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英汉语言比较

时间:2022-10-08 10:14:4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汉语言比较

  英汉语言比较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翻译的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之间。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合与意合,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和词汇表达四个方面来分析英汉翻译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来更好地完成翻译活动。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的历史起源于朱特人,撒克逊人及盎格鲁人入侵的时候,汉语比英语的历史更为久远,距今已有6000多年。

  认识英语汉语的差异性特征对我们进行英汉互译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这两种语言代表着东西方的不同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着语言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语言,词汇,句法,标点符号等诸多方面。

  比较是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英汉比较是翻译过程中重要的步骤之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样是两种文化的转换,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语言组织方式也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正确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语言风格上,句法现象上,词汇表达,词汇意义,词的搭配,语序安排上的异同才能准确的进行翻译实践。

  一、形合与意合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言比较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句子的结构是“葡萄藤型”结构,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

  意思是短短的主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在阐述多个意思时,也可以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英语有较鲜明的词类类别,句子以限定词为中心,各种语法在英语中有鲜明的体现。

  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

  在构词,构语,构句到语段中的连接都偏重于形式。

  英语句子往往要求用关系代词或副词将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与形式的整体。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重意,重神,具有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特点。

  汉语的句型结构被称为“竹竿型”结构,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因为汉语句子很少叠床架屋,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往外延伸,他们之间有意义的联系。

  汉语意合往往采用以下手段:1.语序。

  汉语许多主从复句往往不用连词连接,但是形式类似于并列复句。

  例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

  例如: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紧缩句。

  这类意合句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

  例如: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黄河心不死。

  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的连接词,分句或从句,来使形式完整。

  关系词,连接词,介词或单词的形式变化都能达到英语形合的功能。

  比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句话翻译成英语:The future is bright while the road ahead is circuitous.这句话的汉语包含两层意思,这两层意思不是通过连成连接的,而是靠意义合在一起的。

  但是译成英语时连词while省略掉就会有严重的语法错误。

  汉语的两个小分句变成了英语中的一句话。

  汉语即使不用转折性的连词连接,读者通过分析意思也会心领神会。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翻译成: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这句话的英文表达通过使用介词使多个意思的表达连接成了一句话。

  二、被动与主动

  把宾语提前做了主语就构成了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是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非常多特别广,英语注重形合,当主动形式不便于表达时,比如说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在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者受事需要强调,由于特殊原因而不要指明施事。

  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特别窄,常用主动句来表达句子。

  The ground was covered by snow.翻译成:雪覆盖着大地。

  这种是直接译成主动句。

  I was told of the candles.翻译成:有人给我讲了这些丑闻。

  这种翻译方法是加了泛指的主语“人们,大家”等。

  It is said that the sports meeting would be put off.翻译成:据说运动会要延期。

  三、静态与动态

  英语是静态语言,句子中很少用动词来表达动作。

  多数用名词,形容词,介词。

  因为英语句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而且属于曲折性词汇,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一般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如果还想加谓语可以用连词连接多个动词但一般采取名词和介词,形容词等,这种就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使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的状态。

  汉语动词没有很多变化,用起来方便,灵活。

  所以大量句子不仅仅有一个动词,因此汉语呈现“动态”倾向。

  例如:My husband is a nonsmoker.翻译成:我的丈夫不抽烟。

  英语中的nonsmoker是名词,翻译成中文为抽烟,而抽烟是动词。

  I am thankful if you give me a hand.翻译成:如果你帮助我,我就感谢你。

  英语中的thankful是形容词,而翻译到汉语是感谢,这又是个动词,说明了英译汉的过程中有表示动作倾向的形容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当中对应的动词。

  公共场所草地上立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坪。

  翻译成英文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汉语当中的动词可以转换成英语当中的介词来表达动作含义。

  四、英汉词汇表达对比

  英语每个词都有一个基本意思,但是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词的意思也会发生改变,此时的词义在字典里并非能找到,这就是该词的延伸意义,另外还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在英汉翻译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具体语境引申出来的词意变化。

  例如:He is a foreign-language student.翻译成:他是一个学外语的学生。

  在字典里foreign-language的意思是外语的,在这个语境中不能将这句话译成:他是一个外语的学生,这样会让读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令人迷惑不解,因此这个时候我们根据语境,使用该词的引申含义:学习外语的。

  这样译文才更完整和准确。

  英语中的词汇搭配很多,同一个词与不同词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即便同一个词与同一个词搭配词义也是十分丰富的。

  在翻译词组的时候如果只依照每个词的基本意思或是表面意思翻译有可能会闹出笑话。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cats and dogs.字典里的意思是猫和狗。

  如果词的基本意思翻译这句话就是正在下猫和狗。

  这样的译文会让人产生疑惑,不知对方在说什么。

  这个词语搭配cats and dogs指的是雨下得很大,倾盆大雨的意思。

  在我国,对祖辈人的称谓机油祖父和外祖父之分,又有祖母和外祖母之分,英美人没有这样的区分。

  Grandfather,grandmother全都包括了。

  汉语中有叔叔,大爷,舅舅之分,而这些称谓在英语中就是一个词uncle.包括汉语里的姨,姑一概用aunt.对于称呼,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人的称呼都是非常正式和尊重的,而美国人比较开放,儿子会对爸爸直呼其名。

  五、结语

  翻译之所以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复杂性,也体现出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特殊性。

  英汉语言差异的对比分析有利于翻译活动,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更有利于我们翻译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Nida,E.A.and 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Newmark,Peter.Approach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廖国强、蒋华等.英汉汉英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李瑞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张继红.从词汇的内涵意义看英汉文化差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3).

  [8]陈美芳.英汉词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5(1).

  [9]李存龙.形合意合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研究[J].青海师范法学学报,2008(5).

  [10]董务刚.简论英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

【英汉语言比较】相关文章:

浅谈英汉词汇比较10-07

英汉语言中的“红”“白”“黑”10-08

英汉语言的几点差异及其文化渊源论文10-08

高职英语教学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论文10-08

英汉句法翻译技巧10-05

经济原则与英汉广告10-07

简论法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性分析10-06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10-08

写作简历要言简意赅英汉互译10-06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