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5:4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汉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历经了长期的发展和演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经过了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变革与发展。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优化策略

  【摘要】本文在分析汉语言文学课程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内涵与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

  本文就以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展开了讨论。

  一、重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期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在大学生日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标准已不仅仅是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知识点的熟悉,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汉语文学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意见,培养自己良好的口才与人文素养;撰写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锻炼自己坚实的文字功底;在参与辩论赛、模拟招聘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较高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与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高雅情操、优质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更替与兴衰,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死而后已,在灿烂的文化里永垂不朽。

  还有一些感人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

  高尚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鼓励人们用爱、用心、用热情去生活与工作。

  尤其在一些理工院校,更应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因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往往偏重于技术性与专业性,具有容易枯燥、难度大等特点。

  除了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时间,课外很少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

  导致了部分理工院校学生的情商较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能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心情与想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健全人格,理想信念迷茫

  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攀比、奢华的心理。

  还有些同学由于自律意识较弱,自制力不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商城等各种虚拟的环境中,无法自拔。

  久而久之,有些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迷失了自己进入大学校园的远大理想与信念。

  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触犯了法律,从而误入了人生歧途,这些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问题的重要体现。

  2、重理论知识,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

  在网路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

  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3、知识结构更新速度不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课程的设置方面。

  如今大部分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传统的单一模式,未将丰富的汉语言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单纯的汉语言知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制约了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不足。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较强的文字功底与公文写作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也是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然而,实践中所培养出的大学生只重视文学常识的记忆,理论知识的掌握,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汉语言文学有必要完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优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优化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将能够确保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汉语言文学是大学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汉语言文学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为全面,为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和增添。

  首先,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按照学生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生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制定,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为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词比赛以及场景教学等等,让学生主动去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在学习和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去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学校是大熔炉,学生能不能成为一块好钢,环境很重要。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中,还应该在课堂外。

  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地成立学生社团、汉语言文学组织、诗歌文学社等方式,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探讨和运用。

  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文学创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汉语言文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其应有的人生与社会价值。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首先自己要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抓住一切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授课体系,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培养、人文情怀的提升,在高校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展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施华,赵玉志,金慧,王丰敏,李书红.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J].科技信息,2011(29).

  [2]李莉.谈我国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语文建设,2014(04)147-149.3.

  [3]高岭,土宁宁,马骏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应用性教学模式探索,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模拟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现状;教学方式;创新

  汉语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深化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性教学模式的采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有利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探索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科学,是人类历史上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外在流露,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汉语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掌握其它知识的基础与前提。

  实践中,如今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出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了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授课主要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备课与授课的重点都在课本上,对于课本上的字、词、句讲解的比较清楚与详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先进的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出现,获取知识更加的快捷方便。

  在单一教学模式下,而且过分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热情,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培养出适合于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高素质的人才。

  只依靠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真正魅力。

  二、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

  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

  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在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高校招生数量不断扩招,大学生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毕业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压力。

  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标准。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与教育环境。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性具体教学方式的探索

  1、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在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同时,汉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如PPT、人物传记视频资料、图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高校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进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合于社会人才需求计划,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与创新理念,赋予其时代特色与新的含义。

  以往教师在课堂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一味掌握主动权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优秀的人才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表达其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具有讨论意义的主题,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最后老师做出总结与陈述,对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做出评价与鼓励。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课后或日常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探讨与交流。

  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思想与状态,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及时的引导与启发,这样才有利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模拟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程中,探索通过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模拟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商务交流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模拟招聘会,进行笔试、面试等环节的锻炼,使其尽早的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职业目标与工作的方向提前做好准备。

  避免在迷茫中虚度光阴,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

  实践结合理论,将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用性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4、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

  不仅教师需要做出努力,学校方面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

  实践是提升理论的重要手段,在将来的人才招聘过程中,实践经验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招聘人员通常通过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来侧面了解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实践平台去学习实践。

  所以,学校方面应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工作的平台并进行合理的安排,用来帮助学生来实践所学理论。

  例如: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由学生组织的小型模拟招聘会、应用文写作比赛或者汉语言知识竞赛等。

  只有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才能真正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才能增强自身经验,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为职业目标的规划与今后的努力方向奠定一定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式的探索,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综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不断深化高校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新时期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将应用性教学方式的思路引入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2][6]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8)234-235.

  [3]霍爱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3.

  [4]朱蕾.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5]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7]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0-07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模板09-3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09-30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0-0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精选10-0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0-01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0-01

浅谈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0-0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10-01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10-01