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校共育第八期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第八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8月27日晚,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孩子要上小学一年级,你准备好了吗”请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报首席家庭教育专家赵石屏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院副院长、附属幼儿园园长王异芳,一起讨论如何“怎么帮助孩子们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衔接”,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概念:是指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游戏为主的生活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的过渡期。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学前;一个是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部分。重点是一年级,为什么幼小衔接那么重要呢?就是幼儿园的学习方式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差异大,幼儿园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主的方式学习,而且它要求是在生活里面学习,小学就不同了,它是以课堂班级授课为主,而且它是以符号学习为主。赵石屏教授认为,在所有学习阶段的衔接中,幼小衔接对能力的跨度是最大的。所以,家长要格外重视入学前的准备。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普遍担心,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去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他们怕孩子语文识字量小,数学口算能力差,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节奏。是否有必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赵石屏教授说:“教育部门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坚持小学一年级必须从零开始,因为提前教学会严重干扰儿童正常的智力发展,有些孩子提前学了,到一年级再重新学的时候,他认为已经学习过了,所以会认为学习任务没有挑战性,导致他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从而引发它自身一些不好的课堂习惯,导致他在低年级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因此,赵石屏建议家长在幼小衔接的准备上,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自主意识、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等。
其实,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不知道怎样帮助还在不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对此,赵石屏分析说,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有两个“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虑问题周全,二是不可能长时间专心。还有三个“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记任务,容易被打扰,容易缺乏自信。这些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缺点。
那么,作为家长,该为孩子入学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第一点:自理能力和习惯,孩子一进入学校大门就是一个人独立面对学校的全部要求,家长是帮不了忙的,如果家长平时在家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了,那么他到了学校就适应不了,所有的都跟不上。所以,家长要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第二点:用脑习惯。进入小学以后,他的这个学习方式跟幼儿园是不同的,其中的一个就是专注力,他要集中听老师讲,能够跟上老师,跟上班级的节奏。还有就是耳朵听的能力。
第三点:智力启迪。我们在学前要对儿童的这个智力包括感觉知觉,数学还有口头语言,这些都要进行一些准备。
做这些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家长在行为上怎样去做,而是在心理准备上,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的压力会增加,耐心会降低,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扛住压力,对孩子多一些耐心。还有要克服自私的准备。孩子一旦上小学,家长就要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
家长要给幼小衔接的孩子提要求时,要做到:第一,提要求要具体明白;第二,提要求时一次不能提多个;第三,提要求重在完成;第四,提要求要注重方法艺术。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要养成好习惯:一、是“紧跟老师”的习惯。二、是“自己做”的习惯。三、是“赶紧做”的习惯。四、是养成“规矩意识”的习惯。五、是建立“良好社交性”的习惯。
xxx园长指出,一年级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不自信,他不知道自己在班上的表现是怎样的?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对他评价影响最大,评价要讲究方法,对一年级的孩子夸奖一定要多于批评,有的时候看起来是他的错,但是你得把它转换成一种夸张的语气。这样更有利于他的自信心。夸奖还要具体化,一定要说清楚到底哪个细节做得好,孩子在这个家庭环境中会特别放松,所以他会把他做的不好的地方跟你分享。
孩子上小学以后,家长要怎样做?
1.要重新建立家庭生活秩序;
2.家长要认识到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复杂化;
3.要保持和老师沟通并达成一教育致的;
4.要增加孩子的参与度。孩子上学的物品可以跟孩子一起准备;
5.家长要多学习家庭教育。学习家教知识,多了解孩子的特点,多学一些教育的能力,能够让孩子在学之初就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读书,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教育孩子。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获益良多。
【家校共育第八期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的方案11-06
家校共育活动方案04-03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1-29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11-24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03-23
家校共育的实施方案04-10
家校合作共育培训心得12-07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3-02
家校共育的心得体会12-06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