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

时间:2023-06-13 15:35: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精】绿皮书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精】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1

  看完这次奥斯卡奖最佳电影《绿皮书》,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不仅仅是主人公托尼和唐纳德·雪利之间那跨越种族的、无比深厚的友谊,电影还想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

  且抛开两位主人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部电影里只出现了三种人:白人、黑人,还有一种“中间者”。其中前面两种是两个完全的对立面,互不干扰,两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还有一种“中间者”,就似黑与白之间那显得有些多余的灰色,这种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体。他们就像一群流浪者,寻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而托尼和唐纳德就是这样一类“中间者”。在电影中有一段场景,在托尼和唐纳德从拘留所放出后,托尼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这句话看似调侃,却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托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实不代表皮肤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说他的生活,因为他身为白人,却在过着黑人的拮据生活,到热狗店里比赛谁吃的多,依靠这种方式去赚钱,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托尼的生活方式与黑人无异。在白人堆里,他觉得自己穷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里,他又从来没有被这个种群所接受,因为他们评判的标准是肤色。

  著名钢琴家唐纳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常刻苦地学钢琴,用自己的努力脱离了贫穷,这本来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当他好不容易挤进白人的阶级社会中,他却发现自己从未真正融入进去。上层社会的白人花钱请他来为他们弹钢琴,借艺术的造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教养的。演出完毕,台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声,但这掌声仅仅是致敬艺术,而不是对唐纳德的赞美。当他走下台的那一瞬间,只不过是个黑鬼,不配受他们白人尊重,甚至连酒店的'厕所都不让进,不能在酒店用餐。

  这让我们也明白了一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没有资产,他就只是白人社会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资产,也只不过是黑人,他们永远都改变不了肤色带来的歧视,永远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会,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改变的刻板印象。

  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当时这个大环境下的种族歧视是有多么严重。如果仅仅是呼吁停止种族歧视,那我觉得对电影的理解还远不够深刻。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像托尼和唐纳德这样的人。

  他们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群“中间者”罢。

绿皮书观后感2

  不久前,老师推荐了我们一部电影,据说常年霸占电影高分榜,不少人都拿它来作为各种素材进行使用,今天也让我们学习一下其中的精神。

  要说《绿皮书》这部电影的内容,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两个人,一辆车,在路途中的故事。剧中的两位男主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形象,活跃于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中,却因为这次旅途奇妙的建立起来了友谊,并在车子行驶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成长也如同那段路程一般,逐渐的增长。

  托尼,一个为了生活奔波,混迹于社会各大场所的人。雪利,一个过着高端的生活却始终不被成见所认可的黑人音乐家。

  在这段旅途的过程中,雪利因为是黑人而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譬如被白人警察带有偏见的目光带入警局,又或者在演出前被轻视,去住宿或者吃饭被禁止,这些成见在电影里很好很真实的反映了出来,告诫我们的也正是合理的尊重每个人,收敛自身成见,切勿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任何人。

  至于托尼,他则在保护雪利顺利进行音乐会的同学也从中收获了礼仪、素养、文化。雪利会教他写更加浪漫的书信给自己的妻子,会告诉他一个具有素养的人该有的行文……

  在这段旅途的过程中,两人互相搀扶,互相成长,互相政治埋怨,又互相原谅和包容。

  其间,雪利曾看到一群在地里面耕作的黑人,一个个身着农庄,满头冒汗,而他一身西装,有着专职司机。中间的一道铁栅栏使得他并不能上前和他们讲话交流,但是他们之间眼神的碰撞着实让人心酸,明明都是同样的人,却过着大相径庭的人生。

  在这段旅途中,托尼和雪利曾因为白人警察对黑人的成见进入了警局,也因为白人警察对于他们的帮助才能够继续前行。也许这就是故事的主旨,告诉我们放下偏见和成见,心存爱护和善良。

  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建立起的友谊,互相信任,互相愿意为彼此放弃最重要的.事物。

