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13 00:18:21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关于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我们曾对六中学生进行过一次“你的家庭藏书量如何?”一项问卷调查,回答“基本没有任何藏书”的占47%,“有一点藏书,数量不多”的占54.61%,“有一点藏书,数量可观”的占10.50%,“有很多书刊,藏书量非常丰富”的占4.5%。农村学生家庭藏书量匮乏,学生的阅读面可想而知。

  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就是人的命运,也是民族的命运”,其间含义令人深思。拯救阅读,倡导阅读,是每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亲近书籍,引导我们的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到书籍的世界游历,那才是最真诚的精神培植、最深厚的人文关怀,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到了信息交互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阅读更应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最好方法。观点的平庸往往来源于思想的平庸,思想的平庸往往来源于阅读的狭隘,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潜心读书的时代。我们章丘市第六中学开展的“‘读书·立学·立身’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就是在引导我校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尝试。

  二、研究思路宗旨

  我们所倡导的的的阅读理念是“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感悟古今文明;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丰富生命内涵”。基于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遵循如下教学思路。

  ㈠深入实践“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必须。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名著仿佛是站在山顶上所看到的最美的风景,但是山却危乎高哉,极难攀登,于是如何让学生不畏、乐攀便成为老师思考最多的问题。结合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拉近距离,喜欢名著。

  教育专家张华清老师说:“美国学生读书是非常自由的,包括书的内容,包括读书的姿势等,坐、站、卧,随便,只要有收获就行。”学生怎么读都可以,此时学生与书籍的距离是近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名著,就必须拉近名著与学生的距离,让名著成为学生心贴心的好朋友。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做法。

  ⑴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我们一方面动员家长积极为孩子购置所需图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将省出的零花钱用于购置自己喜欢的名著;因为图书管理员还得兼职上课,不能保证学生个人随时可以借书,我们就让语文课代表将同学们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做好统计,以班级为单位,由语文老师负责为学生借阅图书,保证了学生阅读的书源。

  ⑵每周组织学生编辑一份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围绕所读名著,然后张贴于教室内外墙壁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

  ⑶组织学生每人捐一本书建起班级图书角,为学生阅读交流打下基础。

  ⑷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共读一本书,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疑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⒉制定计划,走进名著。

  ⑴阅读之初,我总是给学生算一笔时间的帐:一天读十页书,一个学期按二十周算,就是一千四百页,相当于二三本书。此时,学生不再感觉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而轻松去读。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同步教材所列篇目,再引导学生去读,就变成一种可能。但人总是有惰性的,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就必须有监督、检查。于是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交流。既保证阅读,又能随时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带给学生心灵的满足感。

  ⑵开展丰富的活动,保持阅读兴趣。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开始出现应付的现象,如不能给学生的热情再加一把柴,其火焰可能就会熄灭,为此,老师要事先制定好一定的计划,不定期的开展一定的与所读名著有关的活动。如:故事会、专题研讨会、朗读比赛、我最喜欢的人物、心得交流、看谁记住的人物多等。在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带着新的认识,再投入到新的阅读中去。

  ⑶提高审美,赏析名著。

  阅读初期,学生是带着对故事的好奇心去读的,当它逐渐消失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学生继续阅读。真正持久的动力来自于学生从名著中感受到“美”,获得审美愉悦。因此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因此就要引导学生就名著的“主旨、内容、语言、结构、人物的性格”等进行赏析、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认识会得到端正,学生的审美会得到提升,学生的人格会得到培养。当学生在这种满足中,回味着这种读书的乐趣时,势必有了更大的劲头。

  ⑷我做演员,再创名著。

  名著的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而且很多名著已经拍成电影、电视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演名著。学生的热情是高涨的,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计的。他们根据名著、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剧本,饰演人物。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再创造的环节。而再创造恰恰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老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前人的评论,让学生带着这些认识再读名著。当然,老师的引领作用必不可少,也就要求老师们首先要培养起阅读名著的兴趣,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对学生起到指导、帮助、引领的作用。

