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精选2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攀登者》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
星期天上午7点50分,我们全班在电影院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在观影期间,我都没有离开座位,哪怕是一分一秒。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我就坐了多长时间。
这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第二次中国从北坡登顶珠峰时,遇上了十级大风。
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冰塔林,爬上北坳,到达大风口后;气象组突然向大本营汇报:大风口有可能出现十级大风,建议突击者立即后退。可副总指挥却命令大风来临之前,登上大风口。因为他太想让西方登山界早些承认,中国人爬上了自己的山。可风实在是太大了,突击队只好就地露营,准备调整一晚,明早出发。当他们以为一切都很顺利时,却没想到,一阵大风突然刮过来,卷走了他们的帐篷和随身物品,还差点带走了他们的.一个队友。队长将携带的折叠梯展开,并用绳子固定好,可这也并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动,有好几个人因为没抓牢,差点被卷走。情况很不乐观。可在这时,他们发现,绳子在石头的棱角上越磨越细,最后“嘣”的一声,断了。石头也被这股劲从土里拔了出来,并以极快的速度朝着他们滚落下来。队长眼疾手快,又套住另一块岩石,并且用尽浑身力气,在最后一刻使梯子掉转方向,避开了滚落下来的石头,才保住了全队的性命,自己的胳膊却因此受了伤。
这一小段电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人不能意气用事,不然,便会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险,就像影片中的副总指挥一样。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2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他……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3
近几天在电视上观看了19年国庆献礼片《攀登者》,颇受感动。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极度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4
拍登山运动的题材,国内导演应该还没有经验。于是导演就加了爱情这条线,把一个陌生的题材拍成熟悉的儿女情长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个宏大的爱国题材变成狭小的爱情题材。
本来这部电影能把格局升到爱国精神的层面,但却被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故事一搅和,格局瞬间就被拉下来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在细小处用功,着重强调细腻的人物情感,但导演显然也不够细腻,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太粗糙,有着历史电影的通病——假大空。
导演的表现手法粗糙提现在哪里呢?例如为了表现人们对方五洲的偏见安排了砸玻璃的情节,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现手法了。例如很多剧情都要靠旁白推进,技术高超的导演会用影像说话,而不是像新闻纪录片一样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会导致电影看起来像博物馆里的历史资料,冷冰冰的。
电影结构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铺直叙,缺乏新意。我认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两条线并行推进,60年代的剧情影响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择,最后同时达到高潮,电影在逻辑上会通顺很多,情感上会强烈很多。
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精神,要知道,中国精神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片中方五洲个人的主角光环太强,显得其他人都像废物一样,这样设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历史。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5
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电影院在国庆节这个档期安排了三部很好的电影。今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其中的《攀登者》。本来就是已经一个月没有见的朋友,我们一起去吃饭,吃完饭以后就想找个电影看一下。初步选择是想看《我和我的祖国》,但是好像所有的场次都是被包场的那种,所以就选择了《攀登者》。
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1960年中国第1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由于雪崩丢掉了摄影机,所以没有留下相关的视频证据。导致国际的登山协会不承认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件事情也对当时登上珠峰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遗憾。事隔15年以后,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决定完成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一个勘测任务。只要准确测出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可以改写历史。
重新组建的这只登山队,前后一共进行了三次登山活动,前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他们登山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风暴、雪崩和危险的风雪天气,而且还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缝。在第1次登山过程中,他们在路中遇到了十级的大风暴。其中有一个队员为了保护女队员,牺牲了自己的一条腿。在第2次登山过程中,那个摄影师为了保护摄影机而牺牲了自己。两次登山结束以后,气象局宣布已经没有很好的天气可以让他们再次登顶,宣布他们撤退。最后又根据新的.气象的指导,而登上了顶峰。
他们在从第2台阶到峰顶的断崖上设置了一个梯子。影片的最后说,这个梯子在此后的30年内帮助了无数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在登上峰顶以后,登山队队长拿出了中国国旗,将它插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备用摄像机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同时中国队也勘测到了珠穆朗玛峰当时的高度,也在世界的历史上画上了一笔。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6
国庆假期,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攀登者》主要讲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可是,队长方五州因为救人,把相机丢了,没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国家就说:没有照片,怎么能证明登上了珠峰。就因为这句话,让我们国家被耻辱、嘲笑了整整15年。终于,在1975年,国家决定,同志次组建登山队,经过多次的训练,登山队再次向珠峰发起了冲峰。终于迎来了攀登珠峰最好的窗口期,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登顶。