  托尼虽然为了生计,为了家庭,要奔忙于各种工作去赚钱,可是当有人要他离开他的黑人朋友雪利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拒绝。尽管另一份工作薪水可能会更多,可那些和朋友相比较就显得毫无意义了。至于雪利,他在影片的最后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我,面对偏见,他选择了战斗,选择了说不。他放弃了最后一场演出,可是为了托尼的工作,他又甘愿忍受偏见完成最后一场演出……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会有很多原因,或是为了家人,或是为了生活,或是为了心中的坚持,只要有意义,我们都需要面对一切的困难勇敢的去做。这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也是我自己所领悟的。我们都应该心存温暖,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毕竟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比谁更加优越一说,有的只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我想,这么好的电影,我一定会抽空再次回味的。

绿皮书观后感3

  《绿皮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黑人与白人友谊的故事,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种族歧视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这对黑人们来说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在早春初现的一个下午,观看了一部奥斯卡得奖的影片“绿皮书”。故事的背景是发发生在20世纪的纽约,一个主人公是刚刚失业还承担养家责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个漂亮、温柔、大体和知性的一个妻子,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此时的他,不得不为了50美金的报酬而参加了一个吃热狗的`对赌比赛,26个热狗的成绩赢了这50美金,也给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责任—下个月的房租有着着落。另一个主人公是音乐博士正准备找一个司机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个应聘一个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时期2个月。巡演开始,影片的正文也随着巡演的开始开始了。一辆开往南方的绿皮车载着2个人,车上有一本绿皮车,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时正是10月的金秋,约定的归来时间是圣诞前夜。

  此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各个州对黑人的歧视程度也不一样,除各别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许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厅不允许黑人酒店进餐,故事围绕着种族歧视,围绕着2个主人公观念和文化的相互渗透而展开。

  黑人艺术家博士雪利,初使温文尔雅,衣服西装革履,吃饭只用刀叉,从来没有食用过肯德基的鸡翅。随着影片的进程,托尼处处扮演着雪利拯救者的着色,从酒吧处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来刷盘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点酒时露富,险些遭到抢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枪随身携带。

  托尼要经常往家里寄信,因为打电话太贵,写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写信时只是流水账,雪利教会了托尼写信,从流水账到诗情画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亲戚朋友面前读丈夫的来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这样一路走来,两人从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给了对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雪利学会了徒手吃鸡,而托尼学会了生活中的细节,不乱扔垃圾,注意小节。

  在大雪肆虐的圣诞前夜的晚上,他们开着绿皮车载着绿皮书终于回到了纽约。此时,雪利在开车,托尼在车上睡觉。为了能让托尼在约定时间回到妻儿身边,没有答应托尼住汽车旅馆的要求而是替下开车疲惫到已睁不开双眼的托尼,风雪兼程中回到纽约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为了钱吗?不是,在纽约,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地方,拿着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级场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情,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影片结束了,2个小时的时间,诉说了一段历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国历史上与种族歧视斗争的革命史,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绿皮书观后感4

  在手机上观看《绿皮书》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有被带入到电影故事中,在电影的前部分,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感悟,我得花精神去理解电影在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特别说明一下,年纪大了,记忆力不是特别好,电影里面的两位男猪脚的名字我都记不住。我就用钢琴家和司机去写下面的观后感。

  当我看到钢琴家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司机把捡来的石头放回原处的时候,这个情节击中了我的内心,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硬的原则,而这个原则的展现并没有引起我的反感。就是从这个时候,钢琴家开始把自己的性格暴露出来,电影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层一层地把钢琴家介绍给观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暂停电影,开始停下来思考,去留意电影的某些片段和主人公在特殊情节里面讲出来的台词。如果我有想到什么就用笔记录下来的习惯,或许就可以展示给大家那些经典的,优美的台词。好的电影,总会有好的台词。

  写写电影里面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个情节。

  第一,是当钢琴家教司机写信的`时候,我被触动了。一个黑人,一个离过婚的男人,一个同性恋男子,原来心中也可以有那么美丽的句子。反正我是写不出这么美的句子。爱情和音乐,也许本身就有特别多的共同点吧。

