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顾茅庐》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顾茅庐》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顾茅庐》有感1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个有趣的敌事,叫《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江山。诸葛亮,人们又称他为卧龙先生还说只要得到他的辅佐便可以统一天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便带着礼物去请诸葛亮出山,因为诸葛亮不在家,所以他们没请到诸葛亮。第二次刘备不顾天气恶劣又带着张飞、关羽去拜见。不巧的是诸葛亮又不在家,刘备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打江山,统一天下。第三次三个人又去拜见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三人就一直站在门等,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去拜见。刘备诚恳的态度生生打动了诸葛亮,他和刘备下了山还帮助他打了江山,刘备后来也建立了蜀国。
刘备诚恳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江山,我长大以后也想一个像诸葛亮那样足智多谋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2
《三国演义》是一座丰碑,其中名篇甚多。今天看了《三顾茅庐》,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故事讲述了三国时的贤主刘备一心想要让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前两次都未能如愿,但刘备不顾关羽与张飞的阻止,第三次前往隆中,终于打动了孔明,一起出山。
读完后,我明白了: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在前两次去请孔明落空后,关羽与张飞便没有了耐心,甚至还想将诸葛亮捆来。而刘备则与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劝说三弟,再次前去,终达成心愿。刘备爱才、尊才、真诚,正是他这样的品格,才让诸葛亮一直追随着他,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刘备的品德。虽然我们不会去拜求辅佐自己的军师,但是肯定需要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伙伴。有时你去请教时可能会因为别人没有空而得不到答案,即使这样也千万不要急躁,耐心等待。如果对方实在没有空,也不要死缠烂打,再换一个人请教就行。倘若真的遇上能人,那“三顾茅庐”也是值得的'。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也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读《三顾茅庐》有感3
自从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一直想见见这位众贤人口中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刘备求贤若渴,因此不顾张飞和关羽的反对,三次来到卧龙岗,终于请来了诸葛先生。
文章中张飞的急性子和刘备谦虚诚恳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飞看见哥哥刘备两次拜访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就有些恼火了,还说要把孔明捆来。第三次来时,孔明正在草堂午睡,刘备静静地在屋外等候,张飞却按捺不住了,准备去屋后放把火,看孔明还睡不睡,多亏了关羽阻止啊。
那位管仲、乐毅都无法与他相比的卧龙先生成为了刘备的`军师,蜀国也是从那时起逐步走向繁荣昌盛。
刘玄德三顾茅庐之事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是高贵还是低贱;对待任何一件事,无论是大是小,都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
读《三顾茅庐》有感4
朝阳可爱,鸟语动听,我兴冲冲地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我的房间,爬到我的书架上,我信手拿起那本儿童版的《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看起来一个故事——《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三次到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想请诸葛亮帮助他恢复汉室江山,虽然他前两次拜访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放弃,依然有耐心、有恒心去拜访第三次,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愿意跟随他,助他一臂之力,完成恢复汉室江山的心愿。
我被刘备的坚持打动了。他在《三顾茅庐》中,第一次没见到诸葛亮,他没有放弃;第二次继续去拜见,依然不遇而归,关羽和张飞都希望他不去了,但他没有放弃;第三次,他依然去拜访诸葛亮,正在下雪,诸葛亮在午睡,他坚持在门外等待他,直到诸葛亮接见他,最终答应助他一臂之力。如果刘备不是特别能坚持,诸葛亮也不会跟着他,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不可能成为三分天下之一的.领导者。
看到刘备的坚持,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的一件事。我七岁时,有一次,我和李明比赛谁掏的鸡蛋多。第一天,去鸡窝边时,我高兴得不得了,回来时却失落了,因为我空手而归;第二天,我依然耐着性子去了鸡窝边,东瞧瞧,西看看,鸡窝里空空如也,守了一整天,鸡也没下一个蛋,我像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回家了。我再已受不了了,心想:明天肯定也是一样的结果,干脆不去了,于是第三天,我就待在家里,玩会儿玩具,看会儿电视……谁知道,下午时分,李明拿了三个鸡蛋来了我家,我惊奇地问:“哪里来的?”“当然是鸡窝里掏的呀!”李明一副胜利者的模样。当时的我别提多后悔了!要是我再坚持去一天,谁赢还不知道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果然不假,《三顾茅庐》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就不会成功。这便是我从书中寻找到的黄金屋。
读《三顾茅庐》有感5
这几天我读了《三顾茅庐》这一本书我就打有感触。事情是这样的,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读过之后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像孙权和诸葛亮一样的去对待别人也要向他们学习哦!
