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对联的知识

时间:2020-09-25 10:22:01 对联 我要投稿

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了。它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座上宾,也常常是村夫俗子的家中客。

关于对联的知识

  记得还是大集体的时候,我们村的宝贵爷爷打得一手好算盘,双手能打“狮子滚”;写得一手好字,春节等他写对联的人排成长队。他写对联常常不按书上的内容写,而是因人因事因时现编现写。队里新盖的仓库落成,队长请他在门上写副对联,他想了想,随即在门上写道:“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横批是“仓库重地”。漂亮的'正楷,贴切的内容,在村里那真是无人可比。我家的后邻居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五保户老奶奶。春节,队里给她送来了柴米油盐面馍肉菜,请宝贵爷爷给她写副对联,他起起笔来在红纸上刷刷刷几下就写好了。上联是“有米有面有柴火”,下联是“有酒有肉有蒸馍”,横批是“好肥之年”。围观的乡亲哈哈大笑,都夸他对联写得好。

  上小学时,我也曾临过几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毛笔字也算有点基础。后来师范毕业回到家乡,春节或红白喜事,或新屋落成,乡亲们有时就找我写对联。那时,我写对联可没有宝贵爷的本事,不敢现编现写,怕写不好被人耻笑,常常照着书上的内容写。乡亲们都夸我比宝贵爷爷的字写得好,其实我心里明白,那不过是客气话罢了。实际上,我的字和宝贵爷爷的字比起来,那不只是小巫见大巫,简直是小巫见老巫了。

  那年月,几乎家家都穷,不像现在,过年都贴印刷精美的对联。那时候贴的对联,都是一角 钱一张的红纸裁裁请人写的。所谓“请”,也不过是让支烟,或说几句感谢的话而已。写联人赔笔赔墨赔力气,但受人尊敬,心里高兴。

  对联虽然雅俗共赏,但作对联贴对联还是很有讲究的。

  对联来自于律诗。格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两句为一联,通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工整,故简称“对联”。

  一副对联不讲字数多少,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样读起来才悦耳动听,节奏富有变化,具有韵味 。如果上下联尾字平仄倒置,读起来就会拗口。另外,对联的上下联某个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不能错对,即所谓实对实,虚对虚,数对数,物对物,颜色*对颜色*,形态对形态。因此,没有一点对联知识的人想作出一副好对联,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副对联作好了,写好了 ,可贴的时候也是有规矩的。上下联对齐,贴端正,自不必说,最起码的规矩是不能把上下联的位置贴反了,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我国传统的排版格式是竖排版,右翻页,读的时候是从上往下,自右向左。现在的对联还一直沿袭这一传统,即对联的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贴的时候当然要把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样才正确。有些对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贴反就变成了“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虽然读起来有些拗口,但意思还说得过去。可是,有些对联是绝对不能贴反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如果贴反就变成了“柳岸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不仅读起来拗口,而且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失去了原来的意境。现在人们对对联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经常把对联贴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联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国宝,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对联的知识】相关文章:

关于虎年的对联01-22

关于学习的对联01-18

关于结婚的对联01-17

关于春节的对联01-20

关于鸡年的对联12-17

关于生意的对联12-16

关于春天的对联12-12

关于元宵的对联12-12

关于医院的对联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