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

时间:2022-11-19 10:10:09 毅霖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通用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通用5篇)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 篇1

  《琅琊榜》有一首剧情歌的开头念的是辛弃疾的《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深情的吟诵搭着古典的配乐使人仿佛一下子进入了琅琊意境之中,后来我因此喜欢上了这首词,喜欢“少年鞍马尘”的林殊,更喜欢“如今憔悴”的梅长苏。

  林殊是谁?那是连誉王提起都无不带着赞赏之意评论的“无人不晓、少年天才”的林家小殊;那是一代大儒遇人无数独对之念念不忘的“聪颖慧黠,读书万卷”的将门之后;那是享年高寿儿孙满堂却在仙逝前独独挂在嘴上的名字“小殊”。那么耀眼璀璨的一颗明珠,却被梅岭一场大火焚得一干二净,从前散发的所有光芒归于黯淡,只是该记得的人都记得曾经的明亮。十二年后,他脱胎换骨,重回金陵,故人再如何辨识,都只能从长苏身上捕捉到慵懒的落落余辉,终不复往昔的张狂。言侯也是记得的“小殊,最可惜的就是小殊了”,言侯认为的“可惜”不过是当年的天纵英才旦夕魂灭梅岭,他不知道,意气风发的赤焰少帅被迫变成了机诡满腹的阴沉谋士,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逝者不强求,生者却不能遗忘。所以他逼着自己,在朝堂上搅动风云,以麒麟之才做着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事。“我这双手,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现在却只能在这风起云涌的地方翻云覆雨,夜夜筹谋。

  可我还是不敢想象,到底是背负了多少事情,才会让那个性情飞扬明亮耀眼的少年将军在数年后对着自己往昔最好的朋友以低下的姿态用恳求的语气吐出两个字“殿下”。那布着血丝的双眼,那失措无奈的眼神,那渴求谦卑的姿态,我轻易不敢想起,却萦在心头挥之不去。他的眼里没有泪水,可我已经泣不成声,沉沉地烙在心上,念之成殇,那是一种入睡前卧在床上想起他的神色仍然会被狠狠刺痛的心疼。

  曲终人散,时间也许会模糊了剧情、黯淡了风景,可我永远都会记得他的那双眼睛。

  无知如飞流,却会在苏哥哥喝苦药时天真地想让自己代替苏哥哥把苦药灌下去,他知道药是苦的.,可是他愿意代苏哥哥承受。只要,可以的话。可是,这是代替不了的,只有自己一口口吞下,苦药才会真正有效。于是他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痛苦,七万赤焰冤魂背负在身,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只能自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如何?誓死要“以权谋祭奠英灵”,劫后余生,他不是为自己而活。

  不是不恨的。

  他恨那个生性凉薄、冷血无情的皇帝,却仍然爱这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梁。他甚至要顾及因谢玉之案让宇文暄看见大梁朝堂内乱,因此要趁猎场之机借武将之威震住大楚。人人都说景睿难得,有着宽恕包容之心,可林殊又何尝不是?七万赤焰男儿拼死杀尽敌军,最后却死在自己的友军手下,他旦夕之间失去所有,他甚至不能光明正大地活在世上。为沉冤昭雪,他是深不见底不择手段,可也只是让恶贯满盈的人倒下,尽自己所能不去伤及无辜。他竭尽全力地保住靖王、景睿等人的赤诚,可他这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赤诚未改又何其难得。由始至终,从林殊到梅长苏,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赤子之心,永生不灭。其实长苏身上是能看见林殊的影子的,在跟飞流、黎纲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会掩不住那点小调皮、小贪玩。也正是这点林殊的影子使他看上去不只是个阴沉的谋士,给他的昭雪之路添了几缕光亮。

  也许有很多人会惊叹这位江左梅郎的才冠绝伦,羡慕他的袖令江湖,觉得他的算无遗策很拉风。可是你知不知道:他病体支离日夜谋划十二载,他隐瞒真相为昭雪熬尽寿命,他从不轻易表露自己所想,但不代表他没有委屈、没有痛苦。

