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主角》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角》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角》的读后感1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有独特的坐标和风景。 我们不应该去羡慕别人,而应该肯定自己。
他是个戏剧白痴。 他从小就热爱表演。 长大后,他第一个渴望的角色就是扮演一只宠物狗。 犹豫良久后,他接受了。
经过几天的排练,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场演出。 尽管这个角色是多么不起眼,但他却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滑稽搞笑的举动让观众不再关注主角,数百双眼睛注视着他,观众们纷纷哈哈大笑。 导演对这次表演非常满意,决定让他在下次排练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你的目标是最高的地方,那么即使你停留在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也并不丢人。” 是的',命运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角色。 与其抱怨,不如全力以赴。 这样,即使是最小的角色也可能成为主角,即使你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人生会经历很多角色,不知不觉就匆匆落幕了。 心里除了不舍和感叹,除了眼里的泪水和遗憾,其实我更多的是感恩和感恩命运让我成长。
一直默默为我们奉献的环卫工人是“没有台词的主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康庄大道就是他们的舞台。 他们双手紧握的扫把,把平凡的道路一个又一个地清扫得焕然一新。 他们无论多么“卑微”,都将“无私”二字生动地写在了人生的里程碑上。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只要你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你就会成为光鲜亮丽的主角,掌控自己的命运。 即使是最卑微的角色,我们也要怀着虔诚的心认真对待。
人生苦短,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倒计时的赛跑。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也许一切都会出错。 与其抱怨,不如全力以赴。
《主角》的读后感2
拿起《主角》就爱不释手,被陈彦老师朴素的语言,故事里每个鲜活,生动,有趣的人物深深吸引着、震撼着、感动着。读完心中五味杂陈,很多的感觉好像说不出来。反正是既有泪流满面,又有愤愤不平,更有委屈难过。好像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对于我这个不爱读书的人,真的是舍不得错过一个字,可见这部作品对我的吸引程度。因此就想写两句读后感,此刻却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害怕自己的认知拉低了这神圣的巨著,管它呢,就像陈彦老师这部作品所要传递的慈悲心,他是能谅解,理解众生的。敬畏主角,敬畏陈彦老师这部紧贴着大地行走的长篇巨著。
女主人公易秦娥的成长记,充满了苦难,煎熬,百般曲折,颠荡起伏,最终上升到慈悲,奉献,和解,宽恕,自我救赎。易秦娥从头至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透着浓浓的傻气,也就是这样的傻冒,才得到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提携。就如秦八娃老师说:“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唱好戏,做得了主角。”冲着这股傻劲儿,她才有了对待生活的高度,态度,豁达,她才能在苦难中得到解脱。
文艺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常常能在这些作品里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何尝又不是个只会唱歌,却不太会打理生活的傻人呢。我们常常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却始终做不到尽善尽美,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要走什么样的人生。易秦娥把所有人生中的缺憾唱在戏里,而我则唱在我的歌里,所以我常常为自己的歌唱感动的一塌糊涂,这种感动,只有易秦娥一样的人才懂。
封潇潇,刘红兵,石怀玉,胡三元,胡彩香,米兰……每个鲜活的生命,有不堪,有可怜,有可爱,也有他们神性的一面。作者没有提倡惩恶扬善,他笔下最恶毒的楚嘉禾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让人除之后快,相反得到了易秦娥的怜悯。她本来就是个可怜人,是个争了一辈子角,用尽下作手段,却始终站不在舞台中央,没有做主角实力的可怜人。书中提及佛家的一句话:“众生皆可怜”。作者是站在众生平等的角度,刻画每一个人物,他是要心疼这世上的每一个生而为人的可怜人。人人皆平等,人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对于那些易秦娥生命中伤害过她的`人,有的她爱过,有的恨过,也曾做过强烈的心理斗争,最终她和每一个人和解。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有这份豁达,正因为她能做到所以才是“主角”吧。这种不太真实的高风亮节,可以想象是作者的私心,是文艺作品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精神和力量。我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以前我是不大懂这句话的,只是囫囵拿着。直至今日,读了易秦娥的故事,我才大概参透一二吧,或许只有自由的“歌唱”,才能忘却烦恼和痛苦,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救赎。
《主角》的读后感3
上周刚好去外地,为了旅途中打发时间,痛并快乐的读完了矛盾文学奖新的获奖作品,陕西作家陈彦写的《主角》。
痛是因为自己看的小说不多,轻易也不太敢看长篇小说,因为属于易上瘾的体质,拿起来就放不下,经常是看到半夜4-5点,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差,很影响健康。这部微信阅读将近3700页的小说,熬了几晚上,最终用时19小时读完。
快乐是因为体验了另一个人的惊心动魄的人生。小说因为客观原因往往是虚构的,但是很多时候正因为虚构,小说又可以写很多其他记实题材不敢写的内容,用一种拼凑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像陈彦引用鲁迅的话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从这个角度小说又是最真实的。
