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后感(精选11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跃迁》读后感1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跃迁》读后感 1
一个朋友推荐了这本书,理由很诱人,说这本书治好了他的拖延症。这确实让我一惊,说起拖延症这个顽疾,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要有一些,毕竟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人们都会用拖延来予以抵制。我身上非常明显,而且每每被其困扰,别的同学都研究生毕业了,我的学位论文至今还没写完。其实,拖延这种症状,往根上说,还是“无关生死”。不拿学位暂时也不影响什么,不锻炼身体暂时也看不出什么,不写作业暂时也不会考不上学,不工作暂时也饿不死。反过来想,没人会在呼吸这个事上拖延,吃饭这个事顶多也就是拖延一两天,掉水里不管会不会游泳也得赶紧扑腾,房子着火、碰上地震跑得也都挺快,也就是“痛则急,大痛大急,小痛小急,不痛则不急”。
不管怎么说,还是想把拖延症治好。本着这样的心态,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拖延症没治好,不过看出点其他门道来,看来病情相同,吃药却是因人而易。
我看出的是成为高手的公式:高手=原始智慧+现代思维+科技手段+科学方法。
比如,对于“努力”这个品质,高手是怎么理解和践行的。首先要知道原始智慧:“努力总有回报”,这是古老的道理,付出总有回报,耕耘才有收获,这是前提。再就是明白现代思维:“努力得选对方向”,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方向比能力重要”,山顶上打井,水底下生火,这种事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还需要用好科技手段:“努力得借助工具”,接入网络、用足科技获取力量,善于“人机合一”,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只要是科技和网络能干的事就别浪费精力自己干。最后得弄清科学方法:“努力是有技巧的”,这个技巧就好像奥数一样,计算从1加到100有规律和简便方法,用好方法很重要。
高手的努力,这个例子有点抽象。我们再举个直观点的,比如读书。高手读书,原始智慧是“开卷有益”,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医愚,明白这些基本道理。现代思维是“读书以用”,倡导功利性读书,学生时代读书目的是为了考试、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工作时期读书是为了获取创造价值的知识,知道为什么读书,什么时期读什么书这就是现代思维,如果上学看小说最后落榜、工作读夜校弥补学历,这就是顺序反了。科技手段是“网络读书”,把百度、知乎当老师,运用好网络教学,更便捷、更专业、更实时的获取帮助。科学方法是“读书攻略”,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如何做好笔记摘要,如何写好读书体会,等等,都有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千万别小视,方法是桥和船。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自小我们被灌输的.理念是“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原始智慧,可事实上,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成功的过程很复杂、很曲折、很偶然,我们总是过分的夸大了心力的作用。管理学上有两句话:一句是,首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正确的做事”;另一句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正所谓,“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
比如,我们都知道军队干部的成长是一个金字塔型,可实际上这个大金字塔里,又包含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金字塔,包括战区塔、军塔、师塔、团塔,如果你一直呆在团塔里,那么你的极限就是团长,而且必须是出类拔萃到极致,也就是状元;而如果你呆在一个军塔里,你的极限就要高得多,起码达到团塔相对容易些。一定程度上看,在团塔里当团长,要比在军塔里当团长,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要大得多,个体综合素质甚至也要好得多。现实就是这样,你呆在哪儿很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可实践起来往往不容易。需要的不单单是智慧,更需要的是勇气,走出舒适区,拥抱变化、适应变化的勇气。
一个奔波于城乡的优秀推销员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比一个投行的顶级高手差。
还有,幸福的认知和智慧。书里举了一个例子:两份一模一样的工作,只是工资不同:你9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7000元;你11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12000元。你会选择哪个?现实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在他们看来,比别人好,比自己过得好重要。”这反映出的是迷失的人性。我想,一匹狼只要自己吃饱了,不会因为另一匹吃了2只羊而沮丧。而人类即使丰衣足食,也会因为别人比自己更丰衣更足食而沮丧。攀比是一种迷失,永无止境的攀比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患得患失迷宫,不能自拔。健康的人生,是一种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攀升的灵魂之旅。所以,人生的智慧在于找准定位、选准对手。否则,一个人将永无成功之日。记住:更好是好的敌人。
与他人攀比是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停止这种循环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这本书所谓成为高手的技术,我理解,说到底其实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即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成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科技、如何看待方法。结论是:“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简单梳理一下,归纳为6句话:第一,人生是要奋斗的;第二,奋斗是有目标的;第三,目标是实现自我成长;第四,成长是需要修炼的;第五,修炼是有技巧的;第六,技巧就是专注不迷失、随喜不攀比、鸡头不凤尾、变化不守旧、善假于物不呆板。
