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行者玄奘》读后感

时间:2024-09-15 09:31: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者玄奘》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者玄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者玄奘》读后感

  这套8册的书于清明节读完,历时34小时,据说玄奘大师是弥勒菩萨在人间的化现,他以凡人之躯让我深入了解弥勒菩萨,并建立信心。在阅读前曾看过玄奘西行纪录片,也曾在类似的舞台剧上痛哭流涕。当时最触动的是八百里黄沙,宁可西行而死,不可东归一步,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强大的信仰和愿力,突破了人的肉身局限,置生死于度外。以当时幼稚的心态写下:佛经有鸠摩罗什大师译本,这是他一个人的旅程,整个西行之路就是他的修证之路,当他决定宁死不东归时,真正的旅程才开始,也已圆满,因果同现。

  后来看完全册的书,才知道这个想法何其幼稚,生死只是第一关,甚至是相对较微不足道的一关,和后面的经历相比。在两次投资课中,都提到了大师作为能量层级700及以上的水准,覆盖转化一方水土民众的故事。那烂陀寺中的造像或许会在时光变迁下变成断壁残垣。进入法灭尽时代的暗夜,经书或许也会因为没人能与之心相应而隐没,而灵魂品质中的慈悲、愿力、坚定、智慧……不生不灭,穿越时空,击中了1400年后,一个愚痴弟子的心。

  被引用的故事是大师到达印度后,沿路参拜圣迹,前往佛影窟途中遇到5个强盗,抢劫财物不成想杀人,大师从容地用讲故事来抵钱财。讲述佛陀在因地,作为雪山童子为求四句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为真理舍身的故事。强盗们虽听不懂,但被故事和大师的状态打动,一同参拜,改邪归正。后大师又把自己所得供养悉数拿出,用于偿还强盗们先前打劫村民的财物。一位成道者的德行,足以拉拔一个区域的短板,影响处于125贪婪的强盗们,且抵消区域中恐惧的负能量,这就是高意识层级圣人所具有的感化摄受力。

  这样的故事在一套八本里都稀松平常,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大师崩溃的三个瞬间。

  那烂陀寺的近乡情更怯

  经九九八十一难,玄奘大师终于登上圣土,所见皆是预言中佛法没落的颓败相。他前往孤山精舍,面向菩萨,轻声说道:“弟子玄奘,自东土长安一路西行,承蒙菩萨慈悲护佑,方才到此,但终究一介凡夫,业障深重,烦恼未断,只怕辜负菩萨厚爱。”

  “有三愿要发,希望菩萨能给予提示,让玄奘可以继续走完这条路。否则,就让玄奘生命在此终结。”

  一愿:不远万里来此求法,如鸿雁般历尽艰辛,如学成后能平安归国,希望花落尊手。

  二愿:玄奘福薄,未能与佛共生于世,亲聆教诲,心中常自遗憾。唯愿所修福慧,令得生兜率宫,亲事弥勒菩萨,他日随佛降世,广度众生。若能如愿,愿花贯圣像之肩。

  三愿:圣教称,众生界中,有一分没佛性。玄奘对此深为自疑,如果弟子也有佛性,依靠修行可以成佛,愿花贯菩萨项颈。

  自幼出家,行过千山万水来到佛国求法,影响了千年无数众生的高僧,居然会怀疑自己没有佛性,可见印度佛法的衰落,菩提树下的见闻,对他的心灵造成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当三花贯都落至许愿之处,才完全确定了自己的使命,就是阅尽佛祖遗迹、遍访名师、遍习经典,参悟佛法真谛,弘扬佛法,让众生得解脱。如儿时大愿: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要相信心中的希望一定会照亮你脚下的路,不要回头,也不必感到困扰和担忧,照你心中所想的去做吧。世界是你的影子,你必须承受的一切,你所想念的一切,你希望努力去做的一切,你渴望领悟的一切,皆是你能变的心识所起的境相。所以,你就是这个世界。回避不是修行,恐惧也不是修行。一个修行者必须秉承如下圣谛:存在着苦难,存在着产生苦难的原因,苦难的原因可以消除,存在着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