  好在还有霓凰郡主,让他的苦心有放空之处,却也仍是隐忍:霓凰认出他的真实身份哭得梨花带雨与他相拥,他强忍片刻才终于忍不住紧紧拥住她,闭上双眼有一种终于可以撕下面具的释然,天知道他等这份温暖等了多久。张口想要说话,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最后只化作意味深长的“霓凰”。后来苏宅廊下,郡主红着眼睛问林殊“你真的不知道我更牵挂的是谁吗?”他凝望良久咽下叹息点点头“知道”。作为梅长苏,他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只是他的无奈只会在郡主面前显现,且还是有所保留的显现。

  长苏像一篇文赋,兼散文之形美长诗之意深,一眼看不透,细究下来,每一句都意蕴悠长。

  “欲得梅郞顾,时时误拂弦。”我像抚筝者仰慕周瑜那样仰慕这位梅公子,他不是那么英勇潇洒,可是他气质清雅、容颜灵秀。言语举动间常常会让我忽略了他的容貌,他约乎就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古人,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他,生怕惊动持久岁月的尘埃,打破盈满古韵的静谧。

  听闻长苏精通音律,如果我有幸做那位堂上抚筝者,我也会故意将弦按错,以搏他无意回眸;或者,我想做他身旁的那位捧墨者,终日静默,只为守那一室书墨馨香。我不知道时空要穿越多远才能与他相见,却感受得到寒梅冷彻、暗香盈怀,我常常在月下企盼:愿梅郞入梦来。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 篇2

  第一次听闻《琅琊榜》,是几个同事在得知小说要被改编电视剧后,极力推荐。称其内容以权谋为主,爱情线少且不矫作,男性也会爱看,并大概介绍了一下故事。我因少看网络文学,故而此方面十分孤陋寡闻,看大家如此推崇备至,遂下到手机里,准备尝试一下。

  花了两个晚上把小说读完,觉得虽仍是网络小说的语言风格,但故事不错,人物塑造也较为丰满。后来又看了电视剧的长片花,加上对侯鸿亮制作团队以往作品水准的信任,对这部剧平添了一份期待。

  《琅琊榜》从点映到播出,媒体叫好声一片。行业内则对剧中人物造型诟病不少。书迷有些对还原度大呼满意,有些则对配角,女主的颜值,年龄表示不满。而部分没看过原着的观众,对前几集的节奏颇有微词,或是觉得戏中政治的斗争过于幼稚,一晒置之。

  其实,从小说改编电视剧的角度来说,电视剧《琅琊榜》无疑是成功的。原着小说故事以权谋为壳,情感为核,相对一般的网文已显沉稳。但无论从气质上,还是文学性上,都没能真正跳脱出网络小说的固有圈子。而电视剧改编将整个故事搬上荧屏,影像化后,却赋予其更加大气的厚重感,尽管人物,事件皆为虚构,但却用艺术手法加重了历史性的成分。因为主角梅长苏的江左盟宗主身份,在朝堂权谋的气势磅礴之外,又加入了一缕青山绿水间,庐外雪纷飞的江湖气息。每当古琴、萧瑟之声响起,即使江左梅郎身处金陵权力漩涡的中心,看着窗外,望着眼前,却仿佛雪花沾身,久久不化;茶香沁鼻,气味悠悠;一种空灵之感附着于观众的内心,挥之不去,让人有历史正剧与传统武侠交替穿梭之感。相比于现在流行的`言情宫斗和偶像仙侠而言,这是两种久违了的味道,却偏偏合二为一,古色古香,回味不尽。

  我一直认为,《琅琊榜》的故事,必是脱胎于“九王夺嫡”,但是简化+美化版的“九王夺嫡”。太子、誉王、靖王三方势力,对应的是康熙末期的太子、八爷和四爷,梅长苏则正是靖王身边的邬思道。只不过,《琅琊榜》以谋士为主角,而这个谋士不仅为天下苍生,更背负血海深仇,往事不堪回首。

  之所以称之为“简化版”九王夺嫡,是因相比那段故事,《琅琊榜》的权谋之争必定会显出稚嫩。誉王的狡诈阴险与八爷的心思缜密相比,差距颇大,否则也不会被梅长苏一直蒙在鼓里;八爷如和誉王一般见识,怕是早已被老谋深算的雍正斗倒了。九王夺嫡,顾名思义,九个亲王抢夺皇位。而《琅琊榜》简化至三人,其复杂性也相应降低,但同时,也更加通俗易懂,拉进了故事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电视剧毕竟是茶余饭后的休闲消遣,一天工作学习后晚上再过度烧脑,也会让人疲惫不堪。当然,我想也有原着本身毕竟是网文,无论文化底蕴还是文学功底,尚未登峰造极的缘故。但无论小说本身,还是改编后的电视剧,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已实属不易。

