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时间:2023-11-17 18:03: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尼采哭泣》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1

  被誉为“当今世界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欧文·亚隆的著作,据说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超过200万册。

  读这本书是一种幸福,打开它就是一种幸运.才读到一半,就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一份给心理咨询师,给普通大众,尤其中年人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礼物。这是一部既有小说娱乐性,又有咨询教科式条理的书。

  小说是以虚实结合的线索展开的。实的是书中的人物,尼采,布雷尔,路·莎乐美,贝莎,费罗伊德这些确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也确实发生过,比如。贝莎案例的原型就是“安娜·欧案例“;虚的是事实上这些人他们基本都没有真的会过面,是作者通过虚构的情节把他们巧妙地放在同一个时空里的。所以说,它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案例记录。

  小说中尼采疯狂爱上至美的路·莎乐美,而后者享受了他的爱,又背叛了他的爱,或者说,她从来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的“爱情对象”,要不然令前者念念不忘的一吻,后者不会全然不记得。尼采,路·莎乐美和好朋友雷组成“毕达哥拉斯三人组”,结果,尼采感到二人的背叛,被深深地伤害,陷入绝望。路·莎乐美觉得愧疚,找到布雷尔,当时欧洲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心理分析师,霸气“要求”他治疗尼采的“绝望症”。布雷尔无法抵挡路·莎乐美的灼灼魅力,答应她去治疗那个完全不配合的“病人”。

  然而,在布雷尔千方百计想要“控制”尼采的过程中,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布雷尔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糟糕至极:职业倦怠,婚姻失血,爱欲受阻,痛苦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撞击着他的心灵。每天,尤其是晚上,仿佛要把他整个地吞噬掉。同时,他发现,他被他的这个“任何一个问题抛给他,即使是里面最微小的种子,都会在思想上快速成长为青葱的树木”的天才病人吸引。他隐隐感到这个人可以帮他解惑,他不想尼采离开,提出了“请帮助我”的请求。起初,他主要是想以此为诱饵,研究并治疗尼采的偏头痛。然而之后一度,完全变成了尼采作为心理医生医治他的心理疾病。尼采信以为真,留了下来。(当然,从后面的内容看,尼采所以留下来或许并不全是因为布雷尔求助的说辞,还因为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需要“孤独”,但是他内心同样渴望融入到一个圈子里,渴望有人递给他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被认同,被看见,被接纳。只是他的骄傲,“100多年后,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读懂我的哲学”的骄傲,不容许他吐露自己内心深处平常百姓的欲望。人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巨细无靡地渗透在这本书里。)从此,两个人从开始的暗暗角斗,到惺惺相惜,到彼此疗愈的艰难的相伴之旅。

  本书中,除了对人性的温和的剥析之外,更处处藏着心理学论和心理咨询的技巧。

  布雷尔初见完全不配合的尼采的时候,他在诊室里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蕴藏着值得心理咨询师们好好咀嚼的“话术”。当咨询师面对一个不信任你,完全不配合的来访者的时候,怎样说才能让他留下来,张开口,敞开心扉。起初,布雷尔无疑是失败的,或者几近失败的。若不是尼采突发疾病,布雷尔大概也只能遗憾放他离开了。这里面作者毫不隐瞒作为咨询师的无助,和普罗大众一样的血肉之躯的不耐烦,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以及和尼采的关系每有一点起色的时候的小窃喜,这个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哈哈,人性啊!在别人身上看到类似的失落,失败,痛苦的时候,自己的失落,失败感,痛苦好像被分担了一部分。

  尼采用自己的理论剖析布雷尔的困境,对妻子的淡漠,对眼前生活的倦怠,对贝莎的爱恋。在这部分里,尼采把自己对路·莎乐美的愤怒“移情”到了贝莎身上,用“那个瘸子”称呼她。甚至蔑视诋毁所有女人。其实这部分移情的源头,远不在路·莎乐美,而在他早年生活中的那些“无情又冷淡”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外婆以及那些姨妈们。因此他对女人是抗拒的。在路·莎乐美之前,他从未允许自己爱上任何一个女人。所以当他被路·莎乐美野蛮霸道的女人的美吸引,后又感到被背叛的时候,他所受到的打击会以怎样的排山倒海之势侵蚀了他。他复用否定对方,贬低对方的阻抗模式保护自己。这部分尤见心理学理论:“儿子和妈妈(主要抚养的女性)的关系,是将来他和异性关系的模板”的影子。