人的天性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一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决定了我们对人生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和主观的。比如一个人没法说他完全懂爱情或婚姻,因为一个人能认识的异性总是有限的。而小说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让我们领略他人的.一生,从而更好的认识生活。用一句时髦的词就是培养同理心。同时小说有别于工具书的特点是他是有血有肉的。工具书教给我们道理,小说让我们懂得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
个人认为这部小说伟大之处有3点:
首先在于贴合时代,每个人都脱离不了自己生存的时代和环境,时代和环境也从更高的纬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本书的故事大约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当下的大约40年间,这40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又会有小的曲折倒退。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我们永远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全部命运。
第二点伟大之处在于对人性的把握。叔本华说过人的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这句话不一定对,但是反应出人在宏观层面不仅受时代环境和出身的制约,在微观层面也受到人性人的人性和基本需求的影响和制约。生存,爱情,亲情,同情,嫉妒,理想,攀比,野心,欲望……这些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情感。生老病死这些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实。最终与时代的旋律一起,塑造出了一个个悲欢离合,感人至深的故事。
第三,在前两点基础上对于人物的刻画,因为受时代和人性的制约,主角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生老病死,爱恨离愁。但因为是小说主角又不是普通人,一定有鲜明的个人性,最终这种鲜明的个人色彩,与时代和人性一起塑造的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本书的主角忆秦娥是一个能吃得苦中苦,倔强,心地实诚没有多少想法和心机的。因为她的傻,笨没有心机很多时候是被环境和时代推着在走。因为她的笨,能吃苦,能耐得住寂寞,从而练就一身硬本领,获得了很多贵人的相助。也因为不知不觉就成了主角,又没有心机,导致了小人的嫉妒和污蔑。最终体现了性格决定命运。
通过读小说让我们更加了解时代,了解人性,也学习小说人物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和不足。推荐这本陕西老乡的小说。
《主角》的读后感4
《主角》一书是由陈彦先生深入了解戏剧后创作的,其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从十一岁到五十多岁充满坎坷的经历。作者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出了忆秦娥的一生,以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从陈彦先生的从事经历来看,他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大作也并非运气使然,陈彦先生在陕西戏曲研究院从事二十多年,长期研究秦腔、地方戏曲文化,一天都不停歇,就如易青娥所说:人可能在偷懒中获得一点快活,但却会丢掉更重要的东西,也会丢掉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对于陈彦先生来说,戏剧就是他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易青娥一生十分坎坷,虽然她在唱戏方面十分有天赋,但她因被她的舅舅连累做了烧火丫头,也曾一度放弃唱戏的念头。但她碰到了她的.师傅们,她的师傅们发现了这颗被蒙上了灰的明珠,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最终易青娥就如同朱主任说的那样,尖尖头总会露出布袋的。因为有了好的师傅,也因为易青娥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她最终成为了名人。虽然她经历了两次婚姻,经历了亲生儿子跳楼身亡,经历了各种打击,但她依然真实,依然对唱戏十分痴迷。对于戏痴易青娥来说,她一生最在意的莫过于唱戏。
《主角》一书让我感受颇深,我想人的一生总需要有热爱的东西来支撑着。就如易青娥一般,无论训练多苦多累,她都坚持每天练习,只为了在台上展现最完美的表演。
《主角》的读后感5
看完这本书了,最大的感受的各个角色形象都比较饱满。我在里面看到的是他们的一生,他们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有很多优点,也各有缺点,他们都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使之灿烂光辉。各人之间的感情,生活,经历,在四十年的时间,变化很大,由年轻到老去,由稚嫩到成长,他们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喜欢的几个角色是她舅,胡彩香,大胡子,秦八娃,他们都是干一行爱一行,沉迷其中,成痴的人。单团长,永远愿意扶持别人,甘于奉献,甘于站在别人后面,最后也是为救别人而死。几个栽培秦娥的老艺人,也是沉迷秦腔,甘愿为之奉献一生的。同时,他们也是对秦娥最好的人了,在秦娥的生命里起了最重要的角色,影响是一辈子的,遇到一个好老师,并跟随他学习成长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主角秦娥的一生,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她拥有天赋,也有一个沉静认真肯吃苦的性格,更是遇到了这么多伯乐,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秦腔传承的一环,这些都是幸运的。她的不幸,在于她的浮浮沉沉的生活,小时候被欺负,练功演出吃苦,爱而不得,几段不好的婚姻,傻儿子,一个事多的家庭,被流言中伤等等,经受的那么多痛苦。她是一个可怜人,被生活推着走了40多年,有很多心酸与痛苦,有很多成就,有很多帮助她的人,所以我觉得她的一生,是值得的。但是我想,她可以更好,这么多年来,很多事情并不是她自己主动去选择的,如果她更主动一点,可能她的生活轨迹会完全能不一样。她可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传承更多的戏,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大的胸怀,她始终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不能释怀,她的两段婚姻,也是有很多问题,她可以更优秀,但是这只是对她的期望,可能有很多问题的这个人才更鲜活,更真实。
