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的解析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梦的解析读后感1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以自己和身边人所做的梦为典型记述的,类似于梦医案的载体。这本书出版时间为1900年,但他所提出的很多理论包括人的潜意识、梦是满足人的欲望、梦中的审查机制等等关于梦的解析,直到20xx年仍旧十分前卫。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是以伪装的形式骗过了所有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在本书的开头,他提出了梦并没有启示的作用,而是用以达成做梦者的愿望。而对梦境的深入解析,能够在心理学领域帮助心理医生治愈病人。
弗洛伊德书中讲到梦的来源、造梦机制及梦的功能。弗洛伊德记述的顺序是先解梦,然后在分析梦的功能,在解释梦的材料来源,最后才是造梦机制。这种倒叙说明增加了阅读的困难性,为了方便,我先解释梦的来源。
梦的材料来源,与很多人想到的一样,梦的来源偏爱与近期琐事和很多无关紧要的材料、儿时经历、睡觉时躯体受到的刺激。
比如他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梦中写了一本不明属性的植物学专著,而材料来源则是白日在橱窗里面看到了仙客来属植物专著。引申琐事就是做梦者的妻子最喜欢的就是仙客来花,而他常常忘记买给妻子,故而常常责备自己。但同时他翻开了这本书,上面有很多干枯的植物标本,这是因为他儿时曾经帮助老师整理植物类书籍,去掉其中的书虫却并未获得老师的'认可。
而躯体刺激包括很多,比如躯体感觉冷会梦见掉进冰窟,热会梦见走在火焰山,当然包括饥饿和身体器官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的梦中的场景和感觉的变换,还有我们最常见的尿意,通常我们会以寻找厕所作为梦境展示,但因为梦的动机之一就是接着睡,所以做梦者可能为了偷懒,而一直在找厕所。
造梦机制是梦的解析最为核心的部分,它阐述梦是怎样千方百计保证愿望能够在梦境中被表达,他就是梦的大脑,造梦机制包括凝缩机制、移置作用、逻辑关系表达手段、表现力既画面感、符号象征和其他的典型梦,以及梦中情绪等。
比如说弗洛伊德在梦中将很多人的面部特征,行为特征等整合到一个人的身上并且用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作为符号,这就是浓缩作用。移置作用最终的便是联想机制,从一片树叶想到树,图书馆,大学等等这样无线关联下去,这主要是为了对隐念的伪装,其次是为了增强梦的表现力,从而符合审查机制和逻辑关系的表达。
弗洛伊德在书中移置机制中的很多平行链接采用的案例多是以外语的语音、语法的相似为桥梁,所以我们在阅读和理解上比较困难。
弗洛伊德在书中讲过一个典型梦,讲述一个父亲在孩子病床前苦守许久,孩子去世后,他退到隔壁房间休息,敞着门看到孩子遗体旁围绕一圈蜡烛,父亲的雇佣的老人守在旁边祷告。父亲睡着几个小时忽然梦到孩子跑来对他大声抱怨:“爸爸,难道你没看到我被烧着了么?”父亲即刻惊醒,对面房间火光闪耀,老人睡着了,蜡烛倒下烧坏了孩子遗体的手臂。
解析看,是因为火光刺激,还有父亲对于老人看守不放心情绪引发的梦境,其中孩子是因为高烧不退死亡。可能在活着的时候对父亲说过类似的话语。父亲之所以梦见孩子跑来抱怨,他的隐念是希望孩子活着。
这一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许久,很多案例都是翻来覆去的看并且引申了解他索要表达的潜意识理论,虽然在理解上有很多困难,但是读过之后受益匪浅,对于梦的神秘性也可以慢慢解开。
梦是潜意识的愿望的达成,而潜意识是人最原始的本性,所以读懂了梦,便读懂了隐藏最深的自己。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阅读。
梦的解析读后感2
梦的解析》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该书的作者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潜意识”“自我” “本我” “超我” “俄狄浦斯情结” 和“力比多” 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梦的解析》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 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在弗洛伊德之前,精神病领域相对来说还是一片处女地,而弗洛伊德的出现是该学界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他是心理学界一位不折不扣的伟人。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材料许多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结;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在该书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表达,也就是说,梦是用来满足自己内心中某种未能在现实生活中被满足的渴望。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现象引发的,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而一些科学家的解释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是部分的大脑皮层尚未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梦究竟是什么?没有确切的答复。为了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本书中采用大量的材料来论证其观点,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梦。
精辟理性的病理分析不仅为了解正常人的潜意识活动打开了一条通道,更重要的是为精神病患者奉上了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该书可能并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可以痛快淋漓去读,它需要品茗,因为极富营养。
梦的解析读后感3
另外的一点,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理解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好处。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能够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就应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务必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就应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务必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读后感4
