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500字

时间:2023-04-04 21:22: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刮痧观后感500字(通用7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刮痧观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刮痧观后感500字(通用7篇)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1

  今晚看了陶老师推荐的电影《刮痧》,这是一部让人看着既心塞又感触良多的电影。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美国奋斗多年,稍有成就的中国人许大同因儿子刮痧后在后背留下的痕迹让美国医生误以为是虐待而引发了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打破了徐大同的“美国梦”,但最后误会解除,一家子又能重聚,虽然是大圆满,但是里面的很多细节也值得我们深思。

  这部电影我认为揭示了两大问题,第一个是中西方思维文化差异的问题。许大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孝顺,顾家,拼搏,中国思维在电影里面体现地淋漓尽致,例如电影开始他当着朋友昆兰的面打了儿子认为这是给他朋友面子。这在中国是很正常的,我们也很能理解,但是在在西方人的思维里就很难理解。中国人都了解刮痧,但是西方却不认同这个疗法并且没有法律认可。因为这些种种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才会导致这么深的误会,直至男主角的朋友昆兰亲自去中国体验了一番,才知道一切都是误会,我觉得只有亲自去体会别国的文化才有发言权,要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够更融洽相处。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电影中的父母都是很爱丹尼斯,但是男主角的观念就是打他是因为爱他,延伸到现实每个中国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总是会采用打孩子这个办法,认为棒子底下出孝子。每个小孩都被父母打过,没有小孩被打的时候会很心甘情愿并且觉得这是父母爱他的表现。我觉得中国父母也是适时要改下这个观念,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2

  当然,《刮痧》的意义并不在于指导华人移民如何适应美国的文化和法治环境。

  这部电影,只有放在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内逐渐“转型”的大背景下,才能理解其深刻的'隐喻。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已经内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兴起以后,中国逐渐成为这个体系内的革命者、造反者,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阵线”。

  最近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又发生了新变化,渐渐“转型”,“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了。

  这些话说得很玄妙,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像《刮痧》所隐喻的那样,尊重美国主导制定的游戏规则,接受美国的裁判权。

  《刮痧》当中有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许大同对美国丧失了信心,想带着孩子逃回中国。朱旭扮演的老爷子发了怒,他严厉地质问儿子:“你想当逃兵吗?”

  这就是说,用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不行的,出路只能是在美国的法庭上自证清白。

  《刮痧》有意无意地隐瞒了一个事实:

  由于美国同时掌握了规则制定权、修改权和裁判权,所以是不是能够获得“存在的权利”完全取决于美国,而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认真遵守了这些规则,是否真诚地、五体投地的尊重美国。

  对美国来说,只有你的存在对他完全有益无害的时候,他才会允许你存在。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已经再清楚不过说明了这一点。

  《刮痧》暗示的道路是一个幻觉,甚或蓄意的误导和欺骗。

  中国如果要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建立自己的文明尊严,需要另谋出路!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3

  刮痧是2001年出品的一部电影,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

  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长,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

  可幸的是,中医学在治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它的个性化治疗亦逐渐受到了重视。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4

  《刮痧》讲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因为老父亲(朱旭饰)为孙子用刮痧疗法治疗肚子疼,而陷入被警方指控“虐待儿童”的法律纠纷,由此展开一系列故事。

  华人移民许大同(梁家辉饰演)的儿子丹丹不小心摔倒了,许大同带他到医院缝合伤口,医院的医生发现了丹丹背后由于刮痧导致的“伤痕”,他们以为许大同在家里虐待丹丹,于是就把这一情况通知了医院的'社工。

  社工的介入使这一情况立刻变得复杂了。

  在中国,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而在美国,医生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刮痧。儿童福利局怀疑许大同虐待丹丹,就把丹丹带走了。

  为了夺回自己的儿子,许大同不得不聘请律师打了一系列官司,但陷入越描越黑的境地,以至于他一度想把儿子“偷”出来,逃回中国。

  最终还是美国文化中重视实证的精神拯救了他——

  许大同的老板约翰去了中国城,让中医给他进行了一次刮痧,他的后背出现了与丹丹一样的三道伤痕,但他并不感觉疼痛,于是他相信了许大同没有虐待丹丹。

  约翰和福利局的女职员联名要求法官撤回对许大同的起诉,最终丹丹又重新回到了许大同的怀抱。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5

  电影《刮痧》的叙事方式比较容易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家庭教育在美国法律下的保护问题,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电影发展下去的导火线。中国是重理性、人情、亲情的融合式国家,美国是重个人、理性、独立的自我式发展。而这也反映了从古至今,中国儒家文化的仁、义、礼、志、信,西方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性正义的传统思想影响。

  一.“理性”与“感性”的中西情感表达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直接反映了不同国家对于情感认知的不同方式。第一,“不打不成材”的教育理念。第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朋友间相处方式。在中国,人们似乎习惯性的.将个人情感与利益、事物等其他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人情社会中,情感是联系人与社会的巨大纽带。在美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人们不会因为情感的相识而产生太多的其他方面的利用与交易。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导致两个国家文化巨大的差异与交流方式的不同。也正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才有了中国如此之大国间的人与人的温情和谐相处。

