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时间:2020-12-05 13:10:59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包括经济开发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招商策划研究、园区开发模式研究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本课题的研究致力于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就是锻炼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学校班级管理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小学主题班会活动课组织设计和操作方法为切入口,探索、优化、总结小学主题班会课的组织途径和方法。根据班级学生制定合理的主题班会活动常规系列,力求使主题班会活动有所突破,推动班主任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的设计力和执行力的提高。

  (1)怎样设计主题班会?

  (2)组织主题班会应注意的问题。

  (3)怎样指导学生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4)怎样指导学生组织主题班会?

  (5)节日性主题班会的组织。

  (6)季节性主题班会的组织。

  对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们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中,都给予了回答和解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班主任是学校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因素,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教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度。班主任分级部、分层分解育人目标,设计和组织各种系列的主题班会,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课程价值。

  第二,深化班主任工作中有关班级建设的理论。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丰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班主任专业化自提出以来,就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该课题将通过实现主题班会班本化来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

  (二)实践意义

  第一,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主题班会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思想提升,通过恰当的形式促进学生对于包括人生、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利用这种集体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班主任必须领悟学校的育人目标,提升教育思想的高度,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第二,主题班会分层化、系列化的设计,实现主题班会校本化。对于班级而言,班主任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主题班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于学校而言,主题班会活动的规划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班级,而应该将这样一种德育活动放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背景下考虑。

  第三,主题班会的现实性、双向性,使班主任的教育更有实效、更智慧。班主任一方面在主题的选择时要指向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提高学生面对现实的理性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班主任不仅仅将主题班会看成是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且看成是师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智慧型班主任。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次课题研究是在我校德育处的指导和引领下进行研究的,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班主任教师是一、二年级全体班主任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扎实,肯吃苦,有一股闯劲。

  德育处关于班队会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组织和管理活动的经验。但是,主题班会活动还是由班主任根据各班情况独立实施。主题班会与我校育人价值之间的联系还尚未形成。而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教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为导向的班主任主题班会的组织制度。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将一、二年级组的“小学主题班会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通过主题班会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主题班会的校本性、发展性。

  (二) 研究内容

  1.提高班主任的育德能力。

  2.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重要性。

  3.班级主题活动的确定与方案设计。

  4.针对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论的探索与梳理,研究班级主题活动的思想基础与实施策略。

  5.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的操作实践研究,即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实践验证后工作流程的更新与改进等等。

  6.主题班会活动的实践的反馈与评价。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学会在实践基础上,开展个体及集体的反思,实施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和反馈,通过大量典型个案的分析和汇总进行总结与提炼,在持续不断的反馈评价中切实提升团队德育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7.研究班集体建设的途径。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之一,与其它途径作比较,找特色。

  8.研究班级活动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功能。努力使班集体的建设在班级活动的引领下更为顺畅。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有关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学生兴趣的调查、课外活动的反馈调查。

  3.行动研究:设计方案——行动——反思总结三个环节。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订本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②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与思想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③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形成书面分析材料。

  2.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

  ①第一阶段:理念宣讲与普及阶段(2015年10月)学习有关理论。

  ②第二阶段:研究领悟与交流阶段(2015年11月)

  ③第三阶段:系统设计与推介阶段(2015年12月)

  ④第四阶段:总结与正常化阶段(2016年4月)

  对照活动开展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推进实验。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①收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②做好相关后继研究与推广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一)班会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主题班会是一种班级活动,班主任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主题,围绕主题而进行的班级集体活动。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班级建设方面:

  1.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干部培养通过主题班会得以实现。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处理、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各项活动的有效途径。班会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由于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是“主角”,所以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精神就会不断加强。

  2.强调通过班会实现学生的自主,同时又对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进行明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弱化、甚至忽视班主任的管理作用,而是要求班主任能高屋建瓴地把握班级发展趋势,避免自我管理随意化、无序化,以致陷入自我管理的误区。班会使学生深受教育,一次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班会课往往会给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终生美好的回忆,起到课堂教学中难以起到的作用。

  3.对现有主题班会研究的新突破,班主任不该将班会作为一个孤立的教育活动,而是要“把学生6年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规划,以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主线,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思想政治、习惯养成、心理品质、理想信念、法制安全等方面教育,再以每学期为一个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分步实施。

  4.分别从主题班会的目的、形式、策划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要“深化主题、巩固成果”。

  第二,在师生关系方面:

  主题班会不仅是重建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共同活动。

  1.首先,班会有利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统一,班会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从教育意义上讲,主题班会主要是使学生明确、统一和强化对某问题的认识。

  2.其次,班会是活动类教育课程, 它的开展就是师生间双方或多方的参与和互动过程,班会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会是一个说出心里话的场所,让学生把自己难解决的事,令自己苦恼的事写成字条,班会课收集讨论,班主任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同学们帮助出点子。经过一段班会课,学生会变得活泼开朗,沉默的孩子也会多几分欢笑。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交流可以实现师生间、同学间的信息互换、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 对构建同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班会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主题班会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1.主题班会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学生的思想交流、碰撞,更能达到相互的理解;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开好主题班会可以减少班主任工作量,减轻班主任负担。

