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电影《大树之歌》观后感

时间:2022-10-29 19:56: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大树之歌》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大树之歌》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大树之歌》观后感

  20xx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我在大银幕前观看了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著名的三部曲作品“阿普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大树之歌》,前两部是《大地之歌》和《大河之歌》。

  《大树之歌》又名《阿普的世界》,讲的是在母亲去世后,阿普离开了大学,靠着当家教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却依然坚持写小说。大学同学普鲁找到了他,看到阿普生活窘迫,普鲁提出介绍给他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并邀请阿普参加他表妹阿帕娜的婚礼。谁知,在婚礼当天,新娘一家才得知新郎是个疯子,根据习俗,如果在吉时之前未能出嫁,新娘会被认为不祥而一辈子都嫁不出去。普鲁提议让阿普娶阿帕娜,阿普一开始是拒绝的,最后无奈同意了。之后,阿帕娜跟着阿普来到了阿普在城里简陋的住所和他一起生活,阿普也接受了打字员的工作。尽管两人的生活依旧不富裕,但他们的婚姻生活甜蜜而温馨。然而好景不长,阿帕娜因难产而去世,留下了一个名叫卡加尔的男孩。阿普伤心欲绝,他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后来,普鲁再一次找到了阿普,劝说他回家去照顾卡加尔,阿普拒绝了,他请普鲁把卡加尔送去寄宿学校,因为他始终难以介怀这个孩子夺去了他妻子的生命。然而,阿普还是回去了,在见到卡加尔的那一刻,阿普心中立刻升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柔的感情,最后阿普带着卡加尔一起离开了……

  当我决定要写《大树之歌》的影评,我感到很为难。“阿普三部曲”并没有像一些我们所熟知的近些年的印度电影那样,直接地反映或是批判社会现实。相反,《大地之歌》在1956年第9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的奖项是“最佳人物纪录片”。我们很难去肯定地说三部曲的主题是什么,一定要说的话,也许是死亡以及人生的一次又一次转向带来的失落感。第一部《大地之歌》中,阿普失去了姐姐杜尔加,一家人离开了故乡。第二部《大河之歌》中,阿普先后丧父又丧母。第三部中,阿普失去了心爱的妻子。然而,阿普的人生旅程并未因这种种变故和打击而结束。《大树之歌》的结局是他带着儿子卡加尔一起踏上了新的旅程。死亡不断,新生亦然。最后一个镜头尤其充满感染力,阿普让卡加尔坐在他的肩头,两人一同离开,向远方走去。此时,阿普脸上洋溢着笑容,卡加尔的眼神清澈而明亮,深埋在悲伤之下的是对生活的渴望。

  《大树之歌》还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普鲁第一次找到阿普时,带他去吃饭。当镜头切换,从还在吃饭交谈的二人转向走在回家路上的二人身上。此时天色已晚,天幕漆黑,只有一盏路灯亮起,阿普唱着歌。我无法表达这一幕带给我的震撼,歌声的旋律优美,而阿普,以一种坚定、自由、积极的姿态歌唱,正如阿普接下来对普鲁描述他小说(实为自传)中主人公的形象——他从不背弃、也不逃离生活,他永远满足,他想要生活。我想,真正打动我的是阿普的独立人格所闪耀着的光辉。即使他贫穷、没有社会地位,他依旧积极地生活。

  “阿普三部曲”并非以丰富的感情或宏大的叙事来表现种种态度和情绪,而是依托自传性文本、恪守“真实”的艺术原则,通过记录现实并最终呈现出深刻的哲思,既不刻意渲染苦难,也不盲目颂扬生活,从始至终,电影所展现的都是真实的生活,以及真实的思考。

  “阿普三部曲”是我最喜欢的印度电影,没有之一。

【电影《大树之歌》观后感】相关文章:

春之歌作文04-30

什么之歌作文05-03

生命之歌作文12-12

雪之歌作文02-20

自然之歌作文02-08

水之歌作文03-20

《树之歌》教案03-20

大树的作文06-09

《大树》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