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盗火者观后感(通用6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盗火者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盗火者观后感 1
学校利用例会时间集中学习了《盗火者》视频,给予我们以教育界的另类看法,让我们思想上有了一些新的启蒙,虽然它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全部照抄,但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一些有利于本班的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一、让孩子阅读(重回人的语文)
确实现在的教材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如果以孩子单纯的眼光来看世界的话,他看到的是书中的真善美,不会去追究那么多。不过视频中提到的利用阅读来给学生排毒的想法非常好,俗话说“开卷有益”,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感受阅读,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天生就有阅读文本的能力,我经常看到孩子们拿起新课本的那种高兴劲,而且我在看了这个视频之后开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我们的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去读课文并批注自己的感受,有的时候翻翻学生的批注,发现:虽然这篇课文我没讲,但是通过预习,学生的感受已经写的很到位了,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并且写出了自己的见解。所以说阅读这事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阅读,他愿意写个感受什么的就写,不愿意写就是单纯看看书也是好的。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这个民国老课本,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对民国老课本也产生了兴趣,觉得这个特别好。这个课本内容每一篇都很短、朗朗上口、有插图,当视频中朗读出来之后真是让人非常感动,爱的感受、爱的教育就在那种特别白话的语言中流淌出来,真是有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连我都忍不住想要去读这样的书了,希望以后我的学生也可以读读这样的好书。
二、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呵护童年)
确实感觉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小小的年纪就要上很多的补习班,整天为了成绩而努力,我就在想这些孩子都找不到童年的乐趣了。就比如现在的孩子,他们的课余活动没有我们小时候丰富,也缺乏与自然的沟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与自然的.交流,缺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样的教育是我们想看到的吗?“教育就是让人的本性全面地发展”,所以我觉得视频中的成都华德福学校做的非常好,校园里面养着动物、学历史、学非洲舞、学做饭、做自己的课本,我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及感受美的能力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在这样自然、快乐的生活中去学习、去享受。
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改革风暴)
确实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杜郎口中学的模式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我们平时也会试着让学生自己去预习课本、自己去当小老师试讲课文,发现所有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而且不要小看孩子,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一般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解了,有的时候孩子的想法会让老师都大吃一惊。所以我们也应该这样多去放手,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兴趣,这比我们灌输给孩子知识要强的多。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更想看到的是孩子们能够兴高采烈地去学习、去交流、去感受、去发现,在彼此的沟通中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老师也可以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和学生共同去学习,去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看盗火者的一些感受,主要是因为这三点和我们班级非常契合,我已经开始尝试把这些方法用到我们的班级教学与管理中。当然任何方法都是不能照搬照用的,需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我会在使用中进行调整创新,找到最适合本班的方法。
盗火者观后感 2
这个纪录片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也被纪录片里的各个故事所感动看了《盗火者》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有这么多需要被改进,例如对小孩的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在儿童成熟之前保持纯真和成熟。而在中国老师和父母都说小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个所谓的起跑线的终点就是功利的目标,《盗火者》里曾提到教育不是短跑,教育是一个马拉松幸福的童年就是心理上没有阴影,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如果小孩在童年时代就陷入了教育制度的笼子和枷锁,那么他们就会缺乏创新缺少想象力,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离开体质的。华德福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华德福学校注重的是户外的实践,让家长高度的参与学生成长,弥补了教育上的一点缺陷让孩子童年时代的教育更加饱满。
对于农村教育这一问题,我觉得是任重而道远的,农村学校交通闭塞,水源缺乏,卫生条件差等原因让很多年轻的师范生望而生畏,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缺点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出来的人大多都是功利的,而对于那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处在艰苦环境下的人是不公平的,没有做到同工同酬,而在农村教书的老师大多都是中职教师,加之学生和家长的不配合,使得农村教育难以改革随着像衡中这样的超级中学的崛起让很多县中都开始沦陷使得超级中学与县中的鸿沟难以逾越,也让农村教育改革难点重重。
大学,这个名词让很多中小学生充满羡慕和向往,因为在他们眼里大学就是自由,理想的'甚至更多美好的代名词,但是在我周围同学包括我在升入大学后最多的还是失望,也许可能是我们把大学想象的太美好了吧!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选择出国留学,选择更高等的教育,大批的精英人才的流失,从而也就流失了对中国教育的认同,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可悲的之处,现在大学生的眼里只有学位,奖金,工作,只问利害不问是非,这让很多教育家对中国中国教育纷纷摇头,而我认为一个人内否成才不决定于名校名老,也不决定于学历高低,而决定于那个人本身。
盗火者观后感 3
看完视频后,感喟良多,以下是我想要借此探讨的几个困扰已久的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
华德福教育,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乡村学校”?它凭什么影响着“主流教育”?尚在体制内受教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在不久将来会接受支教的孩子们?