梦境很奇妙,千姿百态,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梦境跟无意识很相似,总让人摸不着,猜不透,却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里面到底有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的专业学习小组一起去探求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并学到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梦是因愿望而起,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例如,最近我在看《步步惊心》里面的情节让人很惊险,步步生疑,步步惊险,里面的主人公有时候让我很纠结,我恨不得立刻跑进电视剧中帮女主角解释清楚那些阿哥们的误会。因此最近我老是做梦,成为电视剧里面其中一名主角!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例如: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欲望要经过检查作用才会出现在人的梦境中,就好像丑得演员需要经过伪装后才可以被允许上台表演。
为了破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讲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例如长形物体象征男性生殖器,圆形中空物体象征女性生殖器。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浓缩,转移,象征,表现力四个作用过程。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
我们经常做梦,而且都是不同的,这么丰富多彩的梦境怎么来的呢?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源有三个:一、最近的印象;二、儿童时的经验;三、躯体的刺激。最近的印象是指我们最近所见,所闻,所思等一切跟自己有关可能发现的事情会出现在梦中。儿童时的经验要成为梦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在孩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小时候奶奶很疼我,什么事都护着我,因此即使她现在去世了,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躯体刺激很很有可能出现在梦中,口渴想喝水,就梦见喝水,肚子饿,就梦见吃东西,尿急,就梦见小便。
梦不仅能帮助我们回忆以前的事情,还可以预知以后发生的事情,但这个不是绝对的,就像算命,这是不科学的说法。
总而言之,梦境就像一个宇宙,奥妙深不可测,只能靠我们一步一步去探索!
梦的解析读后感5
暑假的时候决定读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有些梦第二天会忘掉?为什么会有噩梦,又为什么会有美梦?……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了它的世界……
《梦的解析》又名《释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他阐述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又把它们同自己的研究联系起来,来完善他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都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点我们在很多梦中都能表现出来:你梦见你在大口喝水,那水的味道就像久渴后的甘泉,而醒来的时候你发现你真的口渴了。口渴引起了喝水的欲望,而梦满足了这个欲望。……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这些十分明显的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他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他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不过,由于潜意识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让人难堪,潜意识中的“稽察者”不允许它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在梦中,潜意识比清醒时放松了此项职责,但是仍然在关注,于是潜意识被扭曲其意义,以通过审查。同样,梦中的形象通常并非它们显现的样子,按照弗洛伊德所说,需要用潜意识的'结构进行更深的解释。
他又说如果每一个梦都是欲望的表达,即梦除了表达欲望之外再没有别的目的,这一定会招来人们的强烈反对。于是他又引入了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从本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伪装”。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伪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伪装的满足。”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就像第3章我们所提出的梦,有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愿望达成。而一旦愿望之达成,有所‘伪装’必表示梦者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而因此使这愿望只得以另一种伪装的形式表达之。”为了说明这种“变相的伪装”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两种科学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伪装’。”同时,再作“一个合理的假设:‘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然而,每一个梦,要想证明出其中之秘密意义确乎在于愿望的达成,或要指出其伪装情形等,的确是需要一番努力的分析工作。所以要解梦,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也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对于他的有些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有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并不能把它的观点简单的放在普通人身上其次,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所以,如果你想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就去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吧!