读《三顾茅庐》有感6
读《三顾茅庐》有感《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其中,“三顾茅庐”是我最喜欢看的,里面的故事更是让我过目难忘的'。 “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自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后,刘备就非常想把诸葛亮请来。于是就和关羽、张飞三人去拜见诸葛亮。之前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但刘备没有放弃,他又去一次。这次诸葛亮在家午睡没有醒,刘备没有打扰先生睡觉,而是在耐心的等候。诸葛亮被这种真诚打动了。于是,他就答应跟着刘备平定天下。听了这则小故事,我也有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看见阳阳骑着自行车转来转去。我也想玩儿会儿,于是,就让阳阳借我玩儿一会儿。哪知,阳阳听了哈哈大笑,还狂傲地说:“你还想玩它,再长长吧!”说完,他又骑着自行车潇洒的转了一个圈儿。不过,我可不是什么好欺负的。我没有气馁,又去对阳阳说了一遍,可阳阳还是不肯,我第三次向他借的时候,他说:“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得给我一个赛尔号,行吗?”我说“没问题,成交。”每当我读了“三顾茅庐”这篇小故事,都会非常敬佩刘备的人品。他请到诸葛亮,三次坚持去拜见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路程遥远,不顾艰难重重,最终,还是把诸葛亮请来了。他这种真诚、耐心的优秀品质,值得我学习!
读《三顾茅庐》有感7
《三顾茅庐》同学们都读过吧,那豪情壮志,那手足情深,那气概恢宏,那回肠荡气,使每一个好学者,都深深的沉迷,令人心旷神怡。而我最喜爱的那一张,并不是官渡之战;也不是才智满腹的诸葛亮,不是奇妙的草船借箭,而我最喜爱的是《刘玄德三顾茅庐》。
这一章的也许内容是:刘备从徐庶口中得知卧龙岗上,住着一位奇才——“卧龙先生”诸葛亮。刘备想:“假如我寿这样的一位贤士,让他辅佐我,确定大业必成!刘备心动不已,打算请他出山。第一次请他出山,门口的童子挡住了去路,他说:“诸葛先生有事出去了。”
刘备只得败兴而归。而鲁莽的张飞说:“大哥,还不如直接把他捆来。”刘备瞪了他一眼。其次次,刘关张三兄弟又来相请,却发觉有一人极像诸葛亮,问后,却得知是他的弟弟。直到第三次,诸葛亮正在睡觉,三兄弟急躁等候,诸葛亮终被他们的诚意感动,同意出山。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人想要成大事,身边必需人才济济。那又有什么方法使人才为他人所用呢?肯定要善待人才,疼惜人才,重用人才,把它们放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去。还要赏罚清楚,这样一来,肯定就能成就大业了。
三顾茅庐不肯定单单指用于军事上,现在也同样会用到。比方,某企业的.人员不充分,突然打听到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便三番五次的去访问,用诚意,对待这些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真心的回报。所以,总体来说,就是要善待人才,要讲诚信,要有礼貌。
然而,讲礼貌,懂礼仪,不正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吗?是啊!美德是什么呢?美德时一句劝慰别人的话语;美德是一座搭起的爱心桥;美德更是在别人生病的时候,送来的一杯热水。由于,整个世界,没有了美德就不会在和平,让我们携起手,共同把美德发扬光大,让人人都懂得美德!
读《三顾茅庐》有感8
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三顾茅庐》后知道了本篇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及一些道理。文中主要讲了夜水镜先生向刘备讲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事情,刘备听后激动地一夜都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挑了一些礼物,去南阳隆中拜见诸葛亮。到了卧龙山庄以后,只见山坡上有几间草屋,刘备见后边去敲门,只见一个书童从屋中走出,并问刘备他们是干什么的。刘备请求拜见诸葛亮,童子却说诸葛亮出去了,刘被听后很失望。知道诸葛亮不在家便走了。
刘备回到孙野以后便派人去打听诸葛亮回来了没有。派出去的人都说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刘备听后便再次去请诸葛亮。。刘备等人到了卧龙山庄以后走进草屋,看见有一个人在吟诗,一位此人便是诸葛亮,谁知走进一问才知此人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刘备经不住常非的催促,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边走了。
新年过去了,刘备准备再挑个好日子再去拜见诸葛亮。在卧龙山庄旁边又遇到了诸葛均,得知诸葛亮在家,就走进草屋,等诸葛亮午休过后,刘备一再苦苦相求,诸葛亮最终同意了辅助刘备。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读《三顾茅庐》有感9
虽然我学过《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但还没详细了解。今天正好在《上下五千年》里看到这篇文章,现在我就和大家来分享吧!