秦娥的几任。封潇潇是跟她是灵魂上契合和理解的,刘红兵是珍惜崇拜她的,也在生活上处处照顾和保护她,大胡子则是一个有趣但是疯狂的灵魂。他们都对她爱的很深,都是深陷其中的,但是他们的行动,态度,方式都不同,都是各有优劣。封不够勇敢,不够洒脱,最后竟沉迷喝酒,这是我不能理解的,他是被大家看好的人,常理来说,性格上应该是开朗一些的,可能还有别的不曾交代的原因吧。刘红兵的结局也是预料之中的,他的性格太招摇,太痞气,也不务正业,是不可能给她一直稳定的生活的。大胡子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才华横溢的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他太不羁,甚至是有一些自私的,但是他对艺术的态度也算是偏激的,最后在得意作品面前刎颈而死,为的是作品,也为的是秦娥对他的态度,犹如巨星陨落一般的,令人遗憾惋惜。
秦八娃,是看书多,文化深,看事情最明白,活的最通透的人了。他富有才华,胸怀很广,思虑深远,他惜才爱才,也是愿意为事业,为作品,为秦腔付出一切的人。而在里面我也能感受到他与他老婆豆腐西施的感情深厚,豆腐西施对他的理解与爱很重要。
秦娥她爹,一直很疼她,一直想着她,不跟着去西京给她添麻烦,而是在家养着三只羊,等她回来,这种深沉的父爱,也是令人动容的。她舅也是,不管自己多么不靠谱,永远痴迷于敲鼓,到哪里都离不开这个东西,而他对秦娥的`保护,引领,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掏心掏肺的。
楚嘉禾,是给忆秦娥使了很多绊子的人,可恶,但是也可以理解,毕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高高在上,被捧的人,骄傲的,恰恰是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她浮躁的性格,不愿意沉下心来,全面投入的提升自己专业性,直到有一天被她自己看不起的忆秦娥比下去,她是不甘的,但是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走了偏路,是走不到主角之上的。
胡彩香和米兰的感情,虽然千争万抢,却不是放暗箭,而是努力训练,以争主角。从争抢角色的各种摩擦,到多年后的相互珍惜和欣赏,也是一种很感人的友谊。最后结局,青娥回到老家跟她舅配合唱皮影戏的契合,很动人的,这种两个有才华有实力的人的配合,较量,相互欣赏,是让我难以忘记的,也是哭的最凶的一段了。
忆秦娥能出名,能长久的被捧,大火,跟她的性格关系很大,她不关心外物,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勤奋练功,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没了那么多花花肠子,不会浮躁,反而能沉下心来学戏唱戏演戏。文章里秦腔起起落落,是人们浮躁的生活,焦急的赶潮流的心态,才让唱戏的人不断流失,让秦腔走向低落,但是祖宗的文化,是流传千古的,是有深厚底蕴的也是深深刻在大家心里的,所以它不会没落,会不断走向复兴。
结局哭了,哭的是秦娥被替代,也哭的是秦腔有新的传承,也哭的的她舅这样的鼓痴,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遗憾,也担心他们的手艺会失传,戏痴的离开老去,太可惜了。
同时也很感慨,人的生命可以很长,可以做很很多事情,他们这四十年,就很充足,很多浮沉,也能活出自己的色彩。而我过了20多年的日子,还未曾经历风吹雨打,我是希望经历很多的,却也是害怕这些经历的。当然,我也还只过了20多年,日子还很长,还有很多不同的风景去看,不同的事去经历,不同的生活去体验,希望未来的生活能更丰富。
《主角》的读后感6
秦腔是秦人之魂,一座秦腔戏台演尽人间百态。
《主角》——这部第10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作品之一,作者为陕西作家陈彦。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这是本展现秦腔艺术的起起落落,大时代的变动的书。在读这本书前,我对秦腔了解的很少,只知道它是一种戏曲。对戏,是真的了解甚少。就小时候奶奶喜欢看庐剧。这本书讲述了秦腔名怜忆秦娥的人生。在现在影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下,戏剧这个行业似乎变成了一个小众的文化。作者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向大家展示秦腔这个具有魅力的舞台。
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就是质朴,和口语化。文章在无形之中添加了许多陕西方言。读起来确实令人拗口。这本书围绕易招娣,一个出生在秦岭深处九岩沟的女娃,在11岁前就是在山坡上守着那几只绵绵叫的羊,直到她舅把她带进了县城的剧团,改名易青娥,忆秦娥,成长为一代秦腔皇后。从11岁拜师学艺到51岁功成名就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忆秦娥,他的艺术院生涯的开始是被动的。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倾注了心血。
“主角”是人人都渴望的。书中的人物都在争当主角。来到宁州前,主角是胡三元,秦娥的舅舅。他让秦娥有了后来成为秦腔皇后的机会。到林州后,主角又变成了黄主任,他让胡三元被判了刑,又让秦娥去了厨房。后面又变成了朱副主任。这本书并没有什么主次之分。
忆秦娥作为主角形象,身上被赋予苦难,坚强,执着,单纯,不食人间烟火的戏痴形象,但过于虚,从学戏当主演,当秦腔小皇后一直处于被动,这也许导致了她后面人生的悲惨。他对秦腔的热爱,她对其付出也是不可多得的。但是他的生活却活的不成功,她太“傻”了。一有事她就傻笑。这种愚蠢的行为,是她面对困难的反应。她是一个十足的戏痴。吐火演戏到干呕,直接昏倒在谢幕的舞台上;不断巡演,还要应付人情。在戏曲方面,他认准了就干下去,在生活中她多了许多情绪。让人唏嘘,这就是人生。
刨去主角忆秦娥,众多配角也在熠熠生辉,各有亮点。
胡彩香也是潇洒直率的侠女形象,一手抓着张光荣,一边与胡三元谈情说爱,虽是三观败坏,行为不正,却又光明正大的坦白。封潇潇是秦娥的情窦初开的悸动,但却过于柔弱,太不抗压,忆秦娥注定要飞上枝头,他却从此堕落,浑浑噩噩。年少的美好固然无法把握。刘红兵虽然是一个富家浪子形象,但他的'全心全意付出征服了读者。
忆秦娥的一生是悲凉的。没有人真正懂她,除了戏。当观众朝台前拥去,并大声呼唤着“小忆秦娥”时,站在最后一排的“老”忆秦娥,内心的失落可见一斑,尽管这个小忆秦娥就是她的女儿。像《霸王别姬》里小四儿替了程蝶衣虞姬的角色,像《青衣》里春来代替了筱燕秋嫦娥的角色,一代新生,一代落寞。在交给后生后,在退出舞台后,她回到了老家,故事开始的地方,她拥有名气,她的一生才会像戏般不圆满。
有人的地方就有主角。人生我们总希望过的如忆秦娥那般,但缺少不了勇气与努力。主角是主角,主角又不是主角。
《主角》的读后感7
国庆节放假,追剧《装台》,然后又看了《装台》这部小说。可是还不过瘾,又找来了陈彦的另一部矛盾文学奖小说《主角》。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一直到现在,满脑子都是忆秦娥的身影。
这部小说主要讲了易招弟跟着她剧团上的舅舅来到了县剧团,但是因特殊原因成为烧火丫头,但是易青娥(她舅舅给招弟改的名字)一边当她的烧火丫头,一边练习唱戏,最后终于登台唱了主角,成为秦腔小皇后的故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它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力量。
1.忆秦娥的起伏人生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