  第二幕,当钢琴家和司机吵架后,钢琴家哭泣着,吼叫着从车子里面跑出来,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委屈,这一刻,司机和我一样,从另一个角度,从钢琴家心里最脆弱的那个角度,认识了钢琴家。愿意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的人,那个人就把对方当成了朋友吧!我能感受到,在那一刻,司机和钢琴家成为了朋友,他们之间有了友谊,有了理解。当这样的感情和情义发生在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之间,发生在一老板和一个司机之间的时候,我肯定这是会让很多人动容吧。

  第三个片段就是电影结尾那一幕吧。钢琴家不在害怕面对白人可能会投射在自己身上异样眼光,勇敢地在圣诞节走进司机家里。而本来就心地善良的司机的妻子,也像电影最开始的片段那样,真诚地欢迎钢琴家的到来,给钢琴家一个大大的拥抱。钢琴家对司机的妻子说: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这个司机其实也是一个好人啊!电影最后的这一幕完美地表现出了电影想要传递的东西:种族歧视存在着,但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心中不在有“种族歧视”这个词语。

  来一个烂到底的结尾。但愿,“种族歧视”一词和“观后感”一样成为过去的一个词语,离人们越来越远。

绿皮书观后感5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绿皮书,回到家后,感觉犹如男主回家时发生了很多,电影给我了很多启发。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电影让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自己。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问题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这些地方并不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得到改变。这个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质和金钱不能够解决的。比如人的观念,国家的`政治民主,开放,和自由。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汽车,冰箱,电话,电视直播和住房。已经是一个十分发到的社会。但是在社会阶级中还存在很多很多问题。特别是对黑人的公平对待方面存在严重歧视。电影中这位钢琴师,尽管他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但是由于肤色原因,还是被各种刁难和歧视。这并不会由于他的收入而改变。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阶级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观我们现在的中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均GDP即将突破1万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论自由,法制等等方面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互联网和言论还在遭到严格的管控。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鼓励。美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们的努力真正的改变了国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这位黑人钢琴师所做的一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做的也是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办法努力为社会正义公平,法制民主做贡献。美国人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回看到现在,他们在种族阶级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尽管他们在种族歧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可以看到,他们取得了巨大进步。黑人在美国已经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对待。美国也已经选出了第一位黑人总统。中国也需要努力,改变人的观念和想法,创建更法制和民主的社会。

  同时,片中的钢琴师给我了很多的启发。记得以前有一句话叫做:主要看气质。影片中,无论这位黑人钢琴师面对多少的刁难,他总是很坦然的去面对。从来不怨天尤人,从来不抱怨。就犹如他选择了去美国南部去巡回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从来没有听他抱怨为什么要来这里,早知道我就不来了云云。或许他心中怀着更大的理想。或许这就是他的气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有时候我们可以控制,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如果发生了,我们会怎么面对呢?主要看气质。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绿皮书观后感6

  《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获奖作品,我满怀期待的观看了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唐将从纽约到黑人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举办巡回演奏,俩人根据绿皮书指南进行的友谊之旅。

  我原本以为它会是特别高深难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发现并不是。全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歧视为背景,但没有过于冲突激烈的矛盾表现,而是平白直叙的,还有点轻松幽默,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当保安,一个富商将对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务员那里,托尼将帽子藏了起来,当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时,托尼又将帽子还给了富商,因此和他结为了朋友,托尼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许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来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开除,之后才给唐开车。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养,两人在旅途中相互学习,彼此都需要对方。

  唐教会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给妻子写情书方面,不再记流水账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类似的例子还有,托尼发现地上有一块绿色的漂亮石头,随手捡起来揣在兜里,并没有付钱,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认为托尼的行为是偷窃,要求他去付钱,这让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来,捡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还是妥协了,付了钱。不过唐给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烦都可以用拳头解决,只有尊严才能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师一样,帮他慢慢改变自己的坏毛病。