《跃迁》读后感 2
这是我读古典老师的书第三本,他的《拆掉思维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被称为三部曲,是一个不断的提炼和蜕变。
每次看他的书都觉得特别的爽,仿佛就是自己给自己一次大换血一般,从头爽到脚。这次《跃迁》给我的感觉是思维上的又一次升华,运用了很多的案例的加入,每一个个体都是世界的一个点,不断的在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能量互换,它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的裂变、知识的提升、技能的突破、方法以及背后的逻辑:专注头部、外包大脑、终身提问、联机学习、知识IPO、升维思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专注头部就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它直接了当的支出了当下前进的目标就是结合自己的优势聚焦,变成某个领域的头部,可以是很小范围,然后一级级的突破、升迁,最终达到跃迁。终身提问是我一直所欠缺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在学习,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梳理和输出,导致自己好像很充实,但是其实很泛泛的状态。在自我探索营里面我们就是在不断的联机学习,相互思想碰撞,完全发挥着头脑风暴的作用,用他人的专业去解析自身的问题,达到多角度多内容多深度的汇总学习。
这是一本值得不断去翻阅不断去总结和琢磨的书籍,它能够带来的是全身心的梳理。就算世界将财富重新分平,若干年后还是会形成当下的贫富差距,因为思维不同。有了钱你是先丰富自己的脑子还是先填补自己的欲望,必定达成全然不同的结果。
系统-开放-聚焦-执行,这是我通过读这本书的第一感受,也是这本书让我决定下个月将《拆墙》在复习一遍,我相信一定会发现更多。
《跃迁》读后感 3
焦虑,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自媒体让许多平凡的普通人获得了一夜成名的机会。有人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一夜过去出现了10万+的阅读量;有人录了一段短视频,迅速成品;在流量主导一切的现在,好像很多人都能一夜爆发。这个时代给了多少人机会,就带给多少人焦虑。多少次告诉自己心态很重要,不要随波逐流,要保持常态,但看到朋友圈的某某又买了什么,又去哪里度假,又如何如何了,焦虑的情绪就又被重新唤醒,如此往复。
小说《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如何不被时代抛弃,是解决这种持续焦虑的关键,但是如何不被时代抛弃?这本身就是一个很让人焦虑的问题,不是吗?
最近重温了古典的《跃迁》,书中详尽地介绍了个人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跃迁的底层逻辑和实操方法论,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短期内缺乏积累虽然无法实现个人跃迁,但这个书帮我解决了三个痛点。
痛点1:如何才能更快速成长?——联机学习。
什么是联机学习呢?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个非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助理,对人力资源知识毫不了解,我要如何在短期内上手呢?如果在过去,我可以买几本人力资源的书籍,可以报个学习班或者是网课,这些手段有效吗?即便我学完了课,考完了证,就能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吗?
还有一种方法,上社群,通过qq群等找到人力资源业内人士,遇到问题请教他们,这样你获得的是他们几年的积累,这比自己从零开始学起要快速有效得多!甚至,可以组建个线下交流群,去咖啡馆喝杯咖啡,共同讨论行业动态,工作情况,当然啦,作为人力资源小白的我肯定一开始是根本上他们的思路的,但是可以在一次次旁听中了解到最新资讯,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储备。当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水平,就参与讨论,邀请大家抛出各自问题,再共同讨论,实现联机学习。简言之,就是出现问题,不要自己憋着,自己默默学,而是要把你的问题拿出来,和厉害的人交流,最终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想,这样的方式会帮很多人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能让你迅速了解一个领域,实现快速成长。
痛点2:学习的'速度赶不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寻找知识的源头+解决自身相关的问题。
哎呀,说到这个真是满纸辛酸泪啊。我是个典型的双子座,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现在这个时候啊,热点频出,我真是恨不得都学过来,什么逻辑工作法,0秒思考,GTD,番茄工作法,思维导图,别告诉我你会做Excel的,没有不追的学习上的热点……结果呢,什么都知道一点,确什么也没有收获。
在《跃迁》这本书里呢,就给出了作者的答案。首先,要寻找知识的源头!现在各类书籍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你一定要分辨哪些是知识的源头——论文以及业界大神出的有深度的书籍是最佳选择。不要轻易购买水分巨大的畅销书,浪费了金钱时间也消耗了自己的注意力。
并且,关注度要锁定在与自己的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上,要学也学这些能够实际提升工作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的东西。这就又提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为什么学了十好几年英语还是学不明白?”因为在国内,除非是外企,或者专业性强的工作,真的用不上!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要去追热点,千万不要以为学总比不学强,那些看似有用的知识其实只是在消耗你的注意力而已。
问题3:互联网时代,如何才能形成个人品牌——实操方法论:“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发出去”。
为什么要打造个人品牌呢?因为趋势需要。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铁饭碗了,今天干得好好的公司,也许明天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就破产倒闭了;已经签订的注资合同,却因为对方没有融到资而解除。变化才是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东西。我们能做到的,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创造个人品牌。这样,无论你供职的企业怎样变化,你都能始终找准自己的定位,甚至吸引别人找到你!