  ㈡以“读书笔记”为平台,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⒈确立开设读书笔记交流课的原因

  初中生还没养成科学有效的读书习惯,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主动阅读,因学生年龄的关系,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自觉性。加之我校大多为农村孩子,学习基础差、能力较弱,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教育都跟不上。尤其是语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与市区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笼统地告诉学生要多读文章,所以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用做 “读书笔记”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做引导,以此为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人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教训: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学生在选择做读书笔记材料的过程中,能形成初步的鉴别、欣赏能力,也会拓宽阅读面;完成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领会和记忆的过程,也是思维消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读书笔记本还会成为学生的一笔巨大财富,既可丰富知识,积累材料,便于经常温故知新,也便于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养。另外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笔记更是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方法、收获各不相同,若在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讨论,将最大限度地积累知识、扩展视野、开拓思维,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提升,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以上考虑开设了读书笔记交流课。

  当然一切预期的效果都是我们最理想化的期待,具体实施中还需要不断在探索与调整。

  ⒉具体操作方法

  ⑴前期工作:师生合力,提供阅读资源

  阅读材料是阅读课的根基,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这就必须杜绝选材的随意性,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富有文学性的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师生共同推荐文学名著、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不要选择各作文选上的优秀作文,可以从《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思维与智慧》《散文选刊》等书刊中精选文章。因为我们开设了较有实效的作文课,而且很多同学手中也有类似的作文书,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想通过阅读课打开学生的生活界面,发展学生洞察社会的能力,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受到语文美的熏陶,而不只是功利性地为应付考试;所选材料思想积极健康,价值取向正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材料要贴近现实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便于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素材进行作文创作;倡导文体、内容上的多元化。在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的同时,我们更倡导每个学生推荐不同角度、不同文体的文章。做好以上几点要求,学生所选文章才有阅读的价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⑵具体实施:五步阅读,提倡个性解读学生每周做三篇读书笔记,其中两篇是自主选材,(文章可以是自己选择的,也可与同学交流、推荐、选用彼此的材料。)一篇由我推荐(有时是我自己的资料库中的,有时在学生推荐上交形成的材料库中撷取,这种形式的笔记便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运用在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模式进行:学生自读文章做读书笔记,进而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指导提升。学生做读书笔记采用五步阅读法,即:概括内容,把握主旨——摘抄积累——品味语言——质疑解疑——感想体会。概括内容,把握主旨: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基本内容,进而归纳出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理解文章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摘抄积累:学生圈点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积累下来。每个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慢慢提高甄别和选取的能力并增加语言积累;品味语言:最初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只有摘抄积累、概括中心、感想体会三步。随着实践,陆续修改添加,如“摘抄积累”,语句方面开始只要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哪些语句写得好,并将其积累下来就可以了,但逐渐发现,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语文有其工具性的特点,每读一篇文章,要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所帮助,近年来,中考也陆续有了做读书卡片、做圈点批注的题型,所以就随之添加了一项要求“品味语言”,要求学生不仅能读出优美语句,而且要明白“好在哪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课堂交流时精彩纷呈,很多时候学生的赏析、鉴别能力让大家叹为观止,这样学生不仅感悟佳句,并且真正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质疑解疑:针对文章进行质疑,并试解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这一步做法是在读书笔记课较为成熟的阶段新增加的要求。最初,学生在见过的现代文阅读题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式的出题,慢慢地他们边读边悟,边写边悟,质疑能力再上新高度。大部分同学都能分别从整体感知和文章中心的层面上、从句子的特征含义角度、从作者的写作思路构思设计等角度出题,还有的同学发散思维,设计补写、续写题。并且解答时思路清晰、准确到位。亦有同学向作者、作品质疑,与大家进行更深层的探讨;感想体会: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通过感想体会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可以是思想上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引发的自己的体验,还可以是写法上的借鉴。这样学生就会把文章读透,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谈所思所悟,进而与作品、作者对话,真正提高其阅读与写作能力。五步流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⑶智慧展示大舞台,思维碰撞生火花