忆秦娥的起伏跌宕的人生,她下的功夫和她得到的荣誉等永远都是成正比。越努力,越幸运。忆秦娥从一个烧火丫头成为秦腔皇后,考的不是天赋(刚开始到剧团上,胡老师也说过她的音不准),而是靠自己能吃苦、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日复一日的坚持。忆秦娥的成长中,遇见了很多个贵人,但不管是哪个贵人,不都是被她身上的这种品质所打动?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活法》中的一句话:只要你足够努力,神明也会来帮你。作为舞台人物,忆秦娥的人生是令人羡慕的,四位老艺人和秦八娃对她偏爱有加,且在人生的各种重要关口,都给了她最有力的帮助。她的人生似乎永远有贵人相助,因此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排挤、嫉妒。但我们都知道,这一切成功和帮助的背后都源于忆秦娥能坚持,肯下笨功夫。一个人,只要你做到足够好,只要你够努力,自然会有贵人相助。
这部小说中,多次说到忆秦娥“瓜得很”,陕西方言,意思就是傻得很。说她傻,也是,不追名求利,不争风吃醋,甚至对情都那么迟钝,对性都那么冷漠。可就是这“瓜”,让她对秦腔保持这纯粹的热爱,让她在世事纷扰中,即使是在带娃,也从没间断了练功。正是这样的勤学苦练,才得以守住吸戏曲的根。
我喜欢忆秦娥的“傻”,正是这份“傻”,让她一直保持着对戏曲纯粹的热爱,而这份纯粹恰恰是最难得的,也恰恰是让她在纷纷扰扰中始终坚守的根。读着忆秦娥,就想着自己的职业,教育同样是需要一份“傻气”的,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去做更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第二个问题:结合书中人物谈谈你对“主角”的理解。
诚如作者在后记中写的“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我们永远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全部命运。”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更多的是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要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下去,坚持下来,那就多了一份主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会永远是主角,我们总是在一些场合扮演主角,在另一些场合扮演别人的配角。
对于“主角”的理解,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我们在看到主角光鲜亮丽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们的远超常人的付出,看到他们遭受的非议,看到他们为社会、为大众做出的巨大贡献。一个人不管是作为主角还是配角,都需要保持一颗无杂念、无关名利、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心,进而继续前行。就如同忆秦娥在灶房的那些时候,她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是这样心无杂念的坚持着。
我想起朋友说过的一段话:我们有时候会被表面的幻象所遮蔽了双眼,这遮蔽不是因为某些包装,而是很多人自我的伪饰。我们看到的亮丽外表下往往裹着的是遍体鳞伤,甚至还有我们不曾看到的心灵的痛楚。不是每个人都会让你看到他曾经经历过什么的,即使你看到了,也未必能体会,更不必说你愿意为此而有牺牲。天下哪里有唾手可得的胜利!我们看到别人嘴里的馅饼,永远都是用血汗做的馅儿!
读书的过程中有两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分享给大家。
忆秦娥在遭到污蔑时,秦八娃对她说:“秦娥,你太优秀,就遮了别人的云彩,挡了别人的光亮。人性之恶,恨你不死的心思都有,何况是口诛笔伐。何必去想,又何必去与还搞不明白的敌人计较呢?如果你因此而痛苦、战栗,甚至消沉、退却,那岂不是正中人家下怀了?听我一句劝,天地自有公道。黑的说不白,白的说不黑。即使把白的说黑了,你对秦腔的贡献也已写进观众心底了。记住:能享受多大的赞美,就要能经受多大的诋毁。同样,能经受住多大的诋毁,你也就能享受多大的赞美。你要风里能来得;雨里能去得;眼里能揉沙子;心上能插刀子。才能把事干大、干成器了。
忆秦娥在最后经历网络暴力时,秦八娃又对她说:“主角就是把自己架到火上去烤的那个人。因为你主控着舞台上的一切,因此,你就需要有比别人更多的牺牲、奉献与包容精神。有时甚至需要有宽恕一切的生命的境界。唯其如此,你的舞台才可能是可以无限延伸放大的。”
秦八娃是真正理解忆秦娥的人,或者说,秦八娃理解的是每一个站在舞台上光鲜艳丽的主角。所以,这两段话才那么深刻。
忆秦娥的一生就像小说后面的那几句话:人聚了,戏开了,几多把式唱来了。人去了,戏散了,悲欢离合都齐了。上场了,下场了,大幕开了又关了……愿每个人都有一个永远不会变的主角。
第三个话题:联系本书和你的`经历谈对坚守与创新的理解。
“坚守与创新”这两个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小说中,忆秦娥所有遇到的贵人,都是对老戏情有独钟,赤心坚守,才让老戏得以传承,包括对“主角”的传承。这让我想到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坚守。我们在小时候的课本上就学到一个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创新也是势在必行的。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中西的结合,更如我们现在线上与线下并存的学习方式。
我先想到的是温儒敏教授说的“守正创新”,紧接着想到的还是自己所处的教育事业,想到的是教育的坚守和创新。说到“坚守”,我又想到了于永正老师,想到了他说过的话,想到了我们要坚守的是教育的常识,教育的根。其实我在读忆秦娥的时候,就想到了要把于永正老师的文字再读读,我看到了相似的执着精神。
除了坚守教育初心,我们的教育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变化中,教师也要变,要变成一个学习者,才能追上时代和学生的脚步。
这样一次次的读书交流活动促使我在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成长,也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多读书,才能不断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坚守教育初心,永葆教育生命底色。
《主角》的读后感8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读完《主角》,掩上书本,秦音犹存,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舞台能成为主角者,无非是三种人:一是才华横溢,如“锥处囊中”,自然锋利无比,其锐自出者;二是勤学苦练,练就一身惊人才艺,成为技惊四座的顶尖艺人;三是寻情钻眼、拐弯抹角而“登高一呼”、偶露峥嵘者。在戏剧的世界里,主角是稀有、短缺的资源,在舞台中央,有着耀眼的光芒,也是名利场芸芸众生耗尽一生气力争夺的对象。小说描述了秦腔演员忆秦娥从拜师学艺到功成名就的舞台生涯,从一个放羊娃,到县秦腔剧团的烧火丫头,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奋斗过程的沉浮史,反映了秦腔在历史长河的起起落落,并围绕主角的塑造、争夺、捧杀,演绎永无休止的舞台以外的故事。
