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社区特色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26 04:24:1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社区特色工作总结

  【一】《社区特色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

社区特色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建社区。

  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坚强有力。

  在新形式下,两委班子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加强社区群团及民间组织的建设,成立了以“社区好邻居同乐会”为主导的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好“新园社区议事协商会”、“新园社区社会工作站”、“新园社区为民服务代理站”的作用。

  并且,针对物业管理小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充分履行职责,促使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关系协调,共建社区。

  (二)健全制度,不断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不断巩固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严格落实决策议事、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务公开、党员联系群众、服务承诺等党内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深入开展楼组党建活动,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

  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三公开一监督”、“三会”等工作制度,坚持社区重大事务由社区公共事务协会民主讨论,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策。

  对居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民情恳谈会”、“矛盾协调会”“事务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协商解决。

  (三)关注民生,积极拓展为民服务新领域。

  因地制宜,开通了幼儿接送车、社区班车,开办了“四点半小学校”、“社区红十字小课桌”,开展了家政、房屋中介、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活动。

  开通了e城通交费服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交费难的问题。

  成立了社区老年人关爱团,义务为老年人提供读报、交纳水电费等服务。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立了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诊,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四)突出创新,努力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工作,在全区成立了第一个社区“好邻居同乐会”,设立了好邻居顺风车站,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今年,在区民政局和洛阳路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率先成立了“新园社区社会工作站”,探索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手段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积极探索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方式,现已组建各种志愿者队伍20支,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工作实现了有效衔接,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五)、根据社区实际,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二】社区特色宣传工作总结

  1、有领导重视

  民建中山市宣传工作专委会在民建中山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民建市委会安排苏石华委员与赵龙山委员分管协调专委会工作。

  民建市委会主委吴建新带头撰写政论文章,陈月荣副主委大量撰写民建理论与实践文章,为民建中山市宣传工作专委会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2、有制度保证

  在2011年,民建中山市会就制定了《民建中山市宣传工作专委会工作制度》,2011年,在民建中山市委的领导下,对此制度进行了修订,设立了《民建中山市委会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专委会工作制度》,公开发表在《中山民建》2011年上半年合订刊(总第20期)上。

  3、有工作平台

  民建中山博客网站,《中山民建》为我们会内的新闻报道发表、民建理论与实践、民建中央与民建省委征文等文章有快速发表的平台。

  好的文章,我们再向民建省委与民建中央有关媒体报送。

  4、有会员参与

  民建会员积极参与写稿是民建中山市宣传工作的关键。

  一年来,会员中,共有22位民建会员共撰写各类稿件140余篇次。

  这其中既有吴主委的文章,也有老会员李国瑞、麦秀梅的文章,还有刚入会不久的潘文杰、万伟平等新会员写的文章。

  会员广泛参与宣传写稿的大好局面已基本上形成。

  5、有成果“数据”

  据11月份统计,不到一年,民建会员在中山政协网站发表政论文章与新闻稿件,达20余篇;在民建广东省委刊物与网站上,发表文章19篇;特别令我们值得骄傲的是,有17篇政论文章或新闻登上了民建中央网站,扩大了中山民建在全国的影响。

  新的一年,相信在各位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民建的宣传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社区党建特色工作汇报

  ——哈密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哈密市辖18个乡镇、5个街道,92个行政村,29个社区。

  总人口42.05万人。

  下设5个街道党工委,1个社区党委,3个社区党总支,25个社区党支部,43个“两新”组织党支部;有党员12016名,其中街道社区党员有2731名。

  哈密市作为自治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县市,在地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始终以社区党建工作为龙头,通过抓规范、塑精品、创特色,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深化认识,夯实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我们认识到要把哈密市建设成新型工业城市,维护社会稳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就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从而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此,市委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把街道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巩固党在城市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建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社区建设三年规划,提出用三年时间高标准、高起点完成社区硬件建设任务,形成以市委、政府牵头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齐抓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为进一步开阔眼界、理清思路,市委通过选派街道社区干部到外地参观考察、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的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