  1400年前,还不是末法时代,菩萨化身的天选之子且因大环境而质疑自己,让吾等末法时代业障深重的众生情何以堪。最近读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十年前的她完成了五个加行,获得传承灌顶,亲见法王,就以为今后的求学之路一样顺利时,接下来的10年,结婚离婚,损失钱财,生病手术,出国受阻,已不在曾经的圈子,和法脉也失去了联系。10年前的夏日生命之梦又是什么呢?”读毕头皮发麻,回复:也许这十年就是修证之路本身。也有深刻的共鸣,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行之路。同样在2022年,回想起自己10年前的因缘,也如同一场梦,自以为遇到了正法,自以为做了一些事情,实际上连门的边都没摸到,被拦下扔回红尘历练,清洗业障,信心退失到甚至自觉地狱罪业深重,已不配追寻。理想破灭,转而在头脑中追求伴侣和事业,完成世俗KPI。然而内心深处的火种依然没有完全熄灭,在适合的时机,因缘际会下,它如枯木逢春又发芽。为此无比感恩因果律和行苦,八识田中不生不灭的菩提心种子,无论在多么久远前发下的愿,都会穿越时空,在生生世世中找到你,点亮凡夫蒙尘的生命。

  真正的慈悲心和安忍波罗蜜

  当时印度盛行的辩经场是修道者的战场,输者或为胜者奴仆,或舍生命,多数修道者为了尊严都选择后者。外道恰恰钻了修习佛法者,不忍夺人性命的慈悲心漏洞,屡屡以性命为赌注,反正败了也会被饶恕,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

  有名的骷髅外道苏达罗找上玄奘大师,故技重施,以死为约的辩论,竟轻松认输,当裁判拘摩罗王要按约办理时,玄奘安然未动。见他要离去,苏达罗忍不住呐喊,你真的要我死?你可是个佛僧。玄奘回答说,从未想过让你死,但是你说过,学者的自尊比生命更重要,我不想伤害你的自尊,如果你自己想活,那就说出来。尽管玄奘语气平和,充满威仪,心海已是排山倒海般席卷,头晕目眩。苏达罗这种人性卑劣没底线的人遇到了不少,只是事关印度佛法衰落,绝不能再由自己口中放了他。忍辱如大地,能够承受一切。如果人类完全不守规则,没有底线,那么即使是大地,也会报复人类。

  玄奘给了苏达罗选择生的机会,只是得亲口违约,背负违约的名声,并且不能再与人辩论,签订生死契约。但他同样也赌上了苏达罗的心性,如果仍有修行者的尊严,也可能会选择死。这种想法让玄奘浑身发抖,痛苦冲击,病倒昏迷。好在玄奘高估了苏达罗的心性,自行求饶,未伤及性命,也阻止了日后作恶,算是最好的安排。

  忍辱不等于不反抗,慈悲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理上容易,面对头戴八个骷髅的外道苏达罗,玄奘依旧是一如既往的以德报怨心,然而真正挥起智慧之剑,哪怕是对方挑起争端,签订契约,因果自负,玄奘依旧会担心没有主动放过他的行为,可能伤及性命。

  无以为报的众生恩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确有原型,雪山脚下一个男女平权的和平国土,少女女王迦弥罗救下了玄奘,议事玫瑰园却无玫瑰。他无法回应她的情谊,答应返回时带来玫瑰花种,把它变成真正的玫瑰园。等归来,玫瑰园中只剩下她的坟墓,布满荆棘。突厥入侵,女儿国不堪一击,二十五岁的女王迦弥罗不愿委身于突厥可汗,也不愿牺牲百姓性命,选择了葬身火海。仅仅5年过去,玫瑰园就成了荒冢和荆棘丛,荆棘又厚又密,坚韧异常。和书中前篇所出现的所有女性角色一样,一见误终身,她常念及当年在魔鬼城受伤的情形,疲惫、恐惧、饥渴、伤痛,时间像流沙一样慢得出奇,而然昏睡醒来,总有玄奘坐在身旁,让她感到无比安心和踏实。她说,一切都是虚幻的,依然对那份情意格外珍惜,哪怕只是回忆,她也觉得这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能拥有这份回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确实她很幸运,却也不幸,幸运的是作为凡人,参与到菩萨行愿的宏伟事业中,他跨纬度的存在点亮了她的生命,也因此种下未来解脱之因。不幸的是作为女身,这一期生命最大的意义似乎就是作为配角,成全他的旅程,再燃尽自己的生命。作为现代女性,看到这样的剧情当然是不服气的。为什么要用所有女性的情执去衬托和凸显?为什么1400年前的女性只能是月亮,折射他人灵魂的光耀?为什么不能以此开启自己的一期生命,同样发光发热照亮他人?为什么不能同样修行得解脱?