梦的解析读后感6
梦是愿望的达成。梦是选择新近生活的不重要经验、精神残余和幼年最初印象。梦具有精神病的一些状态。对梦愿望实施稽查作用时,迫使梦在表达压抑愿望时采用伪装的形式。
伪装是显意转化为隐意,通过材料的移植(强度不高的观念逃脱审查,从强度高的观念提取能量进入意识)和凝缩(将几个梦念集合为一个梦的意象,通过省略的方式来实现)形成梦的活动。
梦的伪装是稽查的第一结果,梦中情感压抑的平淡无奇是稽查的第二结果。为了让支离破碎梦的片段不那么荒谬,以半醒半睡的思维对材料进行梦的润饰作用;梦的遗忘是稽查作用的抵抗产物。
潜意识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前意识(储存在长时的.记忆的信息,审查潜意识进入意识)-意识(现实的心理现象)。知觉产生的记忆痕迹属于潜意识,在睡眠中前意识的稽查放松,让梦念进入意识。
一种观念退回最初产生的感官,是梦的回归。回归也是某一观念不能进入意识的一种抵抗产物。幼年记忆藏于潜意识中,又不能被意识记住,却又因为稽查的作用让不能得到表达的新近的经验思想施加影响,这些思想被潜意识的幼年记忆引入回归,通过梦的形式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童年景象所替代。
原发系统就是对外部带来的痛苦体验进行条件反射的本能反应;继发过程,则是通过经验和联想来判断本能的条件反射可能是一种误判,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痛苦,达到满足的体验。精神机构最早产生的是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可以抑制和掩盖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出现的太晚,永远只是帮潜意识引导一条便捷的道路和更好的目标。
童年潜意识的愿望既不能毁灭也不能抑制,这些愿望又与继发思想相冲突,从而不能实现这些愿望产生了痛苦情感就是压抑的本质。
梦的解析读后感7
前天读完,昨天上班地铁上不经意间想写点读书笔记,就写下去了。写作好久违的感觉啊。很好,想继续写下去。自从读了那本《富爸爸穷爸爸》之后,就感觉要舍弃小说一段时间了。要正式开始读读财经啊、哲学啊、历史啊,甚至科学之类的书了。这些书说不定会完全打破你那些固有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这本书使我对于自己每晚的梦多了关注,每天在地铁上会尽量的回想前一夜的梦,是因为什么原因会有那样这样的梦境……时间越长,越是想不起来梦了什么,比如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夜晚的梦了……
前天清晨阳光明媚,我以为自己睡在家里的床上,心里却在期待是睡在现在的屋子里,没想到醒来确实是睡在现在的屋子里。
【来做客吗】梦是欲望的满足。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多关于梦的谚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都是相反的……”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这些人类共有的东西,真的应该好好研究研究呢。很有意思。书里提到,梦往往跟当天发生了事情紧密相关,尤其是白天不为我们所特别关注,甚至都没意识到的东西相关。
有时候我也发现是这样的,有一天高中同学建了个班级微信群,一个高中同学加了我,最近的那两三天的某一天里,我就梦见了他。但是很多时候又感到困惑,因为你往往不能梦到现在每天跟你相处密切的人,往往是梦到从前的那些人那些事。譬如,我自己现在或者上大学的时候就会经常梦到高中的.同学。而且常常梦中的我,考试找不到考场——走啊走啊,到处找教室,可就是走不到自己的考场,走到的时候又已经迟到了;不然就是要误车了,火车、客车、飞机,没一个不被我耽误的;或者是高中的同学出现在小学时候的教室里。
书里,弗洛伊德总是提到对于性的焦虑是产生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这种那种关于性的象征物,因为有“审查机制”的作用,人们在梦中总是想掩盖对性的渴望,并由此获得满足——梦是欲望的满足。
这些都很有意思,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呢,也可以开始记录自己的梦,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梦的解析读后感8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一部作品,我很早就想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最近刚好空闲,拜读了一下大师的作品。
作为一部很久之前的书,在那个时候科学并不发达。能够创造这样的作品非常难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梦,那么梦究竟是什么?在医学实践中梦的重要性显得并不明晰,但是作为一种范例,它具备相当大的理论价值,在心理学来来,研究一切变态精神现象最主要的不分,就是研究梦。梦包含着来自精神数十年甘的各种疾病,比如强迫臆想症、妄想症、癔症性恐惧症等,梦也因此成为医学多加关注的对象。若是医生连产生这些疾病的根源——梦,也无法说清,无法解释它的来源,那恐怕根本不具备解决这些疾病的能力了。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资料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能够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我此刻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必须能够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务必透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
《梦的`解析》指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总结梦和精神病都贴合潜意识的活动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透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能够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过去人们所说的梦是来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来自潜意识。梦既不是灵魂的显现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
