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高尔基我的大学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高尔基我的大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后感高尔基我的大学1
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但他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贫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罢工等,这所所特殊的大学-社会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作者是一个孤儿,没有人给他呵护,没有人给他引导,独自成长在一个底层世界,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他的观察不成体系,甚至杂乱无章,但就是这样的观察使他倔强地成长了起来。作者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一个贫困中学生家里。他会很早发现这位可怜的妈妈的厨房哲学,分给他的每一块面包,在他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由此他决定“出去找点活儿干,自个儿养活自个儿”。在暴风骤雨的日子里,躲在废墟底下的大地洞里,他顿悟“上大学--美梦而已”,而他又动情地写道:“这个地方令我永生难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学”。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个成长片段。面对苦难的生活,他没有一点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满了感恩和希望。他知道苦难的日子很漫长,他对自己说:“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年少单纯,在苦难面前,他更深切地觉察出的是苦难带来的无与伦比的财富! 作者从小渴求新知,追求自由,立志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为了追求他心中那个不太清晰却十分美好的前程,他迈力地积极探索。但成长中的人的招架能力毕竟有限,各种各样的思潮向他涌来,而他也越来越发现真正的生活现实。浩浩人流中的大多数人都遵循着狭隘的生活准则,先进分子的努力甚至不堪被卷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的纠缠中,他在这个旋涡里情绪波动,惊恐莫名。纷繁的意念冲撞着他,无论如何也抓不到真正的要点,他觉得“我就像被什么人拖到了一个阴暗的角落,让我饱览了大千世界的假、丑、恶,我受够了”。这种混乱竟让他下了自杀的决心--也许永远的退出是最好的解脱--但他没有成功,他还要活下去,并且要好好地活。几乎每个人都有陷入混乱甚至濒于崩溃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决不是终点,耐心坚持,耐心同周围的环境交流,总会找到突围的出口。没有不止息的风,就看自己能不能顶风前行。穿过这段恶劣的天气,就迈上了成长高楼的新一层。
《我的大学》作为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并且很明显,小说的内容和结构的组织与安排亦没有经过谨慎细致的构思揣摩,仿佛缺乏一定的有机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焕发着强烈的感染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用简洁优美的言语勾勒他的成长片段,在其中我们感到浓浓的真实和那些在灰色的环境中闪耀出的感人的光辉。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吸吮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读后感高尔基我的大学2
再次拿起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是在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已经完成了她的二分之一,正在她路程的四分之三的地方急驶的时候。我最后一次感受到高尔基的大学是在我刚进入大学大门的时候。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成长了很多:
少一些幼稚,多一些成熟;少一些鲁莽,多一些稳定;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决心。当沾沾自喜的我再一次拿起这本沉甸甸的书,重新感受书中的沉重和阿廖沙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经历,才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如此单薄,这份单薄除了来自于与阿廖沙的大学经历的天壤之别,更来自于因缺少书籍的滋养而丧失的厚重。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中最后完成的.一部,作品叙述了少年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一起生活,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巨大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学到了在封闭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他终于成长为一名革命知识分子。作品写出了他在大学时的生活和成长。
他在成长过程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他们在阿廖沙的生命的长河里或是扬起了一道道的涟漪,或是激起一朵朵的水花。在这条生命的长河中,书籍陪伴着他走过饥饿、绝望,甚至死亡的线,掀起了一波又一薄的巨大气势,使他的生命长河永存。
虽然说书是伴随着阿廖沙一路走来的朋友,但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惜,这一路他们走得并不容易。在那个黑色的年代和黑色的环境里,一方面是沙皇的文化高压政策,使书成为是一种禁品,像镇压革命一样,实施全面的压制政策,所以对于阿廖沙这样的穷人来说基本上是无书可读的,接触到优秀的书籍无疑就像是淘金一样的困难;另外,由于生活所迫,阿廖沙不得不常年的为生计不断地奔波,白天里除了吃饭,时间全被自己的老板剥夺了。但就是在这种无书可读,无时间读书的条件下,阿廖沙完成了在我看来基本是完全没有一丝希望的事他不仅读了书,而且读了很多,这个数目不是坐拥石大皇家图书馆,能够随时借阅上万本藏书的我所能实现的。
当我想到阿莱沙的读书条件和他为读书所做的努力时,我仍然感到遗憾。没书可读的他,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着他能接触到的所有带有文字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用过的废纸。当他看到杂货铺老板捷林柯夫那满密室的藏书时,眼睛里的渴望与内心的欣喜使一直处于故事之外的我感到震惊,此后的他就成了捷林柯夫的常客,经常会偷懒跑去看书或者借回来偷偷地看。
没有时间读书,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努力汲取借来的书中的一切,就像是饥渴了很久的人初逢甘泉一样,不知疲惫,更不知休息。晚上看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光源的问题。店主的吝啬使他不能多用点轻油。为此,阿利奥沙开始收集他看到的所有可以用来照明的东西,自己制作简单的油灯或蜡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阿莱沙开始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生活在这个国家土地上的人们的悲惨生活,意识到仍然有许多人像他一样生活在生活的边缘,意识到他并不孤单。
在苦难的日子里,这本书为他搭建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使他在苦难的日子里完成了自我救赎。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经验,高尔基才可以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后感高尔基我的大学】相关文章:
阅读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心得体会12-07
高尔基我的大学读后感03-19
高尔基《我的大学》读后感11-28
高尔基自传《我的大学》读后感12-01
高尔基《我的大学》优秀读后感范文06-09
高尔基《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04-04
高尔基的童年作文02-15
我眼中的高尔基小学生作文(精选20篇)08-20
高尔基读书名言11-16
高尔基童年阅读心得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