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锦集(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后感1
这几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勾勒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封建社会画面,理性的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制度。回忆起孩童时代发生的往事,把内心深处的情感蕴含在文章中,以浓厚的时代气息来警示社会、讽刺当时的黑暗社会。其中有一篇《父亲的病》,更是让我回味无穷、不禁拍手叫好。
这篇文章对“名医”进行了细致的勾勒,于是,在我们面前便出现了一位唯利是图、贪图利益,没有尽到自己职责的虚伪的“名医”,他看病时极为不耐烦,待人冷漠无情,病人不适时,还百般推卸责任,致使作者到最末尾时发出了“觉得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错误”的感慨。
是呀!那个时代的人们,心灵都被黑暗所笼罩,他们贪得无厌,为利益蒙蔽了双眼,不择手段,使很多人都深受其害,鲁迅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在父亲临死前,作者眼睁睁看着亲人受到煎熬,却无能为力,使得作者加深了对庸医的憎恨,同时也加深了对黑暗社会不公的怨恨。
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吧!现实社会中,种种的阴暗面层出不穷。大到一项工程被商家偷工减料,谋取暴利;小到学生写作业不认真,丢三落四,自欺欺人。我们一定会因为作业写不好,却不放在心上,对父母、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吧?这些事情,如果任其发展,那终会酿成大错。如果每个孩子都这样做,那10年以后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20年以后呢?那与以前的封建社会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说,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绝对的认真与负责,干一件事情,就不要满脑子的'想着偷工减料,那样最后只有自食其果,悔之晚矣!
在读了《朝花夕拾》的时候,紧紧的跟随作者,重新的回味着那黑暗旧社会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庆幸自己生活在新社会,生长在红旗下,所以我们更应该以我做起,抛下自己的种种不良行为,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明天更加美好。
《朝花夕拾》读后感2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去,本书记录了鲁迅回顾少时的故事,并借这些故事间接讽刺当代社会的黑暗,《朝花夕拾》,原来叫《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写的却全是幼年青年时期的事。
说实话,初读全书,我有种莫名的感觉,因为读了后我都不知道他讲了什么,除了有两篇我能读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因为这是我学过的课文。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鲁迅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肥皂树、紫红的桑椹、有鸣蝉在树叶里蝉鸣,还有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充分描绘出百草园里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但当鲁迅要上学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的是学习的枯燥,而鲁迅却竭力寻找快乐,"折腊梅树、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
《藤野先生》一文彰显出入鲁迅崇高的爱国情怀。鲁迅为了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选择了去仙台学医,他想中国人首先得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国家才能富强,由此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他怀着远大抱负,一星就过,但这个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有一次放电影,他看见一个中国人就要被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旁边若无其事的看热闹。鲁迅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为了拯救中国人,鲁迅毅然选择了弃医从文,虽然他知道,文学这条路有多么艰难。
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但其实,他把愤怒藏的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3
几周前牟老师 就推荐《故乡》这篇文章让我们读,文章的作者就是被称之为“民魂”的鲁迅先生。
《故乡》讲述了鲁迅先生回故乡的故事。
在寒冷的冬季里,鲁迅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只为告别自己的老屋。而作者所见的故乡已经不是记忆里美丽 的故乡,
本文描述了鲁迅先生与故乡难以割舍的乡情,对少年闰土的美好 回忆,杨二嫂的刻薄冷漠,到鲁迅先生再见到分别三十多年的闰土的'感慨,最后描述了鲁迅先生远离故乡,内心的悲哀和希望 。
鲁迅先生对闰土的描写用了很多的笔墨,先是详尽的回忆作者少年时与闰土在一起的快乐 ,天真的少年不会因为身份的不同影响他们纯真的友谊 。再讲述作者三十年后见到闰土时的情景,鲁迅涌在心头的那些快乐的事儿还未连珠炮的吐出来,就被闰土的一声“老爷”给生生压回去了,从惊喜到悲哀,他知道,他和闰土的心灵 已经隔上了一层可悲的厚壁。我相信,这一声毕恭毕敬的称谓对鲁迅的打击是巨大的,从少年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到低下头来叫“老爷”,再到为了生计在草灰里埋盘子,机智勇敢 的少年变成了辛苦麻木的闰土,这让鲁迅倍觉世态的炎凉,和底层人民的无奈。这是人性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
文章还描写了二十年前卖豆腐的杨二娘,从“豆腐西施”到现在的高颧骨薄嘴唇,圆规式的站姿,尤其是刻薄的语言,自私的行为,无不让作者感到悲凉,故乡对他再也没有了什么留恋。
在当时那种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和官绅的社会背景和压力下,人们的心灵都被摧残成什么样子了啊?