  托尼也帮助了唐很多,每当唐受到种族歧视时,他都愿意站在唐这一方,帮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独的,时常夜里一个人喝着闷酒,他举止得体,身着西装,而他的同胞却言语粗暴,衣衫褴褛,优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个哥哥,却没有主动联系,托尼希望他给他哥哥写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联系自己,托尼说“人之所以孤独,是不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不过影片最后结尾唐本来拒绝托尼和自己去他家过圣诞夜,但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他勇敢迈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这也是托尼教会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很多,这个世界始终都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当我们遇到时,不要用暴力去解决,只有尊严是必胜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才是解决办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勇敢迈出那一步,你会收获很多。我们也要多学习身边人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7

  前几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

  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托尼,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一位黑人钢琴家,唐,当巡演司机。一个连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会与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

  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

  除了相互的救赎,影片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平等与自尊的向往。当唐的车经停南部一个农场时,被雇佣的黑人劳动力起身注视这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同胞时,他们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绪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想想,两个人,一个为黑人开车的白人,一辆车,不正给了那些深色人种以新的希望吗?

  还有一幕,影片快结尾时,唐因为被邀请他举行圣诞音乐会的地方禁止与白人一同进餐,而勇敢的拒绝演出,我想,这也是追求平等的缩影吧,虽然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但正是一个不断向好发展的微光…

  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

  《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

  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

绿皮书观后感8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其作品《白夜行》中曾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的确,知人识面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最大最长最深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绿皮书》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如果人们能摈弃内心的成见,相互交往付之以真诚,就能消除彼此戒备,在种族主义浓重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收获弥足珍贵的友谊。

  故事的主人公——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博士,穿行在美国各大城市间的各大名流音乐厅、剧场巡回演出。舞台上的雪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众多的美国名流带来高雅艺术盛宴,彼时的他仿佛褪去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音乐结束,雪莉走下舞台回归生活,然而此时的他不管是外出用餐,还是生活娱乐,都时不时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冷眼甚至暴力,雪莉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受。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人托尼,故事一开始,两个黑人到托尼家打工,托尼的妻子见到他们很卖力,于是给他们倒了两杯水,此时的托尼还未在心中摒弃种族歧视的观念,于是将那两个杯子一下子倒进了垃圾桶。可见这种固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观念去扼杀那些明明无辜的人自由生活的可能,仅仅凭人种差异,就可以让一个人失去努力的`机会,失去可以有所成就的开挂人生,肤色不能决定人生,人种无法阻绝感情。

  后来,托尼事业挫败不幸失业,迫于生计、缘分使然,他找到了给著名的音乐家雪莉博士做私人司机的这份工作,突然发现这位音乐家正是几天前去他家打工的黑人之一。在与雪莉博士的日常交往接触中,托尼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正直善良的雪莉。雪莉真诚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包含他),他目睹了雪莉在舞台上演奏钢琴的光辉形象,内心不由升起对雪莉博士的尊敬和赞叹。

  在一次演出中途车坏了,托尼赶忙下车去修,雪莉下车一下子望见了在对面耕地的黑人农民,中间隔着栅栏却像堵高墙一样,一边是西装革履,而另一边则是挥汗如雨,粗布陋衣。雪莉意味深长地点燃了一支烟,此时镜头是一个特写,意味深长,引入思考。沿途,二人幽默真诚的聊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中间故事一波三折,他们默契配合应对,最后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平安夜,雪莉来到托尼的家中作客,同托尼及其家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平安夜。故事结尾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倍感温暖。可见,消除心的距离并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于你是否丢下成见,坦诚真诚,真心待人。

绿皮书观后感9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政策还在大行其道的时候,一名著名非裔美国古典爵士钢琴家唐谢利计划到南方各州进行巡演,考虑到安全因素的他打算招募一名保镖兼司机。而与此同时,一位意大利裔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恰好处于失业状态,为房租捉襟见肘。于是托尼顺理成章地因自己善于解决冲突的能力争取到了这份工作,就这样,两个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的人共乘一车,踏上了为期八周的冒险之旅。

  《绿皮书》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绿皮书既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是一本书的名字黑人旅行指南,在60年代,由于种族歧视的大行其道,黑人出行都要携带一本这样的绿皮书,住错了酒店,甚至进错酒吧都会被白人围攻。