在登山的过程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在李国梁的带领下,登山队再登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阶时,他被一个氧气瓶打中了脑袋,滚下了山,因为,他们的腰上都寄有线,便会把其他人也带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悬崖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同志拿出镐子,将镐子打进了雪地里,其他同志没有落下山,但是,李国梁却吊悬在悬崖边上了,一个同志要他把手给他,李国梁同志却把相机给了他,把自己的线割掉了,最后,相机保住了,李国梁同志却坠落山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这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啊!攀登着为了国家的领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7
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却不曾看到在绽放之初,它曾经受暴风与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如这花儿一般,当新中国成立伊始,当中国的五星红旗耸立于珠穆朗玛峰之巅时,成功已向我们展现出它丰盈又明艳的光辉,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背后所经受的种种困苦,番番磨难。
胸有理想者怀锦绣,这部电影中一位位“攀登者”们,个个自信、心怀大志,渴望与山顶并肩,渴望为祖国争光,于是心中卷起万千浪涛,于是胸中跨过壮丽的山河。有理想,仿佛若有光,于是困难中给予力量,使之不至于气馁彷徨,即使身处险境却仍心存希望,终于在逆风的攀登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广袤的皑皑白雪中,祖国的壮丽,梦想的来之不易,皆尽收眼底。
勇于前者得云梯。电影中的风雪大得惊人,呼啸着使人心颤,攀登者难道不畏?非也。他们并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气,而只是有着更强的意志,这如同火种般的热血,在他们身上流动着,书写着一份份不畏艰险,勇于前进的壮美诗篇!不是没有失败过,不是没有痛苦过,而只是坚定那份炙热而真挚的勇气,暗自振作,为下一次冲刺积蓄力量。终于,奋勇前进有了最本质的收获,是国旗飘荡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终得实现的泪流满面。无疑,都是奋进这架云梯所传达的.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渴望。
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长途,难免遇到各种心酸困苦,但又有什么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峰更高哪?但又有什么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脚步难以丈量的哪?或许,我们只是需要一颗更加坚强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气从头再来,勇于奋起前进的勇气而已,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儿也终将向我们绽放。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8
此次电影《攀登者》的演员阵容可谓实力超强,不仅拥有吴京、章子怡、王景春、成龙组成的“三帝一后”,还有张译、井柏然、胡歌等演技与人气兼备的优秀演员加入其中,被观众誉为“国民免检阵容”。片中吴京不仅与章子怡合作浪漫情感戏,还与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上演了一段纠葛曲折的生死兄弟情,吴京表示这部戏可以结交张译这个新朋友是最开心的一件事儿:“我们经常聊戏聊到夜里两三点,都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投入到了角色中。”张译则坦言:“他真的特别认真,你能看到他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特别高。”饰演徐缨的章子怡对于片中与方五洲两人的情感关系也分析道:“爱情是我们登山的动力,而不是阻力。片中他们通过攀登珠峰也让存在两人之间的‘那座山’消失了。”
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两次冲顶珠峰的队长,戏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也成为井柏然、胡歌等饰演的“二代攀登者”们的精神导师,他在片场认真的敬业态度也让同剧组的演员纷纷表示钦佩:“戏内是导师,戏外也是,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吴京称章子怡胖妞”、“吴京解释张译腿瘸”等热搜榜上频频登顶的趣味话题,也体现出“攀登联盟”这个大家庭温暖又欢乐的.融洽氛围。在如此高热度的网络讨论下,电影《攀登者》同名主题曲上线发布也为影片再添话题,有网友留言评论称:“谭维维的歌声大气、清澈,有力量感,听后能让人感觉到影片中冰霜凌厉的场面,以及攀登者勇攀高峰的脚步与决心,已开启单曲循环。”随着国庆档的临近,《攀登者》自9月9日开启“海拔”预售后,影片预售总票房突破近4000万,位列同档期预售总票房第一、首日票房第一,稳定领跑国庆档。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9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这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现在就让我来给你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吧!
影片开头主要讲述了1960年方五洲、曲松林等几位国家攀登队队员一起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完成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壮举,并留下了一个手电筒,在里面装着五星红旗。可是为了救伙伴,他们的摄像机被暴风雪吹掉,从而使他们几十个小时的努力白费。虽然他们攀登到了峰顶,但是因为没有留下360度照片而不被别人认可。
十三年一转眼过去了,国家又重召回了他们登山队,并给了他们一支后勤部队让他们训练,为下一次登山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保证安全,国家政府还派出了一队气象观察组去帮助他们,以便及时知道“窗口期”,也就是登山的.最好时期和前面的天气。气象组的主任,竟是方五洲的女友——徐缨。
第一次登山开始了,当突击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大风口时,却被暴风雪挡住了。他们被暴风雪击的节节败退,只好狼狈而返;第二次与第一次差不多,只是任命摄影师阳光代替了方五洲的位置——突击队队长,而杨光却因为缺乏经验,为了保全战友牺牲了自己的性命,队伍最终徒劳而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五洲带领突击队第三次冲击珠穆朗玛峰。在突击队和后勤队放弃登顶,准备含泪返回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他们喜极而泣,因为还有一个“窗口期”,可以继续进行最后一次登顶。于是他们准备好以后就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向前攀登,就像一把利刃一样锐不可挡。最后他们度过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终于登上了峰顶,而徐缨也因为长期在寒冷的地方持续工作而口吐鲜血牺牲了。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征服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促使他们登上顶峰的是什么力量?是外界吗?不!是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他们心里对自己的鼓励!风雨后将会迎来美丽的彩虹!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0
看完《攀登者》之后想明白一件事,看电影之前的心理预期其实很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个项目心里会存有质疑,比如导演李仁港能否胜任?吴京是否会变成“珠峰战狼”?几位年轻演员是否会拖后腿?这样大体量的冒险片究竟能否很好地调动观众的紧张感?