那具体怎样打造个人品牌呢?我在本书中学到的,就是这句话“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发出去”。打造个人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本来就在积累自己能力的时候,不妨将自己的知识模块化,并让别人知道。“你本来就在学习,不妨三言两语将今天学到的发在朋友圈”,这样慢慢地才会有人知道,哦,这个人最近在干什么,他能干什么。张辉老师也说过,要利用好朋友圈,朋友圈是个绝佳的展示自己的媒介。
古典在书的最后介绍了本书的使用方式:
第一遍,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第二遍,回到对你有用的章节再读一遍,并尝试实践所讲方法。
第三遍,尝试转述给别人。
第四遍,时常翻看。
现在,我已经尝试把对我启发最大的部分转述给你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并且,对于这本书我也会时常翻看,相信每次阅读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启发。
《跃迁》读后感 4
这学期我们学校在轰轰烈烈地搞“智慧校园”系列活动。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培训,深感教学、教师这个职业都在发生着一次巨大的转变。五年前,全校的黑板都变成了电子白板,我们从一支粉笔变成了用课件讲课,从去年到今年,电子白板又变成了液晶触摸式一体机。校长说,未来我们一个年级一个学科只需要一个老师授课,所有的学生通过学生平板就能学习;教研主任说,以后老师们的授课方式要改变,不能把一体机还只当成PPT播放器,要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更有效的教学。看,高速发展的前沿科技将会迅速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如果我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被淘汰!
刚好最近在读古典老师写的《跃迁》,凡事皆有方法论,如何成长这件事也不例外。这本书就是关于个人成长的理论体系著作。什么是“跃迁”?电子吸收能量后,突然跳到更高能量级,这种不连续、跳跃式的突变,我们称之为“跃迁”。人类认知世界和自我成长,也会受到激发产生突变,进行“跃迁”。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
分为三个阶段:持续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这叫做认知跃迁;于是你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却长久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你都快要放弃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爬坡之后,你正确地做出了几个选择,换了几个平台,身价、能力和水平会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了不同的力道,这就是第三阶段能级跃迁。
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站在高手的身边!歌德说:“如果你要指点四周风景,你先要自己爬上屋顶。”只有站在顶端,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的第一线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1.找到知识的源头,提升认知效率。作者将知识分为四层: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二手信息,对一手知识的.忠实转化,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在学习时首先找到知识的源头,学会功利读书法,即目的性极强的读书,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2.有的人读书很多,却无法精准利用书中知识,原因是没有将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储存在大脑中,四种常见的知识结构帮你将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3.联机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单机学习,学习和思考整合的循环;联级学习,学习-思考整合-分享-联机外界。通过联机学习和跨界联机学习我们可以和同行、其他行业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4.做一个终身提问者。提问即思考,提问即创造。提问的能力能看出一个人思考的深度,提问可以让学习目标更清晰,学习动力更强大。
5.知识IPO,把知识变成价值。I-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P-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O-输出产品,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小结:站在知识的源头,萃取知识晶体;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改变很难,因为他要打破你以往舒适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但是任何能够让你提升的东西都不会那么的令人舒适。未来在变,未来已来,对待未来和新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用专注的态度修炼自己,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跃迁》读后感 5
继《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后,这是古典老师第三本书。
古典何许人也?新精英生涯创始人,他曾是新东方优秀教师,因目睹无数中国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纠结,意识到"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学"更重要,2007年转型做生涯规划,专注于该领域十余年。
作者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目前这个时代的特征: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一方面我们获得信息越越容易,创业门槛越越低,机会也越越多。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注意力随时都会被外界各种因素干扰,创业门槛越低,意味着竞争越激烈,单点突破的几率越越小。
我们拥有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大脑,装着工业时代的思想,却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
首先,我们应该停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下边这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弗林。他为巴菲特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次,他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获得成功呢?