称华德福教育为“乡村学校”是教育学家们的带着比拟的戏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它具有类似“乡村学校”的属性:存在于体制之外。视频中独立语文人郭初阳表示,“离开体制是为了寻找真正的教育”,此言不虚。纵观目前的主流教育模式,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早在童年时代家庭、学校为之设下的“起跑线”上抹杀尽了;数据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并不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他们的奴役者——家庭、学校的期许而活着。
当我在高考结束放飞自我之际,第一次接触到卢梭的《爱弥儿》,再回首往昔在学业第一线的高压生活,不禁唏嘘。早在两百多年前,西方的圣贤已经指出人的早期成长须适应其自然本性,方才有益于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卢梭本不是儿童教育家,他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一个人之何以成为社会人。其实,比起在中学时代,我在童年期还算是超然于体制外的幸运儿呢。那时候,全国范围内报班补习的风气正蔚然升起,别人家的孩子除了对付完正常学业周末都在上课。我么,周末在家自个儿玩自个儿的,父母也为了生计在外奔波,常不归家的。当时家在乡下,周边一条小河环绕,竹林茂密,还有羊圈、牛棚、果子园……到处都是能够激发我的天性与自然宇宙零距离接触的快乐源泉。记得那会在周末,我最喜欢做木工,以房后的竹子、枯木为原材料,造枪造炮,再学着电视里的八路军,口中念着台词,一个人瞎做起一出戏来。
现在有华德福这样的学校,其实又何尝不是一处可以自由“做戏”的天地呢?“万物皆有时”、“众生皆平等”,这大概是它的办学理念,带着一些耶稣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切在其中——这与传统教学机构,鼓吹分数至上和“力争上游”截然不同。其实也难怪,这么多年来都没见着有哪张冷冰冰的教桌上会放一本《圣经》,教鞭倒是偶有之的。说起教育,早在孔夫子以前的周朝,在《礼记·学记》中就提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像其中的“不陵节而施”,说的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天性而授之,步步为营,不可急于功利。试想:后生的孔夫子本是崇周的,作为万世师表,倘见着中国主流教育现状,他的`棺材板会否摇撼不已呢?
基于顺应天性的教学理念,华德福还有一些比较独创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鼓励学生写诗来获得在集体中的认同感,像启发学生联想的“未完成玩具”,再如通过游戏的实践完成内在习得……莫不纠正了传统教育的“片面学习”,引向“泛学习”的全面健康发展之路。
拿我为反面案例的话,高中之后随着课程压力的剧增,我越来越难以招架九门功课的连番轰炸了——到了高二我才领悟到,世界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被人为割裂开的一门门学科。此前我之所以学得吃力,一方面是认识片面、盲目应对,另一方面是尚未完成认知的过渡,即自我建立一套整体学习体系。高考还是很快逼近了,我还是零零碎碎在积累着,结果可想而知。由此观之,即便在认知水平发展到认识世界整体性后,再想要去改变学习现状,实在是为时已晚。
如今,我常常在象牙塔中一面试验着各种正确认知指导下的“错误方法”,一面倾羡着那些体制外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认知癌”和“方法癌”都远没到晚期。
如果侥幸,这个暑假我也即将从象牙塔中走出,奔向体制之外的天地——乡村。那里的蒙童们也即将接受我们这些体制内的“常住者”为期二十多天的教育。请问:该怎么办?我认为,到了当地,首先需要做的是叩问自己:究竟还带来多少体制内的习气?之后大约是两个选择,要么,请暂时抑制;要么,请尽情投身于孩子群里。我倾向于后者。其实视频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也挺值得思考的。那就是:在习惯于主流精英教育的听雪不太适应融入新式教育环境下,老师选择的是忽略她,为了让她更好地自我表现。那么试问:当我们投身于彼时彼刻,在几乎不受主流教育浸染的孩子群里,又何尝不是“听雪”其人?当然,有所不同的是,孩子们不可能像老师那样忽略一个更大的成年人。有的是什么,我们各人做一次忘我的“听雪”,对了,忘记“自我”,回归“本我”,以图“超我”。
然后要考虑的才是教学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笼统地说来,二十来天教授孩子们“软实力”要比基础学科来得实用。“软实力”涵盖较广,不一而足,我这里比较想谈的是“学习学”,也即授人以渔。这也是借鉴自视频中“泛学习”实践而产生的想法。孩子们可以先共同做一项游戏,比如“谁是卧底”,在学习如何伪装自己的过程中,将歧义区分、辩才、推理思维等一并训练了。
盗火者观后感 4
在笔者自己的经历中,参与了大陆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感受过台湾的大学教育,也体验过西方的高等教育,成长路上也听见过许许多多关于中国教育制度的批评。但是人们在批评的时候,讨论的总是问题的表象,或者简单地将原由丢给体制,而很难追溯到问题背后的细节,更不用说提供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所以《盗火者》纪录片的难得之处,不是尖锐地指出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疾,而是列出各个阶段的问题之后,开出了各式各样的药方,甚至它还知道草药难求,所以附赠了一张药材地图。
十集的纪录片较为完整地分析了教育制度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了教材问题,乡村教育,小学教育,职校教育,高等教育,公民教育。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国家做出努力,例如边远山区的义务教育需要更大的教育财政投入;有些问题则需要国家放权,例如高等教育的自主招生和自授文凭;也有些问题需要提供给社会选择的教育菜单更加丰富,例如更多的私立学校,更多的“洋大学”,与传统的公立学校形成良性的竞争来推动教育改革。
