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选16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
纳尔逊将军曾经说过“世界上每一场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的确,中日甲午战争后,昔日强大的中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被称为“中国的学生”的日本,从此却渐渐强大起来,导致这个结果的不仅仅是因为日本的强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内部,更准确的说是大清王朝的内部。皇帝的鸡蛋十两银子一个,而平民百姓的鸡蛋却要一两银子800个,同样的鸡蛋,怎么会有如此的差别,这清楚的说明了一个现象贪污。
1894年9月15日,,威海卫的海面上,发生了一件件直接导致甲午战争格局的主要因素:每艘舰上仅有的几颗炮弹从炮口带着中国人的愤怒飞向日本舰船后竟然穿而不炸,这是为什么,当时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每天可以制造上千枚炮弹,为什么等真正用上了的时候,却没有一颗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呢?官员拿着朝廷拨给他们的白花花的银子,去花天酒地。而我们英勇的海军士兵,却只能抱着炮管,高喊着“誓与战舰共存亡”然后带着“炮弹穿而不炸”的遗憾与自己心爱的战舰永远葬身海底,而那些官员却浑然不知,贪污,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
其次就是慈溪传达的“闭关锁国”的愚昧想法,本来,中国的购舰程序一帆风顺,但是由于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一级铁甲舰后,清政府开始自以为是,不再购置舰艇,仅仅依靠国内的造船业来打造战舰,没想到,日本却利用这几年时间,飞速从国外定制新型战舰,并在国内借鉴外国技术,提高自己的造船能力,使其不再依赖外国,靠自己发展。日本在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后开始向西方的先进国家学习,就连“穿的`衣服”、“吃饭的工具、样子”、“住宅的外观”。都无不模仿,从这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努力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中国也经历了一次类似于“明治维新”的活动“戊戌变法”但是由于慈溪的“闭关锁国”的想法已经深深扎固在百姓心中,这次运动失败了,中国丧失了一次可以从根本上超越日本的好机会。
我觉得,甲午海战的失败,不仅取决于政治方面,兵源方面,更在与将领的指挥方面。我国三国时期着名军事家曹操曾经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将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怎样重要!
济远舰舰长方伯谦,在危机时刻,并没有指挥着战舰与敌人战斗,而是主动升上白旗投降,这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北洋鱼雷艇舰队队长王平趁北洋水师交战时逃跑,作为一名军人,。大敌当前,他没有主动请缨,去战场上和敌人杀个痛快,而是偷偷摸摸地离开了战场,他还算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吗?不是的。
在大清朝长达数十年的“闭关锁国”中,完全放松了对士兵的训练,对将官人才的培养,使得在甲午海战中,清方士兵素质差,不了解战舰性能,从而导致不会良好的运用战舰的长处,清军“傲视九重天”地概念依然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扎固,可是,时代变了,清国长达几十年的不思进取已经导致自己国家的士兵完全落后于他国士兵,从而导致在甲午战争中清方彻底失败。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李鸿章抖动着拿起了手中的毛笔,在写满屈辱的《马关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马关条约》清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同时也是日本暗示各国列强来瓜分中国的行为,中国龙从此萎靡不振。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难道应该记这段屈辱的旧史吗,不。我们不能忘,我们要以它为动力,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这段屈辱的历史成为过去,让阳光迎接我们崭新的未来,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甲午”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2
学习别人最先进的技术,然后运用。并且要不断地升级。定远号和致远号当时还是非常厉害的,7年没升级也就落后了。不断学习,不断升级。
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军事都不能落后,钱和身体都要厉害,朋友还要多,打起架来有人帮。清朝没钱没现代军事能力,买了两个蒸汽发动机的船,但是也没有及时学习和更新,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子弹。
战争是残酷的,哪怕是同学,为了国家利益也会为国而战,你死我活。英国海军皇家学院的同学都是人物,最后不同国家的人最终还是会成为敌人。1884年,那个年代英国已经是非常发达了,已经经历过了176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186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中国整整落后了100多年,差距不是一点大。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3
甲午海战是一个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战争,当中国在经济总量、军队人数、土地面积都远超日本的情况下,日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将中国击败,并让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以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两亿三千万两。
在1867年,李鸿章就上奏朝廷要创建船政学堂,派出了大量海军人才到英、美、法、德留学,并从德国订购了两艘当时世界最大的铁甲舰:致远、定远。然而中国却在1886年之后,一连七年未添一艘军舰。当时有人预言中日必有一战,因为中日两国都在崛起,都想当亚洲霸主,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必定会有一场战争来决定中日两国的地位。1894年,中日两军在朝鲜海面相遇,日军打响了第一炮,甲午战争爆发。随后中国因为炮弹不足,科技落后,政治腐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战争失败。战争期间,中国的将领、舰长如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森等几乎全部自杀、阵亡。定远、镇远、超勇、扬威等主力军舰也全部被日军击沉。1895年1月底,日本在国力空虚的情况下要和中国和谈,3月5日,李鸿章领命赴日,前去谈判。谈判期间,日本要求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4月14日,光绪皇帝权衡再三,决定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最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了大量土地,赔偿数目十分可观的白银。甲午战争算是在近代史上一场中国失败最为惨重的战争,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我这次就主要从国民性的角度来分析。