我很惊奇这本写于1900年的书能够将这些问题说的那么清楚,当然,一会说那个都是我的个人看法。通过《梦的解析》我知道了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一样重用。感谢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读后感9
人生若梦,一梦千寻。少年时候就开始做着雨打芭蕉的梦,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后那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仿佛江南的梅雨季节怎么也看不到晴天。可真的长大了,却觉得流年似水,只一个转身就远离了那个纯真多梦的年代。
梦是什么?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现实梦境孰真孰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告诉我们梦的动机是一种欲望,而梦的内容就是对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列出了一些梦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一些梦被他称为“方便的梦”,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类似的:假如睡觉前吃了太咸的东西,就会梦见自己找水喝;而如果睡觉前喝了太多水,就会梦见自己在找厕所方便。这种梦几乎是直截了当的欲望满足。此外,孩子的梦往往也表现出单纯的欲望满足特征。书里提到有个女孩和一家人出去旅游,她很想去一栋山间的小屋,但是因为路程太远了没去成,结果当天晚上她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已经到了那栋小屋。这不是愿望的满足又是什么呢?对此,恐怕有人会说:也许有一些梦确实是欲望的满足,但是不是所有的梦都是这样呢?那些痛苦的、焦虑的梦又怎么解释?对此,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痛苦焦虑的梦其实也一样是欲望的满足,只是这些梦中的欲望藏得很深,一眼看不出来罢了。所以对“梦是什么”这个问题,弗洛伊德指出,梦不是超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活动,梦的本质,就是欲望的满足。
但是,如果说梦是欲望的满足,那为什么不是每个梦都是直截了当的呢?甚至可以说,除了小孩子的梦以外,大多数的梦都并不能直接看出欲望的`满足,而是要经过仔细的分析才可以。为什么梦会这么拐弯抹角?那些经过分析而显现出来的梦中欲望,往往是在意识中被排斥,或者是因为不符合道德之类的观念而让人羞于启齿的。这就好像出版社要出版一部书,但是当中有一些不适合的内容,这时候审稿人就会把书稿退回,不让它出版。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似乎也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审查我们的思想,让那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不能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这种精神力量,被弗洛伊德称为审查机制。它不但在我们清醒的时候发挥作用,甚至在我们睡着时还是会为我们的思想把守大门,不让不符合规范的想法通过。而正是因为审查作用的存在,让弗洛伊德认识到,其实我们的意识,并不能涵盖全部的精神世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有很大一片领域是我们的意识无法触及的,这种存在于我们的心理活动中,但是却没有办法被我们的意识认知的部分,被弗洛伊德命名为潜意识或者无意识。弗洛伊德指出,因为有审查机制的存在,潜意识中的各种欲望才会无法直接浮现到意识层面。那这些欲望怎么办?回到刚才那个出版作品的比喻,一个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审查机制没法出版,他怎么办呢?很简单,他可以不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比如隐喻、象征、双关,让自己的表达绕开审查机制,又给有心的读者机会去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梦所做的工作也和这个一样,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潜意识当中被压抑和隐藏的欲望改头换面,让我们精神中的那个“审查者”看不出来,这样一来,这种欲望就可以以梦境的方式得到满足。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梦的伪装”。基于这一假设,弗洛伊德把梦分成了两个层面,我们能够回想起来的,表面上的梦的内容叫作显梦;而隐藏在显梦背后的,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认识到的梦的真正意义,则叫隐梦。显梦就好像一个谜语的谜面,而隐梦就是谜底。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梦所满足的欲望不尽相同。比如那个小孩子做到自己到达山中小屋的梦,满足的是白天未能满足的欲望而已。这种欲望并没有被压抑,于是梦也就没有太多的伪装。弗洛伊德通过研究指出,这种愿望直接满足的梦大多只出现在孩子身上,成年人身上极少发生。原因是儿童的人格结构还没有发育成熟,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也就没有那么多欲望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是成年人不一样,随着审查机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欲望无法进入到意识层面,只能沉入到潜意识,这些潜意识中的欲望蕴含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而相对的,白天可以浮现到意识中的那些欲望,其强度是不够的,并不足以形成梦,充其量最多也就是为梦境提供一些素材而已。所以对成年人来说,只有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欲望,才有足够的能量来形成梦。