  2005年在市委的协调下,我市5个街道与乌市5个街道结成“友好街道”,多次互派社区干部学习交流。

  今年元月,市委又专门选派街道社区干部组成三个考察组,分赴湖北、甘肃、乌市、博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市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听取考察汇报的基础上,结合全市社区建设的特点,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街道社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办法措施。

  目前,全市上下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建设工作的认识高度一致,在5个街道、29个社区中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当上游的可喜局面。

  二、整合资源,为街道社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市委在社区建设中注重发掘、整合、利用区域资源,努力为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创造条件。

  1、科学调整社区区划,建设功能完善的社区阵地。

  市委从有利于社区管理、减少资源浪费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哈密市城市街道社区规划建设实施意见》,将原来的52个居委会整合为29个社区,同步设置了社区党组织,将阵地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和城区改造的整体规划中。

  2004年,通过财政投入、调配土地资源与开发商合作,投资240万元新建了丽园、东河区街道办公楼。

  2004—2006年通过财政投入和争取广东援助,共筹集资金856万元,新建了24个标准化社区办公楼。

  协调吐哈石油基地无偿将3个二层办公楼提供给社区使用,剩余2个社区已动工新建。

  通过市财政投入、党费拨付、辖区单位援助等方式筹措资金182.51万元,为社区进行了统一装修,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将社区聘用工作人员的报酬由每月350元提高到500元,办公经费由每年3000元提高到10000元,基本保证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2、整合利用人力资源,建设高素质的街道社区干部队伍。

  我们严格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程序和条件,注重把懂城市管理和城市工作的干部选配到街道领导班子,2007年对5名街道党政一把手进行了交流调整,进一步充实了街道班子的力量,改善了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把选优配强社区党支部力量作为工作重点,结合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扩大了选人范围,真正把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实绩突出、善于做群众工作和群众公认的的干部选进社区党支部,

  共选举产生社区党支部委员109 名,选举产生书记 2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3名,占79.3%,中专及高中4名,占13.8%,平均年龄34.1岁。

  同时加大了社区党支部书记交流轮岗的力度,通过环境和角色的互换,达到互学、互帮、互促的目的,不断增强社区党支部书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和服务各类人群的能力。

  为适应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对社区干部的新要求,我们按照社区管辖人口对社区工作人员职数进行了核定,社区人口在3000-5000人的按5名配备,5000-8000人的按8名配备,8000人以上的按10名配备。

  采取“癣派、留、聘”的办法,从分配到乡镇村委会的大中专学生中选拔优秀干部到社区工作,对一时无合适人选的社区,从街道机关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留用一部分热心社区工作,身体好,精力充沛的原居委会工作者,发挥好他们的帮带作用,从下岗职工中聘用一部分年轻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

  目前全市共配备社区工作人员253名,其中具有干部身份的社区工作者175名,占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69.2%,民-主选举产生的30名,占11.9%,聘用的社区工作人员48名,占19%。

  35岁以下的有141名,占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55.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3名,占社区干部总数的48.6%。

  三、完善机制,促进社区建设规范有序发展

  1、完善协调机制,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市委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建立了市四套班子联系点和社区建设工作例会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各部门在社区工作中职责分工的实施意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职责》、《志愿者服务活动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文件,整体提升社区工作的水平。

  街道党工委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充分发挥党建联席会议和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对社区工作指导,定期组织辖区有关单位共商社区建设事宜,适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标准化建设活动。

  社区成立了党建联席会,具体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形成了市委领导,街道主抓,社区落实的三级社区工作机制。

  2、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激发党员服务社区的热情。

  一是设立市、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

  扎实推进党员承诺制的落实,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社区搭建平台。

  二是设立共产党员接待站,实行党员志愿者轮流坐班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青少年教育、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是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楼栋党员责任区公示牌,对直属党员实行全责管理,主动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不断加强流动党员持证管理的力度,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在社区设立了流动党员工作站,在街道劳务派遣站和流动党员较多的居民小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

