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时间:2024-06-21 09:53:4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今天听了20xx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期“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公开课,收获颇多。

  课程中,专家提出一个观点: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儿童成长和生活的。个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家庭即是孩子的第一课堂。首先,生活中,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关心、支持,可以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难题,也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其次,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比如做家务等。这样的孩子,能够学会自立自强,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第三,在生活中,父母重视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和有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够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时下有句话这么说“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说的不就是这个理。第四,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的.成长,父母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孩子会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要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我相信勤奋好学的父母,孩子也一定不会偷懒。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2

  看完“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xx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的课程,我感触颇深。是的,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成人教育,是帮助孩子修身和立德,帮助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想到了林语堂。林语堂说过:“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语堂先生注重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注重倾听和交谈,和孩子做朋友,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他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作为大学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学问,不是由学历来证明的,而要有真才实学,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好好做一番学问。林太乙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没有考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应聘,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以后还担任过《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然,林太乙的成功属于个例,当下这种社会状况让孩子不考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学习林语堂先生倾听孩子,共同成长的经验。孩子虽小,但是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真正地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是凌驾在孩子之上,要给孩子一个宽阔的空间,让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勤恳,乐观,这样不是很好吗?孩子和父母同根,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孩子做得更好呢?当孩子长大时回首童年和青少年时光,没有孩提时应有的快乐,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豁然开朗。

  孩子的成长,如同花开。花开的一瞬固然美丽,但我的选择是,聆听花开的声音,淡然欢喜。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3

  我观看了20xx年“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后,感触挺深的,我简单地说说我的一些观后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要从家长做起,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只有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才向我们学习。孩子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优良沃土,父母没事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说到底,青少年高尚人格的形成,个人伦理道德的养成,都需从每个家庭的人伦教育入手,家庭美德教育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从每个儿童的早期教育入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有他独立的空间,我们陪孩子但不操纵孩子,教给孩子良好的管理习惯,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形象,会给孩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优良文化传统的前提基础,是传承优良文化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4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不行忽视的因素之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在我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应做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平安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静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平安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进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念、有爱好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开心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育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力量,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嬉戏。文化学问当然重要,但嬉戏对孩子来说必不行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嬉戏中得到胜利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嬉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开心的成长空间。

  学校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缘由,学习成果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焦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消失了对立的心情,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急躁等待孩子的成长。平常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觉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但父母应当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急躁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急躁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专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胜利,孩子才能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念。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担当错误的士气,然后再关心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舞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确定他们的成果,不要盲目地批判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念,自信念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可怕做一件事,由于其可能失败,而应当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由于其可能胜利。正由于这是一个渐进的培育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嬉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留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赐予的,这样,才能培育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孩子经过学校六年的系统学习,把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也形成了肯定的学习习惯,他们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但只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力量,那就能够跟得上今后学习。培育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有爱好,对学问有渴求,对孩子的求知欲望不能轻易抹杀。其次在智育方面,家长应正确关怀孩子的听课、复习、作业并赐予必要的教导,指导孩子看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辅导材料、学习阅历等,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培育观看、记忆力量,提高思维力量,使其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培育孩子仔细的作风,都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他们没有自觉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负担,常常要大人督促才能完成作业。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育孩子做事用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否则会养成孩子散漫的学习习惯。孩子做作业时,我们要避开看电视,玩电脑,我们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给孩子尽量制造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成果是检查同学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家长应对孩子的考试成果有一个正确的熟悉。所以当家长接过孩子的考试成果单时,不要只看分数凹凸,而应本着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状况的一个侧面去考虑它。打算成果的因素许多,作为家长应当关心孩子分析成果不抱负的缘由,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阅历,以利以后的考试;对于孩子的进步则应准时鼓舞,并且关心孩子明确进步的缘由,树立孩子的信念。假如把孩子的考试成果单看成是“奖惩通知单”,一看考了高分,赐予物质嘉奖。看到成果不好就打骂、惩处孩子,只会增加了孩子再考时的恐惊心理。

  1、没有天生胜利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因此,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己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2、许多家长认为现在让孩子辛苦一点,牺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换得将来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牺牲了他花季时代的幸福,就谈不上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作出这种选择,牺牲他青少年时代的幸福。