  一直以来,种族歧视都是美国和世界绕不过去的坎。黑人钢琴家唐出身高贵,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其内心却非常孤独,倔强,荒凉,甚至试图用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说我拒绝去不欢迎我的地方。但他还是去到了歧视最严重的南方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车子抛锚时,唐谢利博士看着那些在种植园辛勤耕种的黑人,与他们进行无声的对视。尽管无言却极尽心灵震撼,那双带泪的眼眶里有怜悯,有悲愤,有唏嘘,也有对时代洪流冲击的无能为力。可见种族歧视是多么悲哀,残酷,而又深刻!而托尼,一个生活在美国底层的酒吧酒保,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说话有些粗俗甚至会一言不合与人动手,但他身上也有温情脉脉的'流露,他内心深处的正直与善良也正是通过与唐的接触,才被慢慢地释放出来,并建立了原则和责任感。

  如果说唐身上有着一种孤独的浪漫,那么托尼身上就是一种温情的勇气。除去种族歧视的主题,我们也同时发现,人性就像是托尼捡到的那块石头,剥开外壳,里面的种族,国籍,文化,性别都是没有差别的,越往深挖掘,也会发现一样的自私,贪婪,偏执。除了单纯的是非黑白,电影还在讲述一种更深刻的东西如何平衡坚守与改变。比如电影的开头,唐是一个身着华袍却迷惘地活在虚幻世界的人,而到电影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在圣诞节敲开自己朋友家门的普通人,怀着分享的心情,一同打开一瓶闪闪发亮的香槟。

  人性就像那块石头,被风霜雨雪磨砺,有着许多瑕疵,却始终晶莹剔透,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一场由北向南的旅行,在欢乐中给予人思考,浪漫的孤独和温情的勇气终会相遇。

绿皮书观后感10

  在今年的奥斯卡,《绿皮书》荣获了最佳影片。那么这是怎样的一部影片呢?故事发生在肯尼迪当总统的时代,一个出生在纽约Bronx区的意大利裔壮汉Tony,因为在工作的酒吧临时关门,给黑人顶级钢琴演奏家Dr. Shirley当司机,陪他去美国南部巡演了两个月。

  在两位主角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层面的对比。在人种上,Tony是白人,Dr. Shirley是黑人。在教育和文化修养上,Tony连Dear都拼不对,满口粗话,Dr. Shirley却是心理、音乐以及礼仪艺术学的博士,谈吐优雅,是音乐天才。在家庭上,Tony和父母妻子以及孩子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着,走到哪都有朋友,Dr. Shirley却孤身一人,和亲兄弟多年不曾联络,曾经的.同性爱侣也因为他音乐事业太忙碌而离开了他。性格上,Tony放荡不羁,鬼主意多,爱占小便宜,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Dr. Shirley挑剔固执,敏感孤僻,对身边人的道德品性要求严格。这种种,让两个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不同带来了许多摩擦,比如两人一路拌嘴,让这个本来以为会很严肃的电影基调变得轻松诙谐。我特别喜欢在肯塔基州,Tony让Dr. Shirley吃炸鸡的片段。本来很嫌弃这种油腻腻的快餐的Dr. Shirley,在Tony的“威胁”下(Tony说如果他不吃,就要把炸鸡丢在他的毛毯上),无奈地翘着兰花指接下来,还嘟嘟囔囔地抱怨没有餐具怎么吃。可当他咬下第一口,被美味的炸鸡征服了味蕾,开心地接下了Tony递来的第二块炸鸡。那眉目间孩子似的喜悦,看得我跟着笑了起来。