  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加大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

  同时,在部分社区广泛开展了“手机党讯”教育活动,党组织采取定期向党员发送短信的形式,将党的基本知识、党内重大决定等各类信息发送给党员,确保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接受到党的教育。

  四、突出特色,不断强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按照为驻区单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各社区根据社情民-意特点和实际,深挖社区潜力,

  充分发挥“七站一室”作用,广泛开展了“扶贫帮困”、“绿色环保”、“平安社区”、“文化社区”等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促进社区发展和服务模式多样化,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宽领域,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1、面向广大居民,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结合在全市推行党员承诺制,各街道社区根据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建了多种类型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依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两级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婚介、职介、家教、托老托幼、家政、医疗卫生、小食品加工配送等服务。

  东河区阿牙社区、丽园街道建设路社区、新市区北郊路等社区,充分利用“爱心超市”、“爱心苑”等活动载体,为“三无人员”和丧失劳动力的人员提供免费领取限定数额的物品和低价购物服务。

  协调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

  免费为老年人开放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室,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完成警-察小区等8个业主委员会的组建,逐步理顺与物业公司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物业服务。

  2、关注弱势群体,积极解决民生问题。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合党员承诺制的推行,积极开展“献爱心、聚民心、暖人心,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三心、四百”工程和“六助”活动。

  一是助困。

  建立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制度,及时把他们纳入城市低保,组织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和志愿者积极捐款,建立“扶贫帮困救助款”实施困难救助,对困难烈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中的困难居民优先提供救助。

  先后为2273户困难家庭救助燃煤3987吨,对402户困难家庭实施取暖费救助,共12.6万元,有近千名党员与400多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二是助学。

  对特困家庭子女上学实施资助和“两免”,2006年,为132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救助金40万元。

  三是助医。

  2006年10月市委出台了《哈密市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成立了哈密市济困医院和社区济困门诊,特困患者可凭“特困医疗救助证”,享受医疗济困价格。

  截止目前,特困医疗救助门诊就诊6000余人次,为特困群体免费送医送药、免费体检以及特困老人共减免费用11.3万元,对72人实行了大病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21.2万元。

  四是助居。

  制定了《哈密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大力实施了城镇廉租房建设,在天山南路、环城路西侧新建惠康园安置小区,为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问题。

  五是助业。

  针对大量下岗职工涌入社区的实际,市委及时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社区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委托代培等形式,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和鼓励下岗职工创办餐饮店、方便店等经济实体,协调辖区大力开发社会公益岗位,特别对“4050”人员、低保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优先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对零就业家庭确保至少1人实现就业。

  2006年,有2094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六是助残。

  为残疾人提供帮扶、社区康复和文化生活等服务,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3、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各街道社区根据居民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年龄、爱好等特点,分层次地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道德风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开办老年大学,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健身操队、秦腔队、时装表演队等各类文化活动队伍80余支,与辖区单位共同组织卡拉OK、棋牌、麻将、跳棋、运动会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比赛,做到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动,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强了辖区单位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和-谐友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4、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打造平安社区。

  针对我市城乡结合部的“三多”现象,2006年底市委为每个社区配备了1名综治专干,加强对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对社会矛盾的调处力度。

  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三级党员服务网络的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配合综治专干,采取定人、定责、定时的办法,定期对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矛盾进行排查,组建以党员志愿者义务治安小分队、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志愿者队伍200多支,加强巡逻检查,强化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形成片警、驻区单位、社区治安队伍“三位一体”的治安管理模式。

  同时,建立楼栋长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楼栋长会议,全面听取和掌握社区治安状况,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社区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

  五、存在的问题

  1、关于社区党组织体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

  新形势下,各种成份的党员大量转入社区,仅靠社区自身资源和现有社区干部队伍的力量,已远不能满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培训和服务驻区单位的需求。