一、中国人以个人利益为重,日本人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中国,不管是统治阶层还是官员、士兵,绝大部分都是以个人利益为重。在中日同时崛起之时,慈禧太后还有心思建颐和园,所用掉的钱足以买二十艘新式军舰。战争爆发后,一些军舰上的士兵,以及购买炮弹的官员,依然去赌博。买炮弹的牛大人贪污钱财,不顾国家危亡,买了一批型号不对又打不响的臭弹给北洋海军,导致北洋海军定远舰一发爆破弹打中日军松岛舰的弹药库,却毫无反应,松岛舰躲过一劫。致远舰因为炮弹不足,只能选择通过撞击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撞击过程中被吉野舰击沉,舰长邓世昌阵亡。
日本却全然不同,为了买军舰,日军大小官员全部从薪俸中拿出十分之一,日本天皇本人先拿出三十万;到战争末期,日本粮库空虚,为了号召全国节约粮食,日本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让日军最后坚持一个月。在两者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一方以个人利益为重,另一方则以国家利益为重,自然是日军在战争中发挥得更好。
二、日本的`领导层更理性,中国的领导层更情绪化
在1885年福州马尾,法国舰队入侵,紧靠着中国舰队停了下来,李鸿章认为福建水师都是木制军舰,法军却是铁甲舰,一开战恐怕凶多吉少,同时他也正在请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事后证明,此方案是当时的最佳选择。慈禧太后和其他官员一致认为法国人如此放肆,应该要给点教训,却没有考虑到两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结果福建水师在30分钟之内被全部击沉。之后日本出兵侵占朝鲜,李鸿章依然认为北洋舰队七年未添一艘军舰,实力已大不如日本,希望能通过英美法俄等国施压,使日本不战而退兵,光绪皇帝和大多数官员再次认为要教训日本,力主迎战,然而事后再次证明李鸿章的决策更为理性,开战后,济远号挂白旗,高升号被击沉,操江号被俘虏。
当日本准备挑起战争时,大本营命令日军出动,歼灭北洋海军,吉野舰长坪井认为虽然日本的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中国,但中国海军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若正面迎敌并无必胜把握,建议不宣而战,司令官伊东考虑再三,认为不宣而战虽然有违国际法,但对日本的战局十分有利,最终决定采纳此建议,最后赢得了丰岛海战。日本在做决策时,是很理性的分析怎样胜算更大,怎样更有利,而中国更偏向感情用事,一觉得不顺眼就打,导致日本在战术、决策上比中国更胜一筹。
三、日本的官员、将领相对于中国来说,眼光更长远
日本为了攻打中国,准备了将近30年的时间,并把计划定的非常详细、长远:派出大量学生出国留学海军、全力购买军舰、制定战斗计划(向北打朝鲜、辽东,向南和澎湖列岛,最后吞并中国)等等。并且为了实现这些计划,日本倾全国之力打造、扩建海军。中国的李鸿章、邓世昌、丁汝昌等人也都知道中日将会开战,不断的上奏要打造海军,购买军舰。但慈禧太后以及其他一些官员都认为日本是不敢来攻打中国的,就算打了也很快就会被中国击败,所以禁止李鸿章继续购买军舰。但他们都没有考虑到日本的实力,以及强大之后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战争爆发,中国海军的技术落后、器械陈旧,都成了海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日本军队相对于中国来说,更加团结
在朝廷中,清流派和洋务派争吵得喋喋不休,让所有人都不能集中精力做事;在战争中,北洋舰队有很多的逃跑事件,提督丁汝昌甚至命令开炮打自己的舰队让他们回来战斗;战争后发现,中国在广东福建还有十几艘军舰一直没有参战。这类的事情都能体现出当时的中国,不管是士兵、官员、将领都是很不团结的。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全国上下一心,在战争中把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捐钱买军舰,节省粮食给军队等事情,全国都有参与;战争中,一艘军舰都没落下,要上的全部都上了。
以上的理性、眼光、胸怀等品质依然是现在大多数国人所欠缺的。我认为我自己现在在责任方面最需要提升。
我现在在很多方面都担任小组长,担起的责任会比其他一些同学更多。责任越多,我就要越负责。我现在在带领组员做事、学习、练功等,做的都还不错,但在平时生活中做的还不够好,例如看到地面上有垃圾,不会主动去打扫,垃圾桶上的垃圾袋没套好,不会主动去套。我以后在细节上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做。在带领组员、检查卫生等事情上,可以给自己定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把自己组的每个卫生区所要注意的细节列出来,这周要达到多少分,检查时提高标准等。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4
坐在电脑前看《1984甲午大海战》时,我是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的,因为已经预知那段清王朝末期屈辱的历史,知道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知道他们或生或死,或壮烈,或悲凉,或无奈。毕竟,那不是光明的结局和美好的命运,令人心有不甘又于心不忍。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日本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从岛国跳上陆地,将目光投向了东亚,首当其冲的是朝鲜半岛,而当时朝鲜半岛是在清王朝的庇佑之下的,所以当日本进攻时清王朝必然会参加战争。可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海上,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丁汝昌,邓世昌,伊东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鸿章,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宝岛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我们在中学时代便默记数次,烂熟于心,以至于现在这些短语、数字和黑白照片还在记忆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浑浑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条件反射般地背诵出来,在想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就更加知道日本的无耻了。然而,这些不是立体的。对于我们这些一百多年后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短语、数字、黑白照片。没有感同身受过,我们永远不能体会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风云是多么苍凉,多么壮烈,多么无可奈何!只剩下一声长叹。