  至于称之为“美化版”九王夺嫡,这正应是《琅琊榜》藏在朝堂权谋下的真正内核,也是原着作者兼编剧海晏最值得称道的方面。雍正作为九王夺嫡最后的赢家,即使在二月河笔下已经对其美化不少,仍不难看出是城府深沉,心狠手辣之人。靖王萧景琰则不然。《琅琊榜》虽以权谋为主题,复仇为主线,实则是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梅长苏体弱多病,阳寿不久,他的伸冤平反,更多是为了死去的父亲、祁王、七万赤焰军将士。位高权重,富可敌国,这些对他来说不值一钱,亲情已经失去,兄弟朋友无法相认,现在甚至爱情也成了奢望,他所求的,只是正义的伸张。也正因为此,他的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甚至孤注一掷,有了一种隐隐的悲壮和凄凉。靖王萧景琰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自古以来但凡在夺嫡中获胜之人,必有城府与手腕。靖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正直善良,甚至有些愚钝和鲁莽。他会为“苏哲”的世故而生气,更会为了救出赤焰旧人卫峥而不惜得罪皇帝,失去大好局面。这样的人能在政治的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在现实中也许并不可能。但正是这种明知不可能而为之,才凸显出创作者们歌颂人性本善的心意,传递出了邪不胜正的理念。而梅长苏与靖王之间真挚的感情,通过一个眼神,一张弓,一个回忆,一次决策,甚至一个铃铛……一步步让观众的心被他们牵动,进而为这种美好而感动。

  我们应相信美好。

  一部电视剧作品,在阴谋的主题外衣下,却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主创们用正剧的方式,认真的讲述了这样一个也许有些理想化的故事,让这个气质正统的电视剧里同时也流淌着浪漫主义的血液。

  每当我看着梅长苏孤独的身影站在窗前、门外,外面雪花飘飘而落时,总不自禁的想起李后主的那首《虞美人》。两人境遇虽不同,但那份孤独的心境,却有些相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目之所见,情之所动。《琅琊榜》能做到让观众心有所感,应已足够。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 篇3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麒麟才子,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一袭青衣,几尺素缟,梅长苏就这样款款走来,当然,他的身边还有那个一口一个“苏哥哥”叫着的呆萌少年——飞流。

  故事缓缓展开,表面看似是受誉王和太子的逼迫,迫于无奈,梅长苏才来到这京城搅弄风云,可事实上,他只是以梅长苏的身份完成林殊的使命,替七万赤焰军沉冤昭雪。霓凰郡主比武招亲,梅长苏“意外”卷入其中,当太皇太后拉着梅长苏的手,一声声唤着“小殊”的名字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是呀,他也想以小殊的身份给他的太奶奶磕个头,亲口告诉她你的小殊还活着,可是他不能,赤焰军还是叛军,林殊也还是叛贼林燮之子。当他把霓凰的手紧紧抓住的那一刻,他一定在脑海中浮现出十二年前的场景,策马扬鞭,嬉戏玩耍,好不快活?霓凰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和小殊并无相似之处;可是心里竟有一丝的异样,那澄澈的眼睛,似水的柔情,和小殊一样。可是自己心中朝思暮念的那人,十二年前就将自己的尸骨埋在梅岭的浩渺天地间。她怀疑,可是又不敢确定,但是她还是毫无保留的相信苏先生,他绝不仅仅是一般的诡谲之士,他自与一般人不同。

  长亭送别,霓凰最终还是认出了他,虽然他易了容颜,变了字体,但是女人的感觉是不会错的。我想那日他去穆王府赏梅,帮她拾取掉落在头上的梅花时,她已经可以确定他就是她的苏哥哥,可是他的身上肩负着七万人的沉冤,即使认出林殊,他们也不能长相厮守。既然不能朝朝暮暮,不如默默守护,待到梅长苏重新变成林殊的那天,就是她的守护开花结果的那天。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等到金殿鸣冤,皇上在万般无奈之中下令重审赤焰军一案,冤情终于昭雪,他本可以带着她一起浪迹天涯,好不潇洒,即使阳寿不长,但依靠蔺晨的妙手回春之术,至少能陪她度过半年时光。可是一夜之间,四境烽火起,看见自己一心辅佐的靖王无良将辅佐,他终是放心不下,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江山社稷。当年呕心沥血赢得的江山,如今却不能陪你共赏这江山繁华。景琰的内心是寂寞的,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霓凰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呢?她已经承受了一次失去他的痛苦,如今还要再经历一次。江左梅郎,麒麟才子,他对得起七万赤焰冤魂,对得起江山社稷,却唯独辜负了她,辜负了默默等待他十二年的郡主,辜负了这个一辈子挚爱他的女子。