质疑声太多了,多到一提到《攀登者》就会先入为主地想到这不会是一部烂片吧?但实际看完影片后,会发现其实影片的完成度要比预期好很多,而且在不经意间会收获到一些意外的感动。
感动主要来自于电影中的两段感情线,之前《攀登者》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登山题材大片,会展现壮丽的珠峰风光和惊险的登顶之旅,没想到编剧阿来在重新解构史实的同时,还讲述了两段含蓄克制的爱情故事。
方五洲和徐缨的爱情是影片的重要线索之一,两个人其实很早就应该在一起,却因为一句说不出的话,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徐缨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我们之间隔着一座山,而这座山就是方五洲想要攀上去的那座珠峰。
登顶珠峰是梦想,但在无形中也成为了方五洲的枷锁,他一直不敢将“我想娶你”这四个字说出口,就是因为有这桩心事未了,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会因为心中的阴霾郁郁寡欢。徐缨明白方五洲的心意,所以愿意等下去,可惜最终两个人还是遗憾地“错过”。
这其实也和父辈那种内敛、含蓄、不善表达的情感有关,他们毕竟不是当代人,很难将情爱挂在嘴边,在把祖国争光放在人生首要目标之后,儿女私情只能放在后面,这种情感倒有点像《战狼》里冷锋对龙小云的感情,吴京在角感上的把控明显比之前进步很多。
李国梁和藏族女孩的线其实设置的比较常规,但是这一对实在很养眼,井柏然拿着相机站在人群中拍照,确实会令情窦初开的藏族女孩芳心暗许(不过旁边的胡歌也不差啊)。藏族女孩在表达感情上明显热烈地多,李国梁暗暗拍下的那一张张女孩照片也令人感动。
到了最后,这两段感情都因一方的离世而告终,李国梁的牺牲还好,徐缨最后的吐血虽然已有铺垫,但还是有些突兀,这里离世的时间点再调整一下会更好。即便如此,方五洲和藏族女孩登上珠峰顶替离世的爱人完成梦想时,还是会令人内心泛起一阵酸楚。
《攀登者》很可贵的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线索交代的都比较完整,尤其是心理变化的诠释,把他们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并没有因为是主旋律影片就过于突出角色的伟光正。胡歌这条线索也值得再充实一下,比如他在山下养伤时的感受,不过限于篇幅可能确实来不及细讲。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曲松林这个人物,一是张译演的确实好,全场演技最佳称号当之无愧;二是他有几分扭曲的心理确实能令观众有一个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一开始很多人可能会对他有些反感,但当明白了他对于摄影机的执念和残疾的悔恨,会不自禁地同情他。
吴京在映后曾经透露,和张译喝酒的那场戏正好赶上自己的生日,两个人真的是喝了很多之后才开始拍,拍了五条每次效果都不一样,好到导演一时不知道该选哪一条好,看来好的演员真的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张译的表现确实值得观众更多的掌声。
在献礼片的命题作文下,李仁港算是做了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不仅可以为自己一直以来遭遇的争议扳回一城,同时也算是把动作、冒险等商业电影类型元素融入到红色电影中,像他和林超贤、陈可辛等香港导演,越来越能找准内地观众的情绪G点。
比如影片中登山遇到的几次灾难,节奏感掌控的很好。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刚驻扎的帐篷被大风吹起的戏,从尾声的真实影像中可以看出这是真切发生过的一幕,经过特效的诠释,确实产生了非常震撼的视听效果,演员们拍这部戏,想必也吃了不少苦。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越是拍的艰难,背后那些真正的'登山英雄就越可敬。影片记录历史的意义远大于其商业娱乐性,两次攀登是特殊年代的壮举,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的历史事件,但如果这部电影不提起,只怕很多人还不了解这群了不起的英雄。
现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我觉得当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可以唤起大众对于原事件的好奇,从而进一步地了解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多感动的故事可能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来重新唤起。
总的来看,《攀登者》的完成度还是可以的,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由于比预期好,所以可以给出一些鼓励分和惊喜分,在国庆档的几部影片中,也处于比较扎实的位置。电影上映后,相信很多人会对电影中的部分创作者和演员印象改观。
最后想说的是,近年来的主旋律影片都慢慢走上了以小见大的道路,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我们有太多像珠峰英雄们这样值得歌颂的故事等待挖掘,只是看编剧和制片方们是否有慧眼找寻到这些珍贵的故事,并将它们影像化。
相信只要坚持这个思路,主旋律影片会被更多的观众接受和喜欢。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1
根据网上的资料,章子怡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没有现实原型的。但是既然章“导师“肯“屈尊“参演这部男人戏为主的电影,那她就必须是女一,既然是女一,她的戏分就必须要够重,于是加戏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爱情贯穿了这部以攀登珠峰壮举为主题的冒险剧情片的始终,各种关于男女主爱情的细节首尾呼应。只看首尾部分,估计会让有的观众产生恍惚看了一部爱情片的'感觉,登珠峰仿佛成了爱情的铺垫。所以大部分时间里节奏紧凑、特效也完全合格、充满紧张刺激之感的一部优秀冒险电影,在井柏然扮演的角色不幸牺牲后,突然就节奏大乱。加戏,加戏,不停地加戏,章子怡的大特写一下占了很多篇幅,几次剧烈咳嗽,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直到最后的咳血仿佛恨不得向银幕前的观众大喊:“看,章导师的演技碾压一切!“为了显示女一的重要,她必须拖着病体爬到危险的北坳,一大堆气象组非登山专业的组员必须陪在她身边,跟着她冒险。当她最后“必然”地牺牲了的时候,拖了大半部影片的情话在登珠峰最关键的时候倾倒而出,把快要登顶的紧张和兴奋感冲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我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一部冒险剧情片被章导师的“戏“降格成了一部主次不清的遗憾之作。年到四十,脸庞经过岁月和别的修饰已经十分洋气而瘦削的章导师,早已不是《我的父亲母亲》里那个笑容天真淳朴、穿着厚棉袄的小女孩了。
但这部电影里她偏偏还要从少女演起,用她在《我是演员》得心应手的固化演技刻意去演清纯和温柔之感,当吴京的“小胖妞”一出口,我就知道她演砸了。到底是角色服务电影,还是电影服务角色,章导师在凭借《一代宗师》拿奖拿到手软后,仿佛是迷失了。不仅在《我是演员》里把舞台硬生生变成自己的,这次还来嚯嚯一部国庆献礼片。真希望有如果,如果章导师没看上这部电影,如果她没有来掺和一脚,这部攀登者应该也能成为中国冒险剧情片的一个里程碑了可惜,没有“如果”。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2
