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浅析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作异同

时间:2022-10-05 22:22:50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作异同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浅析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作异同

  摘要:李清照,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迪金森,美国神奇般的诗人。两个人的作品不仅有相似之处,更有千秋之处。本文通过对两位诗人作品在意象选择上的相似点分析,以及对清照诗作的爱国情怀和迪金森对死亡的独到见解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两人的共性和特殊性,启迪读者应该不断取其精华并不断创新其内涵,肩负起时代使命。

  关键词:孤独;爱国;死亡;自然意象

  一、作品前后期特点

  李清照作品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题材主要是离别相思和自然风光来反映自己的闺中生活和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与她的书香门第出身,早期的富裕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父亲丰富的藏书也为她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奠定了她坚实的文学功底。清照和赵明诚的唯美的爱情滋润着她悠闲作品不断问世。后期作品主要以恋旧怀乡和爱国作品为主,多表达自己在孤独中的哀愁之情、惆怅之苦和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美国传奇诗人迪金森的诗歌同样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1861年之前,这一时期她的作品主要以传统风格为主,感情主要是自然中的流露。作品风格同样受到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年时期过着单调而又平静的生活,正宗的宗教教育的影响。第二个时期便是迪金森最具创造力的阶段,这一阶段更多地展现了她的活力与激情。她的父亲律师事务所任职的青年牛顿对她也有一定的影响,其间指导她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让她认识到了什么是和谐之美以及自然中蕴含的美。

  二、孤独中的作者

  孤独就像催化剂一样激发着她们的创作热情,使她们在孤独中依旧可以傲然绽放。

  清照的孤独来自她对家破人亡的感伤,金兵入据中原,朝廷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漂泊颠离的境遇,丈夫赵明诚的去世,再嫁匪人和离异入狱的灾难,这无疑是对一个大家闺秀的无情摧残,种种遭遇加深了清照的孤独无奈之感。

  寂寞中的深闺,一寸柔肠竟然化成了千缕愁丝,句句刺痛心间,可见她的寂寞孤独和忧愁之深。她曾说给人带来的春天即将逝去,又下起了催着花凋落的雨,这更不是凄凄惨惨戚戚吗?

  迪金森二十五岁开始女尼般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写诗三十余年,留下了一千七百多首诗稿。

  孤独中的她即使未看过海洋,依旧可以知道石楠的容貌和波涛的汹涌;孤独中的她即使身居陋室,依旧可以凭借发明出来的“信念”使自己的心毫无波澜;孤独中的她即使没有见过战士,依旧可以想象他们雪花般的落下犹如一朵玫瑰花的花瓣般纷纷落下。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孤独的勇气和沉沦。

  三、意象选择上的相似

  大自然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然也是文人骚客借景抒情的来源。清照和迪金森两人的诗作无不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

  清照诗作中的自然风光是美好又孤独的。比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的语言,不愧语新意隽,为后人喜欢。《醉花阴》和《一剪梅》中通过描绘孤单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运用婉转的手法,令人感同身受。她的词描写的寂寞孤独生活居多,但是从中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一个柔弱小女子跃然纸上。

  迪金森更是不仅有一双不同凡人的慧眼,而且拥有一种细微之处见知著的洞察力,花,果子,大海,动物等也是她诗作的创作源泉。

  她的作品有对花草鸟的轻描淡写,也有对汹涌大海,凛冽暴风雨的动态描写。迪金森在《多少花儿在林间枯萎》中以花自喻,无声无息绽放与凋谢的花儿便是自己一生的写照,她惆怅花儿凋落却不为人知的命运,侧面写出了自己命途多舛和孤独寂寞的一生。当然我们欣赏“微风吹送的甘甜,鸟儿越过大海的雄心壮志,雄浑壮观的大海吸引我的手工小船远离海岸的画面”,一切如同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映入眼帘。闭上眼,依稀听到鸟儿空中鸣,波涛在翻涌,大海拍打海岸的声音。

  大自然是我们内心的归属,回归自然,感受如此美好的世界吧。

  四、独具一格的作家

  异曲同工的两位诗人也有自己的千秋建树。迪金森的死亡作品占据了她所有作品的三分之一,而李清照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感也是开创了女作家创作爱国主义作品的先河。

  迪金森认为小止痛片可以减轻苦痛,睡觉如同去死的自由;她认为“死亡”是告别的狂喜,只有遭遇苦恼,忍受成长,才能和同类相聚;她认为去天堂就像羊群夜晚一定回家一样,虽然黯淡凄凉却必须做到。迪金森由于先后经历了家人和恋人的辞世,对死亡带来的痛苦感受特别深,她认为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不是所谓的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因而死亡变得并不可怕,而是悠然平静。

  清照生当宋金对峙的时候,她主张抗金思想,迫切希望收复失地,一句“问故乡何处”表达了对故乡的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也包含了对金国统治者的怨恨,对于那些因循守旧,苟且偷生,不思收复失地的统治者的强烈谴责之情。卧时烧的沉香,香气虽消酒却未醒,说明醉的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此同时浓重的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五、小结与升华

  两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女作家,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依旧忠于自己的写作生涯,不畏于孤独寂寞,不畏于国破人亡,为后世的作家和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她们相关诗集的同时,要不断地取其精华,吸收消化其中的内涵,当然也要不断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和领头羊。

【浅析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作异同】相关文章:

迪金森诗学特征的认知阐释10-05

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异同10-05

狄金森《篱笆那边》教案10-12

中国哲学“和”思想浅析论文10-05

总结与计划的异同10-02

梦与文学的异同10-01

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异同论文09-22

比较异同的教学方案10-07

浅析组件机制和操作系统的实现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