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放学后》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学后》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学后》观后感1
《放学后》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早期创作的推理小说,是他的成名作。1985年,《放学后》以绝对优势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最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同年,日版单行本由讲谈社出版发行。正是《放学后》的成功,使他决心走上专职写作的道路。
这个月,我选择了《放学后》这本书进行阅读,原因是东野圭吾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想要从他的书中读出不一样的东西。这本书看似是娱乐性的书,实则是一本悬疑性质的小说,此书以一名高中老师前岛的视角讲述了一件有预谋的连续杀人事件,杀人目标看似明确,实则不然。
在该书中,故事发生在校园里,这个环境十分贴近我们,像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校园相关场景,有教室的弹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各个社团尤其是射箭社的活动、校园文化祭、医务室、办公室对话、枯燥的考试,还有校园外的露营、爬山等,这些东西让我感觉到无比的亲切。除校园环境外,还有写到一些家庭环境——前岛和妻子裕美子在家里的相处,社会环境——在地铁站对话以及碰到的“暴走族”等。这些都能从侧面反映日本的风俗文化,反映日本人的生活状况。主人公前岛在《放学后》书中不到一个月的生活环境,其实也就是日本普通居民的一个缩影。所以,在读东野圭吾的很多书时,对日本一些文化也会更了解些。
《放学后》观后感2
《放学后》开篇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章中,除了主人公偶尔遭受不知名的偷袭之外,没有出现其他的案件痕迹,这常常令渴望尽早进入推理过程的读者有些不耐烦,然而,读完全书之后你会发现,东野的第一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章里,书中各个人物依次出现,并且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学生与老师之间或明或暗的冲突、现代学生的两性观念、老师心中阴暗的一面、每个人的个性等等,都进行了完整的'展现,也为阐述凶手的动机埋下了伏笔,当作者在结尾处情节突然急转弯时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大半功劳应该记在第一章的铺垫之上。
案件发生后,东野通过主人公和刑警的分析,一步一步进行推理,同时也一步一步地误导这读者。由于我自己习惯于边看书边自己进行推理,所以,对于主人公和刑警提出的嫌疑犯人选,我并没有落入圈套。然而,东野除了如此明显地误导读者之外,还在更深层次对我进行了误导,应当认为,这种误导是有意的,这从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来:1、每当主人公听说刑警获得新的线索时,总是迫不及待地进行追查,并且表现得非常紧张,这让我感到十分可疑;2、主人公几次遭遇袭击、他与第二名死者互相交换了化妆的内容,这些都没有第三人可以证明,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说辞,真实性令人怀疑;3、刑警怀疑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根据主人公的推断来锁定的,这让人感到主人公似乎在操纵案件的侦破进程;4、每次刑警对证人进行侦讯过后,主人公都会主动询问侦讯内容,在他与惠子的对话中,对话内容都是围绕问题和答案进行,听起来很像是两名和作者之间的对话。除此之外,根据案情来看,主人公如果与惠子合作杀人,完全有充分的作案时间。
《放学后》观后感3
我看来,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是一个级别的日本优秀作家,他的推理小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
之前看过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而作者正是东野圭吾先生。
他写的《放学后》算是他的成名作。里面的主角是一位教高中的男老师,但是教课对他的`意义并不大,反而很枯燥,所以也被同学们称之为“机器”。
主角一开始接二连三遭到被杀的危机,而学校里又接连死了两位老师。一开始我便猜到了可能会是自己的妻子想杀他,而我只猜对了结尾,却没有猜对过程。
谁也没想到害死那两位老师的竟然是射箭部的惠子,还有一个在野外集训时内心受到伤害的一个女生。她们两个合起伙来,将这两位无情地杀掉。
有些事情根本没办法言表,当一个女孩的内心受到极大的侮辱时,往往都想着自杀,可是面对亲眼目睹过自己秘密的两位男老师时,便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全书最精彩的还是最后。主角感觉到自己没能做到一个好丈夫。正如文中所言:
“我没有给过她任何东西,不光如此,还一直都在她身上索取——自由、快乐,还有孩子,简直数不胜数。如果身边出现一个男人,能给她想要的东西,她当然会视我为障碍。”
主角根本不想死,因为他死了自己的妻子就成杀人犯了。
【《放学后》观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放学后情景02-10
《放学后》读后感11-15
放学后作文05-31
(精选)放学路上作文09-27
放学的路上作文03-03
放学路上的作文04-04
在放学路上作文03-07
放学路上作文11-24
《放学后》读后感10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