  目前,社区干部基本以大中专分配学生为主体,虽然实现了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但由于缺乏社区工作的系统知识和经验,总结、提炼、创新的能力偏弱,社区聘用工作人员的补贴待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需要进一步探索。

  2、关于社区共驻共建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哈密市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了社区建设共驻共建活动。

  近年来,由于没有建立一种良性的社区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机关单位一般只是以一种暂时性的办法来解决社区面临的一些困难,共驻共建的力度、驻区单位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力度不够,现有的社区资源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要求。

  3、社区服务功能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街道、社区虽然都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社区服务大多都是无偿的,受工作经费、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服务的领域还不够宽,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专业水平不高,与社区居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六、当前的工作思路

  1、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东河区阿牙社区、丽园街道丽园社区、新市区北郊路3个社区建立社区党委,探索以“社区党委—社区党(总)支部—社区党小组”为主线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

  进一步健全“片区党小组”、“楼宇党小组”、“商业网点党小组”、“行业协会组织党小组”等横向地缘型组织管理体系;

  依托群众性团体组织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设立“再就业培训党小组”、“文体活动党小组”、“卫生治安党小组”等横向功能型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消除社区党建“空白点”,使党的力量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

  2、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社区,推动社区现代化管理。

  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做好社区资源整合工作,把城市管理与不断提高广大市民整体素质相结合,建立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机制,组织居民代表参与城市规划的评审和监督,

  教育居民和青少年爱护公共设施,组织辖区各单位和广大居民参与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做好贫困拆迁户的救助,提供公益性岗位,对其子女上学减免学费,保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

  推行城-管进街道社区工作,强化城区环境秩序的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发挥居民小组、调解委员会和楼宇组长的作用,建立健全以派出所为骨干,以治安巡逻队、联防队和保安力量为依托,

  以治保、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和帮教等有关组织为基础,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群防群治体制,维护社区稳定,推进城市、社区规范管理,同步发展。

  3、不断深化社区党建共建活动,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大合力。

  进一步发挥市委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三级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的作用,继续深化“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大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的力度。

  建议地区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辖区单位党组织的责任意识,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对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和资源等可协调由社区组织统筹调配使用。

  4、强化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协调、指导、服务为主方向,切实加强对退休人员、流动人员、失业人员、人户分离党员的管理,广泛开展党员服务进社区等活动。

  重视在社区“两新”组织、各类民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双向互动、资源共享”的党建新格局。

  5、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自治水平。

  规范社区居民会议议事规则,推动社区居民自治进程,大力开展社区与部队、社区与学校、社区与单位、社区与农村等共建活动,建立协商议事制度。

  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共驻共建事项,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听取居民-意见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民-主管理水平。

  发挥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加强衔接协调,做好居民小区自治组织建设工作。

  6、有针对性地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力度。

  把街道社区干部、“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积极组织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自治区级培训,组织、民政等相关单位做好街道社区干部的系统化培训,街道党工委采取每周例会制、理论研讨会等方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力争每年对街道社区干部轮训一遍。

  7、发展社区经济。

  积极引导街道社区党组织立足社区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探索自办型、共建型、税源型、公益型等服务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创办经济实体、开展服务居民的有偿或低偿服务,开发就业岗位,增加社区收入。

  8、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群众意见收集机制,经常、及时地了解群众在物质、政治、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要大力兴办社区家政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重点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以及社区保洁、保安、保绿等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哈密市近几年虽然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地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兄弟县市的工作相比也有很多不足。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王乐泉书记关于“把社区工作做实管用”的要求,认真落实地区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大胆实践、努力创新,不断开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社区特色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社区特色工作总结范文10-05

社区特色活动方案12-19

社区特色党日活动总结05-26

中医药特色社区工作计划11-26

特色教研工作总结10-05

少先队特色工作总结10-05

特色班级工作总结06-25

学校特色工作总结05-04

班级特色工作总结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