  3、不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有两个内容,一是你是个胜利者,那么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需达到和超过自己的水平。二是假设你的人生还存在肯定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补品。这是中国教育一个的问题,核心是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4、成果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惊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5、不砸破核桃壳吃不到核桃仁,要让孩子适当吃苦受罪。

  6、玩嬉戏不坏,关键是怎么玩。孩子在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只有在嬉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乐观性。嬉戏精神就是3个东西:活力、规章、创新,我们要培育这种嬉戏精神。

  7、我也很热忱地希望将来我的孩子当副市长或者当市长,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可能性特别小,由于要走到这个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颗平常心。现在家长往往有一种想法,我自己在一个平台上特别好,我的孩子肯定要超越我。这样的定位有的时候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特别苦痛。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5

  今天听取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北京市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教授王小慧给我们带来的“言传身教: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运用”的公开课,受益匪浅,谈几点感想:

  言传身教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应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孝”和“礼”,以家风、家训的形式来完成,父母则是家风、家训建设的主体。在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以赏识、肯定和鼓励为主,以约束、批评为辅。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在孩子犯错时,多点耐心,循循善诱,帮助改正,不要过度苛责。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才能完成。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4

  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是坏的教育。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长大,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否幸福决定孩子的良好成长环境。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要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二成长课堂,温暖而有力的家庭关系支撑会助力孩子成长中学会如何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另外生活实践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让她从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力所能及”“持之以恒”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长辈主动参与。好的教育要父母和孩子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与孩子一起创造美好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6

  听了王教授的《培养孩子主动生活》教育讲座,才认识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进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认识到对孩子的投入,不单纯是金钱和时间,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现择其扼要结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保持情绪良好,不要把在单位的工作情绪带到家里,甚至转移给孩子,要“制怒”,怒则失去正常理智,万事皆失去准线。父母之间即便真有矛盾争吵也要避开些,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二、要真爱自己的孩子。

  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尊重、平等,多看优点,少看缺点,何况自己的骨肉至亲,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多表扬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会成功。不要光看分数而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爱屋及乌”捆绑式的爱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处、和老师沟通都要讲“和谐”,和则兴,学习才会进步,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对孩子要放手,培养其独立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勇敢放手,没有错何来对,让孩子自己领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进步。

  四、学习要走直线。

  1、众人皆知一个数学观点:“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从学习到有成。

  2、要坚持走直线,中间弯曲将事倍功半,家长负责时刻矫正。避免“小猫钓鱼”的故事再发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项工作,我们要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侯。”

  5、总之,听完王教授的讲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

  6、未来的成功与否,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感谢学校和赵老师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成功的可能。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600字5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家庭教育宣传片》。几十分钟的教育片,却让我热泪盈眶,让我感触良多。

  回想我刚上小学不久,可爱的妹妹来到了我们这个幸福之家。曾几何时,我也片面的理解为,妹妹出生后,爸妈就不再爱我了。那时的自己感觉家人们所有的爱和目光都聚在了妹妹身上,她受到百般宠爱,我受尽冷落。印象里的父母总是重复着一句话:“妹妹还小,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她什么都不懂。”这句话更让我深以为,爸妈不爱我了。只要妹妹打坏了东西,爸妈都会怪罪在我头上,都会说:“你怎么搞的?妹妹这么小,怎么不好好看着她?”当我据理力争时,爸妈就会骂我反嘴。有时,当我难过沉默时,爸妈就会骂我哑巴或是嘴里含着核桃。种种这些行为都让我十分反感,甚至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现在回想起来,父母纵有教育方式上的千般不对,但他们总归是爱我的,只是刚好把脾气发出来了而已。这也许是我也是没做好一个乖女儿的原因。不是吗?我也有回家不换鞋弄脏地板,衣服乱扔不雅观,喜欢抬着手机玩游戏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这些怎能不让父母生气呢?有时自己也认为,爸妈也在我的学习上过于严苛,让我增加了不少压力,觉得自己快失去自由了。爸妈越是对我严厉,我越变得叛逆。

