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爱国主义读后感

时间:2024-02-13 07:31: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爱国主义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国主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国主义读后感

  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其核心就是爱国丰义。新的国际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放在首位的是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忧患爱国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然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之花开满语文教学之园呢。

  一、提升自身素养,感染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人文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拥有爱国心,中华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的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一旦缺乏对人文精神的体悟,教师的教学就会易带俗气,难以迸发出强烈的激情,也无从感染学生。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包括知识的积累程度、审美的感受力度、创造力的提升程度等,加强文本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载体。教师应积极的激发、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和独创精神。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应该充分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爱国精神的实质性内容,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

  二、借助作者之笔,熏陶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国家初中教材编委在编纂课本选文时,选择了大量的名家名作,其中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语文教师首先自身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这片园地。有了爱国心才能悉心地去播种美的种子。我们应借助作者之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描绘了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曹操《观沧海》表达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浑气魄;散文《济南的冬天》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使人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篇篇课文都是一支支歌,以不同的音符谱写着爱国主题的交响曲。面对一叠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教科书,面对一群喝蜜糖水长大的青少年,我们不能不负有一种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一幅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名篇的熏陶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感,又让学生油然生发出爱国主义情怀。

  三、探究文本主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我手写我口”。文本是浓缩思想的载体。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可以把意象和句式修辞同主题分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确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四、提高诵读水平,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特别是通过感情诵读,对作者洋溢于文中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意境更容易受到陶冶,情感更容易被激发,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初中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细致体悟,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

  例如,在讲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在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基调后,我们大声的诵读就可以体悟到请葛亮不愧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模”。在讲授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课时,我们引导学生弄懂“忧患”和“安乐”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先展开想象,思考我们当今的治国之道该是怎么样的,再感情诵读课文。这样很容易就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意识,明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义。我们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伶仃洋》等爱国诗篇的时候,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诵读,注意方法,把握情感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结合语文实践,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实践。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听说读写实践不应置于思想教育之外,思想教育也不应是硬加进听说读写的“材料”。语文能力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听出“道”,说出“德”,读出“情”,写出“理”,关键是实践。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就应牢牢结合语文实践,在实践话动中让学生体悟,感受,升华。可以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既懂得“为什么要爱”,又懂得“怎样去爱”。组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我爱我的祖国”诗歌分享;“我爱壮丽山河”图片展览;“奥运伴我成长”朗诵比赛;“城多巨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根据调查写出内容新颖丰富、取材广泛、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下根,使思想教育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效果显著。

【爱国主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国主义征文02-16

爱国主义书籍读后感10-08

爱国主义读后感范文03-24

爱国主义征文优秀02-10

爱国主义作文优秀04-03

关于爱国主义的书的读后感04-07

爱国主义书籍读后感范文11-05

爱国主义征文(精选50篇)09-26

爱国主义征文15篇11-21

爱国主义社会实践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