  二.“情感式”的中国英雄人物设定 电影中值得称赞的便是在法庭上,中美卡通人物价值观之间的争辩这一环节的设定。“好”与“坏”、“善” 与“恶”,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的判定。 《西游记》中的“悟空”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阶段,单纯、贪玩、执拗、倔强,但是在我们爱的人面前,我们最终学会了妥协、改变、陪伴,最终在经历了八十一难“孙悟空” 护送了师傅取经,也在不断地磨练中渡了自己。孙悟空,永远是每个中国人成长中的陪伴。

  我想,无论是代表感性、中和、包容的中国文化,还是独立、理性、自我的西方文化,都是每个国家、人民之间衡量自己的重要标准。最终,告诫自己。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我们是谁,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选择哪种文化、哪个国家,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真正属于哪”…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6

  2013年来评论这部片子,就不说之前的人说过的赞美之词了吧,除了这些赞美,我还想说关于这部片的一些逻辑。

  1、当大同夫妇走进医院治疗室,儿童福利局的工作人员愤怒的指责他们虐待儿童时,令我不得其解的是大同的第一反应:“我没有虐待我儿子,我必须要证明我没有虐待我儿子。”,但普通人的第一反不应该是“这很荒谬,凭什么你说我虐待我的儿子,拿出证据来。”这样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将会把丹尼斯背上的“伤痕”给他看,这样也就不必拖到第一次会上对方律师突然拿出来的照片,也不用再产生第二次开庭前双方会议了。剧情也不必拖沓。

  2、或许美国有法律限制六岁的孩子参与到官司中?在警察与大同夫妇交涉的过程中,却始终没有问过最直接的当事人——丹尼斯的意见。然而六岁的孩子至少还是有能力表达他的好恶的,但所有人都把他忽略了。

  3、在看影片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的想法是:直接让爷爷在法庭上帮爸爸刮痧就好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何必还要去把刮痧解释给外国人这么麻烦?

  4、剧中有一段,简宁想把刮痧引起的问题告诉爷爷,然而大同用眼神制止了她,“爸正申请绿卡呢!”这句话的`隐含意义就是一旦爷爷承认是他自己替孩子刮的痧,绿卡将成为泡影,也就是说,绿卡和孩子是二选一的关系,就像剧中保大人和保孩子的关系一样。然而我认为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爷爷因为承认自己的刮痧疗法而导致拿不了绿卡,那么说明刮痧仍然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同,那么孩子也回不来,或者必须爷爷离开。如果孩子能回来,说明刮痧得到了认同,那么绿卡业就不成问题。绿卡和孩子的问题应该是一得皆得,一失皆失的关系。

  刮痧观后感500字 篇7

  看这部片子,不算完整,只看了后面的一大半,当时是大二,误闯进一间教室,里面在走廊里站的都是人,前面放的就是电影《刮痧》。

  看到梁家辉和蒋雯丽,觉得很亲切,很有家庭的感觉。其实,片子的故事很简单,就是爷爷为了给孙子治病,做了刮痧,而美国警方认为是虐待儿童,剥夺了梁家辉夫妇的监护权,为了夺回孩子,可怜的夫妻俩想尽了办法。最后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当时看,很为梁氏夫妇抱不平,觉得美国所谓的人权实际上是泛人权,反人权。将任何一种理念放大,只能走向反面,认为国家机器可以凌驾在家庭亲情和血缘上的价值理念,更是难以苟同。不过现在想来,中国不也有外国人难以认同的地方吗?我们的社会体制,社会关系等等,所有的一切,其实就是差异两字。而这所有,都是因为缺乏交流与沟通。

  前几天才看了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年的美国人拍的记录短片叫《跑吧,中国》(run,China)。创意很简单,记者拿着一张百元人民币随机采访美国路人,问他们知不知道钞票上的头像是谁。结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一部分人,确切的说是一小部分人准确的答出了Chairman mao,还有一些只说是中国的总统或总理,有些人说不认识,还有些人认成是胡志明。问到对中国的了解,只说是too many people,有Great wall,五千年的历史,至于说起现在的中国只说啊,Yao!!少数几个人说起了中国经济的崛起,终于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美国与中国,并不缺乏官方的交流和商业的'往来,可是民间的交流还很有限很不够。就如同美国不了解现在的我们,我们大部分人眼中的美国也是傲慢、自私的强权代表,可是这更多是一种政府行为,普通的美国人并不如此,他们也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周围的事物。这就是民间的隔阂。

  好像有些扯远了,不过,如果有可能,我真想为这种民间的交流和互通做一点事情。

【刮痧观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刮痧观后感11-08

电影《刮痧》观后感10-05

刮痧英文观后感10-01

《刮痧》电影观后感11-10

刮痧观后感英语10-02

电影刮痧观后感10-02

刮痧观后感2000字10-02

电影刮痧英文观后感10-03

刮痧电影观后感英文10-04

刮痧观后感6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