草树木,看飞鸟虫鱼,听水声风声鸟鸣声。
健康就是让自己获得轻松愉悦、自由快活,健康就是要敢于向自身懒惰的生活习惯开火,向危害身心健康的病魔挑战,就是超越生命极限,创造生命奇迹,为幸福生活打好底色。
其次,要拥有豁达乐观的心态。
尽管现实生活中,有喜乐,亦有悲苦;有成功,亦有失败;有相聚,亦有分离;有荣耀,亦有耻辱;有热闹,亦有孤独……凡此种种,都是每个人会遇到的情绪和境况。
但是,一个人如果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那么,他就会无忧无虑,无欲无求。
不论是名利地位面前,还是功劳荣誉面前,他也不会斤斤计较,更不会耿耿于怀。
因此,遭受不幸时,他能冷静坦然面对;遇到危险时,他能泰然处之;获得成功时,他谦虚谨慎。
生活得简单就是一种幸福。
一个人有童心而不幼稚,有梦想,爱生活,但无贪欲,他有自己的金钱观、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人,他的生活是简单的,也是最幸福的。
再次,要做个“有所为必有所不为”的人。
孟子说:“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意思是说,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事都能做完做好,这就有一个前提,每个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才华、能力、志向,又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还要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只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拥有什么,才能决定该做什么。
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这样才能真正凭借自己的条件和实力,让自己优秀,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成功。
由于对自己有了认识,做事就有了目标,主见,就会在做事过程中不盲从、不攀比、不空想、不妄为,就会脚踏实地去做事,就会在优秀中体会满足,成长中享受快乐,成功中体验幸福。
三是要珍爱生命,做自己美好人生的创造者。
生命是人活着最基本的价值。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
这也许就是周国平先生为什么说“只有一个人生”的缘由吧。
周国平先生说得好,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当知珍惜,对于别人的生命,我们当知关爱。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一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人活在世上仅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不行,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还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努力地去做这些事情,这就是人生的责任。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充当着许多角色,负责的事情自然也很多.首先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父母子女负责,既要教育和抚养子女健康幸福地成长,又要怀着感恩的心孝敬和赡养父母安度晚年。
其次,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为所有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人负责,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是用来享受的,也是用来热爱和创造的,而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就是一种享受生命和用生命去创造的过程。
二要热爱生命,更要敬畏和热爱自然。
人,栖息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
也就是说,大自然是人类之母,大自然是伟大而神圣的。
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作为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以占聪明才智,可制作,可创造,也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与给予,但人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既让我明白了自然是生命之源,也让我懂得,人不热爱自然就是不热爱自己生命,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就应该从热爱自然与敬畏自然开始。
周国平先生在敬畏生命与自然方面,不仅是思想的先哲,而且也是行为的导师。
他不论是旧地重游庐山,还是南极探险,在他看来,不是为了寄情山水风光,浪费体力与时光,而是一次亲近自然、感悟生命和净化心灵之旅,因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他眼里心里都是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的朋友,他可以尽情的跟它们对话,交流情感,表达思想。
周国平先生本书的“第四辑”的每一篇文章,都流露出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深厚感情。
而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境遇如何去经营自己美好的人生呢?周国平先生也送给了许多锦囊妙计。
独处是一种能力。
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生活中一切无聊、孤独、寂寞。
交往要有限度。
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一定距离,这是每个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间。
诚信和友善是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但是,谨慎选择与明辨是非是与人深交必不可少的能力。
面对金钱,要知道,钱对穷人很重要。
但也要明白,快乐与金钱关系不大。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钱,而是贪欲,贪欲才是万恶之源。
所以,一定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
钱是考验一个人素质的试金石,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采取正当手段,发财也是光荣的。
……
书中有太多太多富有哲理和充满生命力的话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个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虽说是渺小的,但是,生命对自己来说又是极其宝贵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整个世界。
因此,我们也应该像周国平先生一样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去创造自己人生的精彩与幸福。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伟大的爱恋。
如果你对人生献出的虚伪、自私、无情……那么,人生也会回报你以痛苦、无奈、绝情,甚至是灾难;如果你对人生献出的是爱心、真诚、友善……那么,人生也会回报你以快乐、成功、幸福。
只有一个人生!这是最明白的道理,也是最简单的事实。
最后请记住:你献给人生多少爱,人生就会为你绽放多少精彩,就会回报给你多少幸福。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3】
周国平先生的《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在我的书架上已有近十年了,是我经常翻阅的书之一。
每次读后总有如沐春风之感。
周先生是学哲学的,而且是研究尼采方面的专家,他分析“义”与“利”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
自小父母就和所有传统的国人一样,强调“君子重义,小人重利”,但苍海桑田,时代变迁,世风日下,“义”字已少有人提起,求利也非小人专利,而视之做人理所当然的追求,工人日日加班,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结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潮。
在哲学家的眼中,“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这二者,前者教人奉献,后者诱人占有,都脱不开计较。
但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在“义”和“利”之外,还有一种“情”,“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也就是说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是完成“责任”,而创造是实现“自我”。
“义”是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是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而“情”则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王尔德说:“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重情轻利者,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不为物役的淡泊情怀,所体会到的辛酸和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想象不到。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将人们在现代生活的急流中裹着向前,不复有闲适的享受和宁静的沉思,“德尔斐的神庙‘认识你自己’已被时髦箴言取代。”人们爱说“时间就是金钱”;从小就听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按照逻辑推理,那么人们现在正是在尽快的出卖生命,因为人们除了赚钱不知还有什么事可做,电视和麻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但这是真正赏心悦目的娱乐吗?
近五六年我要求自己每周爬山一次,并且一直在坚持。
我喜爱在大自然中的感觉,而且犹爱未经人工雕凿的天然美,大自然可触发人的各种想象力和诗意,也可提高人的悟性。
佛教中有云:“法性遍满虚空,法身充满宇宙”,如江门公坑寺的天成禅寺门联所书:“天开境界,成大慈悲”,也就是这个道理。
周先生说“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大自然正是如此无私的在帮助着人们。
在西方,有“寻找灵魂的现代人”,在我们的时代,我发现有很多为心灵寻找家园的人,因为,电视、牌桌、甚至旅游等都不能填补精神的空虚。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权贵贪欲的膨胀使腐`丛生,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的平庸,所以民间有言嘲笑其 “穷得只剩下钱。”哲人和思想家在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寻找净化之道;“文明与野蛮的决斗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物质上的贫富是有目共睹的,但精神上不也有着两极分化吗?只要能守住心中的圣地,认识到清贫与寂寞是心灵高贵者的必然命运,就能坦然的面对社会、人生。
生活中,人的追求各不相同。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体会是没得到时渴望得到,得到后则感觉不过如此而失去追求的快乐只剩下空虚。
人生态度,除重“名”“利”“义”“情”之外,还有一块“净土”,它不受“名”“利”的污染,也不为求“义”和 “情”所操纵,它能冷静、安详的用无限的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那就是一颗佛心,它帮助困惑的人们找到心灵的家园,那就是觉者的淡泊中的追求。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地球只有一个作文05-01
只有一个地球作文06-01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06-04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3-07
小学《只有一个地球》教案10-10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随笔10-07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教案10-08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作文02-25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教案实录10-08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案设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