  其实每一次,看到Dr. Shirley在台上的光鲜背后,那孤单的身影,我都会觉得很心疼。他在雨里哭喊道:“我不是白人,也不被其他黑人认同,更不够男人,那我该如何自处?”可这样的他,用勇气获得了友谊,也用勇气获得了掌声和认可。尽管知道黑人在美国南部备受歧视,连住的酒店都只能是绿皮书上列出的,他毅然选择去南部巡演。他要通过自己的才情,来改变美国南部人民的成见,不管这条路有多苦多难。影片最开始,Tony连来家里的黑人维修工碰过的水杯都嫌脏,而答应当司机也只是为钱。可逐渐地,他开始佩服起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看到他的演出后,在给妻子的信中连连称赞。当有人故意给Dr. Shirley准备肮脏廉价的琴时,他上去就是一个耳光,揍得那人赶紧去调来了合同里签署的Steinway钢琴。(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有一架白色的Steinway三角钢琴啊。)最后,还邀请了Dr. Shirley来家中一起欢度圣诞。Dr/ Shirley的勇气触动了Tony,也感化了他,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成见。

绿皮书观后感11

  这也是一部关于萍水相逢,一起合作而产生了深厚友谊的电影,也是由真人故事改编。

  一个白人被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雇佣开车,他们去美国南方各地演出,在19世纪六十年代,黑人在南方还受到特别大的歧视,找一个白人一起同行是为了得到保护。但是白人是粗人一个,酒吧里的工作人员,黑人是钢琴家,优雅讲究。开始,相处起来磕磕绊绊,为了把绿皮书合同完成,只能互相忍气吞声。后来,白人与黑人都开始惹是生非,互相帮忙,他们渐渐理解了对方,开始友好起来。

  白人与黑人分属不同的阶层,白人贫穷,黑人富有,白人没有文化,黑人是个钢琴家,自然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截然不同的。

  白人开着车吃炸鸡,黑人很不喜欢,但白人非要黑人尝一块,没想到,黑人爱上了吃炸鸡,在演出地,黑人在餐单上特意让人准备了炸鸡和玉米,黑人为此很开心,从与白人的交往中得到了未曾有的`小享受。白人对黑人没有歧视,当黑人在南方受到歧视挨打时,白人竭力保护,不是出于工作而是出于对黑人的尊重。黑人是同性恋,对此,白人因以前在酒吧工作很是能理解。最后白人很热情的欢迎黑人在自己家里过热闹的圣诞节。黑人在白人这里得到了理解、快乐、与温暖。

  黑人教育白人要诚实,但白人很倔强,坚持地上的玉石自己可以随便带走。黑人帮白人给其妻子写情书,黑人口述,白人书写,白人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更深厚了。黑人与白人被警察抓起来,为了不耽误演出,黑人给一个高官打了电话,他们被释放,白人把这看作是可喜的事,而黑人则觉得,为此去求人是一种耻辱。黑人在最后一场演出前去一个餐厅吃饭被拒绝,于是黑人罢演,白人坚决拒绝了餐厅老板的贿赂,与黑人一起离开,去了一家黑人餐厅,在那里黑人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让下层的黑人都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为了能让白人在圣诞节赶回家,黑人冒雪代替白人开车。把白人送到家之后,黑人回到自己的豪宅,一片孤独在等待着自己,于是,黑人带了酒去参加白人的家庭聚会去了。

  事情一件接一件在电影中蜿蜒起伏着,给人带来了温暖。人一向愿意各自为政,这一件一件的事就像穿针引线,让人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又燃起了希望。这一路上虽然只是一段时间的相处,但他们的友谊一有了开始,却一直绵长了下去,友谊发生的条件是两个人都从彼此之处得到了温暖与快乐,理解与尊重。

  一部情意绵绵的电影,陌生男人之间不止较量,也有更绵长深厚的友谊存在。

绿皮书观后感12

  在周六,妈妈带我看了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名叫《绿皮书》。看完它让我感受很深。

  故事发生在一个“端着”的雇主:黑人爵士钢琴家唐·雪利和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及时处理麻烦的员工:托尼·利普之间。他们要去美国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还有两位提琴家。他们一行四人在这个演出之旅里面发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欢就是唐·雪利和两位提琴家的演奏,他们的三重奏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音乐了,简直可以形容是我听过的最顶级的音乐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看噢!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事情就是当时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钢琴家唐·雪利面对事情的体面和周到,细心,隐忍,无论当时白人怎么拒绝和歧视他,他都会隐忍下来,不会用粗暴的方法对待人。后来,他们的演出顺利完成了,因为托尼·利普要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圣诞节,由于长途驾驶,他非常疲劳但他又着急。钢琴家为了这位好朋友,亲自驾车让托尼在车里好好休息。钢琴家雪利是独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欢度圣诞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托尼。唐·雪利拿着一瓶香槟来到托尼的家,这时我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人与人之 间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欢度圣诞节!太棒了!