经过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日本征服了它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师,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亚洲第一的宝座,而清王朝却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迹更深,国家屈辱,人民更苦。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以影像的方式来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特效至少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的轮廓,原来,战争是如此血腥,如此残酷,又如此荒谬,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曾经的同学现在兵戎相见,战争中就是如此。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清王朝腐败的程度。其实清王朝在一开始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这毕竟有助于国家的强大,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差距,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弹,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用作寿辰经费,这边将士十分着急,那边慈禧十分悠然自得,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反观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则,天皇甚至为了筹集军费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毅然捐给国家,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增强。也许在这就注定了那场战争的成败。任凭海军将领如何优秀,都无法拯救这个堕落的王朝。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那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反思,该疼惜,还是该怎么。
历史不能被忘记,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更是无法崛起,那屈辱的历史我们记着,这是我们崛起的伟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5
今天我窝在家里,想着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中,我军有四艘舰船被敌舰击沉,只有济远、镇远和致远幸免于难。不久,致远号也不幸中弹,但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中,炸成了两半。邓世昌等人誓与敌舰同沉,可惜后来没碰到敌舰,就沉入了深渊。
邓世昌等人爱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他们是人民的榜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个人都像邓世昌一样,那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然而,现在的中国却不是最和平的国家。现在有多少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扰乱社会治安?有多少人因为吸毒从国家栋梁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
如果中国多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多一些遵纪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觉远离毒品的人,那么中国将会有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明天!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6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一部电影,是冯小宁拍摄的甲午大海战》,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述了少年邓世昌和一群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们赴英国的皇家海军学院求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后和学员们驾驶着各自的'祖国购买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舰驶回祖国,组建了北洋舰队,保卫着祖国的领海,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因为李鸿章的讨好,本应该用来购置军舰的六千万两白银竟被用来修颐和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我们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其实到了后来,日本国力衰败,国库空虚,只要再坚持一个月,他们就会由于后勤补给困难,肯定溃败。我们竟连一点打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无能的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鸿章去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半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五千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四千万两,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钱也要好多年才能还清,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气愤,既恨当时的清政府多么腐败、无能、一心只想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可怜那么多的年轻学子,一心精忠报国,却被日本打的溃不成军。同时,我也想到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严,不受欺侮,就要自强、自新,我们国家现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与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与世界强国还有差距,这就靠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让世界各国都对我们中华民族刮目相看。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一部电影,是冯小宁拍摄的《1894甲午大海战》,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述了少年邓世昌和一群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们赴英国的皇家海军学院求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后和学员们驾驶着各自的祖国购买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舰驶回祖国,组建了北洋舰队,保卫着祖国的领海,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因为李鸿章的讨好,本应该用来购置军舰的六千万两白银竟被用来修颐和园!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我们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其实到了后来,日本国力衰败,国库空虚,只要再坚持一个月,他们就会由于后勤补给困难,肯定溃败。