  当布雷尔说出自己的婚姻,事业都是家庭的安排的时候,尼采鼓励他要“活出你的存在”是典型存在主义疗法的应用。也映射出一个心理学的事实:凡是不被允许的,迟早都要补回来。布雷尔幼年曾被认为“前途无可限量”,可是他没有为自己做过选择,在他内心深处有着深深地遗憾,所以等到他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他的潜意识里“蔑视毁掉被安排的一切”的欲望就得以释放。

  在帮助布雷尔忘掉贝莎的过程中,尼采应用的治疗技术,有认知疗法(对贝莎的爱恋其实对衰老等的恐惧,贝莎只是一个依附的形体,一个幌子而已,并非一个单纯的女人的魅力。);应用过“厌恶疗法”;精神分析“回溯”,意象对话,等等。但是,作者没有把挖掘的脚步停于此,而是透过费罗伊德的深度催眠更进一步地探向着人性更深的层面。

  墓园里,尼采眼见了布雷尔在父母和弟弟的目前的哀悼,二人听到众人把土丢在一个新入土的棺椁上发出的空旷的声音。-----个人认为,这里有一个隐喻,埋葬旧的,新的才能诞生。对失去的事物的哀悼,就意味着允许他们离开自己,也允许自己有新的生命内容。在激烈的争辩之后,在尼采坚定铿锵的鼓励之下,布雷尔思潮起伏,步伐踉跄,尼采伸出手臂,挽住了他。两个人把手交谈,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状态:亲切,亲密。墓园分手之后,尼采十分担心布雷尔,但是他又默默说服自己不过给“摇摇欲坠的事情,推了一把”而已。可是,下周一,他却意外地看见一个神采奕奕的布雷尔,对方告诉他:痊愈了!吃惊之余,他请求布雷尔告诉他周六他们分手之后到下周一,这两天里,发生的事情。

  原来,在催眠状态里,布雷尔挣脱了让他痛苦不堪的家庭的束缚,去看他日思夜想的贝莎,去拜访他一直记挂的伊娃,去了远离家乡的地方,然而,结果却和他的想象的迥乎不同。

  他躲在暗处,看着贝莎用和对他一模一样的方式对待她的新医生,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几乎分毫不差。他这才幡然醒悟,原来贝莎之前对他的种种依恋,种种表达,原来都是痉挛之后大脑迷糊的症状而已;他跑去拜访伊娃,没想到曾经说过“为你做什么都愿意”的女人,如今冷冷地,甚至不愿意给他一个拥抱;他走在街上,不合时宜的,老朽的打扮令他难堪,剪掉蓄了几十年的胡子,他发现衰老已经很明确的占据了他脸上的每一个细胞。岁月的痕迹,只有书写没有擦除。在催眠状态下,他听到了玛蒂尔德的愤怒,决绝和委屈,他看见自己对孩子们的深爱和不舍。他想等他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就会找到一条回到孩子们身边的路。到时候,如果有人阻挡了他前往孩子们身边的路,他“将成为一把战斧。将披荆斩棘,砍出一条通往他们的路”!他也看到,在内心深处,他知道“再也找不到一个像玛蒂尔德的女人”,他爱她!醒来后,他的目光不肯须臾离开他的妻子,在厨房里,在结婚十四以后,他说:今天,我决定娶你!这一次,是他自己的决定,同样的婚姻,同样的生活,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开启了全新的繁盛。

  催眠,让布雷尔和真正的自己相遇,让他明白“永劫回归”,享受所有才是最好的生活。

  聆听布雷尔的疗愈回归经历,尼采的情感是复杂,或许有失落,又释然,也有羡慕。他讲到他一个梦:有八块石头围在一起烤火。他道出自己其实有多么迷恋路·莎乐美野性的美丽,他有多么希望自己的书有很多读者,自己的思想有很多的追随者,能够广为传播,他多么希望也有一个温暖的居所,不必颠沛流离,八块石头里的一块,有伙伴,有陪伴,有温馨。尼采哭了!读到这里,心中关于书名的才得以开解。原来,全书都在为尼采哭泣做铺垫,做努力。当尼采哭泣的时候,压力释放了,疼痛消失了,生活治愈了。心中淤积的眼泪都是落在幸福之花上的酸雨啊!

