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波普尔自传》的读后感
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拒绝获取知识。
没有归纳的逻辑,只有批判的逻辑。对于科学的最终评判标准是证伪,对于各种假说的竞争而言,归纳证明是一种可使用的方法。“怀疑一切”与“不可置疑” 让我想起批判的常识论。什么是本质主义?语言及其意义与事实的关系。人们绝不应该试图超出问题情境的要求而去追求更高的精确性。这是波普尔对语言哲学转向的批评。语言解释应该适应问题的需要,不能脱离了实际问题的需要。从信仰者走向怀疑论者,到走向反对一切理性主义。这个过程在大多数人身上经常发生,为什么?我认为在失去心理支柱的心理世界中,如何重建一个自信的心理世界,错误的把握了怀疑的度。发现过程也可能归纳给我们启示与帮助,建立假说,但是最终检测,还需要证伪作为标准。启发—批判,这是两个阶段。
科学的理论要么被证伪,要么永远是假说或猜想。中止信仰才是合理的。“我认为,一个理论的确认度仅仅是关于过去成绩的性质的批判报告:他不能用于预测未来的成绩。因此,他有一个时间指标:只能在对一个理论的批判的某个阶段上谈论该理论的确认度。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想根据过去的评论来评估两个或者更多个竞争理论的相对优劣,则它会提供很好的指导。”“因此,一个理化的确认度是对实践的的合理指导。虽然我们不可能证明一个理论即证明我们对其真理性的信仰是合理的,但有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证明我们偏爱某一理论甚至于另一理论是合理的,例如倘若它的确认度比较高的话。“确认度,我认为对于实践最有价值的理解。对于一些理论,确认度很高,已经成为常识,对于这样的常识不是说怀疑就可以怀疑的!要有与确认度相当的证据置疑,方被接受,否则就是胡言乱语,是反智慧的。从这里看出波普尔与批判的常识论的相通之处。这也是反击貌似真理的“怀疑一切”,各种“唯心论”。独立于“主观”之外的世界是存在的,甚至是可以按照不同的质感层次在向我们袭来。科学知识的增加:自觉的采取批判的方法。我曾经对咨询的原则做过探讨,经历的第一阶段是喜欢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别人,好为人师。
经历的第二阶段是认为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老师不可能了解咨询者的一切心理世界,推而广之,采用不可之论的原则,拒绝给予意见,希望咨询者理解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重要性。采用意识流的处理手法。经历的第三阶段是认为还是有常识存在的,同类还是有交流的基础的,采取批判的常识论的原则,实用主义原则,抛弃不可知论,可以给出类比的例子启发咨询者。同时要看到与咨询者的重大差别,要走入咨询者的内心世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他心理世界重建的基石,用相似的经验启发他的共鸣与力量。经历的第四阶段是拥抱确认度理论,在咨询时,遵循确认度的指引,寻找更容易被接受的经历与例子,强调度的把握,来反对“怀疑一切”错误倾向。这一思维发展的历程,充分说明,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哲学的进步带给我日常行动的指南。波普尔还有许多内容没来及细考虑,以后再写吧。
【《波普尔自传》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自传的作文03-17
有关自传作文03-16
我的自传作文01-19
“鼓励”自传作文10-25
鼓励自传的作文10-10
初二自传作文05-20
我的自传作文通用05-16
我的自传小学作文02-04
我的自传优秀作文02-06
我的自传作文【推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