巴菲特说:第一步,你要圈出2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第二步,圈出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怎么办?
有人说,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个,有机会再去做那20个。
完全错了。
巴菲特说,接下,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个,它们只是幻觉;那个勾勒出的才是真正的你。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接下要考虑的是达成的路径,对内是个人成长,提升个人价值;对外是顺势而为,放大个人价值。
关于个人成长,有两点体会深刻:
1)带着问题去学习。
《终身成长》一书中谈到的两种思维模式能很好的说明学会提问的重要性。
固定型思维模式,是我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做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我有了目标,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去成长,虽然人先天的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改变。
被问题拍肩膀,总比被现实抽嘴巴子好,好问题比答案还重要,"功利式"的学习方法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2)大脑外包:
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模式通常是,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大脑里,并通过各种考试检查大脑的内存。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定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用的着的部分,记忆最深刻,而那些我们不常用的部分,大多都被遗忘了。
对于那部分被遗忘的知识,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在哪里,根本不用储存在大脑里面。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调取知识可能就只需要几秒钟,如果高效利用我们的大脑,我们需要储存进大脑的,只是这部分知识的检索目录。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个人学习和成长是我们建立个人品牌的基础,如何借移动互联网的势,放大个人品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跃迁》一书中提及的系统思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不识庐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中。如何跳出外,看清庐真面目,是需要学习和思考的。
如果我们目前做的事情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它附着于哪根线上,这根线又被编织在哪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有处理什么样的体系当中,这个体系整体处于上升还是下降的趋势。我想不管是择业还是创业,这都是必须要看清楚的。
打个比方,如果你目前所做的产品是方便面,即便它的价格再便宜,口味再好,也不可能有长远的未。因为人们吃方便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而颠覆方便面这个行业的,正式依附于移动互联网成长起的.,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平台。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听了那么多的道理,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书没有错,道理也没有错,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个人身上。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书,有工具型的书,有学术类的书,有成功学的书,有哲学类的书等等等,我们一辈子也要读很多本书,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读书这事呢?
罗胖的一次分享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读书要跟古代皇帝批阅奏一样,如果我们自己是皇帝,那么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的作者,都是我的臣民,需要的他们的时候,我翻开书本接见一下,如果我不需要他们,就让他们在一边候着。
《跃迁》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不但提供了很多个人成长的路径和方法,如何顺势而为,放大个人价值。这本书更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跃迁》读后感 6
《跃迁》是一本由樊登老师隆重推荐的古典老师的大作内容涵盖了个人成长、职场发展、领导力等诸多方面。在樊登读书会的第1轮中,我们将探讨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分享一些读后感。来看一下《跃迁》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涉及到个人跃迁的重要方面。第一部分是“认识自己”,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自我认知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是“建立人际关系”,主要介绍了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来建立自己的品牌。第三部分是“掌握技巧”,主要介绍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是“追求卓越”,主要介绍了如何追求卓越,并保持自己的动力和热情。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实现个人跃迁,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我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努力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碍,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樊登老师对于古典书籍的深刻理解和热情。他在讲解过程中,不仅将书籍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还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籍中的内容。通过樊登老师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阅读古典书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书籍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阅读《跃迁》这本书,我收获颇丰。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实现个人跃迁。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阅读古典书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书籍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跃迁》读后感 7
跃迁,更大广度的励志书,古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很多提升的方法,个人的成长要结合起社会和新的网络时代,要学会以小博大!
最近也看了很多心理及励志的书籍,点很多,每本书都有一两个戳中自己内心的点,比如极简主义,少即是多,刻意练习,爱的艺术,奇特的一生……而古老师这本书就是个大杂烩,我想书后附录里的书单就是一手资源,他把它们进行了系统整合并且加入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二次创作和复述,这本书的视野很大,不过于我而言,仍需要再积累,才能跃迁。
高手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这章里最吸引我的是建立网络知识库,随时调用;在高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选择头部,这个说起来容易,其实不然,在现实中,这需要自我修炼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行。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是必须的策略;用提问学习,用联机思考,用输出整合:这个很妙,学习得有区分,在思考后进行提问学习,效果会好很多,需求高手帮助和获得及时反馈非常必要;升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这章是最吸引我的,也是收获最大的,系统思维、回路、层级、控制点这几个概念很重要,需要好好掌握与运用!跃迁者的.心法:专注、简单、开放等等,这章里我觉得开放这个点说服了我,我确实缺乏开放的意识,这个要加强和实践!