片中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学者和教授,诸如陈丹青,钱理群,刘道玉等,也有一些民间教育的践行者,例如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等。他们身处教育体系之中,也力图思变,纪录片将他们的思考展现给观众,能够让观众对教育的现状有更贴切的体验。
笔者总结了片子中讲述的最核心的问题,在下文中来一一讨论。
乡村义务教育的衰败
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2000年左右,开始了一场对农村教育的改造,我们称之为“撤点并校”:即取消散落在各个村落中的小学义务教育的教学点,笔者本人也是这场教育改造的亲历者。我的小学教育的头三年是在外婆家所在村子里的乡村小学完成的,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所在的小学不再提供高年级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撤点”。我的父母当时的选择是把我转学送去城里的小学念书。而我大部分的同学则转学到了所在的镇上的中心小学,这所中心小学就是所谓的“并校”的集中点。将一个镇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一起,其好处自然是提供更优质的小学义务教育。
但是假如这个场景移到了偏远的山区,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贫困的家庭就会产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青少年辍学等问题。在大量没有学校的偏远贫困乡村,农村的文明生长点消失了,这也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衰败的一部分体现。
而这样的现象背后,更严峻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变为了根据权力与地位来分配。此时就需要国家提供更多的教育财政来完成教育机会的重新分配。
更丰富的中小学教育菜单
在这部片子中,以独立教师郭初阳为代表的民间教育力量,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就是中小学课堂中的老师,并且深受体制的束缚和困扰。例如,他们认为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不符合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发现小学教育中的激烈竞争就已经让孩子们非常焦虑。于是他们开始以自己的力量做出回应。郭初阳开设了自己的独立教学课堂,在他的课堂里,他所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老师们的力量在体制面前其实很微弱,但让人感动的正是这种螳臂当车的勇气:“我们不能做需要很大能量的事情, 但是我自己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做好自己的事情,”
片子还介绍了包括华德福教育,个人私塾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教育模式。其实这些教育模式也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如同片中说的:“他们只希望华德福的教育,是一个丰富教育菜单上面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单项而已,所以我们希望在将来能够看到有各种不同教育理念的学校来完善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
如同经济市场一样,只有自由的教育市场才能促进教育体系中各种教育选项的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缺失
钱理群教授在片中谈及大学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所以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因为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理想和信仰,当一个人没有理想,信仰和目标的时候,唯一的驱动就是利益。” 现在的大学确实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职业培训的跳板,在大学四年中如何找到好的实习,在毕业之后如何找到好的工作或者创业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做选择最重要的依据。
前些日子读到一篇媒体文章中谈及如今全球化的人文教育的比重降低的现象,文章中也提到我们不能简单地厚古薄今,而是需要思考现在的教育体系下的学生,是否能在这个社会下更好地展开自己的生活。那么回归到中国的人文教育现状,我们也要看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大学生们更“功利”的选择也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潮流。学生们的理想和信仰已经不再是传统知识分子眼中的理想,变成了一种更加“工业”,更加“现代”的追求。
在笔者的眼中,可能更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在这个追逐效率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自发的对课堂教育失去了耐心,急忙地带着焦虑奔赴社会和职场。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成长,而成长是一件需要精雕细琢的'事情。我们也需要时间去验证太快地将这个阶段快进的结果。
高等教育的不自由
纪录片将如今的高等教育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高等教育,甚至民国时期西南联大的高等教育作比较,指出了现在的大学失去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么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才能称得上独立和自由呢?