  现在想想爸妈确实是为我好的。经过我的努力,学习成绩还是上升了一些。爸爸虽然工作忙,但他一直鼓励好好学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这些都是父母们呵护我成长,爱我的表现。妹妹长大后,他们也一样会严格要求妹妹的。只有在父母和老师的严格教育下,我们才会成长得更加茁壮。

  看了家庭教育宣传片,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和遇到的事情,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和我一样遭遇的朋友。我也在试着长大,理解父母的不易。但也希望爸妈和我一起共同进步,共同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7

  蔡崇达在《皮囊》中写道“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构成了我们本身。”而作为孩子生命最初参与者的父母,对其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他人难以比拟的。因此,我们需对家庭教育慎之又慎。在我看来,天下父母都应注重家庭教育,以助力国家发展。

  随着国家的生育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两个小孩,三个小孩;所以照顾各个孩子的情绪以及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多子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是不能缺席的,每个孩子来到这世上,内心皆纯洁如白纸,此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便都化为了一笔一画的懵懂无知,晕染在这纸上。因此是非曲直,善恶之分,都源自于父母的谆谆教导。一个得不到爱,一个得不到教育的人,对这个社会不可能有责任感,注定会被其所唾弃。因此,唯有父母的悉心教导和陪伴方能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在多子家庭中,父母的公平尤其重要,但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也不容忽视。相互帮助,是考验每一个人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是锻炼和检验自己的`好方法,也可以树立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榜样形象,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家庭当中有一个年长的哥哥姐姐的时候,小的孩子往往会观察学习,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哥哥姐姐教起来那么顺畅,不难发现,在多子家庭中,老大往往是更有责任感,考虑事情更周全的,而老二的交往能力越强。这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好处。于个人,家教如春风,吹人奋发向上。于国家,家教似路标,决定国家前进方向。因而为人父母者更应挑起教育重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8

  收看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期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讲座感受颇深,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孙云晓老师说要用温暖有力的家庭关系助孩子健康成长,有养有育,我们家长也是要共同努力学习成长,要积极丰富家庭生活,我们在这点比较不足,从此改变自己改变孩子,培养孩子爱劳动,有担当,有责任心。

  学习与劳动并不矛盾,做家务可以换换脑子。生活实践成就孩子的好品德。听完讲座后发现需要学习的很多,努力把家长的职责做到位,和孩子一起进步。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9

  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节目,这一期的主题是关于多子女家庭教育的。虽然我目前是一孩家长,但听了这期节目,我觉得还是受益良多!

  节目里的两位教授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两孩儿家庭教育的结构特点和矛盾中心、详细的阐明了多孩儿家庭里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相应的心理分析,并最终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内容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原来家庭教育还有那么多学问!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也许真的会在多子女教育问题上“触礁”。

  比如两位专家多次强调家长在两孩儿教育过程中要秉持“公平原则”,不能让大孩儿在有弟弟妹妹这件事上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和失落感。耐心倾听大孩儿的心声与诉求,理性理解大孩儿关于添置二宝的态度。在二宝出生之后,要把关注力放在“二宝”身上的时候能兼顾到“大宝”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给予疏导,以保证“大宝”心态的'顺利过渡。再比如专家对“家长教育智慧”的强调:在两个孩子的交往互动中,家长不能过多干涉两个孩子间出现的矛盾,要敢于放手,同时又要合理把控介入矛盾的时机和方法,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去激化矛盾。

  节目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专家建议把“大宝培养成教育二宝的助手”这个观点。与其一对家长教育两个孩子,不如把大宝也调整到“教育者”的角色,让大宝参与教育二宝,从二对二变成三对一。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压力把更多时间用在工作和家务中,又可以把大宝树立为二宝的榜样,在增加大宝责任感的同时,还能让二宝更自然的向哥哥姐姐学习,形成整个家庭的良性互动,一举数得。

  这些年中国的生育率屡创新低,这里面当然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心理建设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允许又有足够时间精力的家长,如果有想要二宝甚至三宝的想法,我觉得听一听教育电视台的《家庭教育公开课》一定会有所收获,让专家为你们的多孩儿家庭教育出谋划策,创造一个更健康和谐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积蓄力量,增砖添瓦!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0