作者内心气闷,但又从后辈身上看到了希望,希望他们的将来能真正好起来。
我想,在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失去希望,倘若失去了希望,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了希望,并不懈的为之努力 ,成功 就会在不远处。
《朝花夕拾》读后感4
有时候就应当为了过去写写褪色了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仅让他重温了那段岁月,也让我们这群晚辈了解到那个陈旧的年代。
作品的前几章就是追忆那段喜鼠恨猫的往事。童年时期的他也许就已经有爱小护短的良好品质吧,其实这也恰恰反应了他对敌人的恨铁不成钢。仇猫啊,原因甚多。东野奎吾的《恶意》中也流露出了对猫的愤怒。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他对猫的恶意也消失了。
他于是从“老鼠成亲”的趣味中挣脱了出来,他认为也许能从书中得到别的有趣的事情。《山海经》中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有时候读着《朝花夕拾》,我就隐隐感觉自己在那年代里颠沛流离地活过一回。陈旧的思想观,腐败的封建社会。没有一种小孩子应该有的快乐。
那时候,不被认可的应该有很多吧,他们也许都像鲁迅那样借笔消愁。他们虽说是写给那些浑浑噩噩的人看的,实质是为了安抚自己。
对鲁迅我有着那样的一份敬意,他的.一字一句我都感觉他是经历完千千万万的磨难后,用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他做事明了,不扭捏,对人和蔼。一个有着正确的思想观的中国人。没有谁能像他一样说得那么豪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他的一些话切切实实地反应了一个很真实的中国。而他是站在中国文学史上看得很高很远的人。对他,只能仰慕。被他熏陶,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读过许多人的作品,而我偏偏就喜欢鲁迅写作的风格——高雅地讽刺着。他一点一滴的想法都借着笔流入每一段文字中,汇聚到产生共鸣的那群人的心里。
为这样来之不易的往事感慨,更为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人敬仰。
《朝花夕拾》读后感5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有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有对往昔亲友师长的感念,也有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与抨击。
对他而言,童年生活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对我而言,读他的作品也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也许是百草园的趣事让我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吧,我竟特别的羡慕那个在百草园胡作非为的孩子。当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了何首乌时他该多么快乐啊!当他摘下覆盆子,把它们一个又一个送进嘴里感受它们的又酸又甜的味道时,又会多么满足!当他弄坏泥墙根时,心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愧疚吧!当他在雪地里捕鸟,看小鸟一个又一个自投罗网时,心中又会多么的激动!生活啊!你欠我一个童年的百草园!
对他而言,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温暖过他生命的人,让他永生难忘,正是这些爱的供养,让他成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闰土的父亲有很多捕鸟的技巧,曾让小小的他大大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买来《山海经》,曾让苦闷的他感激不已;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呵护让他在无助中感受到温暖。生命像列车般疾驰而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曾经给与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的供养的'人。
对他而言,从旧时代一路走来,生命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是那个时代的旧文化带给他的,他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小小的他多么盼望早早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他背《鉴略》;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他对愚孝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反对白话的行为进行了大胆的诅咒;在《猫·狗·鼠》一文中,对猫的欺软怕硬表现强烈的憎恶,有力地回击了“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攻击,千夫所指,横眉冷对,这是多么勇敢的精神啊!
