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坚持到学期末,但总的教学思路及工作计划都得到全面贯彻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现就本学期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本学期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在教学工作中我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方面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帮助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对品生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期初,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本册教学参考书,浏览了教材的总内容,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备课时,做到了一丝不苟。能认真钻研教材及参考书,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性的尝试种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参观、表演、绘画、背儿歌等,课堂上尽力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活动氛围。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后不断反思,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到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学期,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采取儿童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并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2.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教学时,以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为素材,以学生讨论、调查、游戏、表演、欣赏等作为手段,注意将活动、方法、技能和行为指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活的现实,在生活的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3.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内容,把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发展。平时,每节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背儿歌,训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每隔十分钟,我就针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并指出问题。再次,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及表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期末,通过学生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不断改进。
本学期,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模范执行坐班制,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今后,自己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
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习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
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体现开放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体现综合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和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第十七周学校安排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考察,首先将成绩简单分析一下:
本次考察,我采取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出了三道大题,前两道题目是针对学科教学目标的,最后一道是针对英语教学目标的;口试主要是考察英语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最后的成绩还可以,英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非常好,学科目标中有少数同学出现几处错误,反映了部分学生上课学习不扎实。各个班级的成绩大体情况如下:
优秀(95以上)良好(80以上)达标(60以上)一班2460二班2280三班2730四班19110
本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常规。作为一名初职教师,我不想以此作为理由,但确实对教学存在很大的影响。面对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那样的天真活泼,课堂常规建立阶段,我没有严厉起来,结果后来的课堂,不论怎么整,都难以达到像班主任老师上课一样的井然有序。没有好的课堂常规,部分过于活泼的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听讲,自然就不能很好得掌握知识。本次考试,这个问题就很明显地反映了出来。三班的课堂常规最好,所以优秀率达到了90%,而四班由于后半学期课堂管理无序,优秀率只有63%。学生都是一样的聪明,问题就主要存在我身上了,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把常规放在首位。
2、学科教学。虽然我对教学很上心,每一节课都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参,做出课件,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还是犯了很多的错误。首先,学期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对整册教材做出很好的整合,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分析教材,所以有时候有些内容上起来的时候,自己就感觉特别没劲,更何况是学生了。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情感目标的达成,我把握的非常不好,有时候只是强调了一些知识,并没有让学生从情感上得以成长。再次,教学基本功比较差,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可能也是一名男教师的缘故,我很难低下身子和学生谈话,课堂中也很难低下身子,刘鸿飞老师能够做出很多小孩子的动作,说出小孩子的语言,我很佩服,自己从情感上就存在一种抗拒,更何况是行为上了。最后,没有很好的利用好教学资源,既没有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师本课程,也没有很好利用基础训练来促进教学。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欢做基础训练上的题目,我考虑到学生不会写字,所以很多题目都没有做,其实应该带领学生来说一说的。
3、双语教学。从学期开始,我就对双语教学存在很多困惑。首先,对品德这门课来说,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占很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听得懂,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一度困惑着我。其次,如何设计双语教学目标呢?一年级学生英语刚刚开始起步,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品德这门课程,涉及到的重点词句本来就很复杂,如何达成这个双语目标也是一个个大问题。再次,课堂英语用多少,怎么用,用什么,我都是一头雾水。可以说,整个一学期,我的教学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有时候甚至用的英语很少,学期开始的时候还遭到过批评。不过,每次上课之前,我都重新纠正一下自己的发音,务必不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也问英语老师要了一年级的英语目标词汇,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这样还能够起到辅助英语教学的目的。
以后针对以上问题,我需要做出努力:
1、建立有序的课堂常规。
2、熟悉教材、整合教材、建立师本课程;扎实建立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
3、不断学习,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本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我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使他们养成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树立了安全意识,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
行为;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并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并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8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快要结束了,这学期的教学有的有失,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开展《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有必要做个小结,自我反思,以后才能查缺补漏,改进工作。
细看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可以说这一套新教材它很合适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老教材已经过时的无奈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欲望都得到了释怀,并有了一种欣欣然的'畅快!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框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的自由的摄取知识营养,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
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懂装做不懂的去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我们就象一个游戏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更象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的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感觉这一学科真的应该分两个路线来走,
一个是老生常谈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他继承了老教材的传统,另一个就是当前迫在眉睫的素质教育,它包含很多,心理健康、人格完善、个性发展等等。所以一直以来我总想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更多的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并在平时就关注着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新华书店、甚至是小报亭、小书摊,只要看到这方面的书籍,我都会慷慨解囊将它居为己有!
通过学习和领悟我深深地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的另一重大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人格塑造,更应该实际地去解决当前小学生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心理困扰,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一教学领域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
让我们共同努力,抓好《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一起进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9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当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以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进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弄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嘉奖,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故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故乡,知道故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故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惜公物的好市民。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熟悉哪些应当作,哪些不应当作,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情势引导和教育学生,不管甚么时候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让,见到他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勤俭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平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知道尊敬老人、爱惜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勤俭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份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换,学业成绩有所进步,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题目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构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势;扩大了教学资源。
3、留意创设情形,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帮助他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进步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进步课堂效力。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矗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工作总结《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和进步,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设计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在本学期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首先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然后确定了如下一些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在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看视频、画画、写感恩信、制作礼物等活动来内化儿童的道德品德。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和积累优秀案例。
四、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对品德与生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
五、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
2、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2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3
展望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认真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已逐步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学会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要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赋予了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加生动而美丽的生命色彩,然而要演绎这美丽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当研究型的教师。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4
半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已邻近放假,在我担任二年级品生教学工作中,我更感到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品德教学工作的地位非同一般。这学期,教学工作有不少收获,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 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我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二、 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教学中,我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其次让学生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
三、 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
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其次,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 教学方式、方法还需 进一步改进。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观察、体会、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01-11
品德生活教学工作总结02-06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11
品德生活工作总结01-16
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09-08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08-19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篇10-12
小学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04-07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02-02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