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02 09:49:30 个人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扶贫系统经过认真学习研究,提出了抓好落实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一是坚定一个目标,就是坚定纲要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打好扶贫开发的攻坚战、持久战。

  二是突出两个重点,既要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抓好区域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做到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

  三是培育三个品牌,对贫困家庭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雨露计划,开展2年至3年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阻断贫困代际转移,为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劳动者,一举多得;对就地发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和田间技术的贫困群众,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致富;对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就地扶贫成本高、难度大,停止扶贫就返贫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挪穷窝。四是把握好四个关系:第一个是持久战与攻坚战的关系。要在20xx年以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一场攻坚战。同时,贫困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还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韧性耐力。第二个是解决突出问题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既要解决水、电、路、房、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还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经济。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深化改革中找出路、添动力,推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第三个是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的关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第四个是“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实现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外部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只有外部支持还不够,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要有内生动力和活力,要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帮助贫困地区提高素质、发展产业,在“输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造血”能力。五是做好五项工作。分别是抓紧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摸清贫困底数,实施精准扶贫;组织驻村帮扶,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致富良策,落实帮扶措施,发挥好改漫灌为滴灌的“管道”作用;增加扶贫投入,加大各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金融服务,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同时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片区规划实施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社会扶贫,继续强化、深化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动员和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投资兴业、志愿服务、扶贫捐赠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表彰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扶贫格局的形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贷款困难,是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关键。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支持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在定点帮扶、金融扶贫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银行作为“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牵头部门,主动作为、迅速行动,联合六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人民银行和各监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各金融机构扶贫的责任意识更加增强,措施办法更加实在。近期,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等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联社,纷纷主动上门征求扶贫部门意见,探讨金融合作途径,充分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政治大局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

  第一,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支持领域、重点工作、保障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金融扶贫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扶贫部门要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主动与金融部门合作,搞好工作对接,共同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第二,实施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有机结合。充分考虑扶贫开发的特殊性,探讨建立免担保、免抵押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制度上的突破,可以更好推动金融扶贫产品的创新。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信用贷款的方式和途径,打造贷款到村到户的新平台。同时,规范完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第三,合力营造金融扶贫大环境。扶贫部门要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底数,提出金融扶贫需求,指导论证好扶贫项目,组织搞好供需对接。在贫困地区普遍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诚信体系,改善金融生态,配合金融部门在贫困地区形成“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的良性机制。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基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健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及时宣传金融扶贫的做法和成效,配合人民银行总结、推广金融扶贫的经验,及时表彰诚实守信的贫困农户、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2

  一、庆阳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属六盘山贫困片区,为国家扶贫重点地区之一。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6.47万亩,约占庆阳市总面积的16.39%。全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89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19万人,占84.47%。截止20xx年3月末,庆阳市贫困人口17.42万人,贫困面7.59%。金融系统精准扶贫对口帮扶行政村68个、2106户、9477人,其中贫困村31个、贫困户1126个、贫困人口5628人;参与精准扶贫人员1462人,占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34.98%。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精准扶贫政策,努力通过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模式,积极解决贫困村实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的生产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有效发挥金融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助推作用。

  (一)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叠加出台。近年来,人行庆阳市中支引导辖内各金融机构研究制定金融精准扶贫具体实施意见或办法20多个,精准实施“双联惠农”、“牛羊蔬菜”、“精准扶贫”、“金桥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农户贷款,及“惠企通”、“果业通”等小微企业特色扶贫信贷产品,全面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制定、推行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示范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和“降、让、贴”、“一对三”(即“行对村”、“行对企”“行对户”)等精准扶贫工作措施。

  (二)农村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边。截至20xx年3月末,庆阳市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基层金融机构380个网点,从业人数4477人。全市涉农金融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772个、转账电话3291个,全市1261个行政村的平均保有量分别为1.41个和2.61部。金融网点、金融支付、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转账电话、便民服务点等现代化支付机具布设加快,金融信息等金融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都纳入现代化金融服罩中。