  一般是每周一收读书笔记本,由教师批阅,这样一是督促学生保证阅读、完成笔记;二是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进步的情况;三是及时发现质量高的及时向学生推荐,或在班内传阅,并跟上表扬做的好的更有劲头更愿意做的更好,稍差的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学生阅读教师印发的文章所做的读书笔记在学生独立完成五步阅读的基础上,课堂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首先小组交流,一般给予15分钟左右,根据学生实际交流情况,具体掌握时间。每个环节大家逐步交流,比如“概括内容,把握主旨”这一步在互相展示自己的笔记的基础上,他们就能看出那个同学概括的言简意赅、准确到位,相形见绌之下,面对面“取经”。此环节的交流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并推优以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等于再次搭建民主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经常达到高潮的阶段。一般是先将展示的机会给予能力稍差的同学,就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赞扬,并由学生发现不足,修改、比较,这样同学们就会知道症结所在,今后避免。总之,尽可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机会。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时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使评价的目光面向个性化的发展,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使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民主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有合作探究的智慧结晶,也有百家争鸣的真知灼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学相长,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和谐、高效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凸现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智慧的舞台。

  ㈢鼓励师生以书为友,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锻造六中师生新形象。

  教育研究表明,通过阅读的心智活动,能培养人的专注力和观察力,触发联想力和想象力,增进思维力和创造力。事实上,像杨振宁、钱学森、苏步青等老一辈科学家之所以都有着扎实深厚的文化功底,也不过是因在中学阶段多读了一些书而已。优秀的报刊图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而且也可以给他们的心灵以有益的熏陶,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崇尚气节的爱国主义精神、洁身自爱的廉洁品质、容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刚健奋发的拚搏意志,报刊图书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深厚绵远的。

  通过阅读实践、积累和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培养个性品质,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实践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㈠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⒈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

  ⒉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

  ⒋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㈡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⒈ 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三读法”⑴浏览性的泛读。⑵探求性的速读。⑶品味性的精读。

  ⒉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 。⑴圈点勾画。⑵作批注。⑶写读书笔记。⑷制作卡片。

  ⒊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

  ㈢研究如何组织阅读的交流讨论

  ⒈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展示活动。

  ⒉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

  ⒊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表演活动。

  ⒋开辟宣传园地。

  ㈣研究如何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⒈扩大课外阅读的阵地。⑴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⑵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⑶增设班级图书角

  ⒉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⑴学生自读 ⑵ 师生共读 ⑶亲子共读

  四、 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我们课题组对整个研究过程系统筹划,分了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

  ⒈成立阅读研究活动组委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语文教研组长刘峰为课题研究的负责人、以安华、张开云、杜娟、胡启山、宁伟、谢淑娟、田春燕、杨克海、邢介潮、郭延虎、张文博、马成家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⒉创建阅览室。在现有校舍条件下,用唯一一间空闲教室,作为阅览室。购置了六个书橱,每级部两个,安置了阅读用桌凳。因班级多,阅览室供不应求,我们还实行了“把阅览室搬进语文课堂”的措施,利用寄宿制学校的有利条件,每周拿出一晚上,由语文老师盯班,指导学生阅读。后因扩校后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楼的一二三层楼的楼西教室分别作了三个级部的阅览室。

  ⒊整理购置图书。对图书室现有图书进行整理,对有价值的图书分为“教师类”与“学生类”。教师类图书以教育著作为主:如《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爱的教育》[意]亚米切斯著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著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 ;《不跪着教书》吴非著;《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等。

  学生类图书采取由核心层向紧密层和松散层辐射的教材结构形式。核心层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包括教材后必读的名著:《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紧密层,面向大多数学生,旨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较高要求,主要包括《聊斋志异》、《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等32本课外读物和一个选读书目;松散层,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体现最高要求,主体内容是《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等16部中外名著和一个阅读范围。教材设置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可以使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

  ⒋分年级购置部分图书。学校斥资万余元,为保障学生阅读购置了大量书籍。以教材后必读的名著为主,辅以教材节选的讲读课文的出处书籍,并订阅了《意林》、《经典阅读》、《思维与智慧》、《中学生阅读》、《微型小说选刊》等期刊,极大地开拓了师生的阅读视野。后因扩校后条件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里的图书数量大增,为阅读提供了更丰厚的书源。