  下面我来讲一下片中的趣事吧!托尼在陪伴钢琴家出门前,托尼的妻子交代托尼要经常给她写信,于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发前,托尼都会边吃早餐边写信,饼干碎和饮料常掉到信纸上,人物特点与性格生动地呈现了出来。直到一个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问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托尼答道。然后唐·雪利拿起他写的信看了一下,一读就说:“你写的是流水账啊!Dear写成鹿的意思啦,来!让我教你写一些有诗情画意的信吧!”当托尼妻子收到了这些信的时候,她开心得与家人分享她的快乐。最后在唐·雪利和托尼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一天托尼和往常一样写信,唐·雪利拿过托尼的信看了一下,什么都没说,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也是我的习惯,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区住的小东,他买了好多东西,看他提着重重的东西,我马上跟他说:“我帮你一起拿吧。”他开心地笑了。

  这真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它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平等,这样大家都会有和谐的生活。

绿皮书观后感13

  总有一些感动,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个简单地微笑,一次紧紧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电影《绿皮书》一直保存在电脑的硬盘里,夜深人静的周末,家人孩子已入睡,这时是我自由的时间,打算通过电影放松身心的疲劳,忘记工作上的烦恼。

  这部电影,是近两年来,最让我感到心情愉悦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主要讲的是:美国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电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是著名的黑人钢琴音乐家,一个是歌舞厅里游手好闲的白人混混,在这次旅行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快乐还有成长。

  音乐家教小混混写情信给爱人,教会混混人生选择,混混帮助音乐家走出孤独,并且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麻烦,相互影响互相成长。

  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对于朋友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种肤浅含混的“够意思”、“讲义气”,而是帮助对方成长——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朋友在一起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成长,这样的友谊才有意义,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皮肤衬托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在弹奏完毕后获得大家的认可,这“洁白”的笑容显得更具魅力。重要的还不是这个笑容,而是黑人音乐家在黑人小酒吧里弹奏时感受到的放松与快乐,远比在富丽堂皇的别墅为高贵的白人弹奏开心得多。

  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没有歧视,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他都能获得尊敬,所以他后来在台上与其他人合奏的时候,他开心的站起来半蹲着弹奏,脸上堆积着的笑容,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为他开心欢乐,并且跟着电影里的音乐舞动着我的双肩。

  快乐其实就这么简单,一部电影,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乐家在去别墅弹奏之前,问过小混混:“你要进去吗?”,小混混没有选择进去,而是站在外面聆听和其它司机赌博玩色子。

  音乐家给予小混混选择的机会,这个机会能够近距离的欣赏音乐,与更有学识、更有涵养的人接触,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但他没有意识到这点。

  人生当中,时时刻刻都是在选择,你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为伍,选择整天打牌打游戏还是阅读运动,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时间会惩罚那些自己选择错误的人。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选择决定命运,是在书籍《财富自由之路》里,印象很深刻。

  一部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到快乐与成长,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所以强烈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14

  《绿皮书》能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说实话我是有一份意外与惊喜的,当然没人会怀疑这是一部叙事流畅,情感细腻,缓缓道来却又充满力量与感动的佳作,然而这部影片在讨论的问题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种族主题。然而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在美国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识,所以才一直被讨论呢?