  (三)金融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加大。截至20xx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42.04亿元,同比增长9.74%。其中各项涉农贷款余额达412.8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4.30%;农户贷款余额达214.58亿元,同比增长4.38%;全市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放的各项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为205.11亿元,同比增长26.42%(详见表1)。

  (四)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全市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信贷管理特点,加大产品创新,竞相推出了适合贫困户的双联惠农、食蓄草业等不同类型信贷产品,深受贫困户欢迎。

  二是积极改进信贷服务流程。各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项目,加强信贷政策宣传,提高办事效率,有效缩减了信贷时限。

  三是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有效解决“排长队”、“等服务”问题,各金融机构均实行了网点转型和系统升级改造,在营业网点设立了客户理财室、高柜区、低柜区、客户等候区、自助服务区,配备了专兼职大堂经理和排队系统,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有效的分流疏导,提高了临柜业务的处理效率。各家金融机构加快了农村自助机具的布设,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客户也不断增多。据统计,截至20xx年3月末,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共安装布放ATM机1006台、自助查询终端、存折补登机等其他自助查询终端500台,POS机10047台,特约商户9538个;累计发行各类银行卡633.75万张,信用卡26.47万张,人均持卡量为2.94张,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办理金融业务。

  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单一。

  一是庆阳市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境内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多灾,全年平均降雨量在480-660毫升之间,且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差异化分布。作为典型的`农业城市,农村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众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但因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种养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无技术支撑,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且多为家族式管理,缺乏产业化带动能力。

  三是一些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主动脱贫的意愿不强、措施不多、干劲不足,不找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金融扶贫信贷风险控制难。金融精准扶贫的商业属性决定了金融信贷资金并非无偿。一方面,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制约,涉农金融机构很难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信贷需求和信贷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无法跟踪贷款扶贫对象的信用和风险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信息不对称以及部分农民认知能力有限等原因,将金融扶贫信贷资金等同于政府扶贫资金,还款意愿降低。加之,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还款来源得不到保证,导致金融机构扶贫类贷款信贷风险频发。调查发现,某县部分涉农金融机构于20xx年开始集中投放的“双联惠农”3年期贷款,20xx年3月份已到期应收回524户、4505万元,实际收回361户、3190万元,收回率仅为70.81%;20xx年3月底应收回1124万元,收回836万元,回收率为74.38%,均未达到要求的95%以上。

  (三)金融精准扶贫缺乏聚合力。目前各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上往往是单打独斗,对项目选择、风险评估、机具布放各自为阵,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往往形成一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信贷资金堆积、一些贫困村和贫困户出现信贷盲区、一些赖债户重复贷款,或“甲贷乙用”的问题。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关系也有断层现象,金融机构虽有开展精准扶贫的意愿,相关部门配合不力,遇到金融机构信贷项目组织、核实、管理和贷款回收、贴息等具体工作时,往往存在嫌麻烦、怕担风险、怕担责任等消极行为,挫伤了金融机构扶贫的积极性。

  (四)扶贫信贷资金风险保障乏力。

  一是政府风险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支持金融机构投放扶贫贴息类贷款政策落实力度上,随着贷款开办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甚至终止。调查发现,庆阳市某县部分涉农金融机构于20xx年开始发放“双联惠农”贷款,之前由省财政全额贴息,期限3年;而20xx年之后财政t只贴息50%,且期限降为一年;于20xx年8月开办“草食畜牧业贷款”业务,此项贷款在20xx年6月前执行7.38%的年利率,由省财政和县财政分别贴息4%和1%,农户仅需承担2.38%的利率,而20xx年6月以后虽利率由之前的7.38%下降到6.3%,但省财政不再贴息。个别财政贴息类贷款承贷金融机构至今未到得政府的财政贴息资金补偿。

  二是保险扶贫基本缺失。当前金融扶贫过多强调银行信贷支持,忽视了保险扶贫,保险对扶贫产业和项目跟进少,扶贫产业和项目抵御价格、市场和各类灾害的能力不强,扶贫项目和投入风险大。