曹操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活动时,刘备正依在荆州刺史刘表的门下。刘备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过,这一支早在汉武帝时就没了着落了。刘备少时家里穷,只靠母亲为生。他与关羽和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后来,这两人成了刘备的'得力助手。刘备曾任过官,但此时的刘备无所事事。多年的奔波,屡遭失败的军旅生涯,以及在荆州抑郁不得志的境遇,刘备就想要自己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刘备就去拜访司马微,司马微叫他去拜访诸葛亮。然后,刘备他们就去找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故意躲开,看他是否有诚意;第二次,刘备仍然没见着;第三次,诸葛亮被刘备的所做感动了,便请他进来入座。他们谈了几天几夜都没停下来。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成功干成了一番大事业。
从这个故事里让我们即得到一些知识,又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做每件事都要诚心诚意,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读《三顾茅庐》有感10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任务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一定会成功。
另外,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蔗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流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有来,诸葛亮又会怎么样呢?恐怕只能怀着满腹的韬略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怀着生不逢时的概叹死去。如此看来,这种等待是多么渺茫又是多么危险呀!这种等待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特别是在今天。
今天是一个崇尚知识,人才济济的时代。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大都习惯于含而不露,“隐居于草庐中”,既渴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又不敢脱颖而出。其结果常常是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社会则失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如果毛遂不自荐,他的才能几时能被大家承认呢?而平原军又怎么与楚国达成协议呢?所以,我们不能等待“刘备”的到来,过分寄希望与于“伯乐”。应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岳阳市黄秀乡有一个年轻的党委书记,本是岳阳氮肥厂的后勤干部,在小青年中有“诸葛亮”之称。他想:“在场里,我还派不上大用场。但我不能等待,我要去闯,去干一蕃大事业。”于是他自荐担当任何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岳阳市委批准了。他工作很出色,成了岳阳市的.新闻人物,《黄金时代》杂志报道了他的事迹。如果他也像许多人一样在那里等待,那么“刘备”再求贤若渴,识人善任,恐怕也不会发现一个后勤干部具有党委书记的才干。
诸葛亮等刘备自有他的原因。当时昏君当道,诸葛亮在等圣贤之君。这种等待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则不同了。今天我们有幸生长在一个充满生机的变革时代,在一个百端待举的用人之秋,为什么还要等待呢?让我们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动进取,去显示自己的才能,让社会对自己做出选择!
读《三顾茅庐》有感11
在这次寒假,我看了许多本书,但其中我最喜爱的书还是《三国演义》啦!下面就让我来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谈一谈我读这本书的读后感吧!不过要说到这本书里最好看、最有名的篇章,我认为那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了。
《三顾茅庐》里讲到了主人公刘备为了完成复兴汉室大业的理想,诚心诚意的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的故事。书中记载了刘备在第一次邀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的仆人告诉他,诸葛亮不知去哪里了,或许三五天,或许十天半月才有可能回来,刘备便只好带有遗憾离去。
第二次刘备去邀请诸葛亮时,刘备派人打听到卧龙先生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当时正是寒冬,还下着大雪,张飞阻拦刘备说:“现在正是军队在打仗,改天再去了。”但刘备却坚持要去见诸葛亮,当刘备、关羽和飞三人来到茅屋外,却发现只有卧龙先生之弟诸葛均在家,诸葛均说:“二兄诸葛孔明昨天出去闲游了”。因为又没有见到诸葛亮,张飞和关羽认为诸葛亮是故意不理睬刘备等三人。张飞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却狠狠地斥责他们。
第二年早春,刘备第三次去了卧龙冈,路上遇见诸葛均。诸葛均说:“昨晚家兄已回,今日将军可以一见。”当刘备来到卧龙冈时得知诸葛亮正在睡觉,一个时辰后才醒来,刘备就在寒冷的门外等了足足一个时辰才见到了诸葛亮。
我读了这本书最深的感受就是: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做事情要有诚意,要诚心诚意地去做,遇到困难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读《三顾茅庐》有感1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为《三顾茅庐》,讲的是公元206年冬至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这篇文章含着很多的道理。
三顾茅庐也是一个不错的成语,故是拜访的意思,茅庐是草屋的意思。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这个成语故事也揭露了深刻的道理,并且言简意赅,含蓄隽久,引人深思。
这个故事是一段佳话,用来表示求贤若渴的一种态度和做法。表示对贤才的渴望和诚意。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我用了一首诗来概括:"三次来去诸葛庐,顾得三次得孔明,茅中卧龙之三分,庐内军师绝对策。”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狂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每当我读了这个故事,都会非常敬佩刘备的人品,它为了请到诸葛亮三四坚持去拜见会自己的颜面,也希望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让百姓过更好的生活。虽然两次到诸葛亮的房舍,都遇不到诸葛亮,但他还是坚持不懈。而他的诚心最终还是打动了诸葛亮。他的耐心更打动了我。
