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1
这是一本有关小学生写作的书,这是一间有温度、有能量的读写教室。
读着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感觉好温暖,好温暖。蒋老师旨在让那些至今还在写作门外徘徊的孩子能够走进来,走进这间教室,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并希望孩子能在写作中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们在写作上遇到的困难。蒋老师在这本书里,尽量不说概念,更多的是和我们讲想法、讲怎么做、讲故事,讲了很多孩子听的懂、记得牢、用的上的写作技巧,蒋老师希望这间读写教室,能收容流浪在写作门外的.孩子们。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有温度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写作
蒋老师说,写作是可教可学的。实用的技巧比天赋更重要。一个艺术家,如书法家徐渭、画家梵高,尽管最终追求的是自然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但在开始的练习阶段,也是在努力掌握基本的技巧。所以要教孩子写作技巧,教孩子听得懂,记得牢、用的上的写作技巧。比如说作者风靡朋友圈的十个写作技巧:写外貌不用有,写想不出现想,不用成语,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要连着动。好的技巧和文学并不违背。
蒋老师的14堂作文课,课课精彩,课课引人深思:怎样的文字有画面感;童话的套路与创新;慢慢写,见字如面;告诉和描述的区别;想象建立在常识的细节上。在这里蒋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来写作。比如写童话,写信,写外貌,把绘本改成小说,为盲人讲电影,和名家写同题诗,写电影观后感,写新闻报道,用心写爱。真正的用实例来记录自己的教学指导过程。相信每一位小学生都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来写作。在文字的背后,我更多的是看到蒋老师在写作教学上的用心良苦:为了让孩子能学会如何写外貌,组织去上海见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学会童话的套路和创新,参加汤汤童话书屋的作文比赛;为了让孩子学会写电影观后感,组织班级影院。正是蒋老师用心的陪伴和付出,孩子们才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这间充满温情的读写教室。
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读到最后:“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
蒋老师认为: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不仅是写好的考试作文,而且是写好作文。还有拿起笔老老实实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文字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是写作至善至美之境。叶文玲说:“写作,首先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造。”品读着蒋老师的文字,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写作是可教可学的,我们要教给学生好的技巧;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的内心,让读者看到的是你从内心流淌的文字。”这是一间多么有温度的读写教室!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2
蒋老师在本书的一开头就写了孩子写作上的苦恼其实同时也是老师在教学作文上的苦恼,真的是只有在一线走上讲台的老师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写作困难”的孩子。蒋老师找出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有的人是因为书读得少、不会读;有的人是因为写得太少;有的人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蒋老师帮我们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可以研究如何对症下药帮助自己班的孩子了。
每天坚持阅读是孩子们必须要做的功课。早上的晨读我一般让孩子读课本和课外背诵里的古诗词,中午的二十分钟时间,我一定让孩子们读课外书,而且一定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一般我给孩子推荐的都是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这样孩子读着有兴趣。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中第一项永远是阅读,我们班级也会选一本书来共读,比如前一段推荐的《小猪唏哩呼噜》、《我想去看海》,我会每周抽时间让孩子们全班交流本周自己阅读的课外书中有什么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让孩子知道每天的二十分钟读书要认认真真读进去,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除了读,从一年级开始,我让孩子从常见的句式练习,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到写一段话,到写简单的看图写话,展开想象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多幅图的看图写话,再到今年二年级写日记,同桌两个互评,二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弱,一开始写日记,有一部分孩子写的像记流水账,没有中心和重点,心里也很苦恼,我就开始给孩子有意地布置一个主题,让孩子知道写什么,慢慢地记流水账的日记少了,就像蒋老师在书中写到:写作一定是在写作中学会,要想写得好,还是要多写,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想写的,写得多了,他们就能慢慢找到写的感觉了。我们班这群孩子才刚刚写日记和写话的这一个学期的时间,明显就感觉出了他们的变化,字数多了,学会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讲一件事情,能抓住重点去写了。。二年级课本中安排了几次写话,在课堂上给孩子讲过之后,让孩子自己练写,孩子们的写话总能带给我惊喜,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我觉得还要教给孩子观察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就要教给孩子观察方法,让他们懂得观察要有顺序。观察“事”时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动物、植物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景物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观察人物不仅要观察外貌,还要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只有观察有序,学生的印象才会深刻,才能把作文写得有条有理,写得具体。如写《小白兔》,就要把小白兔的外形告诉别人,你就得把小白兔的外形作为观察的重点——毛色、耳朵、嘴巴、尾巴、前肢、后肢都必须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捕捉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倘若要告诉别人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就应该把小白兔吃食、睡觉、行走等方面作为观察重点。确定观察重点时,还要注意事物的特点。只有孩子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就能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最后的写作技巧,我和蒋老师有同样的想法,写作技巧是必须教给孩子的,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写作的天赋,不需要老师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该从何下手,所有的个性都应该是在熟练掌握技巧的基础上的自然发生。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写作 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让我和孩子们都不再害怕作文。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3