  三、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建议政府针对当前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渠道、方式单一的现状,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的协同发展模式,由政府部门按照“1+20”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养殖、林果、蔬菜、小杂粮等多元化产业项目,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要求、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以点带面,不断整合现有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金融支持。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应立足主业和自身优势,积极扩展上下游产业,带动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在政府政策、致富项目、金融资金、企业的全面支持与带动下,树立脱贫致富信心,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发展产业,与其他农户和企业抱团发展,改变贫困现状。

  (二)不断强化扶贫贷款的风险控制。

  一是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金融机构精准扶贫信贷资金的有偿性,强化农户的法律意识。

  二是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切实重视和加大信用乡(镇)、村和农户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精准扶贫信用生态环境。

  三是加大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回收考核力度。设立政府扶贫类贷款风险保证基金和考核奖励基金,对金融机构精准扶贫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对金融机构当年扶贫贷款增量按市场占比给予奖励;对既脱贫又守信用的贫困户给予奖励;把各级政府清收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四是出台“贴费保险”政策。由保险公司开发扶贫保险产品、创新扶贫保险服务。由政府比照“贴息贷款”出台“贴费保险”政策,为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和贫困户生产提供必要的“贴费或免费保险”。

  (三)切实提高政银精准扶贫凝聚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

  一是突出政府扶贫主导作用。政府要明确支持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群体,建立扶贫项目库,做好扶贫特色优质项目、重点发展产业的推荐工作。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支持,大力维护金融债权,全面调动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性。

  二是凝聚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合力。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司法部门与金融机构要形成精准扶贫合力,全力推进扶贫工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建立精准扶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机制,把金融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结合起来,定向精准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户就业创业。政府和司法部门要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确保扶贫贷款的完整和合理增值,形成良性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3

  为有效破解这一系列难题,20xx年,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决定在全省实施金融扶贫示范村建设工程。20xx年,在全省建设1个金融扶贫示范州、10个金融扶贫示范县,以精准扶贫、精准发力为导向,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方式,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无偿资金和有偿资金“两轮驱动”

  一是政府主导,完善机制,确保扶贫富民工程有效开展。按照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银行参与、融资推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金融办、中行西宁中心支行、中国保监会青海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的意见》,建立了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制度,省信用联社、邮储银行青海分行作为第一批主办,银行。进一步扩大了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继续对民贸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实行优惠利率,落实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新增支农再贷利率再降1个百分点的优惠金融政策。贷款发放坚持“政府引导、平台担保(县级支农信贷担保体系)、金融机构自主放贷”原则,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担保和贴息,按银行年基准利率的3%-5%贴息,贴息期限与贷款期限一致。财政部门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对贷款对象的担保、贴息资格及所选项目效益进行评估、审核、确认。建立了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金融扶贫制度设计和沟通协调,建立考评考核奖励机制,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资金“瓶颈”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围绕重点,加大宣传,促进扶贫富民工程扎实推进。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贫困农牧民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政策认识不到位,了解不全面的问题,省扶贫开发局及时策划方案,积极与媒体对接,组织媒体记者走进贫困村,通过电视、广播、报刊、选派乡镇扶贫专干和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政策要求、扶持范围、对象、产业、贷款发放程序等等,让广大贫困群众清楚的知道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要干什么、哪些人能够贷款、贷款支持哪些项目,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让“金融扶贫”这池活水更好地浇灌贫困地区。

  三是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富民工程健康发展。选择村两委班子能力强,带头讲团结、讲稳定、讲信用,信贷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产业基础好和能人带动强的贫困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分批次推进实施,最终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去年10月、11月中旬,分别组织西宁、海东市和海南、海北、海西州及所辖县区扶贫开发局项目干部及省局业务干部共36人组成2个学习考察组,先后赴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对三省区的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学到了实招,为青海省创新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全省金融扶贫示范村已达到148个,引导金融部门以基准利率发放贷款18.6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力争撬动资金规模突破20亿元,提升了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为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创新多样化金融扶贫模式,构建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使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使金融扶贫资金真正发挥最大效益,形成集中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主要形成了四种创新模式:

  支持能人大户提高带动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贫困村能人大户的帮带作用,实行多户联保+大户帮带+基地+理事会+农牧户参与+整体推进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牧户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例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哈勒景村将150万金融扶贫资金作为担保基金向银行质押,银行按1:10的比例放贷,发放贷款1500万元。民主选举产生村扶贫担保基金理事会、监事会。确保精准扶贫“落地生根”,采取“能者多贷、10户联保、能者帮贫”的方式,对信用度较高的能人和大户分配较大额度的贷款。获得贷款的大户必须义务帮带一个贫困户,保证其年创收至少1万元。对确无能力贷款的特困户,从大户贷款时交纳的4%扶贫滚动基金中按每户20xx元至5000元给予补助,用于购置周转牲畜或务工设备。在扶贫资金的杠杆撬动下,积极培育和发展舍饲养殖、牛羊贩运、饲草饲料、旅游四个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全村165户户均年增收2.2万元,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依托自身资源、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实行基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运作模式,结成利益联结体,实现双赢。20xx年,投入金融扶贫贷款贴息资金900万元,直接拉动各类金融机构贷款3.8亿元,扶持全省44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用于流动资金,技能改造升级,建设产业基地等。直接间接辐射带动农牧户14.4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7万户,吸纳贫困劳动力7767人,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支持贫困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协调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并签订合作协议,中和农信三年共出资1.8亿元、青海省配套投入0.9亿元,在西宁、海东等9个贫困县实施免抵押、免担保、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目前,2700万元项目资金已安排落实到位。例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截至8月中旬,累计发放贷款320万元,经回访调查,贷款的贫困户普遍反映中和农信服务好,放款灵活快捷,有效缓解了农户发展生产、生活周转资金短缺问题,为贫困群众增收和扶贫开发增添了后劲。

  支持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切实解决青年创业资金短缺的瓶颈,助力实现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愿望,在全省20个贫困县开展了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实施青春创业贷款项目113项,贷款规模达7565万元,有1838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和有志青年通过创业贷款实现就业。

  创新金融破解脱贫难题

  通过精准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发展特色产业,产生了综合效益,提高了扶贫开发水平,加快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

  首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和担保难的问题。“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作用是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降低准入门槛。扶贫小额信款政策的出台,拓宽了致富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贫困农牧民发展致富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了脱贫步伐。

  其次,放大了扶贫资金的总量。借助银行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将更多扶贫资金运用到贫困户的民生上,引导金融机构放大扶贫资金的投放规模,逐步增加扶贫资金总量,扩大扶贫覆盖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再次,解决了贫困户贷款贵的问题。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贴息,金融机构适当让利,既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农牧户“贷款贵”的问题,对民间借贷也有很明显的“挤出”效应,让贫困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最后,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积极搭建农牧区青年创业就业金融平台,鼓励创业就业,拓宽致富增收渠道。通过资金、技术、培训、电商、咨询服务等支持,实现培育市场主体,壮大扶贫产业的双赢目标,为扶贫攻坚汇聚了持久的澎湃动力。

  实践中总结经验与启示

  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工作启示:

  启示之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甚至民营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启示之二: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银行的沟通协调与通力合作,深化精准扶贫,强化攻坚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局面,才能保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4

  关键词:金融机构;支待;扶贫

  土右旗是包头市农业大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扩权强县试点之一,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土右旗人民银行协调各金融机构立足帮扶村实际,结合单位职能,将践行“两学一做”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务实举措,准确把脉民情民意,认真落实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关怀到位,扎实推进地方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基本情况

  土右旗共有金融机构25家,其中包括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4家保险业金融机构、1家证券业金融机构,78个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金融从业人员1399人。土右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61亿元,同比增加9.41亿元,增长11.88%,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6.8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5.48%。辖内289个行政村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383个,覆盖率100%,完成了“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共设置自动取款机119台,布放POS机1051台。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扶贫思路,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工程

