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06 07:46:27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1、基本现状

  大云山汉墓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区域,地理位置为北纬32°58′59.89″,东经118°50′40.19″,海拔高程73.6米,是洪泽湖东部地区的唯一山地。大云山汉墓西距盱眙县城30公里,南距汉代东阳城遗址1公里,西南与青墩山、小云山汉代贵族墓地相邻,是西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哥哥、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及其后妃的同冢异穴合葬墓遗址群。

  20xx年初,大云山发生严重的盗墓事件,南京博物院于2月中旬开始对大云山进行全面勘探,确认是一处大型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后,于9月联合盱眙县人民政府对大云山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大云山汉墓总体布局保存十分清晰,平面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陵园本体面积250000平方米。陵区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4座、祭祀坑3座、车马坑遗址4座、兵器坑遗址2座、建筑基址2处以及司马道遗址。其中,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内南部,陪葬墓分布于陵园北部,车马坑位于陵园南部,兵器坑分部于陵园北侧,建筑基址位于陵园中部。以墓葬为中心,在东西距墓葬约100米,南北距墓葬约200米处分别发现有夯土墙的遗迹,当为陵园的围墙。目前,除东墙中段保存尚好外,其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剩夯土墙基,东墙的现存高度近2.3米。

  大云山汉墓现有三座主墓东西并列,平面呈“中”字型,下有木椁,M1、M2为夫妻同冢异穴合葬的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墓坑上堆筑有高大的封土堆,时代为汉代早期。M8在M1以西140米处,被当地称为“仙人洞”的坑底,由于上部被破坏严重,坑口已经不明。在主墓西北发现8座陪葬墓,呈南北并排排列,每列4座。经发掘其中的4座,均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平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完成1号墓、2号墓、8号墓三座主墓和3、4、5、6、9、10六座陪葬墓以及2座武器坑、1座实体车马坑和1座明器阵势车马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釉陶罐、青铜钫(fāng)、铜镜、铁灶、漆奁(lián)盒、漆耳环、玉蝉、玉带钩等精美的铜器、玉器、漆器、陶器文物上万件,尤其是编钟、编磬、玉棺、金缕玉衣以及1号墓主人墓中发掘的汉代墓葬最高葬制——“黄肠题凑”等都极为罕见。完成了大云山汉墓区域的地形地貌测绘工作,搭建了考古保护大棚6个,修建了1、2号墓坑排水沟渠,并和协作单位共同为前期出土的音乐、铠甲、车马、玉棺等重要文物制定了保护方案,进行修复工作程序,对其他的出土文物进行了资料整理。20xx年6月11日,在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暨江苏省第五届文物节上大云山汉墓成功入选了江苏省首批“大遗址名录”。同时,本着“高手规划、名家设计”的原则,年初经盱眙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委托东南大学开展了大云山汉墓博物馆建设设计工作。目前由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建国院长亲自设计的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49平方米,总投资约12000万元的大云山汉墓博物馆已启动建设,预计20xx年底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云山西汉陵墓遗址,为陵墓的遗址保护、展示利用、考古研究等工作提供技术法规依据,统筹安排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各项保护管理工作,协调遗址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大可能的保护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盱眙县人民政府于20xx年初聘请南京博物院为大云山规划编制了《大云山西汉陵墓遗址保护规划》。目前,规划面积373.4公顷,其中建设控制地带344.1公顷,保护区29.3公顷,规划期限20年。由遗址展示区、生态修复区、生态农业区、生态休闲区和旅游服务区等五大区域组成的《大云山西汉陵墓遗址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地方政府批准实施。

  2、发展方向

  大云山汉墓做为新中国成立62年以来江苏省最重大的考古发现,目前它的保护和发展已被列入江苏省大遗址公园保护工程、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旅游规划和盱眙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申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xx年4月和9月,省政府曹卫星、何权两位副省长分别视察了大云山汉墓,对大云山汉墓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大云山汉墓今后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规划,结合大云山汉墓的实际情况,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布展,高手段营销,高层次推介,高效益回报总体思路,通过政府投入和吸纳民营资本的方式,正确、有效地保护遗址,清理遗址轮廓,实现遗址完整、清晰度展示,合理利用遗址中天然的无污染的自然资源,重点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和永久性遗址展示大棚、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尽快完成大云山汉墓博物馆、景区游览道路以及遗址区内外美化、绿化工作,争取用3年的时间将大云山汉墓建设成为公益性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3、存在困难

  1)环境问题。由于大云山汉墓遗址保护区周边常年遭受矿山开采的破坏,同时由于植被的缺失,地表自然风化后经雨水冲刷,致使文物信息埋没,遗址信息辨认困难,墓葬本体及内部文物均遭受到一定的破坏;

  2)土地问题。由于土地指标较为紧缺,手续办理十分复杂,且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造成土地问题成为大云山发展的瓶颈。根据《大云山西汉陵墓遗址保护规划》,大云山汉墓总体规划面积373.4公顷,其中用于建设的就达71980平方米,这都需要土地来支撑项目的开展。但由于所用土地设及到部分耕地,土地规划和调整手续繁杂,这给今后的文物保护与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不便。

  3)经费问题。资金不足一直是大云山汉墓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大云山西汉陵墓遗址保护规划》初步测算,大云山汉墓的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大约需要20亿元;

  其次,由于经费的不足,目前大云山汉墓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人员问题。大云山汉墓属于新发现遗址,虽然发掘初期就成立了县级的保护领导小组和专职的文物保护机构,但由于我县目前相关的文物保护、管理等人员十分紧缺,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4、解决方法

  1)建议制定针对大云山汉墓的专门保护规定,彻底杜绝大云山周边的矿石开采,在保护区内大面积种植绿化,以草地、灌木为主,适当配以种植乔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风貌,避免出现传达错误历史信息的环境设计;

  2)建议超前规划,加强政策扶持,通过调整用地性质,尽早将规划范围内的部分用地调整为文物古迹用地,同时加强控制,在保护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为遗址公园的经营留有余地;

  3)建议财政给予文物保护、人员、办公等相关经费的保障,同时管理处也要加大招商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使大云山汉墓保护与发展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05-19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07-07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09-29

关于文物保护修订的调研报告10-29

实施文物保护法情况调研报告09-17

财政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3-25

工作调研报告06-07

工作的调研报告07-13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