  ⒌张贴阅读宣传名言。办公楼内、教室内外凡是师生的活动场所,阅读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如此刻意营造的人文背景,就可以让师生们在举手投足之间,与伟人进行心灵对话,这无疑对六中师生的人生指向标定了一个高远的目标。

  ⒍成立章丘六中专门的阅读笔记和专用书签。

  ⒎商讨制定阅览室阅读细则,成立阅读课使用登记簿,并排出阅读课程表,使阅读课得以井然有序的进行。

  ㈡宣传发动阶段

  ⒈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统一思想,全面部署。

  ⒉用校内黑板报对师生进一步进行宣传、发动。

  ⒊由各班轮流,每天在小操场西的宣传处小黑板上,提供《美文共享》一篇,并要求全校同学都抄在阅读笔记上,进行预备后诵读。

  ⒋举办“我爱读书”的手抄报比赛,并对优胜班级奖励量化分,对优秀手抄报进行展览。

  ⒌进行“读书·立学·立身语文大阅读实践研究”的图片宣传,浓重学校阅读氛围。

  ㈢潜心读书阶段

  ⒈各级制订读书计划 。制定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基本阅读目标,并在具体的阅读课中体现出来。

  ⒉把阅读融入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进行基于教科书的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好每一篇课文,发掘每一篇课文的最大阅读价值,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阅读课!

  ⒊读书笔记根据所读文章及自己的喜好,可以写心得笔记、批注笔记、提纲笔记 ,读书笔记每周600至800字,主要包括“文苑撷英”和“含英咀华”两项内容。

  ⒋宣传栏每周张贴学生读书随笔或名篇佳作欣赏,至少一班一篇。

  ⒌每个月都会有一本崭新的校刊《新柳》摆放到师生的案头。校领导和语文老师们,为师生们编辑优秀的名篇佳作欣赏和读书随笔专栏,一月举行一次有关活动,如名作推介讲座、读书体会座谈会、读书笔记交流展览,举办诸如以“我读过的一本好书”等主题的征文比赛等活动。

  ⒍“六中贴吧”本是由学生自行创建的一个百度贴吧,不少学生在贴吧上,对师生进行无聊的评头论足,我们课题组化腐朽为神奇,在“六中贴吧”上开设关于学校图书活动的专题帖。开设教师、学生读书专辑,吧主老师随阅读进度,在贴吧上推荐阅读名篇,学生可以把读书过程中摘录的经典段落,读书感言,或是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在六中贴吧上自由发表,相互交流,分享读书的乐趣。

  ⒎班级内评选读书“周明星”活动,级部评选读书“月明星”,学校评选读书“季明星 ”,大张旗鼓地推出爱读书的学习榜样,不遗余力的推动“读书·立学·立身语文大阅读实践研究”的进行。

  ⒏同步开展古诗文诵背活动:⑴每节课前诵读一首诗词或优秀文言文段落。 (各班语文老师)⑵分级部举行古诗文背诵大赛。

  ⒐开展教师读书写作交流活动。⑴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⑵师生同写作文,无疑创造了一个共同发展的文化环境。所以,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坚持写下水作文。一学期不少于5篇。学校实行奖励制度,凡师生在校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学校进行适当的奖励。

  (四)总结表彰阶段

  每学期一次,在学期阅读接近尾声时,安排由校领导、全体语文老师和全体学生参加、课题负责人刘峰老师主持的阅读总结表彰会,总结本学期的阅读实施情况,传达下一学期的阅读计划,大张旗鼓的表彰本学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

  最后,再借用一下孟庆远校长的六中语文阅读课听课感言,孟校长说:“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方石桥,传递学问人生,一个学校的‘阅读情结’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领导、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和追求,可以折射出该校师生人文精神的光彩,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古老的《周易》中有一句永不古老的哲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毫无疑问,我们的“读书·立学·立身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只要自强不息的坚持下去,必将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达到一个全新的崇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刘国正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3、《和教师的谈话》 赞科夫著 (科学教育出版社)

  4、《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5、《语文教育学》 余应源主编 ( 江西教育出版社)

【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市级课题研究个人阶段小结12-12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12-06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11-30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1-09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2-01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1-10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优秀12-06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2-08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6-27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