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假设,心理活动也是需要能量的,这种能量,被弗洛伊德称为内驱力。最重要的内驱力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说,就是性,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本能之一。他观察记录了大量的梦,通过分析发现,梦中许多象征元素都有性的意味。比如我们在第二部分提到的,尖锐物体往往象征男性,而中空的物体则象征女性。而且,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指出,这种梦境中出现的性欲望,并不是成年后才出现的,而是在儿童期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弗洛伊德认为儿童会对父母中异性的一方产生爱恋甚至性冲动,而对父母中同性的一方产生竞争意识和敌意。他借用希腊神话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为这种心理倾向命名,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性冲动之所以被压抑,是因为儿童害怕受到惩罚,而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对惩罚的害怕又泛化为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和伦理约束。至于那个把守着意识大门的审查者,其实就是这种外在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在我们精神世界中的内化。
梦的解析读后感10
文:董威;《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经典,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对于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很早想看这本书了,不过它科学严谨的叙述开始让我看的很不习惯,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释梦的方法,弗洛伊德得出结论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它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到变化后成人梦境。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心灵的最深处,当我们意识处于混沌的状态时。潜意识就会以其他的过不可思议的形式冒出来,我们大多觉得梦和现实无关,不过是梦被化装了。解梦的关键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举个例子,按书中的解释,当我们在梦到自己从哪个高处掉下来,当然我们不会摔死,但在这种梦中,自己的身体也会有随梦掉下来的感觉一样,书中给的解释是,读后感。这样感觉的原始材料来自我们小时候被大人高举起又突然放下,不过这种感觉不像疼痛一样,被我们记忆收藏,因为到当时太小大脑的记忆功能没有发育,但是身体对于这种感觉已经有了记录。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材料都来自每个人的童年,在人生中童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感觉梦的内涵是无穷的,潜意识也是难以捉摸的。
梦的解析读后感11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20xx年。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很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一直有各种原因没有去实践,寒假在家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读读这本名著。《梦的解析》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其实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存于心中的道德观。
读过这本书后,每当看到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有种异样的感觉。这本书分可以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
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
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
四、分析梦的运作;
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
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
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
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我现在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一定可以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必须通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梦的'解析》指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