小说主线分明,用近七十万字的篇幅,四十余年的时间跨度,讲述了忆秦娥一步步成为“秦腔皇后”的`故事,这是故事的躯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同时,也深度的刻画了忆秦娥被迫卷进纷争的沉浮,这是故事根植于土地的根。全书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一位秦腔名伶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刻画了人物鲜活的秉性和心路历程。也力透纸背的说明了成为主角的道路上,须抵挡“急雨射仓壁,漫窍若注壶”的逼渗。在艺人一生的演绎中,不仅要抵御世俗的利益诱惑,也须在艺术道路上执着于渐行渐远的古老腔调。
忆秦娥在《主角》里是主角。在戏剧的舞台上成就一个角儿真的很难。如今影视艺术,因颜值与绯闻大红大紫而大行其道者不少,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的中心,要成为一个响当当、人见人服角儿,交织着才华、运气和一个时代的背影。文中一拨百十号人的演员培训班,五到七年下来,能炼成角儿者,当属凤毛麟角。所以,忆秦娥是幸运的。
而《主角》里的那些配角,在向往和奋斗的欲望之路上,均是以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掘自我、不屈于自我的主角。小说中的几百号人物,上演了一部部悲剧和喜剧,他们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所以,主角是一种象征,在这个复杂而丰富的社会舞台上,你我均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
小说的最大亮点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秦腔戏剧底蕴。从《打焦赞》里的杨排风,到《游西湖》里的李慧娘,直到《狐仙劫》里的狐九妹,作者对戏剧人物忆秦娥的刻画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同时,作者在对忆秦娥舅舅胡三元对于鼓艺的痴迷,技艺的精湛到生活的起伏,以及对“存”字辈的“忠孝仁义”四位各怀绝活的老艺人的描写,均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作者在传承有序、扎实又坚韧的秦腔文化根脉之上,对地方戏曲的地理人情和生活形态进行了高度凝练。
小说最大特点是用扎实细腻文笔,讲述了小人物在历史滚滚红尘中历经时代转型,命运的不同结局,文字之间满满的是作者对小人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歌颂与褒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文中小人物的人生际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复杂,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方言口语朴实无华,结局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感叹这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感叹这芸芸众生的欢乐与痛苦,感受这喧扰与寂寞,感悟这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也表达了作者满怀爱与悲悯对小人物生命价值与尊严的探索。
作者陈彦说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想让读者看幕后,就像当初写装台。观众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的辉煌敞亮,却想让他们知道装台人的卑微与苦焦。在《主角》一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努力寻找和刻画人性的闪光点和温暖的一面,也为勤劳吃苦敢于拼搏的普通人立传,为小人物带去心灵的慰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或在真情意切的世俗生活中,人生应无主角,亦无配角,但须时刻保希望、爱和善良。
《主角》的读后感9
破茧成蝶原指肉虫或者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也用来指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走出困境后,凤凰涅盘般地重获了新生。
1976年,一个不到十一岁的黑瘦放羊丫头,被在县剧团敲鼓的舅舅带进了宁州剧团,进团后,农村姑娘易招弟不断受到各种排挤,不得已做了伙房的烧火丫头。即便成了烧火丫头,她依旧抱着字典学习并苦苦练功,在灶门口拿大顶,练双臂的支撑力,练腰上的控制力,几小时的“卧鱼”,夜以继日的练习“吹火”绝技……直练到从头到脚几乎遍体鳞伤……晚上回到伙房灶门口脱下练功服,一点点用棉花沾着血水脓包,身体都快让紫药水抹成紫色了,眉毛被一次次烧光了,也没有停歇过苦练,没有把痛苦告诉任何人。
之后,因为戏曲基本功扎实,又在复兴旧戏的浪潮下获得“忠、孝、礼、义”四位秦腔老艺人的赏识,在排练并演出《打焦赞》《杨排风》《白蛇传》《游西湖》不断出名,吃了人下苦,终成人上人。她一步步从省秦的舞台唱到中海和南海,唱出中国,再站上美国百老汇的舞台,赢得了掌声,获得了荣誉,成为一代“秦腔皇后”,成长为自己的主角儿——这是陕西省商洛籍中国作协会员、作家、一级编剧陈彦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讲述的故事。
《主角》里的“主角儿”忆秦娥的破茧成蝶,离不开伯乐的栽培,但更与她自己心怀理想、艰苦前行、着眼卓越、向阳而生的努力息息相关。生来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各个角落不断遭遇生活一次次血腥地捶打,但最终她也用自己的专业和毅力结结实实地捶打了生活。应该说,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与生活、与社会、与命运、与自己斗智斗勇斗争斗法的不屈不挠不折不扣的精神,最终一定会斗志昂扬地成就自己、推动别人、影响社会、注解人生。所有平凡人默默付出努力但还没有见到结果的日子,那叫扎根。当我们经历苦难的修行,经历全心全意的奋斗,一定会收获到对生活、对事业更高维度的理解,这叫成长。
主角是一种象征,生活中谁都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或者说,普通人才是生活的真正主角。忆秦娥从11岁拜师学艺到51岁事业功成名就,她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充满爱与悲悯,诠释了任何一个普通小人物的成功之旅,在时代洪流中都要经历的苦难、悲情、隐忍、积极,展现了在城市里苦苦挣扎的农村人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传递了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让人不由得生发由衷的敬意。所以,与其等待命运的'安排,不如勉励我们自己一定要先勇敢地向命运争夺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务必要有平静的接受所有结果之后还可以勇敢与之交涉的能力。
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可能看到希望;不是每个人的现在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最好的样子。告诉自己,相信自己,我们能破茧成蝶,奏响人生的交响曲,当好自己的主角儿!