今天有幸跟随新浪观影团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
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
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就在那儿。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
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
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最好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3
《攀登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述说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名中国登山队队员虽历经艰难从北坡登上珠峰但因缺少相机拍摄画面素材导致无法被全世界承认,之后登山队也遭解散,三人命运各不相同。
1975年,政府重组中国登山队,这次带着测量珠峰精确高度和拍摄影像资料留证的任务再次登山。要说登珠峰究竟有多难,大家可以先去补习下《绝命海拔》这部电影,还原了96年珠峰山难。冰裂缝、雪崩、八级以上大风、低温、缺氧、无台阶,光听到这些就无不为成功的勇士们感到钦佩。5月27日下午2点30分在经历了前两次失败后,第三次攀登9名队员成功登顶。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还有电影里中青代优秀的演员们演的都特别出彩,看得出很好的把自己融入到了那个时代背景里,动作戏文戏都很OK。虽然戏份不多,但特别想提一下胡歌饰演的杨光。在第一次攀登时,因目睹队友遭大风失去睡袋而将自己睡袋割断了一部分给了他,导致自己的腿被严重冻,最后失去了一条腿,也遗憾的退出了第二次登山。但在片尾成龙饰演的老年杨光靠着一条假肢+努力+毅力+坚持不懈终站上了珠峰顶端,完成了40多年前的遗憾。特意去查了资料,原型人物夏伯渝其实是失去了双腿,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靠假肢登顶珠峰的人。这就是攀登的'意义呀,攀登的不仅是珠峰,也是人心中的高峰,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第一次参加@新浪观影团活动就被安排上了提前观影+主创见面,特别喜欢吴京映后交流时所说到的:老前辈们的英雄事迹是应该被记住的,没有他们的临危受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高度和主权完整。《攀登者》这样具有中国精神的爆款你值得拥有,顺便助力下吴京打破自己主演电影的票房吧。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4
很多角色的命运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但置于真正的现实条件之下,又在情理之中,残忍却又真实。
观影途中一度让我湿了眼眶。这部电影置于在爱国情怀和中国精神之下,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吴京在影片中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珠穆朗玛峰对我来说是天堂,对其他人来说是地狱。
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登山者,肩负的是祖国赋予的使命,但当面对的是命途多舛,却依旧选择不顾一切的向前,甚至可以为了登顶甘愿放弃生命的时候,使命,已然和自己的梦想融为一体。当吴京饰演的角色因为登顶不被承认而遭人质疑嘲弄砸窗户的那一刻,我有联想到很多。我想到了所有为了国家贡献了很多的那些人,他们可以是运动员,可以是科学家,但当你奉献一辈子,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在乎的只有一个结果。只要结果不是大众期望的.,迎来的便是旁人隐藏自己身份后对他们肆无忌惮的讥讽。
我不知道这部影片在制作的时候是否有这个映射,但我真真实实地想到了社会中所存在的这个现实问题。我触动非常大的是井柏然的角色主动请缨当队长带领登山队登顶的场景。我们不能永远在庇护之下。
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作为我们年轻人的力量与责任。多像啊,不管是登山还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一切,我们老在前人树下乘凉,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前人的给予,庇护下的我们理应承担起很多责任,也应该去学着自己开辟道路,而不是总是踩着前人的脚印。
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除了对那个年代的登山队的中国精神的致敬和学习,还有对当今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一种反思。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5
从《攀登者》拍的时候就很期待,既是因为演员阵容,也是因为这种题材(哪怕很官方)也非常喜欢,但是因为没人陪我去看,所以只能等到vip有,然后在家看,悲伤。
看的时候老公说,网上评分很低耶,我觉得不可能,肯定好看,然后看完的第一感觉,还是觉得很好看。
至于网上的评分,我没去太关注,但我个人的感觉,这个电影吧,有我喜欢的一面,也有我觉得bug不小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好看还是好看的,推荐还是推荐的,连我家小姑娘(六岁)也喜欢,看完之后就跟我说还要再看一遍(让她反复想看的非动画类电影目前除了攀登者也就摩天营救而已)。
先说我觉得好的地方,攀越珠峰,挑战人类极限,高大壮美的雪山,光是这个就让人超喜欢了,还有演员阵容,都是我喜欢的演技派,我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把握得很好。
的确,作为主旋律电影,它要表现的东西可能就跟我们平时想看的不一样,但是我依然觉得很震撼,其中个人生死荣辱与集体、国家的那种碰撞,个人的追求和牺牲,与国家集体的冲突,虽然并不算完美呈现吧,但是我觉得处理的还是不错,毕竟得记住前提,这是个主旋律的电影。
第一次攀登珠峰的过程的确是悲剧性的,无论是对于那些牺牲的,还是活下来的,但是,后来再有一次机会,他们依然激动,依然充满热情,我觉得我能理解那种感觉。
张译演的那个角色,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他有点刚愎,有点偏执,但是看下去,就会觉得其实演员把人物的情绪把握得很好,他的执念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的改变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青年一代接棒了上一代的责任,付出的牺牲,虽然在我意料之外,但是却能明白,人类为什么要传承,传承的又是什么?归根到底,上一代与下一代,总要有这种传承的,一旦断了,人类世界的过去与现在就再也链接不起来了,血缘如此,精神也是一样不是吗?