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总结梦和精神病都符合潜意识的活动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通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可以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过去人们所说的梦是来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来自潜意识。
梦既不是灵魂的显现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
梦的解析读后感12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
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读后感1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在心理学史上颇具盛名的心理学家。《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奠基之作。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部改变历史的书,它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作品〞。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它是现代人非读不可的最具价值的杰作。
《梦的解析》的出版,像火炬一样照亮了人类深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许多隐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该书不仅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有史以来,它第一次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人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开篇第一章,作者简述了_90年以前早期作家对梦的见解,并简述了梦的问题在当代科学中的地位。随即通过一个梦例的分析,转入第二章对解梦方法的讨论。在这章节里,作者较详细地分析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爱玛打针梦,说明〝梦可以加入到精神联想中,这个联想可以从病态观念进入患者的记忆。第二步就是把梦本身当成一种症状,并将解梦法应用其中,这些症状就会解除〞。并且,〝一个人无法将整个梦作为注意的对象,只能注意其内容的各个部分〞,提出〝梦是愿望满足〞的观点。在第三章中,作者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的梦以及自己的逻辑分析,得出〝梦是愿望满足〞的结论。作者由别人可能对其提出的质疑进入第四章的讨论。作者在这个章节里,收集了一些看似与其论断相悖的梦的例子,对其进行了分析,最终证实〝梦是愿望满足〞的结论。只是,梦并不总像第三章的例子显示的那样,是不加伪装的愿望满足的梦。这些看似不是愿望满足的梦,其实是通过产生其反面而对事情进行曲解,梦中显现的那份情感因而达到了曲解的目地。即是:梦进行了伪装,变形是一种有意而为的伪装手段。〝在愿望满足难以辨认和伪装的地方,肯定是有自我防御这种愿望的一种倾向,由于这种防御,愿望无法自己表达,只好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出现〞。〝作为梦构成的主要起因,每个人心里都存在两种精神力量(倾向或系统):一种形成愿望,由梦表现出来;另一种对这个梦的愿望行使审查制度,由此迫使它变形〞。
前四章中,作者以一个交谈者的口吻由一个个梦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让人捉摸不定。申奥玄妙的梦。梦,作为一种无法通过直观的感觉而被科学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产物,作为一种寻常。普遍却为广大人群所迷惑,感到离奇万分。不可捕捉的精神活动,在弗洛伊德的层层剖析下,让我们初步了解其本质,揭开其神秘面纱,就像层层包裹住的蚕蛹被抽丝剥茧那般。未曾涉猎此作品时,我感到梦是扑朔迷离的,根本无法进行解读。那些在生活中被认为不可能的事物,那些在生活中似乎不曾见过的事物,那些潜藏在你脑海中。不曾被记起的年代久远的事,那些你从不曾意识到的事,那些在生活中如雁过无痕般的事,在梦里是那样真实,那样让你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它们在梦里被组织起来,看似杂乱无章,却让你无可置疑,且满含深意,揭露你内心或丑恶或善良的一面,把你压抑已久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得到一种大程度的宣泄满足。不管你是怎样地表现与人前,在梦里却再无法伪装你的想法。我想,自身再怎样高明的伪装也敌不过梦的伪装。在这四章,作者所引用的梦例,让我了解到一点:梦中所出现的内容大都有迹可循。它们或许是最近发生过的一些事的某一片段,或者是由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激起了潜意识里与之相联系的一些片段记忆,它们作为梦发生的刺激物,激发了梦的产生。因此,当我们分析梦的时候,便可从这些零星的记忆碎片里整合出有用的信息,作为梦的分析线索。当然,就如作者在第四章中所述,梦是会经过变形从而实现伪装的我们在分析梦的时候,应该切记不可被梦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进一步剖析其深层内涵。另外,我也认识到一点:要想解析一个梦,了解做梦人的生活背景很重要。在书中,作者经常都会通过做梦者的生活背景,了解做梦者的生活,从而找到梦中与现实生活中相契合的点,进而对梦的内容进行解析。