  《绿皮书》里的人物设定是我认为是这个剧本成功的关键与基础,主人公托尼是一个意大利移民后裔,虽然也是白色人种,但是却也遭到同为白种人的歧视,这为他建立起对另一位角色唐的同情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唐则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具戏剧冲突的人物,身为社会身份最底层的黑人,却从事着钢琴演奏家这么一个出入上流社会的职业。当他在纽约的时候,身居豪宅,然而却也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细节就是,当托尼在被雇佣的时候,起初并没有被告知雇主是个黑人。当到了南方,这种歧视完全就放在台面上了:黑人只能居住在指定的旅馆里,演出的餐厅却不给他用餐。当唐被邀请到一个庄园里表演,受到了上宾的礼待,然而厕所却只能使用室外的。两个个性鲜明且逻辑成立的角色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在编剧和导演的细心编排之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程,最终改变了他们自己。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托尼第一次看到唐的演奏的那一段,这也是整个电影里面托尼思想的转折点。在剧本的创作上,编剧并没有用事件而是选择了用艺术的感染力来起到这个转变作用,这种手法在音乐剧中会比较常见,在电影里则有点冒险,因为电影是画面的叙事,但凡演员的演技或者导演的分镜上略有瑕疵,这种艺术的感染力便无法体现,这种转变则会无法被观众接受,整个影片会毁于一旦。但幸好,他们做到了,他们把艺术的感染力深刻地刻在了这部影片之中,造就了一部独一无二地《绿皮书》。

  要我用一句话来归纳影片的话,就是我这篇读后感的标题:“艺术让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更像是一个梦想。我们都渴望和平年代,渴望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但近年国际社会持续动荡不安,欧洲移民问题,各国贸易摩擦,美国排外政策,包括这次香港的动乱,好像都在揭示一个答案:当经济下滑,生活质量甚至生存产生问题时,所有人都只会为自己而去活着。在这种时期,《绿皮书》可能会给一些人们带来感动与思考,但是并不能改变什么,就像影片中最后的结局,最终被改变的也只有他们自己。但是我希望“艺术让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辉”这不只是一个空想,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被艺术感动,找到新一层生命的意义时,世界就会被改变。

绿皮书观后感15

  影片中除了大环境之下跨越种族的非常友谊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托尼彰显了很多人生哲理和职场规则:

  一、要想在职场或者人生事业当中取得赏识,那就先提升自己的价值;如同影片当中正是因为托尼是个解决问题的高手,唐才会用各种心理以及行为战术来拉拢他;二、身为职场员工,要有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或手段;因为老板雇佣员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就像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贴在公室门外的警言“遇到问题,先想好三个解决方案再敲门”一样。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相应你的价值也就越大。同时,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独自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个人最值得珍贵和自傲的东西是正直、善良、正义、感恩和忠诚;就像托尼,虽然言语粗俗,行为鲁莽,放浪形骸,而且还很油腻。但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无论险境如何残酷,他都能与唐共进退。突然又让我想到早些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四、解决问题往往有很多种方法,这句话用到托尼身上,我感觉再恰当不过了。其实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感觉无法解决的时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维,换一种思考方式,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要有观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观意识;这一点从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时,他用枪来威胁对方,没有交战的腥风血雨,却展现了他对形势的理性戒备和对自身力量的合理预估,所以他真的是带了把枪。从这点细节来看,唐是不及托尼的谨慎;在警察抓到唐跟另一个男的干坏事的时候,托尼则好声好气地贿赂两位警察,因为他一方面是想尽快让唐摆脱麻烦,另一方面他又尽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闹大之后可能对唐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六、无论做什么都当全力以赴,不留余力。就像***总经理的口头禅“要么成,要么死”一样。这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鞭策和信念的坚定。

  而这些都恰好与***的企业文化相映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移动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帮助公司的发展,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但公司又有着自己的原则,人才观德为才先,积极主动,专注极致,敢于担当便能很好的体现。另外,好的发展环境与企业文化才是一个公司能不能长远生存的决定,所以,与其说《绿皮书》是日冠奥斯卡最佳影片,不如说是一部诠释人生规则、为人处事、职场规则的立体式教科书。

【绿皮书观后感】相关文章: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03-17

《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简短11-15

《绿皮书》观后感06-11

绿皮书观后感10-23

《绿皮书》观后感06-12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03-03

【精】《绿皮书》观后感12-05

【热】《绿皮书》观后感12-06

《绿皮书》观后感【精】12-07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