  读完此书,想对那些强调“男儿有泪不轻弹”“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人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女人,让眼泪再飞一会!流出来的是眼泪,卸下心头的是负担。

  也想对所有父母说:把生命的选择权还给孩子吧!人生没有胜负,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为自己的生命做选择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的话,在他弥留之际,回光返照的清醒中,估计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活过!作者:子渔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2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前半部分平平淡淡到差点要罢读,后半部分两个男主人公相识后却开始变得丰富而迷人。在对两者伟大心灵的哲思稍有了解后,剧情出现了惊人反转,像是在空中做了高难度动作的体操运动员,最终稳稳落地,完美收官。

  尼采是鼎鼎有名的那个哲学家,布雷尔是当时维也纳一流的医生。尼采深受严重的偏头痛之苦,才华横溢却冷峻固执,遗世独立;布雷尔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无论怎么看都是人生赢家,可是内心却濒临崩溃。两人通过谈话疗法互相剖析灵魂,疗愈身心,共同成长。

  一个医治身体,一个疗愈心灵,医患互惠,教学相长,从陌生人到挚友,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作为旁观者的读者,都经历了一次情感上的高峰体验,其外延与内涵无不令人触动。

  外延:多重视角的合一

  尼采痛苦,却接纳痛苦,认为压力将使他更加强大;尼采孤独,却享受孤独,相信独处是通往伟大的桥梁。在他看来,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自私利己,人与人的交往充满了权力争斗,赞美、好意、帮助与给予,都是为了操控对方,因此他冷酷无情,拒人于千里之外。

  面对极其不配合的患者,布雷尔禅精竭虑。起初,绞尽脑汁与尼采唇枪舌战,却发现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撬动对方完善的逻辑体系;费尽心机设计巧妙的语言陷阱,试图引诱尼采说出困扰他的痛苦根源----莎乐美,一个爱而不得的女人,对方却始终不予理睬,避而不谈。

  后来布雷尔佯装自己是病人,却发现自己的内心真的病入膏肓。他终日思念着贝莎----一个曾经的女患者,他对家庭麻木漠然,对生命的失去希望,甚至一度想自杀或抛弃一切逃跑。布雷尔逐渐放下想要拯救尼采的念头,全然享受对方对他的帮助。而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完全真诚以待时,尼采居然频频透露了自己最深层的软弱与痛苦。

  在引导布雷尔的时候,尼采坚持做“激流旁的扶手”而非“一根拐杖”,始终不矮化对方,始终鼓励他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与阿德勒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对方自立。尼采这位非凡的导师相信“最好的老师是从他的学生那里学习的人”,所以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尼采从他的学生那里学会了解答自己的问题,甚至收获了他所梦想的真正的友情。

  每一次会面结束,两人都会在日记中分析本次谈话。从一开始试图相互操控,彼此争论反驳,到慢慢发现两个人有许多共同点,布雷尔对尼采哲思的第一次全然接纳,尼采的第一次敞开自白;从称呼对方名而非姓氏,到第一次说出“我的朋友”,第一次并肩而行手挽着手,最后一次见面互相张开双臂。这其中发生了深刻而感人的巨大转变。

  布雷尔从机关算尽太聪明到无意栽柳柳成荫,尼采从习惯性拒绝他人的好意到因为友谊泣不成声,第三视角的我们从对尼采的不理解和厌烦到敬佩与欣赏,皆是因为两人的对话从理性的抽象转为感性的真实。

  我们看到两个灵魂坦诚相待,全然赤诚,他们自由地分享所有思想与感受。最后的两次会面后不再有两人各自的日记,他们的视角与读者的视角合一,潜意识与意识合一,理性与感性共鸣。

  内涵:“命运之爱----爱你的命运”

  他们究竟聊了些什么,语言竟然有如此的力量可以治愈人心?旁观两人的对话,读者不仅见证了一段伟大友谊的诞生,还零距离目击了一场成功的心理咨询。

  1、“如果你不是在想这些外来的念头,你是在思考些什么呢?”

  布雷尔深陷对贝莎幻想的泥沼,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尼采提醒他把目光从外在的琐碎之事转向内心深处。贝莎不过是他对某种更大痛苦的逃避,一个幌子。

  我们是否也终日困于琐事的思虑,而无视生命中更加重要的课题?