这是一本教老师如何训练学生习作的书,然而却不是一本教技巧的书,相反看起来更像是一本激发老师认真、全情投入习作教学的书。蒋老师的书不如管建刚老师的书方法、策略多,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看到一位热爱习作教学的教师应有的样子。蒋老师将一些作文公开课分为两类:1、“造米”——课内看图,做游戏,做实验,表演等,然后把经过写一篇作文。2、“找米”——把孩子引向真实的生活,还列举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的写作课程体系,就是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观察。比如,学校的果园,校舍旁边的花,当太阳没入乌云的时候。这样我想起我之前带着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我事先把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记下来,让他们着重观察植物的颜色、样子、味道、像什么。然后带着他们走进操场,一种花一种花的介绍名称,学生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闻,调皮地玩耍。二十分钟的'观察以后,返回教室结合自己的笔记,写写校园的花。我批改后又在全班分享。这样的习作,写的很原生态,自然而美好。后来,又带学生进行了紫藤的观察,有了上次的经历,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观察更细致,想象力也更丰富。三年级的学生,有许多写的比我还好。不得不说,“找米”的习作课堂,更真实,也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习作潜力。
我们以往认为的好文章“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就是好文章的代表,但是蒋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比如他认为“这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在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这样的文字才是美的,能让我们感受到具体的画面感,而不是空洞的描述。为了训练学生将描述具体化、有画面感,蒋老师安排学生描述一片树叶,不少于400字。并且让学生将自己描述的这片树叶贴在纸上,以便蒋老师对照。学生描述的越具体,这项旨在提高他们描述能力的训练就越有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蒋老师还将写作地点安排在肯德基,有新意的做法,激发出了学生巨大的潜力,许多学生的描述都符合要求,并且从树叶的颜色、脉络、触感都有很详细的描述,不得不说,蒋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真的是做出了很多努力。
读到蒋老师带领学生去见雷夫这一片段,我觉得蒋老师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极力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条件,并且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对这件事充满向往,他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隆重的像学生介绍雷夫,再比如带领全班学生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当学生对这件事充满期待的时候,蒋老师就跟学生说,“我们要见雷夫,那么你们知道怎么描写雷夫的外貌吗?写外貌是很难的,我教你们一些技巧”蒋老师让学生要大量的借鉴文学作品中的外貌描写,还教给学生一些非常有用的小技巧,比如第一个,写外貌不出现“有”,很多孩子写外貌就是是串联器官,显得很生硬,但不这么写,他又写不长,蒋老师就告诉学生可以保留器官,但不能出现“有”字。第二个是写外貌,要用“有”,这个“有”指的是最有特点的“有”,也就是说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第三个是写外貌有多用“像”。前两种方法比较适合有特点的人物,但大部分人都是大众脸,于是蒋老师就带着孩子们,阅读名家笔下的人物外貌描写。这些技巧,平时孩子们可能都听不进去,但是因为跟真实的任务一结合,效果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可以自发的将技巧和自己的创意融合在一起,写出来的文章,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的写作技巧,我和蒋老师有同样的想法,写作技巧是必须教给孩子的,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写作的天赋,不需要老师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该从何下手,所有的个性都应该是在熟练掌握技巧的基础上的自然发生。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让我和孩子们都不再害怕作文。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4
蒋军晶老师是我在参加"名师工作室活动"时知道的一位名师,了解并不多。前段时间王老师推荐我们作文课题组的老师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时,我才好好的去了解他。一看百度中关于蒋老师的资料,真的很了不起,获得了无数语文比赛的全国一等奖,于是特地去看了他《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实录,在教学中,蒋老师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找",找那些负载着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再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道。他还对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他总结的"十个作文小窍门"在《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中也介绍了,好的技巧真的应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们能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写作是可教可学的,感觉字字句句都敲打着我的心,让我受益匪浅。