  (PS不得不说胡歌的演技赋予了梅长苏灵魂,可能是相似的人生经历,才让胡歌完整地诠释了梅长苏的孤独和寂寞,还有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柔情。剧中有句印象很深的台词:“你知道我这双手,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是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玩弄心计了。”除了谋士,他别无选择。他是打败了所有对手,可是那高处不胜寒的苦楚,又有几人知晓呢?)

  有那样一对好朋友,他们会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分隔两地,但是心却永远连在一起,长亭外,古道边,他策马奔腾,赶来为他送别,并信守诺言,等他归来的那一天。这就是萧景睿和言豫津。景睿真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为了扳倒谢玉,梅长苏不得已选择在景睿生日上揭开所有的真相,虽然景睿也因为这件事愤怒过、埋怨过,但是面对苏兄,他还是表现得那般豁达淡然:“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世间又有几人,能像景睿这样看淡人世呢?南楚有生父,作为儿子,他应该见他一面,以尽人子之孝;可是在二弟去收拾父亲的骸骨时,他有赶回来,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当母亲把手书交给靖王,面对靖王让长公主金殿首告的犹疑的母亲时,作为儿子,他也能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多年的行走江湖,让景睿参透世事人生,作为世家公子,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抱负,令人钦佩。

  和景睿不同,豫津可是最喜欢看热闹的公子,初看剧时,我总是哂笑景睿的幼稚,可是后来我才明白他为何如此害怕孤独,又为何总是往最热闹的地方凑。言侯是耿介之臣,重情重义,但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林月瑶,所以面对自己并不喜欢的女子生下的孩子时,他也没有过多珍惜。好在即使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豫津却也是无拘无束,养成了他洒脱的性格。父亲的忠义也时时影响着他,所以面对父亲的决定,他始终是最坚定的支持者。誉王谋反,行宫危在旦夕,是豫津,带领世家子弟奋起反抗,最终等来靖王的援兵。在豫津的身上,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思维有些跳跃,写的东西也和题目有些不符。一部《琅琊榜》,囊尽天下英才,其中可歌可泣的人物太多,是他们让我知道了道义、忠诚、责任……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好作品。希望以后的电视剧少一些玛丽苏和白莲花,多一些梅长苏,多一些仁义之士。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 篇4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20xx年我初遇《琅琊榜》,至最近重新二刷这部剧后,多了些当时没有的感慨。故事的开始,便是十二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下,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出征、并率赤焰七万将士抗击敌军,不料刚刚经历浴血奋战的七万将士因奸佞陷害含冤埋骨梅岭的惨烈景象。而后画面一转,林殊从地狱之门拾回残命,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从此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梅长苏“梅郎”之名响誉江湖。然而,有着江湖至尊地位的梅长苏,却是一个病弱青年、弱不禁风,无人知道他曾经是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往来不败的少年将军,却因为“自己人”背后的阴谋贪欲怀疑自私跌落尘埃。

  十三年后,他再度踏入金陵城。假借养病之机、凭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从此踏上复仇、雪冤与夺嫡之路。京城之内、朝堂之上,太子和誉王为夺嫡而势如水火,梅长苏便成为了两人争相招揽的对象,而梅长苏周旋于两人之间,却选择了帮助刚正勇毅的靖王。面对旧时的挚友、往日的恋人、昏庸的梁帝以及过去熟悉的所有,他只能默默隐忍着一切,于看似不经意间,以病弱之躯只手掀起波波血影惊涛,辅佐明君登上皇位,为七万赤焰忠魂洗雪了污名。  “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不会白白地活着。”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所以他选择了成为十三年后的苏哲,阴诡之士,行阴诡之术。