我们竟连一点打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无能的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鸿章去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半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五千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四千万两,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钱也要好多年才能还清,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气愤,既恨当时的清政府多么腐败、无能、一心只想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可怜那么多的年轻学子,一心精忠报国,却被日本打的溃不成军。同时,我也想到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严,不受欺侮,就要自强、自新,我们国家现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与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与世界强国还有差距,这就靠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让世界各国都对我们中华民族刮目相看。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禁为清政府的无能无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气愤。
这部电影主要说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一位洋人曾说过:“中国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们以为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伸了个懒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烟又睡着了。”
战后日军统领东乡平八郎的助手问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清国境内的军舰没有过来救援?东乡平八郎说:“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团结起来,那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我们了。”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阵阵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无能才使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9
11月28日,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甲午大海战》。片中一些镜头深深打动了我、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看见,舰长邓世昌在致远号快要下沉时,升起冲锋旗,威风凛凛地站在船上,风在耳边呼啸着,战袍随风飞扬,命令舰艇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快速冲去,要和吉号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
我看见,就在邓世昌跳入海中后,他的爱犬太阳也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紧紧咬着他的战袍,不让他下沉,多么忠诚的感情!但邓世昌见船员们都已没有了生路,只好一狠心,把太阳压入水中,与它一起沉入碧波荡漾的大海,前往天国……我的眼睛湿润了。
当我看见清朝政府挪用军费,用来修建后花园、皇太后只顾贪图享乐,一点也没有危机感,不顾大事临头时,我思绪万千,怨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怨恨他们的'贪婪,怨恨他们的自私!
虽然电影中有许多镜头我还不能理解,但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强大的海防!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0
今天下午,我们四年级级部观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进行交战的故事。中国海军从没有一艘军舰到后来有两艘铁皮军舰,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举世闻名。
后来,日本向英国买了“吉野号”战舰。从此,日本大肆侵略,紧接着日本趁热打铁,想要攻陷钓鱼岛,可我军也不是吃素的,组成了“北洋战队”与日本攻打的`难解难分,日本冲出我们的包围,击伤了我军四艘战舰,我军也毫不示弱,重伤敌人三艘战舰。顿时,我们的掌声哗然响起。
邓世昌带着他的爱犬”太阳“一起驾驶“致远号”,就在快被击败时,邓世昌急中生智,挂起冲锋旗,向“吉野号”撞去,结果被“吉野号”击沉,邓世昌带着他的爱犬一起沉入了海底壮烈牺牲了。
但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日本,让吉野号“陪葬”致远号。
我还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如果你在别的国家遇到危险,不要放弃,因为在你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1
前两天,学校组织我们4、5年级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叫《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在清朝末期甲午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从中国掠夺大量财物?以邓世昌为首的一批爱国将领对此非常愤怒,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在黄海海域与日本海军展开激战?,终因政府的无能,邓世昌和官兵们带着遗恨,慷慨殉国。
这个电影放完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邓世昌用炸弹炸死了日本,这表现出,邓世昌很勇敢,不畏惧敌人,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为我们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我还想对邓世昌说:邓世昌你是好样的,你的英雄气势我深深的感动了,我会向你学习的,以后,不管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我都会战胜它。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2
今天下午,我们在大会堂观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由于日本的野心再加上清王朝的腐败和无能,日本和中国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海战。影片中,一群热血青年为了报效祖国付出了生命,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贪官的污吏,慈禧的奢侈,使国家一步步走向衰亡;而日本却省吃俭用,用省下了的钱去买战舰,日本日益强大。看到这里,我恨得咬牙切齿。
其中,令我映像最深的是当两国舰队在海上交战时,敌强我弱。邓世昌却义无反顾地驾驶者“致远号”,在海水如柱的'大海中行驶,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前进,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奋不顾身地冲向“吉野号”。他抱着一颗“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誓死之心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我被眼前的一幕幕所震撼,心中深深地映入这个名字:邓世昌!他,是民族的英雄!