《主角》的读后感10
最近用了两个周左右的时间读完了小说《主角》,好久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部70多万字的小说一点也没有让我感到烦躁、累赘,相反让我的心灵在枯燥的工作生活之余得到了很大的慰藉,看完之后构思了两天时间,也假模假样的写了一篇读后感《以“主角”精神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写完又觉得太俗套,不真实,心里憋着的那口气还没有释放出来,总想找机会一吐为快。
主角忆秦娥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放电影般的萦绕着,她起初傻头傻脑练功的样子,与心上人谈恋爱的样子,成名后大放异彩的样子,遭遇人生变故的样子,她离开自己胶着了四十多年的舞台,含泪退下的样子......,她的种种都能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副影像片段。不仅仅是主角的形象,还有胡三元、胡彩香、米兰、苟存义、单团长、刘红兵、石怀玉等与他有关的一系列人物,一个个活跃在作者的笔下,那么饱满、栩栩如生,仿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对应。
忆秦娥是那么可怜,又是那么幸运,可怜的是她一生都在颠沛流离的'演出,承受着主角的折磨与痛苦,幸运的是她凭着自己的憨痴与执着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最高殿堂。她与表演融为一体,享受着戏的恩宠,又被戏伤的遍体鳞伤,她的境遇让人爱着又恨着。
抛开人物奋斗史这条线,与主角密不可分的还有秦腔戏曲的兴衰史,正是因为成为主角之路的艰难与不易,唱戏需要数年磨一剑的深厚功底,戏曲表演才比别的表演更具魅力。因此聪明人、投机取巧之人是不可能成为主角的,只有像忆秦娥这种笨拙之人才能练就出真本领来,而一旦练就了一身本领,便不惧怕历史变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任何时候她都是舞台上不可替代的主角。
由于我们这一代早已远离了戏曲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对秦腔这种剧种更是了解甚少,怀揣着对书中人物的美好幻想,也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经典名段来欣赏,总想把书中唱秦腔的主角与视频中的联系起来,可能由于作者的主角形象勾勒的太完美了,那是怎样一个生命饱满、外表颦颦的女子,以至于无法在现实中找到那个人,我想,这便是文字的魅力吧!
《主角》的读后感11
读完这本书有两天了,还会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回到忆秦娥所在的世界中去。
作者说,“演员争角色,那是一件何等了得的事,有人为这个,恨不能剥了人的皮,喝了人的血。”然而他却让他的主角忆秦娥至天命之年才起了那么一点想要去争争主角的心思。
在忆秦娥近四十年的秦腔生涯中,她就仿佛一个无辜莫名被拉扯进角儿之争的看客,她所遭受的所有的命运的沉浮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所致,不是被舅舅的清高自傲所“连累”,便是被领导的意外身亡所“牵连”。
她成为角儿,靠的是与生俱来的惊人天赋,靠的是一门心思地勤学与苦练,靠的是对名利不在意的单纯与天真。她成为角儿,是一件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她似乎从未正儿八经地去争过,她甚至一直在往后躲。这躲的理由,是因为累,——“一个主角非凡的苦累,甚至是生命的极端绞痛。”而这样的苦累与绞痛,在无数旁人眼里,不仅无法感同身受,更不会相信。他们只看得到那舞台上的光耀四射和角儿们的荣华富贵。
十六岁的忆秦娥还叫易青娥。她已经学会了不把伤痛告诉任何人。“告诉任何人都是没有用处的。”“告诉了,无非是证明你比别人活得更窝囊、更失败而已。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去慢慢忍耐消化的。痛苦告诉别人,只要延长痛苦,增添痛苦,而对痛苦的减少,是毫无益用的。”
易青娥十八岁时已经团里当之无愧的角儿。她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一些,她使那个给她取名“招弟”的父母变得得意骄傲。可对她本人而言,成为角儿,只意味着要比从前更加艰辛、更加痛苦。她也比从前更多地看到了人间百态和世态炎凉。
她曾因为她那个浑身都是本事的舅舅被人高看两眼;也曾因舅舅的狂妄和坐牢被发配到伙房,从一个唱戏的丫头变成一个烧火的丫头;她因为角儿的身份被推上副团的高位,又因为演出事故被拉下台……无论是唱戏还是烧火,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普通百姓,她都一刻也没有松懈地操练着功夫。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她对未来有什么渴望或期许,也不是因为她已经感知到她内心对戏的热爱,而仅仅只是被她与生俱来的本能所驱使、所推动。真正让她明白什么叫“戏”,什么叫“角儿”,是她在舞台中央亲眼看着把自己这个烧火丫头视为珍宝的苟老师倒在台上之后的事儿,是她每一次演出结束都会止不住地呕吐、心中纵使千般不愿但也无法全身而退之后的事儿。
她领悟到“唱戏是不能偷懒的。人可能在偷懒中获得一点快活,但却回丢掉更重要的东西,也会丢掉一生最美好的记忆。”也渐渐明白苟老师曾对她说的'那番话:“主角,演一大本戏,其实就是看你的控制力。哪儿轻缓、哪儿爆发,都要张弛有度,不可平均受力。稳扎稳打,是一个主角最重要的基本功。自打你出场开始,你就要有大将风范。这个大将,不是表面的‘势’,而是内心的自信与淡定。”