  后来,他经过深秋和寒冬,徒手用砍刀砍断荆棘,在新开的垄沟中播下玫瑰种子,热泪和细雨,一步步播种,几个月后,荒冢变成真正的玫瑰园。一股强烈的锐痛从胸中升起,那是他此生从未经历过的剜心剧痛。这就是娑婆,一个堪忍的世界,当他凝视痛苦时,痛苦也像深渊一样凝视着他,让他无法逃避。临行前,他对众人说,明日要走,此生此世都不会再回来,有劳各位保留三年玫瑰园,三年之后翻新土地种上庄稼,只需保留中央坟圈的一小片即可。他对迦弥罗说,曾答应过要为女儿国带来玫瑰种子,让玫瑰园实至名归,能做的很微薄,报答不了你的情意。好在生命是轮回的,希望日后有缘,我们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逢。他走的时候没有回头,果然,他活在另一个层次的世界里,看待这事件的众生没有多大分别。

  读到这有些释然,修道人当然不可能为了任何男人女人王侯将相甚至死神而停下自己的脚步,那强烈的锐痛当然也不可能因为任何程度的人间情爱。我想当他在砍荆棘,种玫瑰时,寄托的是所有为了成就他而牺牲的生命,无以为报的众生恩:小白马、枣红马、埋葬在雪山上的弟子们、迦弥罗、高昌国国王……西行取经、佛法东移之路,有无数人的成全,由无数个躯体铺就。待归来,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诺言无法履行。弥勒菩萨也许弹指间就能把这些众生接引到兜率天。而作为凡夫的他,可能连自己的生死大事都无暇顾及,这一期生命同样是工具人,任何感动、惭愧、无以为报的情绪都只能深藏心底,继续前行。

  以上的触动在于大愿心、真正的慈悲心和安忍、以及破情执,可能是我现阶段的功课。每当遇到挫折,嗔恨心升起,以及心被黏着而痛苦时,放一首大乘天专辑中的《绝域重生》,总能找回信心和力量,如果一遍不行就循环播放。也总会想起在清明节,那些秉灯夜读时刻,被触动流下的泪,书籍超越时空的魔力,随文入观,仿佛身处场景,将自己代入,经历了这样波澜壮阔的一期生命。

  1400年前的大师穿越八百里黄沙,每一本里的每一个章节都是行人所难行,忍人之难忍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强度和浓度都够凡人一生去消化,何况他整整演绎了八本。就算回到东土大唐,依旧有政治压力,同僚的误解,难以庇护弟子的遗憾。平等慈悲、坚韧不拔,这才是真正修行人和佛弟子的品质。自己眼前的这点烦恼障碍,又算得上什么呢,这才哪到哪呢?如果要超越生死轮回得解脱,那可是生死自在,还不能做到情绪和情感自在吗?

  当然作者有些以凡夫心的分别见在谱写这些故事,当玄奘大师被外道火烧入禅定登兜率天时,已经体现了他的证量境界,就算不对外宣称,对自己从何来到哪里去,心里也应该清楚。如同虚云老和尚经历违缘登兜帅内院一样,所以基本上能至兜率内院,都是祖师大德,如同辛苦工作的卧底,被敌人抓住,生死一线间,组织来人安慰说,再忍一忍,任务完成就能回家了。

  菩萨境界即使在修安忍波罗蜜,也没有忍和苦的觉受,和修的概念,以苦为乐,或者超越苦乐。返回大唐的玄奘大师一定是洒脱、自在、任意示现的;虽然依旧辛苦,要在有限的制度体系下履行使命,但不紧张,那么多妖魔鬼怪都摄受了,面对这些人,还不跟玩似的。可能书中有些为了体现大师的伟大,而故作苦大仇深,可能我期待一些如禅宗祖师的潇洒任意自在感。

  毕竟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是为了究竟解脱自在,即使必要的牺牲和奉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决不苦大仇深。修行本就为了离苦得乐,随着一关关通过,心如清凉月,游戏毕竟空。

  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慧;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

  多闻持法教,修慧求解脱;积德具威仪,获生兜率天。

  愿九法界众生皆能一生得闻正法,发菩提心,行解脱道,明心见性,证得无上菩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障碍。

【《行者玄奘》读后感】相关文章:

行者文艺语录10-05

《行者无疆》读书感想05-25

最美逆行者征文10-05

河南玄奘故居纪念馆的导游词10-05

独行者随笔作文10-05

疫情最美逆行者作文09-26

致最美逆行者作文02-21

孤独的夜行者随笔09-08

《行者无疆》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