但是,我对弗洛伊德的〝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这个观点并不100%认同,最多就有80%的认可度。即是说,我认同梦很多时候是愿望的满足,但我不认同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弗洛伊德说〝肯定会有不加伪装的愿望满足的`梦〞,那些伪装的梦经过解析也是愿望满足的梦。既然梦如此善于改装与变形,那么,如果,把愿望满足的梦当成一个硬币的正面,改装的梦当成硬币的反面,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那么愿望满足的梦其实是已经被改装的梦?我觉得有些改装的梦可以被解析成愿望满足的梦,但是那些愿望满足的梦是不是经过更进一步的解析又可以解析成那些伪装的梦?毕竟梦如此善于伪装。另一方面,我觉得,不可能所有看起来不是愿望满足的梦最后都可以被解析成愿望满足的梦,肯定有些梦并不是愿望满足的梦,并且没有加以变形。
接着,作者转入到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的叙述。作者首先叙述了〝梦中的最近印象和无关紧要的印象〞,然后是〝作为梦来源的幼儿期体验〞和〝梦的身体方面的来源〞,最后作者分析了一些典型梦。作者在这章提出:〝引起梦的那种愿望,以及愿望的满足,都来自儿童时期,因此会惊奇地发现,带有所有冲动的那个孩子仍然留在梦中〞。这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童年对每个人而言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绝大部分梦的材料都来自于自己的童年经历。有时我们会梦到一些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事物,他认为这些所谓的〝陌生〞只不过是被我们的意识所遗忘的童年经历,是我们忽略的结果。但是,它们却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在梦里被发掘出来。〝我们对梦的分析越深入,常常会发现童年的体验越多,因为这种体验会在梦的隐意中发挥梦来源的作用〞我相信,童年的经历会被我们遗忘,从而潜藏在潜意识里,被我们当成陌生的事物对待。当做梦者的经历与其相联系时,做梦者白天的经历便会成为一种刺激,作为潜意识里童年经历的提取物,进而把童年经历提取出来进入梦中。我想,童年经历作为梦的来源这在那些童年受过伤害或留下童年阴影的人的身上体现得会比较明显。那些受伤的经历会较其他人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梦里,还会经常引起他们的惊醒。作者在这章节里也引用及分析了许多与童年经历相关的梦的例子。这些梦,经过解析之后,都源于童年经历的体验,从而出现在梦里,勾起做梦者的记忆。另外,作者还阐述了自己来自肉体刺激的梦的观点。他认为,肉体的刺激只是充当一种感觉的满足。精神生活中常常会遭遇到需要压抑的愿望,这些愿望得以实现的机制存在状态和工作秩序,当睡眠期间出现肉体的不快事,梦的活动便会利用这种感觉来获得满足,〝因为另一种受压抑的愿望或多或少还保持有审查作用〞。
在第六章中,作者阐述的是〝梦的工作〞。本章中,作者通过介绍梦有怎样的运作方式以及梦是怎样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梦的伪装来阐述梦是如何运作的我觉得梦的浓缩作用。梦的移植工作。梦的表现手段和润饰作用作为梦进行伪装的方式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也是解梦的意义所在。揭开了梦进行伪装的这些手段,梦所要表达的意义也就基本清晰了。但是,对于〝通过梦中出现的那些数字和计算,梦的工作存在及其不拘形式处理其材料(梦念)的方式很有启发性〞〝迷信常常认为,梦中的数字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一点,我觉得带有一种很大的玄妙感,但解开它的谜底却是整个梦的意义的关键。正如文中所说,梦中的数字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那么,解答了这种意义,就可以确定梦要表达的意义的方向。作者在其中举的一个男人的梦中所包含的数字——_82年和28岁,正好是解答这个梦的关键。作者对于荒谬梦的解析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也让我觉得解答这类梦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作者对于象征梦的解析,我并不太敢认同,特别是作者总是用性的观点去进行解析,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梦所隐含的性的成分。我不是对性这一话题有偏见,只是觉得有些梦不一定就是包含性的成分所在,即便它包含可以作为性的象征的内容。那些可以作为性的象征的内容不是必须要被翻译成性的语言。我觉得弗洛伊德在解析《梦的运作》和第七章《梦过程的心理学》这部分是很详尽的,而且对梦的解析也很到位,涵盖了梦的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推崇和借鉴的弗洛伊德在这部分对梦的解析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共鸣。关于梦中的感情的解释,关于梦中荒谬梦的解释,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切身感受,甚至有一拍即合的感觉。在这部分里,作者所阐述的观点,都很符合梦的特点,是对梦的运作的一种很合理的解释。例如,在第六章第六节中作者提到:〝梦中体验的一种感情绝不亚于清醒生活中体验到的感情强度〞。即是说,梦中的你感到害怕抑或开心,梦中让你害怕或开心的事物或许是假的,但这些自然流露的感情却是真实的通读全书,我对弗洛伊德〝梦是愿望达成〞的观点并不是十分赞同,但也不是认为这个观点没有可取之处。弗洛伊德在全书中论述的观点大部分我也是赞同的,但是部分观点我觉得还是有待论证的全书中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大多是基于自身的体验以及他的病人。朋友的梦而进行的感性总结,必然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就如我们所知的,弗洛伊德是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大多数人是不接受的另外,由于梦的特性,就像是玄妙。不可捉摸似的,对梦的研究很难进行实验研究,进而得到科学论证,使得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没有科学的旗帜的支持,缺少了科学的精神领导。除此之外,对于弗洛伊德阐述的梦中隐含的性的成分,我并不是十分赞同。既然梦所代表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而人们所关心的是对未来有何影响,那么,对梦进行解析又什么意义呢?我觉得,通过对梦进行解析,一方面可以让人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是可以把握自己,缓和压力。并不是所有的梦都可以被解释的但是,通过对一些梦的解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因此,弗洛伊德的这本著作对我们现今的学术研究仍有很大的价值与参考力。