忆秦娥的两段婚姻,看起来是两个男人的错,可她当真就一点责任没有吗?忆秦娥是个戏痴,她的初恋和两任丈夫都发自肺腑、真情实意地爱着她,可他们却并不太懂这个女人。本质上他们还是将她视为一个寻常女性,只不过是比较优秀的寻常女性。他们并没有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看到这个女人为了戏所付出的一切、为了角儿所承担的一切,以及她个性里的懦弱与自卑。所以他们并不能真正地去尊重她、欣赏她。可是忆秦娥又可曾主动去了解过她的初恋和丈夫呢?没有。她完全被她的个性禁锢住了。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舞台和功夫,一点点都没有匀给她的丈夫。就连后来得知初恋因为她一蹶不振终生尽毁,她也只是觉得遗憾,而并无锥心之痛。她在感情经营上是缺位的。作者没有因为她的才华而去美化这个缺位。作者对此也是遗憾甚至痛惜的。可是他不能代替忆秦娥成长,哪怕忆秦娥是他笔下的女主角。
作者没有给忆秦娥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连爱情都不给。然而这才是最真实的模样不是吗?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便越孤独;越是靠近舞台的中央,便越孤独;越是远秀于人,便越孤独。痴迷于某事的人,就是会淡漠其他的事。某个圈子里的英雄,可能是某个家庭里被厌恶的人。这是符合逻辑的,这也是符合人性的。
我喜欢这样的小说。一看便知这个故事是作者亲历过或熟悉的,那一景一物,那些大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即便我从未见过、接触过,读起来也全无半点陌生与牵强。这个故事里,没有谁的日子是和和美美的,没有谁的爱情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谁的事情是一帆风顺的。你不会边看边疑惑故事的逻辑性,也不会被人物的个性过于极端所困扰,更不会看到那些电视剧里为了突出矛盾而刻意制造的毫无章法的冲突。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有伟光正的那一刻,也有阴暗晦涩的某一瞬。受欢迎的人并不是什么道德模范,被鄙夷的也不是什么坏蛋垃圾,就算是忆秦娥,也一样。
作者说他在写这部小说时,“几乎常常是一泻千里般地涌流起来。并且时常会眼含热泪,情难自抑。”作为读者的我,又何尝不是呢!当我摊开书时,我不由自主地被拽进忆秦娥的世界里,为她焦虑、为她欣喜、为她潸然泪下。当我合上书时,我又真切感受到了作者的激情,看到了他的心血,也读出了他的向往与遗憾。
《主角》的读后感12
看完陈彦老师的《主角》令我感触良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11岁的放羊娃,到烧火丫头,再到一代名伶。扎实的基本功,肯吃苦,肯用功,推动忆秦娥走向成功,她从不和别人争高低,一根筋一股傻气将自己的功底弄得更加扎实,最终成就了自己。
秦腔是陕西人的情歌。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亲生儿子坠楼身亡,她都没有放弃秦腔与戏剧,没有自甘堕落。而是选择坚持下去,朱团长曾说:“锥子装在口布袋里,那尖尖,迟早都是要戳出来的`,谁也挡不了捂不住。”忆秦娥从AB角再到一代名伶,她一直努力让自己更加拔尖。
儿子坠亡,丈夫自刎,养女即将离开,艺术之路也不可避免迎来自己年老色衰的寂寞。年龄的增长,相貌的衰老。新人的崛起让她不可能恢复昔日的辉煌。就如《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霸王是戏里的,但是虞姬是真的,宝剑也是真的。
所以主角是什么呢?我觉得正如那句话: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主角》的读后感13
看后什么感觉,就是自己在看书之前千万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
很喜欢作者写的这个忆秦娥,甚至做梦也能梦到,但是在梦里,我总是看不清她的脸。也许就是这种朦胧美更让人无法自拔。
她从一个易招弟到易青娥再到忆秦娥,这40年的风雨历程,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从一个放羊娃因为自己的舅进了县秦,又因为自己的舅,自己去烧火做饭,在做饭的时候也自己迷茫。自己既不想做饭,有感觉自己任命算了,有感觉自己特别不甘心。就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苟存忠找到了自己,收她为徒,就这样一代秦腔皇后就演绎之路正式踏上征程,巅峰的路上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调到
以后都不要在读矛盾文学奖评的书了,都是太苦了,看着前面感觉特别好,看着看着,感觉我也特别喜欢这个女主角,太完美了,很喜欢这个小说,然后就上豆瓣搜这本书,看一下评分和评价怎么样,可是跟我想的不一样,评分居然就7。4分,又看了评论,评论里有个剧透的说到和刘红兵结婚,还有石怀玉,婚姻都不顺,说后面的.1/3不太好,我可能就有点带着想法看完了,总共花了有5天时间,感觉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个虚构的女主人公,甚至自己都想去帮她,
我在工地上班,自己闲下来就看看书,手机下载一个蜗牛读书,读过几本之后就看在读榜第二的《主角》,
1、我特别喜欢女猪脚
2、特别替忆秦娥惋惜,甚至是一种嫉妒他们
3、以后不读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了
《主角》的读后感14
