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分析

时间:2022-10-08 03:46:59 高考满分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考满分作文分析

  【高考真题】

关于高考满分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这道试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有些诗意太浓,过于朦胧。不过与湖南题诗意地生活相比,北京题要具体一些,因为导语材料已经给出了对诗句的五种理解方法,考生可以根据这五种理解进行构思。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对这句诗歌的理解,反思现代社会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整理自己的思想,寻求那份雅致和心境。无论运用何种观点写作,都要注意思维的层次和深度,不要流于浅薄的情感宣泄。要结合生活的实际联想想象,可以将古今进行对比,反映自己的思想追求。但是,由于试题本身的难度的确很高,考生是否能在考场上顺利理清思路,写出自己的感悟,还是令人担忧的。从整体上看,这是一道令考生看后发懵,思想性要求很高的题目,对考生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写好这道作文题,主要应该注意下述两点:

  一、破解诗句,寻找到符合自己思想的角度。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考生的理解也可能五花八门,在考场上,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文章材料提供的信息准确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命题人已经给出了有关诗歌理解的五个角度,每一个角度都有关键词。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对品格的具体化,假如海阔天空地阐述做人的境界,则又离题万里了;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又该作何解,你当然可以谈寂寞,但准确地讲,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具备恬淡地做人的品格所必须面对的处境;再看‘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则是面对寂寞处境时所导致的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伟大吧;至于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谈论同一个问题而已。抓住这些关键词就抓住了立意的角度,此时考生再结合这几种角度对照一下自己的思想,看哪一种更符合自己的思想,然后进行写作。综上所述,就用这个题目中所给的内容进行立意,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

  1.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寂寞需要忍耐与执著,不为人知又何妨等。

  4.大音稀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当然,考生如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不必拘泥于题目所给的各种角度。

  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范例: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象……如丝的细雨,轻轻地沾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地,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地,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守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硬邦邦的个体吗?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淳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粝的现实吞没。是大自然充满善意、胸襟博大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摩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地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

  阅卷手记

  这是阅卷组评定的一篇一类标杆作文,也是一篇个性突出的佳作。特点如下:

  本文视角独特,见解不凡。作者于试题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的品读入手,从容而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

  有深广的情怀,才有高品位的文章。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这些精当的表述,其美主要不在于语言形式,而在于意蕴的独到与深度。

  第三段,作者以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品味诗句时的种种想象:先写雨入肌肤;再写肌肤的吸纳;接下来以大段笔墨表明浸入人体的不仅是水滴,更是自然的精灵。将文思从对诗句的品味,自然推进一层,赞颂了自然对人类的滋养。全段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情。

  第四段作者择两位自然之子、文学巨匠入文,表达了大自然成就真文豪的分论点。材料的使用的确具有展示才学的作用,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思想。此次作文写到陶渊明的大有人在,但大都止步于闲静与淡泊,而本文作者却在与魏晋名士的比照中,写出了陶潜亲近自然的高明。读过梭罗的考生就不多了,能在与垮掉的一代的比照中感悟梭罗,论证观点,就更为一般考生所不能及了。

  才、学、识俱佳,说本文是本次考场作文中的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以它为一类标杆作文,该是当之无愧的。

【高考满分作文分析】相关文章:

高考满分作文07-12

高考满分作文经典10-26

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0-08

高考满分记叙作文10-26

高考满分材料作文10-26

高考满分的优秀作文11-04

高考满分优秀作文03-01

高考满分的英语作文07-30

高考满分优质作文03-23

高考满分写景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