  20xx年,土右旗人民银行按照旗委旗政府的“四个切实”和“五个一批”扶贫开发工作要求,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特困地区产业发展为根本,以改善贫困村户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着力在一个“准”字上下功夫,创新扶贫思路,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工程。从20个精准零分项目村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贫困户290户、772人,提供给旗委、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具体做到“五到村到户”和“四落实”,即贷款贴息金融扶贫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进一步明确了帮扶任务、措施和帮扶时限,全面实现了组织人员、建设规划、管理机制、资金投入“四落实”。

  (二)积极组织协调各金融机构,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程稳步实施

  以“三式”、“五带”、“六结合”为扶贫新举措,实施“杠杆式”扶贫,推出“金融扶贫富农贷”工程,以专项扶贫资金作为风险担保金,撬动信贷资金,集中向项目村和贫困户投放,贫困户只出1厘利息,剩余利息给予补贴。为全旗计生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8万元,为精准扶贫项目村计生户发放金融扶贫贴片贷款246万元,慰问贫困计生户85户。20xx年“金融扶贫富农贷”工程,发放贴息贷款4242.5万元,扶持贫困户进行玉米新品种种植、发展畜禽养殖及加工服务业,实现1462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以农牧业为抓手,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20xx年,人民银行土右支行按照旗委旗政府的“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开发工作总目标,全面落实“四个切实、六个精准”的扶贫开发工作具体要求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并做好11个村整村推进项目的贷款工作,发放贴息贷款达到5000万元;依托“农户自立服务社”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000万元;组建“农户互助服务社”发放互助资金200万元,积极向上级扶贫部门申请并与农发行对接,做好15亿元产业扶贫贷款工作;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打造农牧业金融借贷和产品营销平台。探索推动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工作,在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市级检查验收的基础上,选取美岱召镇瓦窑村和苏波盖乡新营村率先开展抵押贷款试点,共放贷21户、97万元,力争年内贷款达到1000万元以上。积极推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抵押贷款业务,全年计划担保贷款60户以上、1000万元左右。

  (四)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努力扩大涉农信贷资金投放

  截至3月末,土右旗各项贷款余额886158万元,同比增长11.90%。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68456万元,同比增长25.29%,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75.43%。当地涉农金融机构计划发放春备耕资金97000万元,同比增长16.73%,已发放春备耕资金38222万元。

  三、建议

  (一)将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金融资金在地方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形成集中攻坚的强大合力

  在整体扶贫工作中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地方扶贫工作同时,更主要的是引导和支持扶贫产业,积极主动通过贷款等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自主性脱贫致富。因此,做好金融扶贫,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创新,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支撑作用。

  (二)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建立高效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

  以扶贫富民为出发点,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为支撑,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解决贫困农牧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放大扶贫资金效益,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要明确辖内各级金融办为金融扶贫的领导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金融扶贫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方针、政策。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推进金融扶贫的政策、地方性法规草案、规章草案以及相关金融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实施金融扶贫,必须发展和壮大金融扶贫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是将金融扶贫落到实处的关键

  在工作中发挥国有银行的`作用。人民银行应积极联系争取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扶贫攻坚中的政策和资金,解决农民、农户、涉农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重点发挥基层农村信用社、辖内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让这些金融机构都能够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切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发展农村各类金融和股份制小型金融机构,建立一大批能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的小型金融机构,提供小额贷款,满足农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加大贷款投量、拓宽贷款投向,改变以往过去的贷款投放“垒大户”的方式

  今后一段时期的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贫互助组织、扶贫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带动作用,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和贷款的最大效益化。为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支持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牧民的目标。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

  20xx年初以来,长白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行扶贫工作各项要求,根据《吉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吉林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加强扶贫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长白支行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方案》、《中国农业银行长白县支行20xx-20xx年金融扶贫工作方案》部署,积极开展扶贫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白县和沿江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一)长白县贫困人口情况。

  2011年长白县被列为吉林省东部高寒连片特困地区。20xx年共有贫困村2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75户,贫困人口1678人。在贫困人口中,致贫原因大体为六种情况。

  一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

  二是缺土地;

  三是缺技术;

  四是缺劳动力;

  五是缺资金,

  六其他多种原因致贫。到20xx年末全县已经脱贫1045户1606人,未脱贫4户7人。到20xx年末全县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二)长白支行包保村基本情况。

