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

时间:2022-10-09 01:21:3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怎么写,下面推荐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相关范文,可供浏览参考。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1】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为此,本文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几种方式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思路拓展、内容创新、实践强化、德育结合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教学所培养的是拥有一定文艺素养及汉语言应用知识,可以在新闻出版、高校、企事业等部门从业专门的教学、宣传与研究工作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式的人文类学科,能够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传承并提升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其核心价值是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及生存价值。

  因为社会经济的进展,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更有效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所以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

  一、思路拓展

  语言文学的学习,在内容上必须是全面具体的,所有现实生活、精神虚拟、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均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题材,而教材只是语文空间的一隅。

  举例来说,如果整个世界是语文知识的海洋,那么教材只能算是学习的海港,学生如果想将汉语言文学掌握好,建设好海港是必须的,但是也应当从海港中走出去,去生活与世界的大海里遨游,以发现更多更丰富的宝藏。

  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可以打破旧有教学思维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历史、现实与将来整合在一起,把世界历史遗产、广阔的自然社会环境整合在一起,给学生更多了解人文科技前沿动态的机会。

  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组对应关系:其一是处理好无限信息与有限选择间的关系,在进行教学活动组织时,我们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的教学过程而言,可以选择为我所用的数量是有限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全部有关信息都带到教学过程中来。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信息的最优化选择,寻找出切实可行的信息筛选方案。

  其二是典型教学与复杂问题间的关系。

  当确定语文教学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以后,各种必然发生的与偶然发生的问题都会出现,形成教学过程的问题复杂性,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均应当重视此种问题复杂性特点,尽可能使学生可以重视每一个问题。

  可是重视所有的问题,并不表明使教学活动被复杂问题所扰,教学活动变成一团乱麻的状态,反之,应当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集中精力,处理典型问题。

  这便要求课堂教学在目标的指引下前行,同时又不被目标所限,一方面时刻关注主题,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看起来属于主题外的内容。

  二、内容创新

  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和文字。

  汉语和汉字根源悠久,历史长远,起到维系文明和国家命运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应用到汉语言文字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偏差。

  因为受到历史、区域、文化差异所影响,不规范用语、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

  针对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里面包括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当代文学》、《古代文学》等十数种课程,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进行全面的内容改革创新,从几个角度进行优化,使每门课程都能够加入本领域全新的知识。

  第一,应当改变当前的课程结构,按照前科发展的最前沿理论重新设置本课程内容体系;第二,应当综合各门课程间的内容,既要防止出现各门科目间的内容重复,也要做好各科的互相关照影响。

  三、实践强化

  让汉语言文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后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汉语言文学学科在就业后的作用,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在读、写、说几个方面,所以教师有必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强化工作。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招聘练习,以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自我简介与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手段,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

  可以说口才同能说会道并不是一个意思,口才是个人素质(德、学、才、识)的全面体现,是用人企业获得应聘人员真实能力水平的一种检测方法。

  另外,学生在活动口才训练时,可以将平时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效果远非普通的理论学习所能取代。

  四、德育结合

  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在教学时如果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同我国应用式人才培养目标相龃龉的。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时,一方面要加强实践、应用、创新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传统文化中的传道授业解惑思路,把教学推到德育层面。

  比如前一段时间媒体所报道的:某学生因为父母少给生活费,用刀将母亲刺伤,这是非常极端的个性案例,但是也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教师在讲解《大学》这本著作时,可以把为人子,止于孝当作专题知识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孝道对于人生发展的基础性意义,不爱父母无以爱他人,不爱父亲无以爱国家,以此类推,把礼仪、爱国、孝亲这些美德进行全面讲解。

  学生接受程度如何,是检验教学方法成功与否的标志,在语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接受效果,并及时加以反馈,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进取,得到更好的方法与更加优良的教学成绩。

  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做好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伟大使命的基石也就奠定了。

  参考文献:

  [1]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研究论文【2】

  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进行回顾,指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高目前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汉语言文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语言学和文艺学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

  但是,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

  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1],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2]。

  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学生需要极大的兴趣支撑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继续下去。

  文学艺术和语言学本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种魅力,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活力。

  但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对于文学艺术普遍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3]。

  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许多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年都没有变化。

  教学时只是对书本内容逐句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有的课程在开设了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学生学习许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4]。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

  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

  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

  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年来倾向于研究历史,而忽视了当今文学的发展[5]。

  许多学校的当代文学史课程只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几十年。

  以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对当代国际文学界进行了解。

  对于新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原因和形成机制缺乏思考。

  甚至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在大学中文系也缺乏知名度。

  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令人担忧。

  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的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较为通俗的文学。

  言诗则是席慕容、汪国真,言小说则是《平凡的世界》,对于今天的文坛流行趋势缺乏了解。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三)教学过程缺乏交流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6]。

  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

  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

  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

  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

  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

  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7]。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很大魅力的学科,只要能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是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

  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

  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是十分抽象的,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比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

  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

  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刘颖.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154.

  [4]彭小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国现代文学导读》教学设计[D].广州:暨南大学,2012.

  [5]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5):92-96.

  [6]孙小彬,高文丹,吕勇兵.从高师院校教学现状看教学新理念的价值:以吕梁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1(6):72-75.

  [7]张煦.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218.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论文10-07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研究论文10-08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0-08

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教学方式论文10-08

思考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论文10-08

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论文10-08

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分析论文10-08

汉语言文学写作创新人才研究论文10-08

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