  2.主题班会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长见识,而且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班主任如能注意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任务,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与自豪,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学生价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主题班会可以通过形式的转变,内容的创新,方式变革来实现其德育效果。

  3.以主题班会的“主题”作为出发点,将其作为开展德育的重要突破口,主题班会的开展对于实现德育和教育价值的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班会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无形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研究主题班会,我们主要从选题、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入手。

  (二)开好主题班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选好班会的主题

  首先,主题要有教育性。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班会主题的内容应当健康向上,在组织主题班会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教育意义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引导。

  其次,主题要有针对性,这是主题班会生命力所在。班会主题要针对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班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或严重的突发个案,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主题班会的步骤、形式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为使主题班会有针对性,班主任务必调查研究,掌握班情,清楚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是什么,了解学生普遍对什么感兴趣,知道学生动机、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

  再次,主题要有系统性。主题班会应有全盘计划。一次主题班会,无论怎样组织得好,都不能将一个问题的全部都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因此,班会主题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无论什么教育内容都要讲究层次性,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科学。

  最后,选题要讲究时机性。要善于发现并把握有利的因素,使主题班会内容更切合学生当时心理。如在考试前宜选择关于学法探讨的主题,考试后则宜选择关于常规纪律教育和挫折教育方面的主题。

  2.要突出主题班会活动的双边性

  在组织设计班会时,既要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的构想意图以及为班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参加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成为班会活动的参与者。主题班会搞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态度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热情越高,主题班会效果就越好,越能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想做一个旁观者,让个体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营造了心态开放的环境,使他们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撞击、对接,产生深刻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主题在班会中做好成长引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做好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工作,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教导他们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学会欣赏、勇于实践,做优秀的人,干成功的事,过幸福的生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组织主题班会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强调学生参与,并不是把主题班会的组织工作简单地全部推给学生。因为学生的自主意识还不成熟,知识水平有限,观察分析事象还不深刻,看待问题往往有所偏颇,有些问题因认知能力限制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无论是班会主题的选择、活动组织,还是班会行进过程的具体操作,班主任都要发挥指导作用。如有关学法探索系列主题班会,若仅仅是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其效用相当有限。班主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座就非常必要。

  3.主题班会的形式要多样化

  当今的小学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单调古板、一味灌输、说教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厌烦,班主任应当设计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如模拟某种具体生活情境,由学生扮演一组生活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请科任教师、学生代表、资深领导为学生释疑解难、排除心理障碍。还有演讲式、辨论式、娱乐式等。

  主题班会既要讲究科学性、教育性,也要讲究艺术的多样性,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由情悟理,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班会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思维能力

  小学学生思维活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要求自由地发展与学习、考试压力的矛盾;要求得到尊重、理解与学校、家长、社会教育管理之间矛盾;青春期性心理的萌发、性角色的确立与性道德不成熟的矛盾;寻求友谊、渴望交往与分辩能力不强的矛盾等。班主任要以发展的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辨证分析学生思想行为表现,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先进性、时代性,又要看到潜在的问题。在主题班会中做好审美引导,有效的学习应从活动开始获取感受,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班主任应该花心思策划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将我们的教育意图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这比我们生硬的灌输要好得多。

  2.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每个时代的学生有各自的时代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整体生活条件的改善,再加上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自我意识膨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吃苦耐劳精神匮乏等时代问题。利用主题班会这个大舞台,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展开讨论、明辨是非,是个很好的做法。

  3.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当今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能获得社会上很多信息。如果主题班会内容陈旧,形式老套,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兴趣。班主任要善于获取新鲜有用的信息,特别要了解学生关心的体育比赛、就业趋势、全球性政治、经济事件等。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知识,这对主题班会设计的多样化,丰富主题班会内容,增强班会教育力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班会活动过程的导演、应变能力

  主题班会要达成既定的德育目标,又要生动活泼,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较强的策划、导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班会活动过程中,能巧妙组织、利用各种因素,能积极应变,及时发现偏离主题的出轨现象,并加以诱导,及时制止无休止的争论,能在学生临时邀请发言时作即兴发言等。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真正把学生当成了主题班会的主人,把开展主题班会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会开展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亲自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自我的内化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其人格不断完善。这样开展的主题班会,才能逐步实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最终目的。

  5.熟练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

  流畅的思维,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鼓舞学生。班主任要开好主题班会,语言表达技巧也相当重要。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总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要目标明确、教育意义深刻;要针对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魏书生老师曾指出:“真正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主题班会准备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学生相互协作,培养团结奉献精神。在寻找素材中,真实的事例可以感化、教育学生。伟人的事例、人格魅力可以激励学生。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过程,就是德育教育的过程。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思维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8-20

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2-28

【荐】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7篇12-28

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2-23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12-12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12-1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08-30

课题研究征集公告优秀范文07-30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08-22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