  孩子,是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而孩子的成长发展,最先是由父母引导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就成为孩子的终身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到了上学的适龄,开始接触学校教育,就存在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否有机地结合。如果两者的教育理念统一,那么,孩子的发展会呈良性发展,否则,就会产生冲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使学生的发展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我的班里面有一名女生,其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常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己,并且时常表现出对别人的鄙视,因此,造成了她在班级与同学的交往当中也常常表现出骄傲自大,非常自我的情绪。她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当遇到不同观点时,她总喜欢说“好吧,我不和你说,让我妈给老师打电话解决!”时间长了,身边的同学都对她非常反感。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她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她产生了影响,而她父母在她面前变得更为高大,所以在她与人交往中,一旦遇到问题,她想到的不是自己去面对,而是求助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不利于她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父母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带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在我班里还有这样一名男生,其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对其照顾很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们发生争执,例如他坐在班里一个地方,当别的同学需要从他身边经过,让他起来让一下的时候,他就会大发雷霆,甚至是大打出手,同学们对他的行为都很不满,不愿与他交往,这样一来,他就更加自闭。因此,我们必须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那么,如果我们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之间成为互相补充的关系,就必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适当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在班里还有这样一个女孩,自小被养父养母收养,而养父养母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当她上高一时,得知自己不是养父养母亲生的,就感觉所有的人都在欺骗她,从此不再信任任何人。当自己的认知突然改变,而家庭也并没有很好的对其引导教育,导致在她的心中仇视亲生父母,对养父养母不知感恩,对身边的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性格上表现出冷酷、冷漠的倾向。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并没有给她正确、及时的教育与疏导,才导致她在学校对所有人的怀疑和不理解,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目标。

  总之,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学生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讲,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技巧。比如我学会了要教好孩子,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尊重、信任和理解孩子等等。俗话说,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好坏在于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

  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要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学会与孩子做朋友,给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2

  首先感谢老师的分享。每次听到老师分享案例中的父母和孩子成长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困惑,其实都离不开“情绪”二字。情绪管理不恰当,亲子关系越发僵硬,各种行为即出现。只有控制好了父母自身的情绪,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应答关系,才能用好的方式来沟通,才能达到正确的'引导效果。陪伴孩子成长,绝不是单纯的在孩子身边,而是需要我们细心去捕捉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让孩子能切实感受到爱和安全,以及被认可,建立亲子间的信任。只有当孩子无条件信任我们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了孩子的行为,我们才知道如何处理解决心结。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相信亲子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愉悦。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3

  首先,要家庭和睦,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其次,要多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及时了解他的内心想法。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我们要有耐心,经常和孩子说说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让他打开心扉,尤其是当孩子碰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沟通和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4

  曾看过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里面的文字“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深以为然。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不隶属于任何人,家庭教育带给他的只是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优质的个体。现如今的高中生,虽然在物质基础上基本都能满足,但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升学压力等无疑给他们带来更多困惑,如果父母再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期望在违背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强加给孩子,极有可能让孩子从心理上远离家庭,将孩子越推越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家长要做的是给予他们信任,相信他们有远大的理想,然后鼓励、支持和正确的引导。父母能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即使最终不能成为精英,但能做一个正直、善良,充满正能量的人也是父母的欣慰,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无论今后遇到任何问题,家就是他的身体和心灵随时可以休憩、调整、补充能量再次出发的地方。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5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多子女家庭数量显著提高。多个孩子就意味着可能产生情感冲突、规则冲突、个性冲突等状况。今天《家庭教育公开课》中的两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多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多子女家庭年龄相仿的孩子发生争吵,大人不要过多地干预,要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制定家庭规则,养成良好习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长心中的独一无二。

  多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公平性,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肯定每个孩子的优点,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孩子们一定会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感受到与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独特温馨与乐趣,这样便能形成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多子女的家庭教育应从特点出发,发挥子女的教育功能,从多元共治达到多元良性共育。注重发挥家训、家风、家规、家学的多元教育要素的融合教育作用。树立家教有“法”意识,实施有“理”有“情”教育,建设和谐之家,成就家国兴旺!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02-23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05-15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02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02

家庭教育公开课的观后感11-05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10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集合11-22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范文10-23

家庭教育公开课2022观后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