南科大的创始人朱清时教授在片中是这样说的:“大学就是要争取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才可能有自己的精神和自己的内涵。一个学校能够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这个学校才有真正的自主权。自授文凭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就在于,让学校背水一战,只有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才会受的社会的欢迎。一旦如此,你的文凭有没有盖教育部的大章并不重要。”
南科大作为高校教改的先锋,一直在争取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的自由,争取去行政化。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戴着镣铐跳舞至少意味着中国的高校教改在向着更现代的道路上发展。
以上就是笔者在看完《盗火者》这部纪录片以后的一些总结,一些思考。其实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也在回放自己所以经历教育历程,并与片中的内容作出参照,这也更能帮助我理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得失,更客观地看待片中的观点。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优秀的讨论我国教育问题的纪录片。
盗火者观后感 5
曾有人问起,为何会喜欢教书?
是啊,三尺讲台一站就是十数载,那份激情与热爱似乎仍不减当初,那股不做到最好就绝不放弃的较真劲儿依然固在……
这样想来,突然觉得想要说清喜欢的缘由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在我心里,我已经认为我的生活是在教书,因为没有什么比教书更好的了。这么多年的辛酸和苦楚,但享受其中,让我觉得更幸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喜欢的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这许多年来,我一直沉浸在教书的快乐与幸福中,因为我是那样地喜欢教书,因为上好每天的课是我一天里最快乐的事,这快乐有着无边的渗透力,“她”可以蔓延到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你快乐并满足着!然备好课、上好课便是教书的全部吗?若不尽如此,我便原本只是一个快乐的教书匠,除了想要艺术而美好地上着一天天的课,我便也未多做些什么。
所以,当这个职业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我不知所措。我不得不承认,容闳极具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极具个性化的学生在一开始就给了我“当头一棒”,甚或时至今日余痛未了……
于两年前的我来说,我工作的全部便是怀着满腔的热情一天天做着自己分内的这份“技术活”,简单而充实,快乐而满足。然而容闳除了广收一流的“技术工”之外,还要你德才兼备、内外兼修,更得学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于是,各类如《盗火者》这般的教育资讯、各种如nlp这般的学习与培训合力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荡涤着每一个容闳人的思想与灵魂。
于我,这股冲击波不仅将我抛进了一个个困惑与茫然的漩涡,更是把我推上了一条重新审视、不断探寻的教育之路。
看《盗火者》虽是一气呵成,但也谈不上有极深的感悟,只是不时将自身与之进行比对,期盼能从中领悟一二。时代在变迁,教育革新必然与之同步。然百花齐放也好,一枝独秀也罢,必不得偏离“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
我常常想知道,与母亲身体分离的鲜活的小生命,经过多年的洗礼,如何创造了今天的生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今日做了母亲的我更是困惑重重,我该如何给她以更好的教育,教会她去获得高贵的灵魂、健全的人格与幸福的人生?
身为一名教师,练就一身“好手艺”只需时间便可见证,然而想要由一个纯粹的教书匠上升到一个教育者的高度绝非易事。回望过去的年岁, 虽是忙累不堪、日不暇给,但经历、体验得多,也预示着你学会了很多。于是便不再问付出,只求一心向学、专心做事。
盗火者观后感 6
家里的环境不是很好。我父母做一些小生意,背着重担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当时九年义务教育不免费,读书要交几百元钱,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每次快开学时,我都很紧张,爸妈总会和我说,你不写作业算了,反正没钱给报名读书。
在简陋的村小读到了五年级,爸爸妈妈在家熬不住了,坚持要去城里做生意。一年后,我父母安顿下来,带我去了城里。我成了一名城市学生。刚踏入城市学校时,自己特别害怕,和身边的同学一比,相距甚远啊!
爸妈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我求学的十六年时间,每每督促我要发愤努力,他们也会尽最大的.可能让我享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今回头看,不免感叹,当年如果没有爸妈的努力我可能现在还生活在农村,可能早已结束学业,结婚生子了。我的同学们大学毕业时没有像我这样体面的工作。他们大多初中毕业后到广州、深圳工作几年。然后他们结婚生子,在家庭农场工作。因为父母的努力,我利用高考的阶梯进入大学,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想从我开始,我的下一代应该越来越好!在我们整个村子里,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只有一两个。他们大多是贫困家庭或缺乏阅读意识,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工作。
城乡教育差距使一代又一代农村人无法摆脱现有的贫困和无知,只能陷入其中。农村和城市相较,它所缺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不仅仅只是物质条件方面。
【盗火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范文04-07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精选13篇)11-18
普罗米修斯盗火续写作文08-29
普罗米修斯盗火续写作文3篇08-29
《盗梦空间》观后感02-16
盗梦空间观后感03-26
盗梦空间的观后感11-06
《盗梦空间》观后感11-09
攀登者观后感 有关攀登者的观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