所以,会有这样代代相传的精神与情义,会有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放弃一切也要去做到的事情,我觉得,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我觉得,整部电影里,关于登山部分,真的没什么好挑剔的,我不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我对于专业性的东西不太了解,我能看到的就是电影里展现出来的那种精神。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主要的bug是在感情线。
章子怡演的角色和吴京演的角色在当年错过,这点倒是没什么,当时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各自经历的'境遇,放在其他人身上,也未必不错过;就算勉强在一起了,我觉得也未必能幸福,搞不好还要弄成怨偶而分开,倒不如当初错过了,但又因为这座山,他们又重新开始,这个处理没有问题。
但是,我觉得问题就在于最后部分章子怡演的气象专家的牺牲这一段处理的有点太过感性了(可能是因为影后的缘故必须多点戏份?但我觉得这后面她的戏份不要有,还有不要那种牺牲更感人好吗?影迷勿喷,个人看法。)
在再一次的登山失败,气象组察觉还有一个窗口期,但是因为气象瞬息万变所以必须跟着他们登山队一起行动这段我觉得没问题,但是最后,章在肺气肿那么严重的情况下,非要亲自往上走这点,我真的想不通。
的确,她是气象小组的负责人,也是力主还有一次窗口期的人,一路带队跟上去没什么,但是到后期身体吃不消,队员们都劝她休息,不要再跟的时候,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还非要跟,送死很有意思吗?方五洲未必会死,可是她这样肯定要死吧,那不是为了悲剧而悲剧吗?
当时那种情况,应该是举全国之力攻珠峰,能够被派去的气象队员就算没有徐能干,但也不至于很差,当时的情况,她留下休养或者干脆下山,由副队带着队员跟进继续往上爬即时播报并通知先头部队难道不是更合理?为什么非要徐自己带队?
而且,到最后明明连话都说不了了,对讲机为什么不能给队员?队员连个通知都说不好吗?至于吗?
好吧,换种思维,是快要不行的情侣觉得自己临死之前要跟心爱的人说句话,不能就这么一句话没有就天人永隔了,这个我可以理解可是我也不太了解这种病情,如果她及时下山接受治疗的话,是不是不用天人永隔呢?所以我还是那个疑惑,为什么非得这么演?悲剧而悲剧?如果这也是因为历史事实好吧,我闭嘴下去重新查资料再说,但还是觉得,这不合理。
所以我个人感觉,真的没必要非要有这条感情线,并非所有的电影离开了感情线都不行的,友情、亲情,其他的感情线也并非不好,何必非要爱情线?其实很多电影和剧,干脆点去掉感情线也很好看的,反而是多了感情线才显得累赘,真的不是全民恋爱脑啊,爱情真的很珍贵,但也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很需要,个人感觉,可能我不懂爱情,囧。
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我喜欢的吧,喜欢这种题材的还是值得一看,毕竟这类的题材的不多,而且优质的更少,有好看的也希望网友给我推荐,我喜欢,我闺女也喜欢!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6
国庆自驾云贵川十来天,回家后立刻钻进影院,第一个看的当然是争议非常多的《攀登者》。
观影时间125分钟,我敢说:全程无尿点。
因为本人走过G318,也差一些就直接去了珠峰大本营,所以片子对我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但是,抛去内心的偏爱,《攀登者》从特效、场景、动作戏,及主演们的高分演绎说开去,真的可圈可点!
《攀登者》是饱满的、复杂的、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多棱面的,在短短125分钟内,编剧和导演要展现好“登珠峰”的历史意义,还要将数个剧情线有滋有味地铺陈出来,让观众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回到那时那境,还要get到片子中的点,阅片无数的壹姐我,真的,真的要给李仁港手动点10086个赞!
《攀登者》的视觉效果很赞,北坳、山脊、第二阶梯、冰裂缝的种种刻画都如此逼真,雪崩、大风口、方五洲第二次带队时遇到极端天气做的“人梯”都让我震撼不已!我旁边的小姐姐频繁抹眼泪——每一次灾难来临时,总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傻子”,也总有宁愿献出生命也要“完成任务”的“傻子”,比如胡歌饰演的杨光,队医因为他的过错腿被烫伤了,在捱过山上的雪夜时,他便把保命的睡袋割了一半给队医保暖,而他的右腿却只有被截肢的结局。
比如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当他的生存会危及到其他队友的生命时,他将相机递给了队友,自己却将绳子割断坠崖……
祖国的任务、个人的梦想交织在一起,片中有彼此守护了20xx年的爱情、有刚刚萌芽的爱情、有过命的兄弟情,有十多年的误会、有一瞬间的误会消解,更有令人无比扼腕的死亡。
坐在影院里,壹姐我看到了多样的人生,也看到了李仁港的优秀——我觉得,这是李仁港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我知道,其实这种片子不好拍,毕竟,这种类型的片子在国内还是空白,但是,《攀登者》作为全新类型的开创,填补了这一空白,且从口碑来看,也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李仁港做的这件事,本身就是攀登。
主创团队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攀登天团,使命必达拼尽全力!《攀登者》这样的尝试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必要的,更是需要的!