逝者如斯,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读文犹见其人,他笔下的往事,如同盛开在文坛的花朵,虽似幻如梦却永不凋零。
《朝花夕拾》读后感6
梦里回到过百草园。朱漆凋零的大门,古朴干枯的石井,苍翠入云的皂荚树……轻风撩过,翻新了记忆中的百草园。
——题记
春华秋实,好一个飘然而来的百草园,它播种了迅哥儿的童年:挺立在身旁的枯槐与亭前的皂荚树在幽幽地喃语;脚下,一片厚实的土地,烙着周家人的足迹。朝花,夕拾。
万物复苏,百草丰茂。光着的脚丫以往与细嫩的草茎有多少次亲密接触。
猎猎西风,刮走了百草园的春。夏日时节,如能在树下乘凉,再听听长妈妈的故事,亦是一大乐事。长长的夏草中,“美女蛇”的传说是那样神奇,不知当初蒲松龄听说过没有?杂草丛生的百草园透露着神秘,或许这正是迅哥儿悠悠的童年情趣吧!神秘的百草园,在夏日里疯长,无眠。
秋,是叶落的季节。这诗般美妙季节让百草园收获了幸福的沉静。看吧,迅哥儿正与落叶嬉戏,纷飞的'黄叶儿,一片片将自我单薄而柔弱的身躯覆盖在童年的足迹上。每一片,都是盛开在鲁迅笔尖的花;周家人谈论着丰收,十五月圆之夜,迅哥儿便将自我稚嫩幻想寄给月亮神。
时光荏苒,一晃已是深秋,也许迅哥儿正准备着捕鸟的工具吧!雪来了,银装素裹的百草园是安详的。等天稍一放晴,迅哥儿就会出来捕鸟。麻雀是他的手下败将,但每一次太心急,总捕不到大鸟。就像学飞的雏鸟,每一次都想放弃练习飞翔,怎能成为傲视蓝天的雄鹰?就像我童年时放飞的风筝,总是等不及将它放上天空,便又心急地将它拉了下来。
又是一年。一年里,百草园里洒满了欢笑、泪水,融进了草上跃动的风。没有华丽的装束,没有深情的洗礼,岁月是这儿缓缓流动的音符,它沉淀在迅哥悠悠的回忆里。朝花,夕拾。
可是我的百草园呢?
我想,我也会拥有自我的百草园,因为年少是美丽的,是充满幻想的。早上,我定能看见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午后,我定能欣赏向日葵吮吸阳光;黄昏,我定能遥望白云挽住夕阳;夜晚,我定能仰望树梢牵着月亮……
游移的云,风轻的思绪,好一个百草园,好一个童年!
《朝花夕拾》读后感7
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从我的眼前缓缓掠过,在这字里行间,我仿佛体会到了些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
早晨的落花,傍晚拾起,人到晚年来回忆青少年的往事,又该是怎样的情怀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像是茫茫书海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但它所散发的光芒却影响了整个中国。
《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场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大相径庭,但它却写出了对当时那个时候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恶,鲁迅犀利的文字并不含蓄而是一剑指出当时社会的腐败。细细读来《朝花夕拾》,发现它是通过许多巧妙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的。而每一个情节,甚至于一个极其细小的让人几乎无法发现的小情节都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看着《朝花夕拾》,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我。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每天听着鸟儿脆耳的鸣叫声,闲暇时间还经常可以去小溪、湖泊中拿上几块扁平的石头打水漂,喜欢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周末,总是要找蓝天白云、绿水环流、绿树成荫的'地方,好不痛快!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憎分明的鲁迅以战士的激情来写文章,永恒的生命力会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朝花夕拾》最大的魅力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8
但也要我们有兴趣呀。没办法,我们这么大不学习干什么?听老师说有名著卖,书上有其中一本书的片段。许多人买我想多读书就也买了一套。之后老师让我们把书上有的那本读完。
我就在8天内快速读完了。当时我想也没什么就是个故事,故事很好编的不过我编不了那么多词。之后,我随便看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他回亿小时后的一些事。
虽然他自己说那几篇都是从.他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现在只记得这么多了。但也的非常棒。在这本书小引中有一段我觉得每个人都感受到,但不一定总结得出来。自己有时会回忆自己在某些时候做过一些事,吃过一些东西,在记忆中是极其快乐;鲜美可口的.,总想去做做,尝尝但真正做到了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们一生,使我们时时反顾。鲁迅先生的这本书写的就像在和朋友相对,娓娓而谈,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似天马行空,好不用心,实则如行云流水,有一种刚健;质朴;清新的格调。
看上去作者随随便便写来的东西,实则是经过作家精心挑选的。我明白了这些明白文章不是要一看上去就很有名书的风范让人喜欢,其实重要的应该是这个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有些人就比如说我自己,我总是说自己不会说话写做文等。一些话不会像别人说的那么精彩,我只会很普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做任何修饰。
其实不管是说的很精彩很好还是很简单的表达他们要表现的东西是一样的。也不是说说的好,要表现的东西就会更升一层不好就少一点,其实是一样多的。凡事也不能只看外表,内心也很重要的,看的更全面,选的就越好。虽然我明白了这么多但也不能丢人,我会去多积累好词好句,让自己的做品更全面,不只有内心也有外表/。
《朝花夕拾》读后感9
初次见到“朝花夕拾”这四个字,还以为是篇优美的散文,如今细细品位起来,倒还真真是有了那番韵味——昨日的花,等老了再拾起来重新欣赏。虽只是薄薄的几十页,看起来却废了我好半天功夫,只觉得有鲁迅特有的韵味在里面——沉重而又不失风趣。
这本书,是鲁迅在风烛残年时写下的。老了,累了,遇见的挫折多了,再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想必定是分外珍惜!就像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才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再去摘采,便又使得失去了方才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了。
