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者的读后感

时间:2022-10-09 09:24: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关读者的读后感

  从学生时代看惯了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梦幻武侠小说到工作之初的"陈谷陈糠陈忠实、假烟假酒平凹"陕派写实长篇小说。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加上工作的繁忙,我很长时间没有看长篇小说了。

有关读者的读后感

  一部凌云人写凌云事的长篇小说《泗水年华》之前发表在凌云县县办刊物《水源洞》上,当时从友人处大致翻翻,对凌云民风、民俗,历史有些痴迷的我好想看下去,但一看作者不是凌云街上的"布楼"所写,想来他们对千年古府的历史,"布楼"的风俗了解不深、不细,加上一开始出场人物是来自四川的杨怀忠父女俩,感觉怎么都不是写泗城的人和事,所以并不再意《泗水年华》。

  后来,红豆社区句号发贴"《泗水年华》,一部凌云人写凌云事的长篇小说诞生了!"看着精美的小说封面和介绍,就有一种阅读的欲望。

  那一天路过新华书店,只见鞭炮齐鸣,好一派热闹,原来是《泗水年华》一书首发仪式,本想住里挤一挤,讨个签名,然我已不是追星族了。第三天不自觉的走进久违的新华书店,买回一本《泗水年华》。

  也许是"书非买不能读也。"把书买回后正值春节,难得的悠闲,不喝酒(酒量有限)、不赌博(没钱)的我正好借机好好的看《泗水年华》。

  正如李祚标《序》中所言"与其说《泗水年华》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它是一幅清末古凌云的水墨画",我被这幅水墨画深深的吸引了。

  水墨画的主景是泗城府,人物是茶痴杨素素。

  "进入挹翠门,杨怀忠牵着素素的手走在铺着尺余宽的双行青石板路,街两旁是人家户,几乎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都是一副相同的场景:包着帕子的汉子排坐在门前石条上,互相传递着水烟筒咕噜咕噜的吸着烟,几个穿着黑斜襟上衣脚蹬绣花鞋的妇女则围坐在火笼旁纳鞋底。男人聊男人的,女人聊女人的,说说笑笑,互不干扰。"

  "杨怀忠在街上转了转,这里的每一条街都铺着双轨青石板路,光凭着青石板磨损成两条石槽的痕迹就能看出,那上边至少已历经几百年的人足马蹄的踩踏打磨。沿街而居的每一户人家门前都用石条镶成一尺来宽的沟。沟里流淌的是和穿城而过的河流一样清澈剔透的水。不时有人从屋里走出来,蹲在屋前淘米洗菜。"

  这画是宁静的。

  是凌云的水墨画一定少不了茶。

  煮云居加上桂林斗茶一举成名的茶仙杨素素,把凌云的茶及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凌云的茶有了百岁盘根契公的大魔罐茶更显得它的保健养颜功效。

  是凌云的水墨画一定少不凌云的风景。而这风景里的人一定少不了杨素素。茶仙杨素素总是与凌云的水景有关,从壮族大年三十夜挑"乖水"的龙渊泉,连续写出了灵洞泉、凤凰泉、蒙泉等云名泉。哪怕是为了功名而凌晨赶到水源洞洗"圣水浴"的男人仪式也少不了素素。

  是凌云的水墨画自然也少不了凌云的风俗,作者写出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依然还记得大年初一凌晨的"猪啊猪,跟我回家去啰"吆喝声,把凌云的年味写得让我回到童年时节过节的美好时光。那那巴歌圩"撩娋"扔糖豆、瑶族的蓝靛节拦路酒,娋尼出嫁、一祖的婚礼壮族婚俗写得让人历历在目。

  这一幅凌云的水墨画,这犹如凌云风景名胜,民风民俗教育的教科书。

【读者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者》文摘11-21

小读者的教案03-02

读者阅读心得02-25

读者读后感03-02

《读者》读后感03-30

读者的读后感03-08

《读者》的读后感11-18

朗读者经典语录03-29

朗读者播出时间11-15

朗读者中的文章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