  十三年后的金陵城,波云诡谲,人心难辨。有多少人在背后争权夺利玩弄人心,苏哲不过是其中更高明的一个。也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以赤子之心,行阴诡之术。有多矛盾,就有多特别;有多矛盾,就有多痛苦。

  梅长苏不让靖王知道自己是林殊,未尝是他不想让林殊知道。他知道靖王有多痛恨这样的人,因为他自己就这样痛恨自己,“你知道,我这双手曾经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

  可你瞧,真相终究不会被掩埋,正义也终将到来。

  在看完电视剧后,我好奇之下去拜读了海宴的《琅琊榜》小说,再与电视剧一对比,可谓是尽善尽美的还原了原著,像是人作者笔下的人,在剧中栩栩如生的活了过来,比起最近一些同样是翻拍小说的电视剧,例如《斗破苍穹》《武动乾坤》等粗制滥造的剧相比,简直是“良心”剧了,无怪乎《琅琊榜》能火遍整个国内,甚至火出了国门。

  不提剧组取景,服化道等的“良心”。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主角或是配角都是演技在线的,萧景琰的浩气风骨,萧景睿的仁恕温润,言豫津的旷达洒脱,霓凰的坚韧柔情,蔺晨的疏狂傲娇,飞流的纯粹简单。这些人的性格不同,却都是这部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共同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权谋史诗的好作品。

  不光是以上的“良心”让人称道,这部剧中的台词也是非常还原原著,非常深奥的了,初听之时可能只能听出台词本意,然而再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却是别有深意。

  在剧中纪王曾说:大家原本是一家人,谁跟谁又不是骨肉呢。这位王爷在剧中出场不多,我一开始以为他是个没有什么野心,也有些懦弱的纨绔王爷,知道听了他对梅长苏说的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他或许早已察觉到了什么,却没有点破,这也许就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还有在第一次见到该换面容的`梅长苏,便认出他是林殊的皇太后;“朝局难测,我们大家的命运又会如何,都难以预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说出此话的言侯之子的言豫津都是剧中的“大智”之人。这部剧中最让我心疼的除了梅长苏之外,便是靖王萧景琰了,他是军中素有威望的大将军,战功累累、靖边有功的成年皇子,林殊最好的朋友。一直坚信大皇兄与林家是被冤枉的,因此被父王冷落了十二年,远离皇权中心,甘于不被朝野重视,只为了心中一点孤愤,恨恨难平。

  言侯曾这样评价过他“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去,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抢,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他固执的守着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在好友兄长死后,立誓为好友兄长平反。在与静妃的谈话中静妃说:“只要你没忘记他,他就还活着,活在你心里。”可是靖王却回答:“我不想他活在我心里,我想他活在这世间。”

  而梅长苏在大冤得雪之后,终究选择了以林殊的身份,战死沙场!碧血长枪,昨日少年,孤影归途,不见烽烟。

  这是最好的结局,也是最令人遗憾的结局。

  明眸在心,青山难掩;江山如画,是我心言。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 篇5

  琅琊榜1的热烈反响相信大家还都记忆犹新吧,当初听到要拍第二部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是期待?是激动?还是觉得什么?我的话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觉得肯定不会超过第一部的,虽然一开始看的时候人物关系有点乱,但看第二遍就能很清楚了。第二部初看还是依旧的乱,但老实说看完之后并没有想看第二遍,就感觉“哦,原来还发生了这些事,好,知道了,这就可以了”

  从第二部的整个剧情来说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点拖沓,就跟当年看《芈月传》的时候一样拖沓,这两部剧的相同之处就是前面铺垫用掉了将近半幅的篇章,但并不出彩,相反是越到后面看点越足,但是就因为之前的铺垫占掉了太多篇幅,导致后面的剧情有点赶,感觉紧凑是紧凑,就是觉得展开的还不够。说白了,整体的感觉就是前面看的.够够的,但还想知道结尾只能在那里耗着,后面的有看头了但还没等看过瘾就完结了。这感觉真的很不爽!