蒋老师在本书的一开头就写了孩子写作上的苦恼其实同时也是老师在教学作文上的苦恼,真的是只有在一线走上讲台的老师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个班总有几个"写作困难"的孩子,这是客观存在的。蒋老师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正视它并且找出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有的人是因为书读得少、不会读;有的人是因为写得太少;有的人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蒋老师帮我们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可以研究如何对症下药帮助自己班的孩子了。
天赋,这个我没法教出来,但是写作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好的作文题材,一篇好的教学设计,一位思路清晰的老师,这都是孩子爱上作文的因素,这也是我们老师只要努力、下功夫,就可以做到的。
多读书,这是我们学校一直在做的事情,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感谢学校为了语文开展的教学活动"晨读"和"二十分钟阅读".作文能力真的是一个长期语言不断积累的过程,闭门造车出不来好的'文章。早上的晨读我让孩子一定要大声地读出来,这样语感才能形成,晚自习前的二十分钟时间,我一定让孩子们读课外书,而且一定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书。我会在星期五的时候让孩子们全班交流本周自己阅读的课外书中有什么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让孩子知道每天的二十分钟读书要认认真真读进去,不能只是做做样子。
多写,这是我本学期才开始做的事情。之前看的一本关于作文的书中,有一位老师就是让孩子天天写日记,同桌两个互评。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于是也在班上实施。二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弱,评价能力几乎没有,但这都没关系,就像蒋老师说的那样:有的人读得挺多,但拿起笔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笔尖上的成长及其缓慢。写作一定是在写作中学会,要想写得好,还是要多写,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想写的,写得多了,他们就能慢慢找到写的感觉了。我们班这群孩子才刚刚写日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明显就感觉出了他们的变化,字数多了,内容不再总是流水账了,充实多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可是,孩子们有个通病,就是不会打标点,甚至是不打标点。看到蒋老师写作技巧中有一条建议是: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种标点。我准备好好研究后给孩子们进行训练。
最后的写作技巧,我和蒋老师有同样的想法,写作技巧是必须教给孩子的,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写作的天赋,不需要老师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该从何下手,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强调孩子的自然生长,那样时间太长,效率太低,所有的个性都应该是在熟练掌握技巧的基础上的自然发生。蒋老师的"十个写作技巧"正是我们老师需要的,非常的实用,孩子们也能听得懂,最重要的是马上就能用得上,不难操作。我一定会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让我和孩子们都不再害怕作文。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单元,因为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童话总能把人们带入美好的情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本单元的习作也是写童话,四年级学生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他们在上学期就写过。可是,总不能写一样的吧?而且与三年级相比,四年级的学生写出的童话应该更为具体生动。写什么呢?怎么教呢?我忽然想起了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一书,在这本书里有很多适合一线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
蒋老师说要在富有仪式感的情境中教技巧。因此,本单元教学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布置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各自搜集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并鼓励他们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结束后,在口语交际课中,开展讲童话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予以奖励。至此,学生对于童话的兴趣已经非常浓厚了,我便趁热打铁,开始写童话习作教学。首先,根据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中说的童话,带领学生们给童话分类。童话怎么分类呢?蒋老师在《童话的套路与创新》一文中给我们列出了童话的七种经典结构,分别是"王子与公主"型、"三个儿子"型、"屌丝逆袭"型、"尺寸比赛"型、"反复结构"型、"奇幻世界"型、"故事新编"型。当我把这几种结构板书在黑板上时,孩子们恍然大悟:童话就是这样编出来的呀!
接下来,就是教技巧啦!技巧也是蒋老师说的,但是我让学生以为这些技巧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例如:童话中的很多人物是没有名字的;童话发生的时间是很模糊的,没有确切年代或具体时间;童话的结局一般是光明、美好的。学会了这些技巧,再有那么多童话类型可供选择,孩子们写起来格外轻松。正如蒋老师说的那样,童话的创作大多从模仿开始。无需我催促,孩子们在课堂上奋笔疾书。草稿一收上来,我首先被孩子们的`作文题目吸引了——《大玩零食城》、《骄傲的红背包》、《篮球旅行》、《颠倒世界》、《发明家小红狐》……这些有意思的作文题目实在令我惊叹。班上习作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写的根本停不下来,有几个同学甚至写了一千多字,尽管内容还有些稚嫩,但是他们有习作兴趣,这是多么可贵呀!一些平时习作水平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去编故事。开学这么久,我第一次没跟在他们后面要作文草稿。
很幸运,在本单元习作教学之前看了蒋老师的书。很庆幸,在班上做了这样的习作教学尝试。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知道怎样把自己说的、想的写出来。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相关文章:
让孩子学会赏识随笔05-11
怎样让孩子学会学习03-21
我学会了写作作文10-09
学会生存的写作范文10-08
巧激孩子写作兴趣细掘孩子写作源泉范文10-12
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有感12-22
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的作文10-08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方式09-30
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的方法09-30
让孩子学会原谅他人的方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