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春节对联资料

时间:2024-01-20 22:09:57 炜玲 对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对联资料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联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那么什么样的对联才是好的对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对联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对联资料

  七字春节对联

  1、步步登高走鸿运;岁岁平安发大财

  2、步步登高财源进;岁岁平安鸿运来

  3、求财顺景方方利;出入平安事事成

  4、鸿图大展生意旺;伟业腾飞财源广

  5、福临宝地千秋盛;财进家门万事兴

  6、万事顺心成大业;春风得意展鸿图

  7、前程似锦步步高;春风得意年年好

  8、万里鹏程添锦绣;千秋伟业更辉煌

  9、奔前程一帆风顺;创大业万里生辉

  10、宏伟大业平地起;无限商机乘风来

  11、商通四海生意旺;富达九洲财源广

  12、四海财源聚宝地;九洲鸿运进门庭

  13、展鸿图得心应手;创大业马到成功

  14、展鸿图方方顺利;创大业事事成功

  15、四海来财生意旺;三江进宝财源广

  16、客似云来生意旺;货如轮转财源广

  17、财进富门千金聚;福泽宝地万年盛

  18、一帆风顺创大业;万事如意展鸿图

  19、勤劳创业财源旺;和睦家庭福寿多

  20、年年顺景开鸿运;岁岁平安发大财

  21、新春福旺财宝聚;佳节吉祥富贵来

  22、门迎福路发鸿福;店有财神广进财

  23、出门大吉迎福到;入门大利接财来

  24、红日照财财满门;春风送福福到家

  25、泰运鸿开兴隆宅;财源广进昌盛家

  26、财运亨通生意旺;得心应手财源广

  27、开门见喜财源进;举手迎春瑞泽来

  28、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29、出入贵人相照应;财运亨通好前程

  30、新春大吉迎大利;接福添喜又添财

  31、鹏程万里兴骏业;鸿运千秋绘锦图

  春节对联带横批

  1、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

  2、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3、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4、上联:人逢盛世情无限;下联:兔拱华门岁有余。横批:欢度春节。

  5、上联:前程似锦创大业;下联:春风得意展宏图。横批:万事亨通。

  6、上联:迎新春快乐祥和;下联:庆佳节顺意平安。横批:五福临门。

  7、上联:迎新春前程似锦;下联:贺佳节事业辉煌。横批:万象更新。

  8、上联:两年半夜分新旧;下联:万众齐欢接亥春。横批:吉祥如意。

  9、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10、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11、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12、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13、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14、上联:喜迎四季平安福;下联:笑纳八方富贵财。横批:欢度春节。

  15、上联:心想事成福临门;下联:万事如意财运通。横批:新春快乐。

  16、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17、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18、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19、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20、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入;横批:吉星高照

  21、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22、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

  23、上联:天意回春生万物;下联:人心乐善淑千祥;横批:辞旧迎新

  24、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25、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26、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27、上联:创大业年年得意;下联:展鸿图事事顺心;横批:四季呈祥

  28、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29、上联:人逢盛世精神爽;下联:岁转阳春气象新;横批:欢喜坚固

  30、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31、上联:春风惠我财源广;下联:旭日临门福寿康;横批:积善人家

  32、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33、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34、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35、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36、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37、上联:生意兴隆同地久;下联:财源广进共天长;横批:春和景丽

  38、上联:门迎晓日财源广;下联:户纳春风吉庆多;横批:年逢大有

  39、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

  40、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41、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42、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43、上联:好运迎来四季福;下联:新春送到八方财;横批:普天同庆

  44、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45、上联:东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46、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47、上联:东西南北风光好;下联:春夏秋冬气象新;横批:百事大吉

  48、上联:春风得意财源广;下联:和气致祥家业兴;横批:天顺人和

  49、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50、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财源滚滚

  51、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52、上联:万户桃符新气象;下联:群山霞彩富神州;横批:好事临门

  53、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54、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55、上联:新春如意多富贵;下联:佳节平安添吉祥;横批:福喜盈门

  56、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入

  57、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58、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59、上联:朱红春帖千门瑞;下联:翠绿柳风万户新;横批:吉祥如意

  60、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61、上联:财如晓日腾云起;下联:利似春潮带雨来;横批:吉庆有余

  62、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财源广进

  63、上联:福临宝地千秋盛;下联:财进家门万事兴;横批:淑气宜人

  64、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65、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66、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67、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68、上联:平安顺利人多福;下联:天地通和家进财;横批:六合同春

  69、上联:财神送宝年年发;下联:合家迎春岁岁兴;横批:福是高照

  70、上联:创大业千秋鼎盛;下联:展宏图再就光辉;横批:大展宏图

  71、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72、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横批:科技致富

  73、上联:吉祥地四季平安;下联:宝贵门福星高照;横批:四季如春

  74、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

  75、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

  76、上联:叁阳启泰人间喜;下联:五福临门大地春;横批:鹏程万里

  77、上联:财发如春多得意;下联:福来似海正逢时;横批:家祥人和

  78、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满室花香喜事临;横批:财源广进

  79、上联:吉星照地全家福;下联:鸿运当头万事通;横批:百花献瑞

  80、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来回大地

  81、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82、上联:荣华富贵财源广;下联:吉祥如意喜临门;横批:新春快乐

  83、上联:多财多福平安宅;下联:好年好景富贵家;横批:良辰美景

  84、上联:叁阳开泰千门喜;下联:九域增辉四海春;横批:物华天宝

  85、上联:春回大地喜盈室;下联:福降人间笑满堂;横批:康强逢吉

  86、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87、上联:福气降临阖家福;下联:春光辉映满堂春;横批:新年大吉

  88、上联:日丽风和春浩荡;下联:花香鸟语物昭苏;横批:美意延年

  89、上联:三春花雨润甲岁;下联:十亿神州庆子年;横批:福满人间

  90、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

  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语言寻根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卡车”与“吉普”,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他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主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刘麟生曾说:“《道德经》仲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再看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武成》)、“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等等。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

  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段为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

  举杜甫《登高》即可见一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颌联和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律偶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特征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像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门联

  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

  武侯祠对联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比如,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浙江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门联“德张民智开明范;学领女权炳耀风”,其风格是高雅而严肃的。清末有个叫赵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此联就属于严肃性的。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春节对联资料】相关文章:

经典春节对联02-21

经典春节对联经典02-23

春节经典对联02-24

春节的对联01-13

春节的对联12-19

经典春节对联06-09

春节的对联06-23

春节对联精选07-01

春节对联经典01-18

春节经典对联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