支持《攀登者》,就是支持我们中国这种类型片,我想,这样的支持,也是每一位希望中国电影大片崛起的影迷们的心之所向。
《攀登者》的领衔主演吴京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战狼》、《流浪地球》都有可能成为‘炮灰’,但是片子也必须要去拍,事情要必须要去做,尝试是一定的,不论结果。”李仁港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对《攀登者》的票房没期许,交给观众。”
这样的一部《攀登者》是在跟其他影片良性竞争,怎么到了喷子们的嘴里,就被黑得那样惨呢?
片中的曲松林,在第一次登顶时,他弄丢了摄像机却捡回了一条命,因为太过沉重的担子,他十多年来心心念念要登顶,为的就是让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抬起头来。当命运给了他第二次机会时,他不管不顾天气预报,下命令强行登顶,断送了年轻队员的生命。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第二次登顶,却抱着残躯、抱着信念,坚守。
张译是壹姐我非常喜欢的演员,从《士兵突击》中饰演的那位班长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他,也很佩服他的演技。此次《攀登者》中,他不能冲在登山第一线,只能在大本营指挥,所有的戏,都只能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可是,在壹姐眼里,他的演绎是那样的入皮入骨!
曲松林心中有一座山,方五洲心中又何尝没有一座山?
面对心爱的姑娘,他不能说出那句在心里藏了十多年的话,他不能给她一个承诺,只因为他们的成功登顶得不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们让国家蒙羞,他要打破这个屈辱!
徐缨为了他,坚决做他的气象大后盾,坚持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只为了转瞬即逝的“登顶窗口期”的到来。她的心中也有一座山,只是,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这座山搬走了——搬走了横亘在她和方五洲中间的那做名叫珠穆朗玛峰的大山。
片中的角色们心中都有一座山,影院里在座的观众们,谁的心中又没有一座山呢?张译在路演中说过:电影里衍生的主题可以被不同的观众们共情——有质感的漫长守护的爱情,有质感的可以在关键时刻互相拉扯的兄弟情,也有真正把生命置于不顾的爱国情……
我坐在影院里,手里是一把被泪水沾湿的纸巾,前后左右的邻座们也都在默默哭泣,有些大孩子看懂了电影,悄声和父母说着内心的感触,而大孩子的父母们,在让孩子悄声观影的同时,也偷偷给自己擦眼泪。
电影口碑这东西,难道不就是观众们的观影感受的真实写照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珠峰,有的关乎感情,有的关乎事业,有的关乎理想,当你想要登顶自己的心中的那座珠峰时,如若《攀登者》给了你些许力量,那么,你就是在为《攀登者》打call了!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7
《战狼2》与《流浪地球》这两部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100亿,吴京也成为100亿影帝,包揽了华语影史票房榜前二的男演员,吴京成为国产品质电影的代言人。他是《战狼2》中的冷峰队长,有军人无所畏惧的气质,是《流浪地球》中的刘培强,也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受到中国女排精神鼓舞而成为乒乓球教练的冬冬。
《攀登者》吴京饰演的方五洲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1960年,以老队长为首的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登顶珠峰,在途中,老队长英勇牺牲,方五洲临危受命新队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登顶,还从最高珠峰带来了化石。然而,因没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国际并不认可,质疑声俞演愈烈。
1975年,拥有登山经验的新闻摄影记者李国梁任新队长,在攀登的过程中,他誓死保护摄影器材,不幸遇难。随后,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方五洲等九名队员成功登顶,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珠峰最高度"中国高度"8848.13米,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成功登顶珠峰。
《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割了睡袋给丢失睡袋的藏族的同胞,最后截肢。胡歌饰演的杨光原型正是夏伯渝前辈。1975年,夏伯渝在登珠峰时,把睡袋让给一个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导致自己的双小腿严重冻伤,最后不得已截肢。1993年,夏伯渝前辈又罹患癌症。在他经历了截肢、癌症等磨难下,20xx年5月14日10点40分,夏伯渝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他说:"我一定要再登珠峰。没有脚,也要登。"从1975年到20xx年,在这43年来,夏伯渝前辈始终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登顶珠峰。69岁时,终于圆梦珠峰。
夏伯渝前辈正是靠着坚强乐观的精神,为了攀登珠穆朗玛峰,为了做生命的强者,他屡次挑战自我,不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夏伯渝前辈出生于1949年,与祖国同岁,也是"中国梯"的建设者之一。
作为一名登山家,夏伯渝前辈亲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的繁荣富强,他身上的攀登者精神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需要的。有生以来,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从未放弃登顶的'梦想,这股攀登者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攀登者》中,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为了防滑赤脚攀登。脚因此冻伤,不得不截肢。虽然他们登顶了,但没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国际并不认可。后来的曲松林,一直活在自责中。倘若,方五洲不救他,摄像机不会丢失。曲松林遇到摄影师李国梁,对他要求严格,他珍惜李国梁,也是自己未能在珠峰顶上留下证明的一种弥补。李国梁牺牲后,曲松林抬回他的尸体,泪流满面。这也是他在整部剧中的情绪大爆发,张译用炸裂式的演技告诉了曲松林身上的攀登者精神。
曲松林的原型正是屈银华,他们在"第二台阶"前,手脚并用共计尝试了8次,均被跌回原地。当他们决定用"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上去。屈银华不忍心让尖利的冰爪踩在队友肩膀,脱去了4Kg重的高山靴,又因打滑脱掉了鸭绒娃,仅靠一双薄薄的毛袜攀爬,打钢锥保护。结果,屈银华的脚彻底冻伤坏死。十根脚趾与脚后跟被完全切除,体重从154斤下降到102斤。