老子说“柔软的舌头往往是最伤人的武器”,我想,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当真是再好可是了。虽然文章表面看起来温婉又不失风趣,但其实,鲁迅把愤怒藏在了更深的地方。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较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在文章里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描述手法,不得不说,鲁迅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写作上,都是一个细心的人。异常是在写作上,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话语,却能使得整篇文章更加韵味深长,这也能够说得上是鲁迅的一个特长了。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鲁迅先生,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而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语文书上的资料中——“文学家”、“思想家”……提到“鲁迅”,自然就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因此心中始终存着对鲁迅先生的敬畏之心。
普通的鲁迅先生却又不普通,他以笔代枪抨击了多少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多少丑恶的面孔,说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仍是用率真的笔锋书写儿时的人物。因此在鲁迅先生笔下,人物是多面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描写人物并不是一味地夸赞、捧吹,光写“优点”。而是将人物原原本本,毫不掩藏地还原到书中,以最本真的.姿态大方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长妈妈”——一个守旧的妇女。平时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型,有一堆麻烦的礼节……读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也随着鲁迅先生的回忆活泛起来。到后面长妈妈为“我”买“三哼经”(山海经),我也与鲁迅先生一起,因为这个心地纯朴的长妈妈小小地感动了一把。
黄昏,夕阳西下,残阳的余辉温柔地洒在地上,弯腰拾起地上散落的落花,低头细细地端详,此时落花早已丧失清晨时的娇嫩、鲜美,只余一抹若有若无的残香,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再转身,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时分再去将它拾起。意为回忆往事,旧事重提。这么温柔诗意的名字正是鲁迅先生取的。
在读了《朝花夕拾》后,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柔和了许多。这样一个看似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原来孩童时期也同普通人一样,天性爱玩,时常流连、嬉戏于田园间,与花草为伴,与鸟虫为友。
鲁迅先生在世几十年,遇到的人,看清的事,不计其数。记忆中那些善人及美好的记忆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朝花夕拾》读后感1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后写下的回忆录。
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其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对这个细节,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
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令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老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让作者日思夜想。因为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让作者的渴望变成了现实——买了一本山海经给作者。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想起她,追念她。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的百草园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文篇充分描绘百草园这个荒园的无限乐趣,那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充满生气,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会把百草园称为他的乐园。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里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便开始了无聊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通过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对比,让我感受到了童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轻松,那么的自由。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体现出鲁迅先生幼时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朝花夕拾》读后感12
朝花夕拾,字面意义就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内在含义是朝年的事被暮年回忆。
与旧事重提这个名字相比,朝花夕拾更加生动,有趣,鲁迅先生称之为带露拆花。这是鲁迅先生他特意改的名字。
朝花夕拾的前十篇是鲁迅童年和少年时的事,以年少时自己的故事为背景,用犀利的文笔批判着封建社会的各种阴暗面。从迂腐的规矩到中医的无能,最后到24孝的负面,教育的愚昧和见外。中国的封建社会给鲁迅留下了一道道伤痕,这也许是鲁迅一直站在革命前线的原因之一吧。
先说说迂腐的规矩吧,懂得最多“麻烦”规矩的自然是阿长了,阿长懂得许多过年时的规矩:包括一起床就说:“恭喜恭喜!”然后再塞上一块冰冷的福橘……看得出,鲁迅从小就对这类规矩表现出反感和讨厌。那个时候,鲁迅也许会想着改变这个一成不变,死板的世界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父亲的病一定坚定了鲁迅的决心。
鲁迅的父亲得病后,换了几个愚医轮番“医治”,鲁迅的父亲终于不治身亡,于是鲁迅下定决心要“医人”。在鲁迅下定决心之后,他从百草堂学到三味书屋。后因特殊原因来到南京,进入了比较开放的雷电学堂,然后阴差阳错的得到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在鲁迅去仙台留学时,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他的出现,改变了鲁迅的`一生。
这位导师交给了鲁迅很多东西,就像冯卡门与钱学森一样,他也教会了鲁迅很多学习以外的,对待知识的态度,批判别人的勇气,等等等等。同样与冯卡门在黑板上写出再回二字一样,他——藤野先生在鲁迅过世后写出了《谨忆周树人君》这篇文章。