电影虽然放完了,可一幅幅画面却时时回荡在我脑海中。我想起了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勿忘国耻,长大后用我们最大的力量去报效祖国!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甲午大海战》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在海上,清朝政府的北洋海舰和日本舰队交战的`情节。当时清政府十分腐败,权力被慈禧太后掌握了,她天天只管自己的吃喝玩乐,一点也不重视军队建设。而且在国家危机时刻,宫廷还在给她做六十大寿。
我们的敌人——日本却刚好相反,他们很重视军队,为了有新式铁甲船,政府把官员的工资都减少了,一天只吃一顿饭,节约粮食给海军。如果中国能像日本一样重视军队建设,我想这场战争就不会输得那么屈辱。
甲午大战刚开始,日本就用了新式武器,不一会儿就击沉了我们好几艘海舰。北洋海舰首领邓世昌下令进攻,在他和手下齐心协力的合作下,他们击沉了日军五艘海舰。可由于我们的武器严重不足,后来炮弹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弹,但这对日军根本没有杀伤力。于是邓世昌下令升上舰旗,开足马力,向日本的吉野号冲去。邓世昌说死也要和吉野号一起同归于尽。日军见势不妙,连放了五六颗鱼雷,致远舰被击中,炸成了两半。邓世昌本可以抱上救生圈逃走,可他誓死要和日舰共存亡。他的狗——太阳也和他一起殉职了,他十分的伟大,让我非常的感动,震撼。
清政府还是在乱花钱,最终让中国一次次战败。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个国家领导人对军事十分重视,我们中国也有了很多“高、精、尖”的武器。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4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战》。主要讲了,1894年中日黄海大海战。
1894年,日本的野心渐渐膨胀,便带着日本新型的战舰长崎号战舰向中国舰队扑来。双方在黄河的大东沟展开阵型。
海上的炮声震耳欲聋,水柱冲天,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国海军的军舰被连连击沉,而日方却一艘未沉就在这时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说道:我们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给撞沉。在敌人的炮火中致远号沉没了。
刘公岛,是北洋舰队最后战斗过的'地方。日军占领滩头把大炮转向中国舰队实施轰炸。最后由于北洋舰队军心涣散一些舰长宁可沉船也不愿投降。
看了这个电影后使我深受启发。落后会被挨打!是我看完电影后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句子。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使得军费大部分都花费于贪图享乐,再加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这一个个条约都是在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长大了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5
夜色已深,我踏着月色从电教室漫步回宿舍。刚刚参加完文学社举办的电影欣赏讲座活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但拂面吹来的一阵秋风却让我的脑子清醒了起来,同时我也开始沉思……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辱国丧权的`《马关条约》,故事背景虽然惨痛,可在许多英勇牺牲的勇士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精忠爱国的邓世昌。邓世昌年少时勤奋学习,誓要报效祖国,长大后,他参加了北洋军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最后带领“致远号”沉入海底。
邓世昌英勇牺牲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看到他年少时那副精忠报国的抱负,令我想到了“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自古以来,多少伟大人物曾在少年时立下努力读书,保家卫国的誓言:周恩来少年时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毛泽东也曾立下以知识改变中国的理想。后来,他们都做到了,成为伟大的领袖。
在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学学那些勇士,努力读书,增长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呢?如果一个国民连自己的国家都不能保卫的话,谈何发展?谈何幸福?因此现在,我们要把自己变得强大,好好保卫国家,不能再让外国欺负我们的祖国。
当初国家送学生出国留学,是为了让少年学有所成。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不用离乡背井,如果我们还不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好好学习,将来如何报效祖国对我们的培养?
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将来得以报效祖国,这样才不枉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费国家的培育之心啊!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6
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电影《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演映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同时也颂扬了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一场,虽然我们北洋水师团结一致,誓死对抗日本军队,但是兵力悬殊,还是以失败告终。中国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邓世昌和慈禧太后。
邓世昌,爱国将领,率领士兵对抗日本军队,最后和“太阳”一起淹死在水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邓世昌让士兵们把冲锋旗挂起,可挂旗的.士兵被炮弹炸死了,眼看冲锋旗就要落下了,这时邓世昌手里拉着挂旗的绳子死也不松手,船被烧了也不放,舰在人在,舰亡人亡。他这种爱国主义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可当邓世昌等战士正在拼死护国时,慈喜太后和众妃子却在一起看戏,还曾把战士们作战用的战船当做私家游轮玩。当然,还有李鸿章等腐朽势力,国难当头时,他们却还在逍遥。战士们保家护国连命都丢了,他们还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国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样,那该有多好啊。他自己宁可少吃一顿饭,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大炮、战船,还鼓动他的臣民为战舰捐款。日本有这样的领导者能不战胜我们中国吗?
从这段历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们爱国勇敢,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更看到了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目光短浅而导致丧权辱国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史为鉴,奋发图强。“c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你准备好了吗?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相关文章:
《1984》的观后感11-08
甲午风云观后感09-01
甲午风云观后感(精选18篇)03-01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03-15
甲午风云观后感600字范文(通用16篇)08-11
[观后感]长征观后感03-31
紫日观后感_观后感_04-07
哪吒观后感《哪吒》的观后感02-28
家教讲座观后感|观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