  相较之下琅琊榜2的人设我觉得也挺崩的,我边看边怀疑这真的是原作者写的么?不是哪个或者哪几个编剧或者写手攒出来的??感觉整体人物智商普遍掉线有没有?纵观前半拉剧情,智商担当是濮阳缨这个反派,当然我个人认为濮阳缨这个人物塑造还是蛮成功的,虽然他是个弱者婊,但智商还是有的,随然这人不阴不阳,但确实塑造得很立体。萧平章和亭生都不傻,但是剧情需要他们塑造一个忠心爱国的形象,所以在智商和手段这一块就基本没怎么表现,这一点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得不说没有对手戏的剧看着真是无趣啊

  而剧中大部分人物一个比一个傻,你说你傻就傻了,还目光短浅没有大局意识是个什么鬼!那个荀太后,那个荀首府,还那个莱阳夫人,不觉得这仨在行事作风和脑回路上简直就是一家人吗?当然了,荀首府是爱国的,但遗憾的是他这个忠臣形象更像是个反面教材,尤其是跟长林王亭生一比那妥妥的一个奸臣形象啊,就因为编剧把你设定成了目光短浅兼小家子气的人,我说你冤不冤?太后和莱阳夫人就不说了,两个蠢女人,心眼儿一个比一个小,气量狭窄,注定成不了大事,也难怪元启最后要反

  当然元启谋反其实是因为他骨子里跟濮阳缨是一路人,都是弱者婊的心态,但不同的是元启好歹还有点血性,见谋反不成把自己收集的东海相关的所有资料交出,他虽然是个反派,但也不失为有血有肉。这一点从他一剑戳死濮阳缨就能看出一些,他心里是不愿意跟濮阳缨以及纆兹候同流合污的,但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他不管是好是坏只要能利用他就利用,其实萧元启是个狠角色

  至于萧平旌,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感觉这人智商就是硬伤,没得救了。虽然最后的最后编剧让他跟梅长苏有了某种交集,但说实在的,他的水平实在不能跟梅长苏相比。最后蔺晨把小殊的赤焰手环交给平旌,算是两代人的交接仪式吧,看到这一幕我觉得萧平旌你开着小殊的挂去打萧元启这对元启不公平啊……..

  另一个人我觉得其实也能算是智商担当,虽然他的戏份不多,虽然他同样是个反派。纆兹候,不得不说他才是整部剧里面的终极BOSS,濮阳缨跟他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濮阳缨虽然阴毒,但他总是小家子气,说白了就是小心眼对自己曾经不公的遭遇愤愤不平,一直记恨了20多年,他只想让别人变得不幸他找个心理平衡罢了。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要报仇,但我真没觉得他报仇的信念有多强烈,就只是觉得这个人已经心理扭曲了,他的目的已经从报私仇变成了泄愤。而纆兹候毫无疑问是以谋天下为目标的,他的眼界和格局更大,所以元启跟着濮阳缨只能使点小坏,而跟着纆兹候他就可以谋反,这就是二人之间的差距

  其实在看琅琊榜2的时候我在想要是把这两部的人物给换一下,比如让梅长苏面对2中的一帮傻缺估计他还能多活几年,也就不用像第一部那样耗费心血去算计这帮人了,只要稍微动动手指这些人就会死一大片!想第一部的人物个个精明狡诈,除了太子和蒙挚有点傻之外,像什么谢玉、夏江、誉王、皇后、越贵妃,一个比一个精好么!虽然个个心机很沉,也都是反派,但不得不说这样的高智商反派联盟很有看头。再对比第二部整体人物智商不在线的情况,真的是看了想撞墙!一个皇后竟然能让濮阳缨这种杂碎摆一道,真怀疑这智商她是怎么当上皇后并且还能保住他儿子太子之位的!我想到的唯一可能是后宫的女人比她还傻!好吧,皇帝好可怜……

  这也难怪网友吐槽不断啊,我都想吐槽了。我觉得这两部剧的顺序应该颠倒一下,那样大家就不会失望了,毕竟这狗尾续貂实在是够了啊,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三部,我认为要是不能像第一部那样精良还是不要拍了,续俩狗尾真心受不了……

  另外我觉得第二部的服饰什么的比第一部也差了好多,包括镜头感,总觉得一下子变糙了,这难道是我的错觉吗?我总觉得不够清晰,该有的意境也不够优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琅琊榜观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琅琊榜》观后感11-25

琅琊榜观后感11-30

琅琊榜的观后感12-27

《琅琊榜》观后感7篇12-01

电视剧琅琊榜观后感01-03

《琅琊榜》电视剧中小学观后感11-28

游琅琊山作文03-11

琅琊山导游词06-30

安徽琅琊山旅游导游词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