就这样,鲁迅在这位导师的帮助下,学习了很长时间,直到坐在全是中国人的教室里观看一次日俄战争的录像,录像中,身为间谍的中国人被日军抓住,然后枪毙。台下的中国人却高喊着万岁。这是鲁迅明白了,中国现在比起“医人”,更需要“医心”。
这是鲁迅决定回国,弃医从文,用言语医治了新一代中国人的心。而这一切都被记录在朝花夕拾的十章故事里。
《朝花夕拾》读后感13
暑假期间,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的所有文章,作者基本上都是采用回忆的方式,把记忆深处的酸、甜、苦、辣等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和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收获。
《朝花夕拾》中的好几篇文章写出了作者童年的乐趣,如:《狗·猫·鼠》中写出了作者的隐鼠被摧残得可怜,又从有趣、幽默的语言中讽刺了那些像猫一样的人。每一篇文章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情感却十分强烈。
《朝花夕拾》虽是旧事回忆,却荡人心扉。
《呐喊》一文,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强烈,让人难以忘怀;《狂人日记》中写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文章结尾以“救救孩子”来唤醒民众;《孔乙己》更是写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知识分子,最后他却无声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而《故乡》一文,鲁迅写了二十年后自己与闰土相见,之前天真可爱的闰土,被摧残得像一个木偶一样。从作者的同情和无可奈何中,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呼出“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然,在这本书中也有写作者童年乐趣的文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很深的'感悟和思考,同时我也很是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和当时他所处的学习环境。在这篇文章里,还让我看到了作者童年最真实的样子——贪玩和好动,而且学习之外的课余生活,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认真地读完了《朝花夕拾》,虽然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太长,但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很多篇关于童年的作品,都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
合上书页,我闭目沉思,联想到如今的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时代,我童年的每一天都是在无比快乐中度过,我应该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驶向世界之巅而努力奋进!
《朝花夕拾》读后感14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最近,我看了鲁迅先生的一本名著《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里有十篇散文,十分优美。在这本书里,有着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这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使我在读文章时,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有明确的针对性,论战性很浓。《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说明了作者斗争的决心是不可动摇。《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与善良。《五猖会》、《无常》则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民俗风情,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爱民的一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的描写了鲁迅的.童年时代……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他也毫不退缩,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而是坚持留在了中国,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15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那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往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所以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终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可是,鲁迅的父亲就期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先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之后看,但之后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能够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可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可是,我能够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朝花夕拾》读后感】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书心得05-10
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04-23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2022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12-14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左右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作文04-14
朝花夕拾随笔08-14
朝花夕拾的狂人日记读后感作文朝花夕拾 狂人日记 读后感03-28
《朝花夕拾》读后感09-11
朝花夕拾读后感09-19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01-03
朝花夕拾 读后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