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时间:2024-06-18 12:20: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中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研究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他们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教育要重视习惯的养成。

  书中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所以,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当然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一样。但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方法以及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问题,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样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以前我也经常抱怨学生写得作业马马虎虎,有的学生写得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点,上学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带书就是忘带本,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学生产生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态度问题,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有的是性格问题,学生脾气急躁,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有的是在熟练程度上的问题,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有的学生是习惯问题,从小养成了马虎的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还有的学生,是考试焦虑问题,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做题没问题,一考试就错。

  认真分析学生马虎的原因后,才能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马虎的习惯,我觉得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比如给学生讲有关马虎的故事,有个孩子从小养成马虎的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用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家财产上万元。使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性极大,从内心深处认为一定要改掉不好的习惯。

  其次,教会学生学会检查的方法,如:正向检查法,反向检查法,重做法;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检查的方法,到考试时也应用自如。最后,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埋伏”,审题要审三遍,①把题读懂,看看这题问的是什么,给了什么条件。②想一想老师为什么出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什么知识解答。③要看看这题里有什么埋伏,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学生每次做题都能仔细审题,看看可能有什么埋伏,就不会上当了,认真审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学生能先静下心来,克服急躁情绪,这也是改掉马虎习惯的关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2

  暑假读了林格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我觉得对我们老师来说很有启发。

  书中写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却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性,要重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还要坚持过程的长期性。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从育人方面来看,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曾播出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相信大家都看过: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言行不注意,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著名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3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我对于培养学生的习惯还是停留在最普遍的说理与奖惩上,缺乏系统性,所以效果一直都不怎么显著。阅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让我对培养学生习惯的工作豁然明朗。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让我对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该书分块分别阐述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面的附录“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十分具体的给出了幼儿、小学、初中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得到了学生习惯培养工作的参考,使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有据可依,有目标可参照。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我们要本着以严为纲,以爱为本的原则,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获得更大的成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4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一本好书。作者孙云晓教授在本书中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

  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认真阅读,一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

  孙云晓老师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当然,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我们一定要在这关键环节不让孩子掉队。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芸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心中处处充满爱。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小到一句话,一个眼神。告诉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励孩子告别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每次安排写字都要检查孩子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不同的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跟染丝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世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读孙云晓老师的著作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把从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那才是教师最有价值的人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5

  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实用新颖。我深深赞同作者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边做边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一会儿跟同学说话,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们现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时期,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怕老师告诉家长,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妈妈通过我们相互沟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们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许多,学习上也进步了。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就有可能经常性的逃学形成习惯,到那时在去纠正它将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如人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强大而顽固不可融化,习惯一旦形成,终其一生,便难以改变。这里讲的“本性”,当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与自我长期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书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就十分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岁数,可省笞罚。”其中蕴涵着一个习惯养成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习惯一但养成那么就很难在改变。当然好的习惯是让人们享受终生的,如果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那么他踏上社会后工作、生活、做人处事都将会是一个严谨、负责任的人。

  因此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科知识有机相溶来渗透做人道理,来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相关责任以及承担相应的任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

  通过绰韫益阅读我很有幸试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着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我感到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本书被列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幼儿园)的通用教程。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家长、孩子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就像书的封皮上所写: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21天是个平均数,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一直以来,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孩子的写作业马虎问题,书中指出了应先分析孩子马虎的原因:

  一是态度问题;

  二是性格问题;

  三是熟练程度问题;

  四是习惯问题;

  五是考试焦虑问题。

  要教导孩子怎样去纠正:

  一是认识马虎的危害性;

  二是学会自检,用验算法检查;

  三是整理错题集,要写清楚是如何错了,是概念不清、用错公式还是抄写错了?

  四是草稿纸不要太草,按顺序标明题序号进行演算,以免检查时重新动笔演算,提高检查速度;

  五是认真审题,注意埋伏;

  六是学会“解剖习题”,找出给出的已知条件,可划出图形便于理解。

  书中还例举了一些马虎的事例来讲解马虎的重要性:

  有个孩子从少养成了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还必须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国家财产就损失了上万元。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纠正磨蹭的习惯”、“纠正没有目标的习惯”、“纠正不专心的习惯”,还详细介绍了要用自己的风格来学习,十种类型的学习个性,书中详细透彻的分析,对照问题发生的很多实例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第四章,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详细介绍了怎样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如何去听讲以及需要不需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很有必要,我的孩子就很喜欢课外阅读,这一点我很欣慰,有时吃饭、上厕所都要捧着书看,但我担心的是书读了不少,但缺乏思考。对照书中的自测对照表格:我家的课外阅读只能评为及格: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常常是抓来就看;泛泛而读,不太有目标,阅读时很少注意重点;看看就算了,很少记忆。只有这样去课外阅读才能达到优秀:十分清楚阅读课外读本与读活课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针对性强,有方向,有重点;将所获知识与课堂知识融会贯通;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和安排;自觉记忆,掌握了很好的方法,并将所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用自己的风格学习6个章节进行详解。有实例、点拨、建议、自我评估,是一本教育工具书,看后受益匪浅,是一盏引领老师、家长、学生具体怎样培养好习惯的指明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7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联结。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

  作为学生,很明显,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看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之后,我想,作为孩子,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总得说来,应该有生活上的和学习上的。这两点对于孩子来说,要是养成了好的习惯,那么对于今后的成长来说是大大有利的。

  首先是生活上的好习惯。生活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在生活这么大的范围上培养好习惯,自然是过于抽象了。俗话说,凡事要从小事做起。那么,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也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每天节约一元钱。当然,在人们的概念里,一元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元钱,一年就能省下三百六十五元钱。凡是巨大数额的钱不都是从小数额的钱慢慢地积累起来的吗?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未必会有这样的概念,但是,只要孩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管是否理会其中的意义,一旦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养成了这么好的习惯,必定是很欢喜的。就像我们都尊敬的周总理,他的节俭是国人们都知道的,在那样困难的时期,周总理用自己的节俭来为国家省下各项经费以帮助国家走向预想的方向。所以,节俭不仅仅是让人欢喜,有的时候,甚至是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由此看来,在生活上养成好的习惯,必定是有利的!

  作为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业,当然,活到老,学到老的训诫也鞭策着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对于学习来说,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习的人事半功倍。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在学习前,总会先整理自己的桌子。这是个好的习惯!为什么这么做会是个好习惯呢?我们都知道,作为孩子,今后要面对很多的考试,而面对的考试多了,那么心里的压力就会沉重。压力大了,有的时候会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产生心理疾病。这样对孩子的将抗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当孩子在学习前把桌子整理一下的话,难么在这个短暂的时间,使得自己整理好心态,以正确的心理面对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这样的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心态,正确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得到成功!

  《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上说,对于一个习惯来说,是要经历过程的。所以,孩子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在周围的人的习惯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对于成年人来说,自己有的习惯自己是不会知道的。这样的习惯在条件反射下,会在无意中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那么孩子就会去模仿。所以,当我们被告知,哪儿做得不好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注意了,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面对。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都在孩子的眼中。如果我们的不良习惯到了孩子的身上,就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负责任。

  养成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都要注意!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8

  本学期继续教育的内容是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我特意上书店购买了这本书。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中,我拜读了孙教授的大作,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让我感到身为教师,身为家长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书中语言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06-14

教育随笔:幼儿习惯培养05-15

关于《教育就是习惯培养》读书心得10-08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经典[15篇]06-08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倾听习惯05-15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02-18

教育随笔:良好行为习惯培养05-20

教育随笔:幼儿习惯培养(15篇)05-15

教育随笔:幼儿习惯培养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