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他们用实力,夺回了半座珠峰。
吴京长年在拍摄武打戏中,就留下了腿子病根。尤其在《战狼》中,冷锋队长打戏特别多。20xx年10月,吴京因为腿部受伤入院进行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腿的旧疾随时都会复发。因为腿伤的原因,吴京的穿衣之道是,至简、至轻、自然时尚。
吴京为了塑造了方五洲,电影开拍前就抵达岗什卡雪峰,进行了半个月的极寒训练,亲自上阵爬雪山,冻得鼻青脸肿,中间经历了缺氧、生病等。他还专门学习了攀冰、如何使用冰镐、如何刨冰壁爬雪坡等,张译赤脚拍摄搭人梯,也是赤脚登上去的。他们对电影始终有一股攀登者精神。
吴京在拍摄期间穿的登山服正是国产品牌。吴京素来支持国产品牌,为此,在《战狼2》中吴京给国产汽车给了很高的出镜率,支持国产品牌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了。所以,吴京片场穿的凯乐石户外品牌,也是为该国产品牌打call及"代言"啦。
国庆档,吴京的《攀登者》大火,也掀起了户外运动的热潮。一大批户外运动者,或许会盲目跟风,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户外运动除了有攀登者的精神,还与个人体力和登山装备设备分不开。到底有多艰难,不妨去影院看一下《攀登者》,至于登山设备的选择吴京片场穿得就很不错。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8
虽然国庆长假已经悄悄过完,但是关于国庆相关的讨论余温还在。不止是声势浩大的表演,还有竞争激烈的国庆献礼电影。相信大家也都走进电影院,亲自感受到了小长假的氛围。从口碑和票房来看,虽然《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比《攀登者》还要更胜一筹,但也有人被《攀登者》中的“四大型男”吸引了。就在今天,电影《攀登者》的主演们现身机场,吴京、张译酷劲十足,井柏然则穿着较为休闲,胡歌更是一身工装十分吸睛。
四位男主角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从胡歌、张译、吴京的着装来看,三人身着白色短袖,隐隐约约能够看到短袖上的“攀登者”印花,这是还要继续前往现场进行宣传吗?除了三位“统一着装”,井柏然可以说是完全换了一种风格,轻松休闲格子衫也不失风采。在电影上映之前,吴京也曾在微博发出和张译的合照,在两人的宣传海报上幼稚的写下“他没来”几个字,尽显搞怪和反差,似乎是在“谴责”胡歌和井柏然缺席宣传现场。不得不说,《攀登者》主演们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很亲密了。
比起票房,相信四个人都会认为这段合作经历更加宝贵,认识了三位优秀的演员,也完成了自己在电影荧幕上的一次蜕变。相比于其他三位主演,井柏然可以说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新生代演员,但是井柏然塑造的角色和他在电影中的表现,观众们还是一致认可的。之前虽然也有一番票房20亿的实绩,但大家对他似乎都并不看好,不止是作品有些局限,更是因为他塑造的角色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而此次出演《攀登者》,反倒有很多观众开始对他改观,这或许才是井柏然此次最大的收获吧。
除井柏然之外,其他几位就可以说是“老戏骨”了。胡歌虽近期未带作品回归荧幕,但他在演员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但此次出演杨光一角却并未收到“清一色”的好评。比起认可,对胡歌提建议的声音更多。确实,很久没有以演员这个身份进行活动,难免会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通过这次观众们的反馈,相信他也能更准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
除了胡歌,这次《攀登者》电影票房的号召力完全集中于张译和吴京两人。本就是影帝的张译十分低调,除了用过硬的演技说话,张译本人一点也不张扬。虽然电影口碑不行,但是对张译塑造角色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张译戏份少、镜头少,却仍然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吴京就更不用说了,不论是作为导演还是演员,他都是成功的。电影上映前更是有很多人冲着演员表中“吴京”二字前往观影,可见他的号召力和国民度早就成现象级了。
据悉吴京主演的电影票房已经累计超150亿,这也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10位百亿影人中第一位达到这一票房高度的演员。当初的《战狼2》,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吴京靠优秀的拍摄水平和精湛的演绎拿下56亿票房,也一度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后又出演《流浪地球》,加上国庆档的两部电影,吴京实实在在打了一场漂亮仗。
从无戏可拍的武打小生,到能够靠自己的号召力不断活跃在电影荧幕,吴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只有自己知道。从默默无闻到获得认可,吴京在演员这个行业未来的路还能走更远、更宽广。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19
看完了《攀登者》,这是一部好电影,它让我对吴京和张译的喜爱达到了一个新高,因为他两人在电影里特别好地展现出革命年代中国赤子身上的那种韧性和狠劲儿,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服就干”。
这是一部不怕被剧透的故事,因为影片基本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情况,1960年,出于维护国家荣誉,中国登山队在队长阵亡的情况下坚持作战,一名队员甚至不惜以废掉自己十根脚趾为代价,帮助全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在登山过程中,由于遭遇雪崩,摄像机遗失了,没能留下登顶的证据,这件事让中国在国际登山界十几年抬不起头,而之前生死与共的登山队员们也因为这事互生龃龉,渐行渐远。
15年后,中国登山队终于等来了雪耻的机会,三个曾经托付生死而又不能原谅彼此的老队员们和一群热血激昂的新人一起抵达了珠峰大本营,他们要为祖国洗刷冤屈,重新登顶,这就是《攀登者》要讲的故事。
吴京和张译在演员里并不以英俊著称,但他们身上始终有股实干家那种朴实亲和的气质,影片中两人表现张弛有度,举重若轻,张译饰演的角色拖着队友尸体回营大哭时,我听我身后有人小声哽咽说:“给我张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京,很多年前,吴京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是那个在阴暗的小巷里被甄子丹乱棍打死的黄毛杀手,现在一转眼,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百亿影帝,当我在荧幕中看着吴京一步步登顶时,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他饰演的角色在凛冽的'逆风中前行,更是他本人在一步一步地顽强向上。