开放九律:1.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2.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3.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4.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5.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6.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7.留出10%到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会太接触的领域;8.现在更高的角度,发现和专注自己的独特之处;9.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跃迁》读后感 8
最近两天看完了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是继采铜的《精进》后第二本读的如此畅快的书,收获自然是巨大的。
首先,我的认知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以称之为认知的提升。在阅读中,一些固有的思维逐渐被打破,比如,了解了系统思维和还原思维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生活中常陷的几大负向回路,学习着如何改变这种负向轮回,另外,我也认识到目前时代特征正在转变,不能再拿旧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不能再使用旧的方式和方法处理问题,要“与时俱进”,之前有限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沉淀下来的观点与看法,在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能说古典老师说的都对,但起码给了我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给了我重新定义问题的机会。
其次,收获了很多方法论。书中说到,勤奋的三种境界,第二种是方法论的勤奋,我现在应该还停留在这个阶段吧,订阅了一些讲方法论的专栏,却没有系统的学习,实在是懒惰成性,但不能因为这个借口就停滞不前,事实上最近战惰还真有了些办法,也有见成效呢。
再其次,还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总结为几句话,分别是: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面对他人,善良简单可激怒,面对不确定,极度聪明和善良,里面所说的TNT交际策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知识点,跟自己所秉持的交友观还是十分相近的`呢。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于成长类书籍都是求知若渴的,虽然会有人质疑这类书籍的指导性,但在我看来,能写出如此严密有系统,有趣却又高度总结的书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我在《跃迁》里,读出的不仅有古典老师自己的思想,也有佛家的思想在里面,很喜欢这类人,就像我的导师杜老师一样令人敬仰。
最后的最后,想起上次和朋友交流,问他们,都在写个人公众号,那有没有出书的想法呢?结果得到很无情的回答,出了自己看么,有人看吗?嗯,的确很打击人,但好像不容反驳呢。毕竟在这个人人都出书的时代,我还没打磨好技艺就想搞大动作,是不现实的呢,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有梦还是好的,哈哈,愿大家早日都可以实现理想啦~
高亮:最近比较积极,思考比较多,想要拉个小群5-7人的样子,定期线上讨论开开脑洞,专业职业年龄都没有限制,但唯一的条件是喜欢思考,可以拉自己的朋友入群,但一定是要能够碰撞出思维火花的那种哦,有意愿的给我留言or直接私信我啦,先提前感谢~期待我们的相遇~
《跃迁》读后感 9
很幸运加入到豪顺这个大家园中,前段时间正好赶上我们部长组织的《跃迁》共读分享会,不管是这本书中的内容还是共读分享的这种读书方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在阅读和分享中,从一开始的按章阅读到最后带着问题思考阅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实例来向大家分享,我们部门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及体会到因不同的年龄和经历所带来的不同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言归正传,那么《跃迁》这本书主要说了什么,要教会我们什么,出这本书的目的到底又是什么呢?首先,《跃迁》前言部分它就交待了:
1.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背景。
2.时代发展的越快,我们越要慢下来,静下来,弄清楚自己的方向。
3.多阅读,要用投资的眼光看待人生,与成功人士对话,踩在巨人(成功人士)的肩膀上攀峰,成功就蕴藏在有暗箱的.阅读中。
4.其目的就是如何利用规律,借助时代和平台的势,放大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的跃迁,从而能达到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并过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的境界。
5.高手之路就是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而我们大部分人做到见世界即可,见世界的境界为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方法和讲了哪些内容呢?