梦的解析读后感14
诚言读这种纯学术型的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味如嚼蜡的感觉。前段时间鼓起勇气拜读了一下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读到三分之二就放弃了,只能说自己的资质还不够,只能读读小说品品小诗。
这次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本书,让我对这种纯学术型的书又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还达不到读小说那种流畅,有些句子要反复看好几遍才能明白他的含义,但是读过之后确实对“梦”这个带有迷幻色彩的词有个一个新的认识。
文章非常严谨的围绕着“梦是什么”、“梦的来源是什么”、“组成梦的材料是什么”、“梦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弗洛伊德在相关方面看了非常多前人的作品,进行提炼分析,并且记录成千上万的实验者的梦甚至是自己的`梦境来作学术分析,这才谨慎地有了自己对于“梦”的解释。
在古人眼里,“梦”常常意味着对未来的一种预示;也有学者指出,“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对于那些琐碎,不经意的记忆的一种缓解行为,相当于人类思想负担的一种排泄行为。但是弗洛伊德通过大量的梦例得出结论认为:“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的实现。
梦意味着渴望一种愿望的实现,这一说法在我心里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看完这个结论我不禁就要反观自己最近做的梦,来印证一下弗洛伊德先生这个观点我是多么的赞同。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夏夜里,我在床上一直辗转反侧,失眠到深夜。然而我第二天和我的朋友约好了一起早起去爬山。直到深夜四点,我一直还在纠结这个问题,我失眠到这么晚还没睡,明天必定没有足够的体力和朋友去爬山,但是已经约定好的事情怎么样才能推脱掉,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久久萦绕。最后我终于决定给朋友发信息说,明天有事,咱们下次再约去爬山。但是实则我心里十分愧疚。
终于在清晨五点左右我进入了梦乡,我清楚的记得我做了一个梦,梦到窗外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楚的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心里想着下雨了不能和朋友去爬山了。实则这只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我希望不能去爬山这个事情有合理的理由推脱(例如下雨),不至于说“我昨晚失眠,我要补觉”这个理由这么尴尬。
从书中,我就能清楚的体会到要对于人类的“梦”这一领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人常常都是一边在做梦一边在忘记自己做的梦。第二天就算有所回忆也是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再者每个人的表述能力不同,个人经历也不同,解析一个人的梦肯定要和他的儿时记忆和这几天的体验相联系。你作为一个第三方,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了解他人的过往和梦境。若是用自己的梦境作为自己论文的论据,有些时候又有些站不住脚。所以认真写一本关于“梦”的著作真的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我确实为弗洛伊德这种学术研究精神感动不已。
梦的解析读后感15
很早想看这本书了,不过它科学严谨的叙述开始让我看的很不习惯,
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释梦的方法,弗洛伊德得出结论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它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到变化后成人梦境。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心灵的最深处,当我们意识处于混沌的状态时。潜意识就会以其他的过不可思议的.形式冒出来,我们大多觉得梦和现实无关,不过是梦被化装了。解梦的关键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举个例子,按书中的解释,当我们在梦到自己从哪个高处掉下来,当然我们不会摔死,但在这种梦中,自己的身体也会有随梦掉下来的感觉一样,书中给的解释是,这样感觉的原始材料来自我们小时候被大人高举起又突然放下,不过这种感觉不像疼痛一样,被我们记忆收藏,因为到当时太小大脑的记忆功能没有发育,但是身体对于这种感觉已经有了记录。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材料都来自每个人的童年,在人生中童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感觉梦的内涵是无穷的,潜意识也是难以捉摸的
【梦的解析读后感】相关文章:
《梦的解析》读后感05-01
梦的解析读后感03-10
《梦的解析》读书心得12-1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通用20篇)08-10
散文阅读方法的解析11-15
情景模拟面试解析03-26
十二星座性格解析02-04
《中国梦我的梦》读后感07-19
中国梦,我的梦的读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