片尾字幕升起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素质。
我一边跟着鼓掌一边就想起电影里引用的那句名言,有人问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要登珠峰,马洛里说:“因为它在那。”然后他就踏上了登顶之路并永眠于群山。
有未经证实的传言声称马洛里一定登上了珠峰,因为他之前许诺,如果登顶成功,他就把自己深爱的妻子照片留在那里,几十年后,当马洛里的尸体被发现时,人们并没有在其身上发现妻子的照片,因此有人据此认为马洛里之前一定是成功登顶了。
马洛里是否成功地把自己的挚爱留在珠峰之巅目前依然是个谜,然而,中国的攀登者们却毫无疑问地在珠峰上留下了他们的挚爱,那是他们勇气与牺牲的回报,一面飘扬于世界之巅的五星红旗。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篇20
今天和好姐妹一起看了影片《攀登者》,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课本里就知道我们中国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也知道世界各国无数的登山者都以能登顶珠峰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把它作为自己攀登和征服的目标和至高无上的荣誉,那时候就在想,能登顶珠峰的人一定是了不起的大英雄!看到这部影片,才知道登顶珠峰何其惨烈!
影片通过上世纪60年代中国登山队员们面对珠峰天险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的攀登过程,在体现冲顶珠峰的极度惊险与命悬一线紧张感的同时,也展现出队员们之间生死与共、患难同当的战友情。而影片中吴京、张译两大队长联手率队抵抗狂风、雪崩等珠峰险情的惊险动作戏,以及震撼的特效场面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仿佛和他们一起经历了一场场生死时速的考验,演员表演的丝丝入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影片画面震撼人心,是一部高难度、高水准的影片。影片的摄影、道具真实可信,人物化妆造型逼真自然,和所处年代很吻合,毫无突兀之处和违和感,很具历史画面感和冲击力,为影片增色不少,是一部让你情不自禁随着节奏和画面一起跳动、没有时间停下来,也不想漏掉每一个镜头来观看的电影,让你自然而然地和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有一种和要他们生死与共、患难相恤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是流淌在我们中华儿女血液里的,从来不容改变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影片中每个攀登者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正是他们铸就了华夏民族的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优秀品格和不畏艰险、不言放弃的民族魂,这些用生命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甚至牺牲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这部影片是近年来屈指可数的令人振奋、唤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鸿篇巨制,集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身,极具爱国情怀和震撼力!一部好的影片真正能体现一个整体团队的创作水准,在这部影片中显得格外突出,是一部创作水准高、各部门配合天衣无缝的作品,在当今中外电影制作中堪称独树一帜、令人拍案叫绝!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与张译饰演的曲松林、拉旺罗布饰演的杰布三位登山队员,顶着暴风雪用身体做人梯,攀爬几乎垂直地平线的陡峭雪坡,险象环生、极度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还有一些镜头,例如方五洲雪崩中拼死营救曲松林,在生死攸关、千钧一发之际,尽显两人的兄弟情谊;气象学家徐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想着登山队员,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咳血直至献出宝贵生命;年轻的登山队长李国梁在千钧一发之际,割断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同伴,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面临急剧而来的雪崩之际,方五洲临危不惧,凭着坚强的信念和临危不乱的果敢,使队员们九死一生、化险为夷......影片中,动人的画面不胜枚举,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仿佛自己已经和攀登者融为一体,定格在生命里了......
据1975年参加攀登珠峰的`中国登山队员桑珠、夏伯渝前辈的口中了解,1960年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用身体搭建人梯并最终登顶珠峰,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世界的最高处,也让75年的登山队员再次冲顶珠峰时,在“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架起闻名世界的“中国梯”。而也正是这架“中国梯”,在33年间托起了1300多名世界登山者的登山梦想,见证了中国登山队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攀登精神。德不孤、必有邻!中国威武!
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玛峰需要攀登,正如生活中都会面临种种挑战,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勇敢的攀登者,在默默攀登着属于自己的高峰,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生活中,人性的考验和人格的历练无处不在,愿你我都是强者!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11-05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03-20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7篇11-28
攀登者观后感 有关攀登者的观后感11-16
攀登者的观后感11-23
《攀登者》观后感08-31
攀登者观后感09-01
《攀登者》观后感集合11-29
《攀登者》观后感集锦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