《主角》拥有矛盾文学奖的加持,是一部向陕西传统戏剧“秦腔”致敬的作品,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从放羊娃磨炼成名角儿的人生历程,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个人的机遇沉浮、秦腔的兴衰变迁和社会的沧桑巨变。
从易招弟到易青娥再到忆秦娥,从放羊娃到剧团学生到烧火丫头再到“秦腔皇后”。主角十一岁被舅舅带到县剧团当演员,从此被秦腔谱写了一生。对于做主角,她是被“逼”的,屡次准备好要回家继续放羊,但由于她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孜孜鼓励,以及她肯吃苦,肯下功夫,从不与人争高低,最终成为一代秦腔名伶。她遭遇到过贬低、诬陷、唱戏事故、婚姻事故,然而她却以一己之力顶住所有压力,专心与唱戏,勤苦练习,突破重重阻挠成为名角。她吃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头,也享了别人享不到的名分;她获得了唱戏的顶尖赞誉,也受到了唱戏的无尽毁谤。
秦腔原型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是农耕文化原型的派生物,它隐喻的是秦地农民的文化潜意识,是农民寄托情感的重要形式,其中包含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忆秦娥的'起起落落也暗示了秦腔在一个时代的兴衰,新的潮流的兴起曾一度使忆秦娥唱戏之心动摇,可她从未放弃过,即使难以维持生计,她也依旧与秦腔为伴,在新潮逐渐没落、秦腔逐渐回归的时候敏锐地抓住时机,让秦腔再度鼎盛。
《主角》后记中写道“生为主角,其实是一场受难”,一个主角,就意味着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但唱戏总得有人当主角,生活中也会有主角、配角,舞台的主角不好当,生活中的主角也不容易。
《主角》的读后感15
陈彦的《主角》讲述了一个农村放牛丫头为谋生计进入县戏班当柴火丫头,偶然进入戏班,最终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一代名角“秦腔皇后”的故事。小说故事跌宕起伏,忆秦娥从烧火丫头到秦腔皇后的过程中遭遇到过贬低、诬陷、唱戏事故、婚姻事故,然而她却以一己之力顶住所有压力,专心与唱戏,勤苦练习,突破重重阻挠成为名角。
书中不只叙述了舞台上的主角之争,还塑造了若干个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色,以及他们的主角之争,比如,厨房里有主厨之争、剧团里有团长之争等等。
书中各个人物都很鲜活,美貌如花、个性张扬、忌妒成性的楚嘉禾;都为忆秦娥付出了真心,可惜有缘无份皆悲剧的封潇潇、刘红兵、石怀玉;作为忆秦娥领路人的胡三元、吴彩香、米兰;实为秦腔伯乐,将对秦腔的挚爱,全部转化成对忆秦娥的艺术传承的忠孝仁义四位古戏骨;势利的黄正大主任、爱才惜才的朱继儒团长、真心护才的跛脚单团长、爱贪小利的丁至柔,吃老鼠的赫大锤,有贼心的廖耀辉,憨厚正直的宋光祖,善良慈悲的庵住持,自杀的毛娃……而忆秦娥本人更是以“傻”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精彩构思,精妙文笔读的时候很是淋漓畅快,有心痛,有不甘,可最后都归于尘埃,真是应了那句经文“如是一切诸孽障,悉皆消灭尽无余”,不过都还是没看透的可怜人罢了。
有时候在人生的的长河当中都是自己的主角,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太现实,人总是容易被诱惑所吸引,一步步突破自己得底线,所以真正的成功是耐得住寂寞,享受了孤独,沉得住气。文中失落,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一个个独立的人格,拼凑出来一幅幅画面,镌刻在心里,社会不需要单打独斗的人,单木难成林,而协作,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是多次融会贯通达成的,非一日所达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说中忆秦娥的起起落落也暗示了秦腔在一个时代的兴衰,新的潮流的兴起曾一度使忆秦娥唱戏之心动摇,可她从未放弃过,即使难以维持生计,她也依旧与秦腔为伴,在新潮逐渐没落、秦腔逐渐回归的.时候敏锐地抓住时机,让秦腔再度鼎盛。而在忆秦娥成名、秦腔崛起的过程中,也有无数人在默默地付出,期待秦腔的崛起,忠孝仁义四位戏骨就是忆秦娥的伯乐,将她的戏剧天赋完美地发掘了出来、爱才惜才的朱继儒团长、愿为秦腔复出的胡彩香……
秦腔原型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是农耕文化原型的派生物,它隐喻的是秦地农民的文化潜意识,是农民寄托情感的重要形式,其中包含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无疑,小说蕴含了对继承发扬秦腔文化深切呼唤。
【《主角》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主角的作文01-08
故事的主角作文06-06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作文05-09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作文02-24
玄幻小说主角经典语录05-06
关于主角的作文(通用10篇)01-08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奖感言03-21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奖感言范文11-10
这一次,我是主角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