看着刘备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想姐姐帮助我。但是姐姐却总是让我等,这使我火冒三丈,便自己做,结果却弄的一团糟。看了《三顾茅庐》让我脑子里的问号开始有疑问了,为什么我不能像刘备一样呢?就算要等多久都在所不惜。
如果世界能有多一点像刘备这样的人,遇事不灰心,靠着顽强的毅力,用真诚来打动别人。世界将变的更美好。只有遇到事都像刘备那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谦虚的气概。这样每个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三顾茅庐》有感13
刘备得到了徐庶的推荐,决定去拜访贤人诸葛亮。
第二天,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直奔隆中。刘备来茅屋前,一位书童应声开门说:“先生出去了。”刘备只好败兴而归。又过了几天,刘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又和两位弟弟进山去了。此时已经入冬了,天气十分寒冷,但是,刘备全然不觉。为了表示尊重,一进隆中山,刘备就下马步行。结果诸葛亮外出游玩了。刘备接连扑空,为表达自己的仰慕之心,刘备留下一封信让书童转交给诸葛亮,惋惜的.回去了。
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刘备没有白跑。诸葛亮果然在家,但正在休息,刘备便站在门口等候。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诸葛亮终于现出庐山真面目,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刘备听完立刻觉得茅塞顿开,恨不得马上依计夺天下。诸葛亮也决定出山辅助。
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本可以闲云野鹤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但出山了,而且追随刘备几十年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忠心耿耿的颂歌。诸葛亮是幸运的,饱学知识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给自己创造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诸葛亮也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忙碌的,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
读《三顾茅庐》有感14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一个典故——三顾茅庐。
这个典故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经过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____县)时听说人称“卧龙”的诸葛先生就住在此地的山中,刘备就前去请他出山。可第一去因诸葛亮不在家而回,第二去冒着大雪又因已外出而回,第三去终因刘备的真诚打动了诸葛亮,请除了这位隐居山林的'卧龙先生。假如我们大胆想像,假如刘备只去了一次就没再去了,就请不出则为卧龙先生,也就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刘备这真诚的力量让仅是一般的诸葛先生所被打动,助刘备一臂之力,兴复汉室。
诸葛亮咋北伐魏国时在给后主刘禅的信中说:“臣虽布衣,却被先帝三顾于茅庐之中,甚是感动,愿孝臣子之忠,今日北伐,兴复汉室天下。”是什么让一代卧龙如此忠诚于蜀国呢?是刘备的真诚。真诚?我听到有人感慨了,刘备的真诚怎能让一代卧龙如此忠心?这还要从头说起。三顾茅庐之时,第一去时就让张飞十分不快,心想:“小小诸葛村夫何必要大哥亲自来请,由我带几人将他帮来即可;第二去时是大雪封山,马都走不了了,而刘备却执意要去,最后还生病了。第三去时正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结拜纪念日。正是这些事,才让我龙先生诸葛亮出了山,称了臣。刘备不光对诸葛亮真诚,还对别的人真诚,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假如你真诚,身边总会有侠肝义胆的好朋友,假如你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也后对你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对人.对朋友真诚,做人就做真诚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15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有一天,刘备遇到一位贤才,叫徐庶。徐庶对刘备说:“如果诸葛亮是卧龙,凤雏则是庞统,得到其中一个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刘备忙问:“诸葛亮住在什么地方呢?”徐庶说:“诸葛亮住在卧龙岗。”说完便走了。
于是刘备叫上关羽、张飞去卧龙岗请诸葛亮。第一次童子说:“先生外出有事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次大雪纷飞,刘备叫上两个兄弟又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可是童子又说:“先生看望朋友去了。”第三次,刘备挑了个吉日,又叫关张一起去拜访诸葛亮。童子对刘备说:“先生这会儿正在睡午觉呢!”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刘备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次,诸葛亮不仅和刘备见了面,而且对刘备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攻城拔寨、三分天下的取胜策略,最后帮助刘备打出了一片江山——蜀国。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为刘备的真诚、耐心和毅力深深感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一定要真诚,特别是对人才,更要尊重,不能有半点的怠慢。只有这样,别人才愿意帮助你,支持你。另外,做任何事不能草率,不能急躁,一定要有耐力,有恒心。
【读《三顾茅庐》有感】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读后感08-05
《三顾茅庐》读后感10-07
【经典】《三顾茅庐》读后感09-21
《三顾茅庐》读后感04-13
三顾茅庐的读后感06-19
读后感《三顾茅庐》01-03
《三顾茅庐》的读后感作文10-08
三顾茅庐的读后感作文10-11
三顾茅庐读后感通用06-13
三顾茅庐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