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时间:2022-10-26 09:07: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

  每当手捧着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

  书中《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要帮助,不要教训》、《翅膀下面的风》、《优点单》、《难忘的体罚》、《迟到的理由》、《老师无法拒绝美》等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从教师、家长、学生的角度诠释了赏识教育的真谛,等,读着这些文章,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身边的学生,联想到了那些对我们教育满怀希望的家长们。

  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

  读罢《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

  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

  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爱,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

  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

  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笔者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

  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

  然而,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

  “赏识教育”则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

  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

  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创新的理念。

  因此,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不拿学生个体的弱项与他人的长项比,而是不断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对于因基础薄弱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思想状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如教师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或通过班级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进步的机会。

  同时要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的表现,都要给予鼓励。

  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战胜自我,构筑强烈的信心。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2

  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宁静了很多。

  《赏识你的学生》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

  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让我这个作为母亲的深有同感。

  不管我的孩子在别人眼中将来是否是才,她总是我的孩子,我的生命,希望她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我第一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我心中默默地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我把一切交给你了,拜托了!”这是我一位年轻母亲的心声。

  作为一个老师,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似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深深体会到,有这么多这么多母亲把他们的生命——孩子交给了我,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对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啊!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再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的欠缺了点什么,从这一刻起,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我能理解千千万万做母亲的心情,“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吧!”

  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

  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还让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3

  其实,作为教师在多年的日常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某种方式或语言欣赏过某个或某些学生,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观、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曾经有过举不胜举的“欣赏学生”的事例。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和故事。

  笔者最早听说的“赏识教育”是南京市的一位名叫周宏的普通家长运用赏识教育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能和健全的孩子一样在正常的而不是特殊学校上学,最后接受了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

  身为残疾的聋哑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遭遇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难使她很自卑,这位家长就从她小时候起,对她的点滴成功和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她树立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预料的困难,逐步让女儿意识到:她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做的一样的好,甚至更好。

  后来,这位普通的工人出生的家长成了江苏较早出名的“赏识教育专家”,被邀请到各地学校做报告,宣讲欣赏教育的经验和感受,在教育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笔者有幸聆听了他的一次报告,很受感触和启迪。

  据这位家长说,他的成功除了身体力行外,更重要的是他曾经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和案例文章和书籍,并把这种理论在自己的女儿身上进行了尝试成功的。

  稍后,笔者较系统地了解“赏识教育”是阅读了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捐资人黄痊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

  其中有很多真实的赏识教育故事,而他把赏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际上,赏识教育价值就在于看到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即便某个学生的在文化课上不是个“读书的料”,也不意味着他就一无是处,他或许在别的方面有某种特别的技能和潜质,他本人可能看不到这些,于是就没有了自信,但如果有经验的教师看到并告诉他有某些闪光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督促,使之扬长避短,他就会不断地体验到成功,越过心理上的自卑障碍,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成为一个自尊、自爱,溶于社会有益于社会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在目前的国内也就不少“赏识教育”的成功的范例,但总的来说落后的理念还是主流。

  笔者认为,主要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

  于是,在我们的教育中便更多地关注某个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考试成绩好,便一好百好,所以我们的“好学生”的标准就宥于狭隘的“考试成绩好”的孩子。

  如果某个孩子的成绩不太好,拖了班级的后退,教师们给予的帮助多是如何提高他的文化课的成绩,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有什么闪光点呢?即使有,成绩上不去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也没有什么心思去挖掘一个‘差生’身上有什么可值得欣赏之处。

  美国人的成功教育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要使孩子们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而我们实际上的目标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达国家教育孩子的成功观是:长大了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不论想做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社区服务志愿者,出租车司机,园丁什么,只要是你喜爱的,都是成功的事业,而我们的成功观则是:“把更多的最好是全部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孩子在你的手里,在你的学校里受教育,上不了大学就不是成功的。

  这种种教育理念和观念的不同,就使得不少伤害学生自尊的事例在我们的学校屡屡发生。

  这是我们的教育观错位的必然结果。

  所以,要真正做到“欣赏你的学生”必须首先要更新你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过去的单向的传授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合力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老师能够得到学生最广泛的支持和帮助,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生能够乐学不疲……”“……他更在乎的是这些内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智慧的培养。”其次,要进行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案例学习和研究“他必须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应理解他人内心情感的心理基社会意义,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主题性和道德直觉。”

  教师的教育应具有技巧性。

  像“为‘我不能’举行葬礼”、“难忘的体罚”、“迟到的理由”“‘收服’顽皮老龚”、“老师不好”‘“我们是弱智”等案例中的老师的具体的教育手法就非常有技巧,既解决乐问题,有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得到是学生的佩服和永生难忘的教训和记忆。

  这是值得我们回味,学习和效仿的。

  其他给笔者印象深刻的案例:坏牌不一定输;要帮助,不要教训,我以性命担保她行;我本差生;点优单;他要感谢那只手;恨,铁就能成钢吗?自尊无价等。

  最后,笔者对第一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发表一点个人评论。

  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年轻的母亲之手,是发自母亲的肺腑的呐喊和祈求: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读起来,让人心情沉重。

  学校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长期的影响,但在当今的多元化的教育中,它也只是各种形式的教育之一,而不是唯一的。

  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不可替代的。

  社会、媒体的教育也时刻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

  所以,笔者不完全赞同这位母亲,把自己孩子的成长教育完全依赖或托付给老师或学校。

  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虽然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经验,但每个教师的背景、个性、教育教学方式都存在着差异甚至很大的差异。

  谁也不能指望他的孩子就一定能遇到书中列举的教师那么优秀、有技巧性。

  万一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就要填补这个空缺,及时进行疏导和正面引导,而不能让这个“不好”的老师绝对地左右扭曲你的孩子的成长道路,而作为家长则袖手旁观或束手无策,而应当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会坚强,培养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大社会的缩影,这里相对纯净,但也是什么样个性、品质的教师、同学都有。

  如果在学校的生活中一味地得到‘欣赏’,有一天走上社会,一旦遇到任何小小的挫折,就无法面对,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时刻得到‘欣赏’,而不会遭遇任何挫折呢?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赏识你的学生》心得体会04-26

读赏识你的学生心得体会04-26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0-09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03-15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04-30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09-04

赏识你的学生的读书心得10-07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作文10-11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精选15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