  布雷尔以为自己爱着欲望的'对象,其实他爱的是欲望。贝莎于他不是她本人真实的个体,而是她所代表的意义。“贝莎是神秘、保护与救赎的丰富象征。布雷尔称呼它为爱情,但它真正的名字是祈祷”。

  布雷尔与贝莎都没有真正地看到对方,他们不过是“彼此妄想剧情中的替身演员而已”。

  真正的爱是相互看见,看见彼此灵魂深处的美丽与软弱,丰盛与伤痕。

  2、“选择真正的敌人”

  布雷尔发现自己真正的敌人不是妻子马蒂尔德,也不是贝莎,而是他“对衰老、死亡、和本身对自由的恐惧”。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不安,而在于对错误的事情不安”。

  我们终日为错误的事情而苦恼,往往以为某个人某件事阻挡了自己,但其实也许他们都是我们自我欺骗的借口。人竟然常常蠢到把最亲爱的人当做敌人,在彼此伤害中消耗短暂的一生。

  愿我们不浑浑噩噩,愿我们诚实而勇敢,智慧且耐心,出现问题的时候,转向内观,和内在的自我面对面谈一谈,深入潜意识之中,去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3、“你是不是为你那从未经历过的人生感到悲痛?”

  布雷尔悲痛地说出“我没有过我想要的生活,我过的是指派给我的生活”。而后不久,他竟放弃了诊所和事业,前途与名利,抛妻弃子,毅然辞行,只身一人前往另一座城市。最终他将茕茕孑立,孤独地客死他乡。

  看到这里是不是大为光火,极为不适?这哲学都是啥,害人精,这书写的什么鬼?又一本《月亮与六便士》吗,什么自由,什么个人追求,都是逃避责任,鲁莽,愚蠢!婚姻果真是围城吗,《月亮》里的男主不还是到另一个地方娶妻生子,这不是讽刺的轮回吗?又觉得这些偏执的思想家很可悲,他们不会拥有人间烟火的幸福,不会知道留下比逃避更需要勇气更加有智慧。

  然而,以上剧情仅出现在布雷尔的催眠里!

  事实是他在催眠的最后追悔莫及,终于想起了他是多么深爱马蒂尔德,多么离不开她。醒来后,他以全新的热烈的目光注视着她,重新回归家庭生活,并愉快地继续行医30余载。

  4、“命运之爱----选择你的命运,热爱你的命运”

  布雷尔意识到,“我感觉我决心要我的生活,我接受了我所选择的生活”。像梦中人惊醒,他从混沌中醒来,告诉马蒂尔德他决定娶她为妻,告诉自己他决定继续医生的使命。而他心灵的孪生兄弟尼采,这天也正准备告诉他:“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

  同样的生活,外在并没有变化,布雷尔得到拯救在于心态的变化。从前他觉得被生活的流推着走,活着如同行尸走肉;如今他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一直都拥有选择,而他应当学着去热爱它们,因为他们也是他的一部分。

  “否定你的选择就是在否定你自己”,爸爸偶然间说过的话,竟然与尼采的“命运之爱”遥相呼应。我们一直都是有选择权的,今天的生活正是我们为自己谋定的道路。所有的外在都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所有的经历都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幸福在于,“Do what you love, and love what you do(做你所爱,爱你所做)”,仿佛能看到乔布斯狡黠地眨眨眼。

  5、“你可以想象你的眼泪有声音吗?”

  尼采和布雷尔尝试过很多有趣的思想实验,想象永恒存在的沙漏无数次倒转过来,而你我仅是其中的沙粒而已;想象站在高处来俯视自己……想象眼泪有声音。

  尼采的眼泪说,这么多年,它终于自由了,快四十年来,尼采不曾哭过。有生以来第一次,他终于能够坦然吐露自己的感受,他终于能够允许自己被感动,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朋友。

  尼采曾梦想拥有一种友情,“是两个人共享一种共同追求某种更高层次真理的热情,是两个人结合起来去达到某种更高层次的理想,是两个人参与彼此的自我超越”。

  他喜极而泣,嚎啕大哭,尽情释放多年来压抑的情感。这是一次情感上的高峰体验,“有力,感动。这是一种神圣的时刻”。

  书外的我们,仿佛也分享了这份珍贵的友谊。

  愿我们不要忘记生命中那些感动的瞬间。

  也许是有人手捧宝石对我们毫无保留;

  也许是有人为我们担忧,偶然送来一句淡淡的问候;

  也许是有人理解与疼惜,在温暖中湿了眼睛。

  愿我们永远铭记每一次灵魂的共振与共鸣。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相关文章: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11-06

尼采经典语录11-14

关于尼采的经典语录10-17

尼采经典语录13篇11-15

哭泣的孩子作文03-26

鸟儿的哭泣作文04-12

哭泣的小河作文05-02

不再哭泣作文04-29

小树的哭泣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