本来是想自己做一个知识框架出来,可无意。那么,《跃迁》这本书教给我们哪些中看到一个高度概括《跃迁》这本书的框架图,就借助网络的优势,分享给大家。
最后,我觉得《跃迁》这本书不仅仅讲了放大个人努力需利用的规律及方法,还在最后一章中讲到了我们自身的内在修练,也说明了在职场和生活中人际关系、为人处事及沟通的重要性。
从始至终,这本书的基础和前提是努力二字,如果不努力,那么这些方法和规律也都是空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未来不属于80后,也不属于90后,更不属于00后,未来是属于努力后的,不管正处于什么样的年龄和环境下,努力都是一种生活态度。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过一句话,现在的社会,不是你不动就是在原地踏步,而且是你在动了才在原地踏步。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当你停止努力了,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在走后退路。那么,有技巧和方法的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能让你登上人生的高峰,实现自我跃迁。
当今社会,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去尝试,最终从千万人的成功中找到并开创一条属于并适合自己的路。
《跃迁》读后感 10
这是一个我特别欣赏、爱学习、敢实践、进步大、爱分享、特善良、爱帮助人的好朋友推荐的一本书。
翻开这本书,被作者的思维所折服,又一次感受到书跟书之间的差距可以是天壤之别。
这是一本讲底层逻辑的书,书中蕴含了很多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场进阶、人际关系、学习精进等方面的智慧。既有哲学的智慧、也有实在的方法论,绝对值得一直带在身边,每月都温习一下。
分享一下现阶段的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1.别列书单,列问题单。我很喜欢看书、听书,但是总有一种输入过多过杂,输出太少,看过很多书依然没有明显进步的感觉。直到听到古典老师这个观点“列问题单”,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以后学习、梦想清单、写作应该更多聚焦在自己的想解决的问题上面。
2.克服人性的弱点。我大概知道自己进步缓慢的原因了。我们人性中有短视、恐惧、贪婪的一面,这些都是下意识的',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强调高层次的意识,摆脱它们。
3.分享。我觉得自己分享的内容和频率都有待提升,分享会吸引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要多分享解决自己问题的内容。
4.可迭代关系:成长加速度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快的人。在社交方面一直没有太多的思考,在看了古典老师这本书之后,就清晰了应该主动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希望能够把书中的底层思维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养成习惯。
也要反复看这本书,在不同的阶段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领悟。
《跃迁》读后感 11
《跃迁》这本书是在去年8月份就买了,当时是在动车上读完的,就是埋头扎进去,把整本书读完,等到来整理思路的时候却发现吸收的并不多,所以读书方法真的很关键,尤其是这种提升思维相关的书。但不得不说,这是本很有质量的书,里面的很多知识块是可以分解来理解的。三月书单里出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重新拿来读了一遍,抓了部分点,融入了些自己的认识。
文中提到自我跃迁,需要的是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三大步。个人的眼界和格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聪明人很多,但很多时候眼界可以促使你做更正确的选择,这也就是升级心智,洞察趋势,聪明的勤奋,才能推向更大的成功。
关于二八法则的高效成长,它说的是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的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每个系统里都有杠杆点,找到这个杠杆点,能迅速放大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制住各种诱惑,遵循二八法则,坚定的持续关注这百分之二十,这需要强大的定力,这是投资的思考方式,也是自我投资者——高手——最重要的战略。当个人的这部分成长达成后,就需要利用系统或者平台放大名气,然后与最优秀的大脑互联。
这个时代的资源已经在高度集中了,即使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依然不要去抱怨,而是去做好自己。挑选头部赛道,把时机和站位放在个人努力前面,抢占头部,享受红利。我们需要从身边的头部做起,切不可好高骛远,把注意力尽量放到你能影响到,能操作的赛场,尽快去达到你视野里最近的头部。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做一件事专注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他的兵力。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就是他他的火力。想象一个聪明人,精力是别人的两倍,智商是别人的两倍。这够厉害了吧。但一旦这个人分兵3个目标,他就马上会在这3个领域分别被3个综合能力不如他的选手击败。
这就是聪明人的最大诅咒一一贪婪而不专注。
为什么专注这么难?
因为越是聪明人,眼界越开阔,面临的机会越多,可能越多,领域越多,一做就有小成,轻松歼灭低级选手,更加加觉得自己厉害,所以越发不专注。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太多的聪明人死于不专注,而专注恰恰是高手的第一条护城河。
所以,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当一个人已经站到了优势位置,只要保持专注节制,就不会输。销量最大的苹果手机,恰恰是机型最少的一个品牌。
最后一点感悟就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辨识信息,筛选信息也很关键,要善用搜索,调用和整合他人的观点。
【《跃迁》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童年的读后感01-03
论语读后感_读后感05-15
经读后感 读后感悟05-29
雷雨读后感-读后感09-30
哈姆雷特读后感-读后感09-30
《童年》读后感-读后感10-01
《干法》读后感-读后感07-07
称不上是读后感的读后感精选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