  长白农行与长白县教育局共同包保长白县马鹿沟镇沿江村。沿江村不在我县21个贫困村之列,由黑菜楼、沿江新村、煤矿、两江4个自然屯组成。全村在册281户962人,实际在村居住户170户447人。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调查和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集中在因病、劳动能力差和人口年龄偏高。20xx年6月--20xx年7月年3家单位共同包保沿江村时,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24人,其中我行包保6户7人,教育局包保6户9人,联通公司包保6户8人。20xx年8月开始由于联通公司调整到其他贫困村做扶贫工作,现我行新增加3户3人,共包保9户10人进行帮扶。到20xx年末所有包保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经过沿江村的测评,我行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得到村民代表和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马鹿沟镇政府考核我行驻村干部全部为“好”。20xx年3月24日经过吉林省第三方脱贫验收组验收,沿江村全面脱贫工作验收合格。

  二、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结合长白县扶贫工作实际情况,总结20xx年扶贫工作中的弱项,我行继续做好20xx年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年初,支行召开党委会、金融扶贫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包保村扶贫工作,落实贫困户春节慰问等事宜。1月13日,支行班子成员及党员包户同志,会同县教育局领导及包户同志,一起到包保帮扶村沿江村,与村委会班子成员召开座谈会。双方交流了沿江村的扶贫工作开展开情况,村委会主任也反映了我行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对我行的扶贫工作成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行长郑志诚、县教育局宋巍局长,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扶贫工作精神,坚决落实县里扶贫工作各项要求,也向村委会领导班子阐明了农行支持扶贫工作的各项措施,以及我行的工作思路。会上,各包户党员及驻村干部积极发言,为今年扶贫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此次座谈,提高了各位党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四个意识”,提高对打赢脱贫攻坚在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增强脱贫攻坚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会后,我行结合实际与教育局一起为每一户贫困户送去米面等节日慰问品,并与贫困户进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为今年扶贫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情况

  我行认真落实中央和总省行金融精准扶贫战略部署,把扶贫当做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履行扶贫工作职责,坚持统筹安排。将金融精准扶贫摆在全行工作最突出位置。

  20xx年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4864万元,全年实现新增精准扶贫贷款2344万元,完成计划1500万元的156%。

  20xx年初以来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00万元。还要提前做好对接贫困户落实好收购秋菜、豆油、玉米等农特产品收购帮扶措施,继续对接医药企业为贫困户开展送医赠药、送健康活动。

  三、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在疫情防控期间我行驻村扶贫干部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认真落实防控要求,协助村里开展防控工作,同时做好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工作。近期将根据实际情况,再次与村委会研究贫困户春耕生产工作。

  下一步将结合县扶贫中心的相关要求和村委会及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计划开展扶贫工作。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强化政治站位,压实两个责任。深入落实中央、上级行和县委县政府金融扶贫工作部署,把金融扶贫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摆上业务经营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对接政府扶贫攻坚规划,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加大对长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地帮助贫困人口受益增收,为全县实现脱贫工作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持续加大扶贫贷款投放。

  按照《中国农业银行长白县支行20xx-20xx年金融扶贫工作方案》大力发放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农户小额等贷款,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小额贷款全部导入“惠农e贷”白名单管理,加快业务流程,让各信用村“惠农e贷”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以农户小额贷款的.方式持续支持有生产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直接增收;计划20xx年再新评定信用村10个,信用村总数达到20个,力争对每个信用村的信用户新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组,金额75万元,进一步增加农户小额贷款的总量。

  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扩大经营,与现有合作的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达成合作协议,通过扶贫捐赠、直接用工、收购农产品等方式与农户或贫困户进行对接,做到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持续帮扶,实现贫困户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

  通过邀请农担公司共同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大户的方式,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收。

【个人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推荐12-22

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总结(通用13篇)03-30

个人扶贫的工作总结03-02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最新03-28

扶贫工作总结个人范文03-02

扶贫个人工作总结01-06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03-08

扶贫工作个人工作总结04-07

党建扶贫个人工作总结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